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60年來祖國科技的變化

60年來祖國科技的變化

按照建國60周年來說,這30年國家經濟發展很快,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也在這30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衣食住行,生活環境,工作條件都是翻天覆地的。

首先,基因工程

(1)1965,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解碼後成功合成了牛胰島素基因。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Tisliyus對此評論道:“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可以從書上學會制造原子彈,卻不能從書上學會制造胰島素……”

(2)1998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利用基因法成功重組人胰酶。

(3)1984年3月9日,中國青年學者旭日幹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壹只“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羊”培育成功。

(4)袁隆平,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1973年世界上第壹個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20世紀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1980以來,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和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對牛奶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國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6)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成功培育出壹種飼料消耗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基因導入總效率為2.1%,是國外的壹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基因藥物方面,1988,我國成功研制出乙肝基因工程疫苗;1992,成功研制出合成人工幹擾素等壹批基因工程藥物,用於治療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部分已進入市場。

國慶60周年黑板報信息:建國60周年成就(軍事、政治、經濟、科技)

軍事戰爭中:七戰基本勝利。到越南,到蘇聯,到印度,到美國等等。

軍事科技: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發射,神舟六號發射,龍芯研制等等。

其余的科技:很多中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壹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於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仍然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壹,隨著國力的增長,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全國人民逐漸富裕起來(還沒完)。

社會文化:教育制度雖然不對,但比建國前高了很多倍,各種文藝水平也越來越高,逐漸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人民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行。

影視文化:這個不用我多說。國產影視制作水平提升顯著。10年前哪裏有那麽多豐富的電視節目看?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受到保護。

體育:中國的成就如此輝煌,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排名前三,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ice事件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力。逐步舉辦世界級重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運會等。

領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民族自信:隨著國力的增長,人民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講究。但近來,極端排外的民族主義有所擡頭,非理性的犬儒主義者也對社會產生了壹定的影響。這不利於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我們還不能有強烈的民族主義。還沒有。

關於政治體制:總的來說也在進步。

總的來說,在這些方面,政治體制還很不完善,腐敗嚴重。執政黨也在爭取民主。相信隨著國力的增強,中國會有更好的未來。

壹.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1) 1965,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解碼後成功合成牛胰島素基因。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Tisliyus對此評論道:“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中學到如何制造原子彈,卻無法從書中學到如何制造胰島素……”(2)4月1998,15,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利用基因法成功重組人胰酶。(3)1984年3月9日,中國青年學者旭日幹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壹只“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羊”培育成功。(4)袁隆平,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1973年世界上第壹個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20世紀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基因工程(5)1980以來,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和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對牛奶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國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6)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成功培育出壹種飼料消耗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基因導入總效率為2.1%,是國外的壹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7)基因藥物方面,1988,我國成功研制出乙肝基因工程疫苗;1992,成功研制出合成人工幹擾素等壹批基因工程藥物,用於治療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部分已進入市場。

二。農業技術(8)早在1956年,廣東省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我國第壹個大面積推廣的短秈稻品種。此後,隨著壹系列矮稈品種的選育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基本實現了矮秈稻,畝產從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9)20世紀90年代,中國農業科技人員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了光敏核不育基因,並進壹步開發出僅利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雜交水稻技術。在國內大面積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多抗的特點,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10)1995 165438+10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出世界首個抗大麥矮病毒轉基因小麥品種。(11) 1997.今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研究合作者經過多年的研究,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移到水稻中,並應用於雜交水稻。(12)1997 10年6月,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國第壹個二價抗蟲棉。(13) 1998.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學研究所高教授等帶領研究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轉基因抗螟蟲水稻。此外,中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航天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工業技術(14)1956 7月,沈陽飛機廠試制成功中國第壹架噴氣式飛機。(15)1957 7月,昆明機床廠試制成功國內第壹臺高精度電動坐標鏜床。(16) 1957 10我國第壹臺1150 mm初軋機由鞍鋼第二初軋廠試制成功。(17)1958 6月,長春第壹汽車廠試制成功中國第壹輛國產高級轎車。(18)1961 4月,上海江南造船廠成功制造出國內第壹臺萬噸水壓機。

四。通信技術-大型計算機(19)1983 12 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制出壹套名為“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中國步入了世界發展巨型機的行列。(20)1993 10 10月,“曙光壹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制成功。-微電子技術(21)自1965研制成功第壹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先後建立了多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以生產2.5億個電路,增長45%。九五末集成電路量產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在0.5-0.6微米工藝預研取得成果。-智能機器人(22)目前,我國已經研制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用移動機器人;爬壁機器人;在惡劣室外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激光技術(23)經過10多年的研究,我國在X射線、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準分子激光等方面的研究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三個高能物理研究裝置(24)20世紀80年代,我國相繼建成了三個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新材料技術(25)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之後,中國科學家研制出微合金鋼。(26)我國已能拉制直徑300mm、重量81kg的大直徑矽單晶。實際信息編寫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7)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四、兩彈壹星與空間技術——兩彈壹星(28)1964 10 10月16,中國第壹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震驚了全世界;1967年,中國第壹顆氫彈爆炸成功。這就是中國著名的“兩彈”。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壹顆人造衛星飛出地球,唱著《東方紅》進入太空。從此,“兩彈壹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29)1960年,中國研制成功第壹枚短程地對地導彈。——長征系列火箭(30)中國從60年代初開始發展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月,大型運載火箭發射進入太平洋獲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壹個新的水平。(31)1981 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大型火箭將三顆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功實現了壹箭多星的壯舉。(32)根據航天運輸的需要,中國成功研制了長征壹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四種長征火箭。目前,中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經發展到9個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誌著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人造地球衛星(33)1970 4月24日,我國發射了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並成功將第壹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中國發射第二顆科技實驗衛星。1975 165438+10月16我國首顆返回式遙感衛星成功發射。

動詞 (verb的縮寫)能源技術-和平利用核能(34)19610 10月,中國成功進行了首次導彈核武器實驗。(35)1971 8月,中國制造的第壹艘核潛艇下水。(36)6月1958在前蘇聯的幫助下,中國建成了第壹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壹座核電站。采用世界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采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準。1984開工,199112竣工,首次並網發電。到目前為止,中國有兩個核電站,秦山和廣東大亞灣,該國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再建四個核電項目。(37)此外,我國還在研制其他幾個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成功研制出5 MW核供熱堆;2.60萬千瓦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由中國核電研究設計院研制;3、10 MW高溫氣冷堆實驗堆研制,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堆核電站預計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自1958起,聚變堆核電站生產企業被納入“863計劃”。-其他新能源(38) MHD發電從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建立了三個具有壹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該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2 MW燃煤MHD發電-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39)太陽能發電的發展始於1958。目前國內約有38家單位和高校從事光伏研發。自從1976開始地面太陽能電池的商業化生產,現在地面太陽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有12條。(40)三北地區北部和東南沿海、海島風力發電發展迅速。19年,三臺發電機組引入山東省榮成市,形成中國第壹座風力發電站。1991年與德國完成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建設,並網發電運行良好。(41)生物質能是我國政府近年來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方針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42)在地熱能方面,中國西藏已建成利用地熱能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量為27000千瓦。(43)中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設了幾個試驗性潮汐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不及物動詞科學考察——青藏高原科學考察(44)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在青藏高原的科學考察活動從未間斷。20世紀60-70年代,中國科學院兩次珠穆朗瑪峰科學考察和壹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本書56冊。自1973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考察大峽谷,對其形成歷史、資源與環境、與人類和自然資源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海洋與極地科學考察(45) 1970,“向陽紅5”船首次對太平洋特定海洋區域進行了綜合調查,獲得了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學科的寶貴數據。1980年5月,“向陽紅5”船再次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中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46)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了極地考察。1984 1984 2月30日,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登陸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並於2月20日建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47)6月1999日,中國首次對北極進行了考察。-古生物化石考察(48) 1984-1995中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量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突然性,挑戰了傳統“漸進主義”所代表的達爾文進化論,被國際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壹。(49)1997期間,中國科學家考察了貴州甕安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了大量微型多細胞動物和癤狀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提前了5000萬年,是早期動物研究的又壹重大突破。-夏商周斷代工程(50)夏商周斷代工程是壹項將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斷代問題的大型工程。項目共設9個課題、40個專題,170位學者通過聯合考察,在文字學、天文學、考古學、古文字學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果將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邁向21世紀的新起點。回顧以上方面的科技成果,難免會有紕漏。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50年只是短暫的壹瞬,而中國50年的科技在謀求富國強民的過程中卻取得了不可磨滅的成就。中國科技已經走過了50年,並將創造更加輝煌的50年。

  • 上一篇:中國足球史上有哪些荒唐的事情?
  • 下一篇:中日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