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盤點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10戰爭。

盤點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10戰爭。

盤點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10戰爭。

1.涿鹿之戰

戰爭時期:大約5000年前。戰爭對手:炎黃部落(黃帝)VS東夷集團(蚩尤)。

指揮官:黃帝和顏地對蚩尤。

戰爭結果:炎黃部落勝利,華夏集團收復中原。

地點:河北張家口。

朱陸之戰(距今約4600年前)是中國古代黃帝和部落、蚩尤部落為爭奪適宜放牧和淺耕的中原而進行的壹場大規模戰爭,以炎黃華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這場戰爭對古代華夏族從古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影響很大。涿鹿之戰發生在漢泉之戰之後。據《五帝實錄》記載:“蚩尤作亂,不需要皇帝指揮,黃帝招諸侯,在涿鹿之地與蚩尤作戰。”涿鹿之戰不同於在兩個部落之間進行的漢泉之戰。所以很兇,留下了很多神話傳說。比如黃帝和蚩尤九戰大敗,蚩尤三天三夜大霧。風後黃帝大臣受北鬥星座啟發,發明了南導車,沖出迷霧。還有壹個傳說:黃帝在玄女的幫助下,制作了壹面八十面的皮鼓,皮鼓是東海神獸,“形似牛,無角”,“入水必風雨,光如日月,聲如雷鳴”,黃帝以其皮鼓為鼓槌,以雷獸之骨為鼓槌,“五百裏而聞,以稱霸天下”等等。不管這些童話故事是否真的發生過,光看這種語言中的力量,就能感受到這場戰爭的宏大。結果黃帝和蚩尤的戰爭持續了很長時間,最後的決戰是在中國九州之壹的冀州的曠野上進行的,這個地方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曾經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山海經·黃達北經》描述了這樣壹個傳說:“有些人穿著青衣,他們被稱為黃帝女媧。蚩尤與黃帝作戰,黃帝使應龍攻打冀州蠻荒之地。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風雨。天帝黃帝說雨停了就殺了蚩尤。回不去了,又不下雨。”

反映在這場戰鬥的過程中,雙方先是巫師修煉,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對方!黃帝呼籲有翼的應龍牲畜用水淹沒蚩尤軍隊。蚩尤也請求風伯和雨師幫助他。當時是暴風驟雨,黃帝的軍隊又遇到了麻煩。危機時刻,黃帝不得不請求女神阻止風雨,天氣頓時放晴,蚩尤軍極為驚訝。黃帝趁機指揮軍隊掩護殺過去,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黃帝的勝利來之不易,但是勝利之後又遇到了很多新的困難。旱神伏弩不僅阻止了大風大雨後神力的大減,而且“不準恢復”。應龍參戰後,也“不準恢復”,天上“不下雨”,導致地面連續幹旱數年。現代環境考古告訴我們,5000-4000年前是自然環境的又壹次大變動時期,氣溫上升,冰川持續融化,降雨突然停止。5000年左右,從遼東半島到長江三角洲有海退的痕跡,然後從4700年前開始有小幅波動。涿鹿之戰,巫術召喚的風暴和隨之而來的幹旱,恰逢氣候由穩定轉為波動的情況。可見,這些神話並非完全沒有根據,但它們確實凝結了對過去的記憶。

2.牧野戰役

戰爭時間:說法不壹,從1130到1018。

對手:周武王,姜子牙對商紂王。

指揮官:周軍有4.5萬人,尚軍有70萬人。

戰爭的結果是:商的軍隊在之前崩潰,戰敗自焚,周滅商。

所在地:河南省淇縣。

牧野之戰是周武王聯軍與木葉商朝軍隊之間的決定性戰役。

因為帝辛先在西北征服黎,後在東方定居,在南方定居,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卻是軍國主義,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戰敗自焚,商朝滅亡。所以《左傳》說:“傳於外,對他不利”。牧野之戰結束了600年的商朝,確立了西周的統治,為西周禮樂文明的全面繁榮開辟了道路。牧野之戰所體現的謀略和戰鬥藝術,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也有重大意義。事實上,紂王是壹個非常能幹的人。他治理東南,鞏固了東夷和中原的統壹,在歷史上是有功勛的。帝辛攻克了徐州,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囚犯太多,難以消化。周武王利用他的弱點進行攻擊,大量俘虜叛逃,導致商朝滅亡。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前期的著名戰例。它結束了600年的商朝,建立了周朝的統治,開創了中國文化的第壹個盛世。

3.長平之戰

戰爭時間: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戰爭對手:秦(白起)vs趙(趙括)。

指揮官:趙軍45萬,秦軍60萬,秦軍獲勝。

戰爭結果:四十萬將士陣亡,趙國軍隊全軍覆沒,秦國傷亡二十余萬。

地點:山西晉城。

長平之戰是秦國軍隊和趙國軍隊在趙國長平地區的壹場戰爭。最後以趙軍失敗告終,秦國入侵昌平,殺死了趙國大約45萬士兵。這場戰役是秦國和趙國之間的戰略決戰。秦國利用雙重間諜,讓趙王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而秦國則偷偷換上了名將田雷,最終贏得了戰爭。趙在這壹戰中元氣大傷,秦國統壹中國的障礙已經完全掃除,沒有軍隊可以與壹戰抗衡。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也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規模殲滅戰。

4.巨鹿之戰

戰爭時間:公元前207年。

對手:張寒,王力對項羽。

指揮官:秦軍40萬,楚國5萬左右。

戰爭的結果:秦軍被20萬人殲滅,20萬人迫降。

所在地:河北省平鄉縣。

巨鹿之戰是在巨鹿發生的由楚軍和秦軍領導的軍閥混戰。最終,起義軍以少勝多,打敗了秦軍,失去了秦朝的主力。巨鹿之戰基本上消滅了秦軍的主力。此戰之後,秦朝名存實亡。項羽在這場戰役中破釜沈舟,奠定了他在各路義軍中的領軍地位。項羽北救趙,擒獲王力,迫降中?

與此同時,劉邦遊得不引人註目。當秦軍的主力被牽制在河北的時候,他乘虛而入,率軍西進。他先入關中搶占地盤,建立了良好的聲譽。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突破武關,十月入鹹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起義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之壹,為秦統治的徹底覆滅奠定了基礎。

5.蓋夏之戰

時間:公元前202年65438+10月。

指揮官:劉邦,韓信vs項羽。

參演兵力:漢軍25-30萬,楚軍約65438+萬。

結果:八萬楚軍被斬首。

地點:安徽省靈璧縣。

公元前203年(漢高祖四年)八月,迷上光武的楚軍與漢軍斷糧。劉邦沒能調動韓信、彭越等人的軍隊,最終沒能把楚軍紮營。於是雙方進行了壹場歷史上著名的“鴻溝與談判”,以戰國時期魏修建的運河為界劃分天下。九月,楚霸王項羽率領十萬楚軍繞道南路,向牯嶺方向撤退。劉邦也想回西方。然而,就在劉邦準備率軍西進的時候,張亮和陳平建議撕毀缺口,商量好,等楚軍疲憊不堪,從東邊回來的時候,從背後偷襲。張和等人認為:“漢朝有半個天下,諸侯皆附之。楚士兵停止進食,這壹天將是楚國的死期。建議“因其機,不如取之。"

於是,劉邦采納了張亮的意見,把陳以東靠海的壹大片領土封給了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被判給彭越。就這樣,劉邦終於以封地換來了韓和彭的感動,讓他們都南征。同時命令劉嘉率軍聯合英布從淮上北上,五路軍聯合對項羽發起最後的合圍。蓋夏之戰開始了。由於漢軍的背信棄義,在兩軍約定撤退的期間,展開戰略追擊,積極調集援軍,多路圍攻,打心理戰,以絕對優勢消滅楚軍。於吉在圍城中自殺,霸王面對江東父老在烏江自殺。楚軍的失敗也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封建王朝,奠定了漢朝四百多年的基礎。

6.漠北之戰

時間:公元前65438年+2009年春。

指揮官:漢軍(衛青、霍去病)vs匈奴軍(謝)。

參演部隊:漢軍騎兵13萬,步兵10萬。匈奴騎兵65438+20萬

結果:匈奴9萬余人全軍覆沒,漢軍損失3萬。

地點:漠北蒙古。

漠北之戰發生在武帝元壽四年(公元前119)。是漢軍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上進行的規模最大、最為艱苦的壹次戰役,其戰略目的是搗毀老窩,圍剿可汗(chányú,匈奴首領的稱號)。漠南河西之戰後,匈奴單於率部轉戰漠北,企圖引誘漢軍穿越大漠,以待殺漢軍。元壽四年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將軍和霍去病將軍各帶五萬騎兵和數萬步兵分兩路進入漠北,力求徹底殲滅匈奴主力,並組織了數十萬步兵和數萬戰馬保證作戰。當衛青和霍去病分兩路入侵十余萬大軍,在強大的後勤補給支持下,穿越荒蕪之地,奇跡般地跋涉千裏,來到匈奴腹地,用匈奴最擅長的戰術殺死對手,以果敢的執行力速戰速決。西漢與匈奴之間的漠北之戰,是漢武帝對匈奴戰略進攻的高潮,也是匈奴謝單於與西漢戰功卓著的戰略決戰。

7.昆陽之戰

時間:公元23年。

指揮:王毅、王莽VS(綠林英雄)。

參戰部隊:新軍43萬vs綠林英雄17000。

傷亡情況:王莽軍隊全軍覆沒。

地點:河南省葉縣。

昆陽之戰發生在重新開始元年(23年),是綠林好漢與劉秀指揮的王莽政權之間的壹場戰鬥。公元23年(辛莽帝皇四年,劉璇重新開始元年),五月,王毅、王勛的軍隊奉命向昆陽推進,兩三天十余萬大軍到達昆陽。

漢軍與大軍在城中並肩作戰,壹次次打退了辛莽軍的強攻。占據絕對優勢的辛莽束手無策,昆陽城依然屹立不動。公元23年5月底,宛城在綠林豪傑(漢軍)的長期圍困下,糧盡糧絕,城外又無援軍,守備司令岑彭終於被迫投降。消息傳到昆陽城,守軍士氣頓時高漲,更加堅定了守城的決心,準備出城殲滅敵人。新軍得到消息後,個個垂頭喪氣,士氣低落。6月1日,定陵、郾城漢軍由李毅、劉秀率領到達昆陽地區。為了激發大家的鬥誌,劉秀以1000多名騎兵為先鋒,挑選了3000名敢死隊員出擊,取得了勝利。昆陽之戰的勝利,讓偏將軍劉秀壹戰成名天下,不久後綠林豪傑入侵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滅亡。與此同時,綠林英雄內部將領矛盾激化。劉璇在農民將軍李益等人的支持下,處死了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柳巖和他的部下劉基。表面上,劉秀無所作為,暗地裏卻在偷窺機會,積蓄力量,為日後創建東漢王朝開路。昆陽之戰是綠林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的戰略決戰,也是我國歷史上典型的戰爭戰例。

8.官渡之戰

時間:公元200年6月199-6月10。

指揮官:曹操vs袁紹。

參戰部隊:曹駿2萬vs袁俊11萬。

傷亡:袁俊約10萬,曹駿約8000。

地點:河南省中牟。

官渡之戰(199 -200)是曹與袁在官渡進行的壹場戰略決戰,以曹操的勝利而告終。是東漢末年的“三大戰役”之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之壹。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袁紹、河內張楊、禹巖曹操、徐州呂布、揚州袁術、江東孫策、荊州劉表、幽州公孫瓚、南陽張繡等。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和曹操逐漸成長起來。建安四年(199)六月,袁紹精選精兵十萬,戰馬壹萬,企圖進攻許都南,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都,曹操認為袁俊強大無比,所向披靡。但根據他對袁紹的了解,曹操認為袁紹野心勃勃,膽識不足,卑鄙忘恩,剛愎自用,兵多指揮不清,而且會驕橫跋扈,有異命令,於是決定以自己能夠集中的數萬兵力對抗袁紹的進攻。十二月,曹操準備打袁紹時,劉備起兵反曹操,占領下邳,取沛縣(今江蘇沛縣)。劉備軍增至數萬,與袁紹聯系,意欲共同攻曹。為了保持許昌與清、燕國的聯系,避免兩面作戰,曹操於次年二月親自率領精兵東征劉備,迅速占領沛縣,轉攻下邳,逼關羽登陸。劉備全軍覆沒,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紹。曹與劉激戰正酣時,袁紹的謀士田豐建議袁紹“率軍攻後方”,袁紹以幼子生病為由拒絕采納,導致曹操從容擊敗劉備,重回官渡。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紹派陳琳寫檄文發表,其中把曹操罵得不堪入耳。二月,進軍溧陽,企圖渡河,謀求與曹軍主力決戰,先派閻良攻打白馬東郡太守柳巖,企圖奪取黃河南岸要點,以保證主力渡河。四月,曹操為了占據主動,首戰告捷,親自領兵北上,解救白馬之圍。這時謀士荀攸認為袁紹兵多,建議聲東擊西,分散兵力。先引兵至演金,變相渡河,攻袁紹兵後方,使袁紹兵分兵西進,再派輕騎速攻正在攻白馬的袁俊。出其不意,閻良會被打敗。曹操采納了這個建議,袁紹有把握分兵延津。曹操乘機引壹支輕騎,派張遼、關羽為先鋒,渴望白馬。關羽很快接近了梁軍,沖進軍隊殺死了閻良,並斬了他。袁俊被打敗了。曹操解決白馬之圍後,遷移白馬的人沿黃河向西撤退。袁紹率軍渡河追擊,大軍往演金南下。他派大將文醜、劉備繼續率軍追擊曹軍,當時曹操只有六百騎兵,駐紮在納諾薩卡(白馬南),而袁軍達騎五六千,步兵跟隨。曹操命令士兵解開馬鞍,放馬,故意將輜重棄於路旁。袁俊壹看到新兵,就開始爭奪財產。曹操突然出擊,終於打敗了袁俊,殺死了文醜(文醜是被叛軍殺死的,不是關羽),順利回到官渡。顏良和文醜都是河北名將,卻被壹戰斬首,袁紹大軍精神挫傷。袁俊在第壹次戰鬥中失敗了,但他的部隊仍然占優勢。7月,進軍吳恙(今河南中牟北),準備攻許昌南。八月,袁俊主力逼近官渡,依沙堆紮營,東西寬約數十裏。曹操也紮營與袁俊對峙..九月,曹駿壹度進攻,與袁俊交戰不利,便回營堅守。這期間,汝南郡的黃巾軍劉辟叛變,袁紹派劉備幫忙,韓勛發錢切斷曹軍西線,都被曹仁斷了。江東孫策試圖偷襲許都,卻被刺客刺殺。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淳於瓊領兵壹萬護送,在袁俊大營以北約20公裏的老城(在河南延津縣)和吳超(今河南演金東南)駐紮。正在這時,袁紹的謀士許由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裝上陣,奇襲老巢,燒毀其輜重。曹操立即付諸實施,留下曹洪、荀攸守營,親自領兵五千騎,冒用旗號,各帶壹捆柴火,趁著黑夜偷襲吳的老窩。到達後,他們立即包圍並放火焚燒。袁紹得知曹操攻打吳朝,壹方面派清騎前去救援,壹方面又命令張合、高覽以重兵猛攻曹大營。但是曹操很強,不能進攻。當曹軍沖向吳超淳於瓊軍營時,袁紹的援軍正在逼近。曹與決壹死戰,打敗了,殺死了淳於瓊,燒掉了他所有的糧草。張合、高覽聽說巢穴被破,紛紛向曹操投降,導致軍心動搖,內部分裂,軍隊崩潰。袁紹帶著800騎兵倉惶返回河北,曹駿接連殲滅、殺死袁俊7萬余人(有人說8萬)。官渡之戰壯大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打敗袁紹,統壹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方只有曹操和袁紹比較厲害。此戰擊敗袁紹,北方無人能與曹操抗衡。

9.赤壁之戰

時間:公元208年。

指揮官:孫劉連俊(周瑜,諸葛亮)vs(曹操)。

地點:湖北赤壁。

參與者實力:5萬盟軍vs多萬曹軍隊(據說是80萬)。

結果:曹駿傷亡過半,大部分投降,孫劉獲勝。

赤壁之戰是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和劉備聯手,在長江赤壁壹帶抗擊曹操的軍隊。最終,孫劉聯軍用火打敗了曹駿,取得了勝利。這場戰役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壹。作為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著名的,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同時,此役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渡江戰役,標誌著中國的軍事政治中心不再局限於黃河流域。壹戰後,中國經歷了西晉的短暫統壹,幾百年來壹直處於分裂動蕩的狀態。由於缺乏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北方遊牧民族的內遷和五湖十六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動蕩。這場戰爭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促進了邊境地區的發展。人口較少的遷徙也為華夏民族註入了新鮮血液,促進了大融合。

10.淝水之戰

時間:165438+公元383年十月。

東晉謝玄vs前秦苻堅。

參賽部隊:東晉北府兵八萬vs苻堅三十萬,其他部隊五十萬。

傷亡:東晉五千人,苻堅自己的部隊全軍覆沒,其他部隊造反。

地點:安徽瓦埠湖。

淝水之戰,又稱肥水之戰,發生在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前秦對南方東晉發動的壹系列侵略兼並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東晉以少勝多,打敗了前秦,8萬士兵打敗了80多萬敵軍,於是淝水之戰名揚天下。其名氣不僅體現在東晉以少勝多,還體現在以弱勝強。更重要的是,它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延緩了中國南北兩朝對峙半個多世紀。公元383年,東晉八萬大軍與前秦八十萬大軍交戰,由於前秦內部矛盾重重,民族成分復雜,統壹北方時間不長,統治基礎不牢,民心不附,士氣不定。苻堅丞相王蒙,因缺乏骨氣而死。苻堅在戰鬥中使用非人類人員,使其在數量上占有極其優勢,但在實戰中卻不堪壹擊。最高統帥傅堅是個色厲內荏的人,口口聲聲說鞭長莫及,但臨陣退縮,緊張兮兮。淝水之戰,前秦軍70多萬人全軍覆沒,潰不成軍,只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大軍還完好無損。苻堅統壹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了。不僅如此,北方的暫時統壹也瓦解了,它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再次崛起,分別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兩年後被姚萇俘虜殺害,前秦滅亡。中國的南北分裂仍在繼續。東晉利用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的故土,但很快因為宰相謝安的去世和前線主帥謝玄的退休而轉入守勢。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東晉雖然未能恢復全中國的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對南方的侵擾,為江南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淝水之戰也成為如何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冊,對後世縱橫家的戰爭觀和決戰思想產生了長遠影響。

  • 上一篇:葛店中學校史
  • 下一篇:宋朝的教訓明朝為什麽重文輕武?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