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嶺北省簡介及詳細信息

嶺北省簡介及詳細信息

名陵省北行

元代北行省北部地理位置及北有北冰洋;中國是元代的圖書大省之壹。嶺北等地全稱中書省,是元朝最北的省份。治和寧(見和林格爾),北至北海(今西伯利亞北部),包括西伯利亞中部和外蒙古大部,西南至葉兒境內的石河,西至欽察汗國和察合臺汗國;東南至哈拉文山(今大興安嶺),東至遼陽省勒拿河;元朝所有的森林部落和國王的土地都歸漠北和漠西管轄,沙漠南隔中書省和甘肅省。這是中國北方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的領地。這個名字最早是在元朝清元年間(1312)起用的,但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皇帝忽必烈將蒙古國號改為大元時,它已經是拖雷汗國的領土了。

淩北行省建立的歷史沿革及其對成吉思汗對蒙古人的影響(1206~1259),漠北地區是大蒙古汗國的內陸。1260,留在首都的阿裏布格,哈拉,和林,大汗位置,據悉是漠北。忽必烈還在開平城自立為大汗,據說是大漠南。經過四年的位置爭奪戰,阿裏不哥戰敗,漠北全部歸忽必烈所有。由於忽必烈的政治、軍事、經濟大權都建立在莫納漢,所以不再以和林格爾為都城,而是遷都燕京(後稱大都)。隨著政治中心南移,漠北成為元朝的邊境地區,僅由林宣威都城元帥府鎮守。然而,作為蒙古統治者的“根本之地”,漠北地區在政治和軍事上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阿裏布格被打敗了,但是蒙戈和阿裏布格的兒子們還在原地打散。窩闊臺的孫海都站在泰山(今阿爾泰山)西邊,拒不服從命令。他們不願意失去父輩和祖輩的汗水。忽必烈必須控制漠北,才能維持汗位的穩定。至元三年(1266),太子納木罕被封為北平王,出城北上。民國七年,官任宜蘭,掌管吉利基斯等西北諸部。八年,那木汗率領漠北諸王的軍隊轉戰阿裏木裏,防範遏制海上;十三年,蒙古之子西裏吉率領的軍隊諸王發動叛亂,擁納木罕,拜西裏吉為可汗。據西部漠北、吉利吉,次年,攻和林及其以東地區。忽必烈將伯顏、蒙古和漢族軍隊派往北方,平定了過去在李記的叛亂。二十壹年,那木汗回朝,改北安王,留在漠北,並派兵守泰山、屯田、森林,稱海(今蒙古科布多東部)為食軍,防止海東侵。二十四年,乃彥聯絡漠北諸侯國王造反,元軍集中東部鎮壓叛軍。二十五年,海都乘虛過泰山,占海;次年,元軍敗於杭海嶺(今蒙古杭蓋山),兵逼林。而密使林宣威反叛大海。七月,忽必烈率軍親征,收復密林,以伯顏為樞密院事,鎮住密林。欽察將軍伯顏和圖圖哈進攻海都軍隊,把他們趕出了伊泰山。二十九年,因那木汗之死,忽必烈立皇帝孫幹馬為晉王,命其統率成吉思汗的四模耳及漠北全體蒙古軍民,駐紮在切蘭連河(今克魯倫河)的大模耳。次年,命禦孫鐵木爾鎮守泰山;派遣圖圖哈軍隊收復吉利基斯的所有土地。三十壹年,忽必烈死,鐵木爾即位。是為元成宗鐵木爾,其叔寧遠王括括出守邊軍。大德二年(1298),廣軍被杜窪所破,承宗派侄兒海山出城壓泰山。五年,海都、土瓦聯軍東侵漠北,海山、甘馬諸軍拒戰,海都受傷而死。之後,杜娃和海都子疲憊不堪,請求和平。十年,海山率軍越過伊泰山,入侵窩闊臺汗國。察哈爾戰敗逃亡,在葉兒石河(今二七四河)的窩闊臺分了地,並入元朝。至此,漠北歸於平靜。

海都滅亡後,他統治下的百姓大量遷入漠北,達到百萬以上,漠北人口激增,需要建立相應的行政機構進行治理。另壹方面,漠北地區的君王星羅棋布,也需要權力更大的朝廷官員的控制,以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叛亂再次發生。大德十壹年,海山以重兵鎮守漠北的權位登上皇位,為元武宗所用。他深知控制漠北的重要性,即在鶴林等地設立書省,以太師嶽池察爾為省右丞相,太傅哈拉哈孫為省左丞相,漠北諸王及千家萬戶都受其控制。同時設立和林路總督府,另設宣慰司,統管該省西部邊境。清元元年(1312),改嶺北等地為中書省,鶴林改稱和寧,仍屬行省管轄。行省管轄,東至哈拉文山(今大興安嶺),然後遼陽省;西至葉兒的石河,連接欽察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南部沙漠與中書省和甘肅省接壤。從北方到北海(今西伯利亞北部)和北冰洋,所有屬於元朝的森林部落都在管轄之下。

管轄機構分布在省內各行政區、轄區,包括以下幾類:鶴林路、海宣威司、前州地區諸城郭、警備、墾殖、倉庫、工業局,均由朝廷官員管轄。諸王“愛馬”(阿依瑪克,袁譯“部”,指蒙古諸王公貴胄的首領和領地)──拖雷是諸王本部的壹部分,位於泰山以東的呂奇連河上遊,其東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薩爾(後裔為封齊諸王的長者,分布於今埃爾貢河、海拉爾河、呼倫湖壹帶)和(後裔)。分為東烏珠穆沁旗及其以北(今內蒙古)和別力古臺(後裔為老馮廣寧王,分為今額嫩河、庫倫河中遊)三部分。據石河自泰山西至葉兒,仍屬窩闊臺土曼皇後(封陽翟王)。根據成吉思汗的分封制,孫都司的幾千戶人家繼承了雪亮格河(今蒙古和蘇聯的塞倫格河)的土地。石河中遊以東的林區,鄰近八區千戶有世襲子弟;許(名延安王),也是壹個祭司,在本部繼承了4000戶人家,至今仍住在故土(今色楞格河上遊以北至壹帶)。其他直屬朝廷的部落,如大澤(今貝加爾湖)的巴爾曲、Qori、Tumad、Buriyad等。火和禿麻盛產良馬,元朝在那裏設牧場飼養官馬,屬太仆寺管轄。國王和貴族各自設立王夫差或法官,管理本部門人民的政治、刑事和財政稅收。蒙古戶按千戶、百戶、十戶(又稱牌甲)的十進制組織,在指定的牧場內遊牧生活,受各級諾彥(官)管轄,有嚴格的上下級關系。千戶、百戶、十戶是嶺北省基本的地方行政單位,所以沒有縣。到第四年(1311),國王任命的法官被革職,蒙古盜賊受到千家萬戶掌管的質疑,中央集權進壹步加強。行省獨立後,漠北諸王的勢力逐漸被削弱。

元末改臨興省為嶺北省。治理和森林。其管轄範圍包括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蒙古、中國、內蒙古和黑龍江。

經濟文化嶺北省經濟以遊牧畜牧業為主,農業也有較大發展。還有森林,叫海,五河,切倫連河,依蘭,甚至吉利基斯都開荒了。大勇元年(1303),從林屯田收粟九萬余石;同時,據說每年圍海造田的收獲達200多萬石。英宗年間(1320~1323),稱為“海屯田萬宅”,有4600多戶,耕地6400多公頃。從事農耕的主要是漢軍以及從漢族和西域遷徙過來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哈拉·哈桑任行省宰相時,下令漢軍教各部落耕種;作為拯救饑荒的措施,該省還多次向蒙古的窮人分發農具和種子,讓他們自己耕種。可見很多蒙古人都過著半牧半農的生活。但是由於寒冷,農業的發展畢竟受到了限制。守備部隊和居民所需的糧食主要依靠中原和漢族地區供應,壹部分由* * * *調撥,壹部分由商賈販運。大元朝淩源北部建有許多城市。除海林稱海城、依蘭城、西寶赤城外,所有貴族如卡賽、別力古臺、沃依拉等都在自己的轄區內建城居住。此外,從中原和西域遷到嶺北的工匠也建立了許多聚落村落。由於大量各民族能工巧匠的遷徙,嶺北省的手工業發展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規模。工匠有的屬於* * *工業局,有的屬於君王。

像鶴林和澄海這樣的城市是商業和手工業中心,也是文化生活中心。這裏有各種宗教的寺院和儒教、醫學的學校。到了元朝,* * *還為諸侯提供儒學教授,對蒙漢民族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壹定的促進作用。

歷史地位成吉思汗統壹蒙古各部後,將其統治中心遷至哈拉和林(今蒙古後罕蓋省額爾德尼,古稱北方)。1235年,窩闊臺汗以萬安宮為中心,修建了和林城。忽必烈在平城即位後的漠南,與弟弟阿裏布哥為爭奪可汗的位置而戰了四年,阿裏布哥戰敗,漠北全部歸忽必烈所有。忽必烈的政治、軍事、經濟基礎都在莫納漢,所以不再以和林格爾為都城,而是定都燕京(今北京)。隨著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和林格爾為中心的蒙古族聚居區成為中央政府管轄的行政區域。初設元帥府,元二十七年(1290)改為和林等地元帥府。大德十壹年(1307),吳宗鑒、林到中書省。清元年間(1312),仁宗改陵北等地,鶴林改名和寧,仍屬行省管轄。

北行的零陵省管轄範圍東起哈拉文山(今大興安嶺),西至嫩江、松花江流域,與遼陽省接壤。大戈壁以南;阿爾泰山以西。東邊是成吉思汗兄弟何瑟、合赤溫、鐵木格、別勒古代東路的封地,從南河(今鄂嫩河)到庫倫河中遊以東。西北至鄂畢河上遊至額爾齊斯河沿岸相鄰的巴阿領主,有鐵梁谷、柯基迪範等“林中人”,南面是窩闊臺女王楊寨國王的封地。5名法官駐紮在唐路嶺以北的依蘭,管轄葉尼塞河和安加拉河流域的奇爾吉斯、河合那、前州、依蘭和伍肆。北至北海(今西伯利亞北部之地),所有隸屬於元朝的森林部落都在其管轄之下;東北部包括貝加爾湖周圍的霍利圖馬蒂、布裏亞特和胡巴省,以及從施萊卡河到埃爾貢河的地區。色楞格河流域是巡都寺千戶人家的居住地。巴河流域是伊沃和拉部的駐地。庫倫河上遊是成吉思汗達斡爾多(宮)所在地。

太子離鎮的嶺北地區是元朝的“祖地”,是前蒙古帝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行政中心地區。王子們分散在各處,各有自己的人民和軍隊。忽必烈定都後,雖然淪為元朝的壹個邊疆地區,但對元朝(尤其是元朝前期)來說,在政治上仍占有重要地位。

忽必烈登基後,“呼裏勒臺”(蒙古帝國上層貴族議會)的選汗制度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蒙古諸王仍在偷窺皇位。阿裏·布哥輸掉了爭奪可汗位置的戰鬥。1276年,西麗吉叛亂爆發。據悉,擁有阿爾泰山以西廣大地區的海都虎視眈眈,壹直以奪取嶺北地區和舊都、森林為主要目標,以恢復其祖先的可汗地位。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忽必烈非常重視鞏固自己在嶺北地區的統治,並將其視為大都市的藩屬屏。

1260年,忽必烈立納木罕為北平王。從城北出去,指揮君王的軍隊。1264年,忽必烈派燕晉親王巡海助軍。1265年,忽必烈命令那木汗率領山北諸王的部隊進入阿裏木裏(今新疆霍城縣永定鎮西北),加強對海都的進攻(《元史》卷134,《昔傳》)。1270年冬,兵王西裏吉、脫脫穆爾、李明鐵木爾叛亂,忽必烈派宰相伯顏率蒙漢兩軍北伐,擊退叛軍進攻,後由禁衛軍鎮守林海等地,安定田地(袁明山《文淵雷》卷二十四;《淮安鐘吾望北丞相》)。至元二十壹年(1284),納木罕改名為北安王,仍然命令他離開淩鎮北。二十四年(1287),任命王符,“王符掌管壹切軍需和基本事務”。這個時候前後,忽必烈派真金長子幹瑪到北鎮防守。

二十六年(1289),海都乘勝追擊,占有了和林格爾和忽必烈,收復了和林格爾,並在樞密院知情的情況下,命令伯顏鎮守和林格爾。

二十九年(1292),忽必烈改甘馬拉為晉王,命其離開北部,在此掌管成吉思汗的四多爾卡、北方軍和蒙古。蒙古及其北部地區的所有國王、貴族和大臣都在金王的控制之下。至元三十壹年(1294),忽必烈派其孫鐵木爾率軍北上,用真金賜給皇太子,使其擁有統率諸王、各軍的權力,成為各軍的最高統帥,進行統壹指揮。元朝除了嶺北諸王的軍隊之外,還有安西王阿難、魏家軍、王家布的軍隊,與鎮守西域的阿濟濟、楚波王的軍隊壹脈相承。同年,忽必烈病逝,鐵木爾回朝即位,以成宗,其叔寧遠王擴闊生邊軍將軍。

大德三年(1299)。元成宗派皇帝的侄子懷寧王海山到北方統壹軍隊,還把真金白銀的財寶送給了皇太子。"所有的王子和軍隊都必須服從。"

大德六年(1302),海山乘窩闊臺汗國衰落之機入侵山西阿爾泰,封地在窩闊臺,即葉兒的石頭河(今額爾齊斯河)。之後王土曼投降,其地並入元朝,漠北太平。大德十壹年(1307),海山為元武宗登基。奉命設立林興省,負責零陵北部的軍政,而不是另派太子北上統壹軍隊。

元英宗第二年(1322),王徹土奉命北上11年。泰定四年(1327),泰定帝命令第四子雲丹·臧伯離開陵北鎮。何誌元年(1328),泰定帝阿拉吉巴親王商都集團被支持文宗的軍隊所殺。從此,晉王幹麻拉家族失去了統領嶺北蒙古軍民的地位。

忽必烈登基前,嶺北地區的軍政由蒙古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元史地理誌》:元太祖十五年(1220),建都哈拉、鶴林。“初建元昌路,後轉和林,五代通。”統壹先人元年,遷都大興,鶴林設元帥府,定都宣威。這壹年,成吉思汗正在進攻西域的花剌子模,沒有跟隨遠征的皇後、妃嬪等家眷都留在了內地。1221年,在出使西域的途中,丘處機親眼看到了他們居住的沃爾多(即“奧盧”),有數千車帳。“車亭帳,望之如是,上古大汗無。”元朝歷史上所謂的“太祖建都於林”即由此而來。它位於今天的二渾河上遊西部,杭愛山北麓。當時這個地區壹般叫黑爾和林(土耳其語“黑卵石”)。其實當時城垛還沒建,只是成吉思汗的壹朵達斡爾花。後來窩闊臺汗所建的森林城並不在太祖沃爾多的原居地。

至元九年(1272),成立和林運輸部。至元十九年左右,林宣威本部元帥府遷址,作為中書省的派出機構,管理軍民、城垛、工業局、倉庫、屯田、郵局等事務。

靈北地區西北部的吉爾吉斯和千千縣(今葉尼塞河上遊以南)是托勒的大妻子盧梭·赫蒂尼的封地。索盧赫蒂尼死後,他的封地由他的小兒子阿裏·布格繼承。元朝第七年(1270),忽必烈派漢人劉為依蘭等五部判官,治理土地,將該地區納入朝廷直接管轄,以限制阿裏不哥家族的權力。五部是指依蘭(突厥語,意為蛇,位於葉尼塞河上遊的烏魯克木河以南)、千千地區的吉爾吉斯、伍肆(葉尼塞河上遊的伍肆河地區)和赫赫納。此外,安格拉省(今葉尼塞河與安加拉河匯合處以北地區)隸屬於吉爾吉斯,也在五法官管轄範圍內。劉建立於益州(位於今圖瓦自治州境內,烏魯克境內和睦河支流鐵勒克河旁,當地稱登鐵勒克。前蘇聯的考古學家曾經在這裏進行過考古發掘,修建過城垛,設立過官署。五大法官有經驗、總督等官員。諸王脫穆爾等叛亂後,據府和吉吉斯之地,元十七年(1280),劉被迫逃回朝鮮。至元二十九年(1292),忽必烈改甘馬拉為晉王,命其出北,統領成吉思汗的四多爾卡、北方軍和蒙古。晉王駐紮在庫倫河上遊成吉思汗達斡爾族的土地上,設內史處,居次,設內史、副將、司馬、判官等職官,大部分地方設司;北安原王宮,轉晉王(《元史》卷17《賽祖紀》)。元三十年(1293),元軍越過唐魯嶺(今唐女山脈),渡過何謙,收復吉爾吉斯等五地,並派兵防守。元朝* * *曾經把吉爾吉斯、伍肆、合赫納的人遷到遼陽省,靠近大都、山東等地,但不可能把他們全部遷出故土。根據元朝的地理記錄,千千地區有成千上萬的居民,了解蒙古和維吾爾。有幾個局,國之初遷徙的漢人也包括在內。“周倩倩軍械局,元朝吳蓓寺的下屬機構,排名第五,按照規定,其管轄的工匠應該超過65,438+0,000人。元朝三十年,收復吉爾吉斯等五部土地後,重新建立行政機構。

不在五部之列的,還有伊沃臘部(活動區域為色楞格河支流R河北)。作為蒙古大汗的親戚,沃依拉是獨立領地。忽必烈統治後,為了拉攏這個貴族集團,選擇了胡渡的後裔在元朝任職。到了元朝,公主嫁給了首領葉布幹,分別被封為延安公主和延安國王,肩負著在元朝北方“傳話給韓平元”的重任。

到了元成宗之後,嶺北地區的形勢發生了變化。窩闊臺汗國並入察合臺汗國後,元朝的影響擴大到了伊泰山西部。前窩闊臺王率領的人,有的被元軍俘虜,有的加入朝廷,大批遷往嶺北,達百萬人(劉敏忠《宰相順德王仲賢北》)。這就需要設立更高級別的行政機構進行管理。大德十壹年(1307),武宗即位後,到和林宣慰司,設和林省,治和林。同時,成立和林路綜合管理辦公室,管理和林城及周邊地區;海等地稱宣威部元帥府,分轄嶺北西部地區。太師嶽池察爾被任命為鶴林省右丞相,封祁陽王,受命為諸侯,將領全歸他指揮;以中書右丞相哈拉·哈桑為省左丞相。山北設行省,將軍軍領民,授行省丞相以制諸王之權。這是元朝中央集權的壹大發展。仁宗慶元年間(1312),鶴林省改為嶺北省,鶴林路改名為和寧路。

嶺北省有蒙古大陸及其北部地區。其管轄範圍大致如下:東至哈拉文山(今大興安嶺),後至遼陽省;西至葉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與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相連;南部沙漠與中書省和甘肅省接壤。從北方到北海(今西伯利亞北部),所有隸屬於元朝的森林部落都在其管轄之下。管轄範圍大體與晉王相同。

按照元朝的分封制,陵北是晉王分封諸侯的地方,就像安西王分封舒勤,西平王分封吐蕃壹樣。按照行政體制,作為中央劃分北方的元朝最高地方機構,嶺北省在這方面統治著所有地區,所以省宰相往往由老臣擔任(朱思本《壹真齋詩稿》(卷1)和《寧氏》)。自建省以來,晉王的權力相對削弱,皇宮的直接管轄實際上限於本位。省級官員拒絕國王們的無理要求和幹預;不能由各省決定的事項,由各省在報告中決定。

每個行政區和魯林壹樣,稱為海宣委部和前州區。

諸城郭、守備部隊、屯田墾荒、倉庫、工業局等。都由法院官員管理。路下無縣。原因是當時的嶺北蒙古族仍然以千戶百戶的組織作為當地的行政單位。元朝* * *先後在鶴林地區多處開荒,建立了鶴林、孔貴樂、紮渾、西寶池等大倉庫。這些都屬於* * *,它們被轉移到和寧路的總經理辦公室,由朝廷管理。他還成立了鶴林兵馬司負責地方治安工作(張思明《鶴林兵馬與公劉思考碑》)。

據說海選尉氏所在的地方叫海城。被稱為海,也被翻譯為青蓋鎮,這原本是蒙古部長在13世紀的名字。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命其留守後方。他總領漢族俘虜壹萬人,開墾土地,在阿布汗山以北建城,故名鎮海城(蒙古語,鎮海巴巴哈孫,今蒙古克孜勒東)。由於靠近阿爾泰山,又處於東西通道的戰略位置,後來成為元朝保衛阿爾泰山的軍事中心(真金、鐵木爾、海山都曾是這裏的督撫或長期鎮守)。知止三年(1323),設立宣威司,更名為海屯田總政府,後恢復宣威司建制。

國王“愛馬”

(指蒙古王公貴族的首領和領地)王公地是淩北省的壹個特別行政區。每壹個君王都有自己的壹部分土木牧地,叫做“愛馬”,元代翻譯成中文,或者叫“臣下”。

成吉思汗按照分配財產的傳統習慣,將部分蒙古戶分為弟弟和兒子,各得壹份(突然)。後來兄弟和哲人的封地分了。弟弟哈薩爾的封地在埃爾貢河、海拉爾河、闊連海子(今內蒙古呼倫湖)壹帶,他的後代是封齊王的長老。合赤溫的封地在烏魯惠河南北(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旗烏拉根戈勒),後裔是封晉安王的長老;鐵木格沃金池封地在哈勒哈河以東;貝利古臺封地在克魯倫河(今恩恩河、克魯倫河)中遊,後裔是老馮廣寧。子術赤、察合臺、窩闊臺的封地在阿爾泰山以西,合稱西域道王。

托雷國王總部的壹部分位於阿爾泰山東部,克魯倫河上遊。托雷之子襲擊了蒙古大陸和絕大多數蒙古千家萬戶。其中,阿裏不哥哲學家們的劃分是從阿爾泰山到吉爾吉斯;蒙哥之子玉龍在紮布汗河失去了土地;晉王忽必烈之子,伽瑪拉的土地在庫倫河上遊的祖地。窩闊臺之後,王地圖的滿標仍是阿爾泰山以西至額爾齊斯河,陽寨王由此得名。其余諸王的劃分如何不得而知。

除了沃赤金、術赤、察合臺的疆域外,其他士兄弟的疆域都應劃入嶺北省的疆域。

名門望族與英雄的“愛馬”

根據成吉思汗的分封制,巡都斯索爾汗希拉的千戶人家繼承了色楞格河原旗日部;石河中遊以東的林區,鄰近八區千戶有世襲子弟;活動區域在額濟納旗和千千府以西、額爾齊斯河以東的度部,元代仍屬八鄰戶管轄。活動區位於額爾齊斯河以東的天力克部,同時也是鄰近八區的霍爾池管轄區。許(封為延安國王),也是壹位牧師,他繼承了4000戶人家,仍然生活在他的故土(今色楞格河上遊至河以北)。

朝廷直屬的其他部落

如嶺北省北部的“奧薩瓦”(現在的貝加爾湖)、巴拉胡省、霍利省、馬圖省和布裏亞特省。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這個地區被稱為“巴爾胡迪”,據說其疆域遼闊達40天,這個地區的部落都屬於可汗。它屬於霍利和馬圖,那裏盛產好馬。元朝在此設立霍利馬圖牧場,隸屬於太仆寺領導的全國十四大民族牧場之壹(《元史》卷100,《兵正》)。

諸王的分封權和封地全部由分封族王世代繼承,統治分封族的千戶閻娜成為從屬族王的附庸。根據他們的地位和他們所屬的人數,國王任命官員如王夫夫或法官,付偉和司馬在他們的總部管理人民的政治,刑事和財政稅收。管理領導的人,妳可以建立自己的旗學(護衛),形成許多不同級別和大小的諸侯。但都屬於大汗(皇帝),皇位的繼承和官銜的設置都要經過皇帝的批準。

嶺北省基層地方行政單位在十進制上由千戶、百戶、十戶(又稱牌甲)組成。他們在指定的牧場內遊牧生活,受各級閻娜(官員)管轄,有嚴格的上下級關系。因為十進制組織,所以沒有州或縣。在我大四的第四年(1311),國王任命的法官被叫停,在蒙古犯下盜竊罪和詐騙罪的人被本部千家萬戶審問。行省制度的建立大大削弱了漠北諸王的權力。

瓦爾多的管理組織

沃爾多是突厥語和蒙古語的音譯,意為宮廷帳篷、後宮和宮殿。遼元時期,除宮帳外,還指皇室成員占有和繼承財產、私人口的壹種組織形式。蒙古、元(可汗)皇帝和皇後的沃爾多都有自己的資產和私人住戶。他們去世後,由親屬繼承,每年都有禮金收入,還獲得五戶帛、江南戶鈔等收入。成吉思汗有四大花,後來由他的小兒子托雷家繼承。元朝建立後,在成吉思汗的四大城市設立了四大將軍府、壹大將軍府,下轄舉司、長官司、各工匠局等20個機構。私人工匠和漁民遍布大都、商都、保定、東平、張德、泰安和河間。元朝時,族長甘馬拉及其後裔封為晉王,鎮守漠北,統領成吉思汗的四大鄂爾多斯,稱為“鎮守皇宮”。元朝二十九年,北安王那木汗駕崩,忽必烈改甘馬拉為晉王。他被任命到淩鎮北部,在那裏成吉思汗掌管著四個達斡爾多。他駐紮在庫倫河上遊成吉思汗的達斡爾多之地,被調任晉王。

元代傑出的科學家郭守敬在制定授時歷法時,向元世祖建議將元朝遼闊的疆域用於遠方剪影,並得到批準,於是14位鑒定家為剪影分道揚鑣。當時,中國有27個測試站。嶺北省有鶴林、鐵勒、北海三個站。測試結果顯示,最北的北海站是“北極離地65度,夏季至日6英尺6英寸8分鐘,白天82分鐘,夜晚8分鐘。按此計算,北海試驗位於北緯64度5分,是嶺北省管轄的區域。元代盧野寫的丁玲的詩《雙溪醉酒集》中,有“趙睿等人入北海,往返數年,日頭不落。盛儒子《書齋舊學系列》講的是劉敬之在保定,即劉任判官時,發現山上有“日不落”、“盛夏不落”的現象。、劉等人發現“日不落之山在北極圈內,即今天葉尼塞河下遊的普陀羅那山脈,可以證明淩北省北界到達北極西伯利亞北冰洋葉尼塞河入海口。唐代中國已屬貝加爾湖管轄,有明確記載“沸羊羊再熱”的地區,也有北冰洋的記載。元朝對北冰洋的管轄是長期接觸的結果,或者說是地方管轄的進壹步發展。

  • 上一篇:我想知道山東榮成伯(讀作白)的來歷。
  • 下一篇:圓明園被毀的教學設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