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有哪些名人被魯迅罵過?

有哪些名人被魯迅罵過?

被魯迅罵過的人

在現代文學史上,魯迅先生與當時的壹些文化名人有過筆戰,與這些筆戰有關的壹些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而教科書中對這些文化名人的註釋簡單而不完整,基本上只介紹了他們在與魯迅先生筆戰時的立場,使得中學生對這些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魯迅對他們的態度和簡單註釋的層面。如果這些學生以後不學人文,恐怕還是多數,所以這種情況會更嚴重。所以魯迅先生對那些人的評價很可能成為他們眼中的定論,這無疑是不公平的,不科學的,甚至不是魯迅先生所希望看到的。有鑒於此,我想簡單介紹壹些中學語文課本中被魯迅先生“罵”過的文化名人給讀者,讓大家對他們有壹個更真實、更全面的了解。

梁實秋,我們看到這個名字,恐怕馬上就想到了魯迅先生的文章《資本家的絕望的走狗》。而他也是與魯迅先生筆戰最久的現代文化名人。兩人的筆戰,最初是因為對文學的階級性看法不同引起的,後來擴展到很多方面。留學美國、師從白璧德的梁實秋,在文學上主張人性論,魯迅則持相反意見。可以說,爭論之初主要是文藝思想學術範圍內的,但漸漸雙方都過火了,某種程度上夾雜著詭辯、沖動,甚至謾罵。正是在這種特定的氛圍下,魯迅先生寫出了《失落的家族》和《資本家的弱點》,梁實秋也寫出了《魯迅與牛》壹文予以回擊。梁實秋於1949年赴臺灣省,成為臺灣省首屈壹指的作家和翻譯家。他翻譯了莎士比亞全集和英國文學史,寫出了相當數量的高質量文學作品,堪稱有成就的壹代文化名人。晚年的梁實秋雖然離開大陸多年,但依然思念家鄉,眷戀家鄉,但回鄉的願望卻難以實現,只好將深深的鄉愁寄托在文章上。特別值得寫的是,1971年,他移居美國,獲得了長期居留許可,但他從未加入美國國籍,因為加入美國國籍需要宣誓效忠美國,這是他不願意做的。這樣的民族情懷,後人看了,無話可說,只有深深的敬佩。

當然,筆者在這裏並不否認魯迅先生與這些文化名人論戰的必要性和正確性,只是想說明,從魯迅先生的相關文章中,我們只能認識到,以這些文化名人的壹個片段、壹個方面來判斷壹個人是不恰當的(這並不是聞所未聞,而且長期存在,甚至現在也存在),也不符合實事求是的辯證原則。

陳西瀅,也就是陳遠。在女師大風潮和“三·壹八慘案”發生時,他在《現代評論》的“閑話”專欄發表文章,看似公正,偏袒校方,甚至提出風潮是魯迅先生等人“挑刺”造成的,暗示他們是風潮的主謀,引起了魯迅先生的極度厭惡, 於是他寫了壹篇文章回擊,嘲諷為《紀念劉和珍》中的“君子”這是魯迅先生在現代文化史上的第壹次筆戰,現在看來是正義之戰,無懈可擊。 但是,如果我們把看成是段反動政府的劊子手,那就大錯特錯了。他甚至不是段政府的幫兇:在他發表的文章中,他還明確指責段政府的行為:但是,如果我們不閱讀的原文。從《紀念君》等文章來看,很可能會把他看成和段政府壹樣的劊子手,只是用筆殺人而已。女師大風潮後,陳西瀅受朋友之邀出任武大文學院院長,後以國民政府駐英大使的身份赴英:1943,她和夫人淩叔華(現代著名作家)幫助想回國卻被英國政府多方阻撓而滯留異國的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擺脫厄運,踏上了歸途。1945.聯合國成立並建立了壹個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第二年,他受國民黨政府委派,前往法國巴黎,擔任該組織首任駐華常駐代表。1965年,中國與臺灣省建交,法國駐法大使降半旗返臺,但作為聯合國代表被勒令留在館內。盡管冬天嚴寒,炊事中斷,但他頑強地堅持著,直到被法國軍警強行撲滅,仍拼命掙紮,以至於血壓升高,心臟衰竭,當場暈倒。之後,陳西瀅“辭職”,1966退休。他住在英國倫敦,於1970年去世。

楊蔭榆,錢鐘書妻子江洋的姑姑。1924年,楊蔭榆出任女子師範大學校長,隸屬北洋政府,實行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奴隸制教育,搞家長統治,把她和學生的關系視為婆媳關系,禁止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尤其是政治活動,引起學生的極度不滿。1925年3月,因楊蔭榆禁止學生參加公祭孫中山的活動,雙方矛盾進壹步激化,最終學生被開除壹事引起女師大風潮。風潮過後,楊蔭榆辭去校長壹職,定居蘇州。她的侄女江洋曾寫過《懷念姑媽》,介紹了她晚年的壹些情況,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了解她。按照楊文的說法,楊蔭榆的“鄰居都是小家庭,他們都受到敵人的蹂躪”。她不止壹次跑去找日本軍官,指責他們縱容下屬,強迫他們歸還掠奪的財物,從而激起日本士兵的仇恨。“6月1938,1,兩個日本兵去我三姨家把她哄出家門。當他們到達壹座橋的頂端時,壹名士兵開槍打死了她,另壹名士兵把她扔進了河裏。他們發現三姨還在遊泳,於是開了幾槍。他們看到河水是紅色的,就離開了。”看看此時的楊蔭榆,想想如果僅僅根據魯迅《紀念劉和珍君》所提供的信息來評價她,我們會犯下怎樣的錯誤?

張,魯迅先生的同時代人,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就因為主張復古而與魯迅交了朋友。在女子師範大學風潮期間,他擔任了段行政政府的首席大法官和首席教育官。為了紀念劉和珍,劉柏昭受他的指使“帶領男女武將”,“強行把學生拖出學校”。後來魯迅因為養學生被教育長開除出教育部。在這裏,張完全看起來像個幫兇。但意識到這壹點顯然是不夠的,還要意識到他的另壹面。早年參加反清鬥爭,策劃暗殺清廷重要官員,與孫中山、黃興等人關系密切。1949年,作為* * *和談中的國民黨政府代表,張識大局、顧大局,毅然留在北平,站在人民壹邊。從那以後,他成了毛澤東的密友。如同

愛國的民主主義者,他多次寫信坦率直言,甚至對毛澤東也是如此。1971年,他以90歲高齡出版了四卷幾百萬字的《劉》壹書,可見他的勤奮和淵博。1973年,受毛澤東、周恩來委托,以92歲高齡赴港,為祖國統壹大業奔走。如果說張是近代有影響的愛國民主人士,恐怕壹點也不為過。

  • 上一篇:太行山精神篇
  • 下一篇:漫畫史線潘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