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民間文化民俗學

民間文化民俗學

民俗學是專門研究民間風俗習慣的科學。包括歷史民俗學、理論民俗學和應用民俗學。其主要任務是以科學的態度調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論證歷史的和當代的民俗,探索其本質結構、特征和社會功能,揭示其發生、發展、傳承、演變和消亡的規律,為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服務。民俗學是幫助人們了解歷史文化,改造現實社會生活的人文科學。

民俗學是壹門研究信仰、習俗、口頭文學、傳統文化和思維模式,以闡明這些民俗在時間和空間上不斷變化的意義的學科。民俗與我們周圍的各種生活現象密切相關。雖然人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生活對整個社會的意義,但他們在日常交流中表現出來的東西對文化的傳播和保存起到了作用。然而,所有關於人類活動的細節都可以由民俗學者來研究。它還包含和傳達了重要的文化信息。學術概念的界定是壹個復雜的問題。民俗學的發展已有120多年的歷史。“民俗”的定義有幾十種,我們堅持哪壹種?對概念進行界定是必要的,但研究不應僅從概念出發,而應從現實出發。

民俗是壹種依賴於人們的生活、習慣、感情和信仰的文化。由於民俗文化的集體性,歸根結底,民俗文化促進了社會的壹致性。民俗文化強化了民族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性格,是民俗形成的核心要素。

民俗學涉及的內容很多,直到今天,它研究的領域還在不斷擴大。就今天民俗學學者公認的範疇而言,民俗學包括以下幾大部分:

生產勞動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會組織民俗

18歲的節日民俗

生活禮儀

娛樂民俗

民間觀念

民間傳說

宗教和巫術

有人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比“民俗”、“民俗文化”的概念更豐富、更寬泛。我不這麽認為。相反,“民俗學”和“民俗文化”的研究對象比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廣泛。壹個簡單的道理是,民俗學不僅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研究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民俗、社會民俗和精神民俗都是民俗學研究的對象。這壹觀點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精神並不矛盾。

65438-0989年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5屆大會通過的《關於保護傳統文化和民間創作的提案》中提到“傳統文化和民間創作”。“口頭和非物質遺產”與“民間創作”和“傳統民間文化”有本質區別嗎?可以說內容完全壹致。似乎“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國傳統的“民俗”概念是完全可以互換的。如果再看壹下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對象,就能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宣言》中提到了對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定義:“口頭和非物質遺產是指來自壹個文化共同體的,以傳統為基礎,由壹個群體或壹些個人表達,並被認為符合該共同體期望的所有創造。作為其文化和社會身份的表達,他們的規範和價值觀通過模仿或其他方式口頭流傳下來。其形式包括:語言、文學、音樂、舞蹈、遊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藝、建築藝術和其他藝術。此外,它還包括傳統形式的聯系和信息。”顯然,這個定義包括了所有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民間文化或民間流傳下來的民俗文化。不同的是,這種文化的創造者,也就是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作主體,比我們過去所說的“人民”(主要是農民和市民)要寬泛得多。

  • 上一篇:全球十大鉆戒品牌
  • 下一篇:交通安全作文怎麽寫比較急,500字左右。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