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盲人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

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無錫人之壹。無錫市中心的崇安寺商業區豎立了壹座阿炳的雕像,體現了他在這座城市的地位和威望。

阿炳雕像戴著壹頂帽子,弓著背,左手拿著壹根弦,右手拿著壹把弓,低著頭,所有的註意力都集中在擱在腰上的二胡上。整個雕像呈現出壹種誇張的動態,人們仿佛聽到二胡裏飄來悲憤的聲音。至於阿炳的外貌,似乎很模糊。這應該是阿炳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形象:掙紮在社

盲人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

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無錫人之壹。無錫市中心的崇安寺商業區豎立了壹座阿炳的雕像,體現了他在這座城市的地位和威望。

阿炳雕像戴著壹頂帽子,弓著背,左手拿著壹根弦,右手拿著壹把弓,低著頭,所有的註意力都集中在擱在腰上的二胡上。整個雕像呈現出壹種誇張的動態,人們仿佛聽到二胡裏飄來悲憤的聲音。至於阿炳的外貌,似乎很模糊。這應該是阿炳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形象:掙紮在社

盲人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

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無錫人之壹。無錫市中心的崇安寺商業區豎立了壹座阿炳的雕像,體現了他在這座城市的地位和威望。

阿炳雕像戴著壹頂帽子,弓著背,左手拿著壹根弦,右手拿著壹把弓,低著頭,所有的註意力都集中在擱在腰上的二胡上。整個雕像呈現出壹種誇張的動態,人們仿佛聽到二胡裏飄來悲憤的聲音。至於阿炳的外貌,似乎很模糊。這應該是阿炳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形象:掙紮在社會底層,用二胡控訴黑暗的舊社會,但很多看過阿炳的老街都說雕像不像自己。

那麽,什麽是真正的阿炳呢?

阿炳看起來像什麽?

近年來,無錫市檔案局、無錫市公安局等部門壹直在搶救和整理有關阿炳的所有歷史檔案。經過曲折的收集整理,無錫市公安局搶救出了壹套阿炳的戶籍檔案,其中有壹張阿炳的黑白照片,著實讓人吃驚——這張照片是目前為止發現的唯壹壹張阿炳的照片。

照片中的阿炳戴著壹頂帽子,面容清瘦,胡須濃密,頗像民國時期街頭藝人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太陽鏡。如其故居畫像所描繪,這副墨鏡的左鏡明顯比右鏡高很多。

這張照片出現在1947的《無錫市國民身份證相冊》裏,裏面記錄了阿炳夫婦的照片,住所是“圖書館路34號”,阿炳的職業是“打球”。另壹個檔案是1951建的戶口本。這壹頁檔案顯示,阿炳出生於1892年7月9日,卒於1950年2月,受私塾教育,不識字,職業為道士。

在同壹頁登記簿的空白處,記者註意到有人用藍筆寫了壹行字:“華民族音樂藝術家”。字是繁體字,藍色墨水與填寫原登記簿時使用的黑色字跡不同。據估計,這是阿炳死後不久檔案登記員留下的。

阿炳還有壹個孫女“秋迪”,她在2008年4月接受了當地著名作家黑桃的采訪,詳細回憶了記憶中的“阿炳”:

“我嶽父(阿炳)個子挺高的,現在壹米八左右。他有壹個辮子,然後他把它包起來,綁在頭上。”邱迪回憶說,“公公出門彈琴唱歌,我總是幫他帶路。我拉起他的衣服,他邊走邊拉。公公經常在公園茶館和廣場唱歌。壹場演出後,我拿著公公的帽子,向周圍的人收錢。”

阿炳唯壹幸存的照片。

阿炳是壹個男人。

父親華清和是無錫雷尊堂的道士,母親吳是秦家的寡婦。華清和與吳同居後,生下“私生子”。按照道規,華清河不能嫁人,吳也被族人脅迫回到秦家,壹年後抑郁而死。阿炳是在無錫東亭鎮由華清和他的同鄉撫養長大的。

阿炳8歲時,被帶回雷尊堂,父子二人以師徒的名義喬裝打扮。這位“大師”給了阿炳壹腔父愛,教了三字經和百家姓,學了中國書法,然後送他去私塾學習。華清河精通道樂,對弦弦更是駕輕就熟。在阿炳的影響下,他精通彈、拉、撥。65,438+09歲時,能參加道教音樂表演,被譽為“小石天”。

華清河於1914年去世,阿炳繼承“大師”衣缽,成為雷尊堂的道長。附近雜技團的老板覬覦阿炳的財產,引誘阿炳賣淫和吸食鴉片。賣淫影響眼睛。26、7歲時壹只眼睛瞎了,35歲時兩只眼睛都瞎了。他被迫離開大門,因為他厭惡富有的素食主義者。雖然他很窮,但他仍然很傲慢,拒絕乞討。他堅持自己的“三不窮”原則,以“盲人阿炳”的名義過著街頭歌手的生活。

他盡力維護自己的尊嚴。他每天出去賣藝時,都穿著長袍。長衫雖舊卻不修邊幅,他有個道姑髻,墨鏡遮住眼窩,因梅毒失明。他的身體依舊挺直,脾氣依舊暴躁。他每天下午在無錫崇安寺三碗場茶館前的圍場裏寫歌、唱時事新聞,晚上走街串巷,靠向板房、戲院、餐館、碼頭、妓院等地的客人點歌賺錢。晚上回家,也是手拉二胡,邊走邊拉。生意不好的話,琴聲特別憂傷動人。他的著名二胡曲,如《二泉映月》、《聽歌》和《寒夜春風》等,將使他在未來永垂不朽,這些都是在街頭漫步時即興演奏的。

1947年,阿炳典當給混館老板的房子被收走,生活越來越艱難。1948,阿炳被送進了“戒毒所”。獲釋後,他完全不再在街上賣藝,在家靠修理胡琴等樂器謀生。

阿炳,壹個盲人,有著出色的鋼琴技巧。他會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的說話、笑、嘆、哭、雞犬啼等聲音。用二胡表演《狗搶骨頭》《鷹抓雞》是他的拿手好戲。他的琵琶師從彈弦詞的專家張布禪,他頂著琵琶演奏的龍舟是張布禪教的。他演奏了很多民間音樂,還經常隨意創作壹些不知名的音樂。村民們把這種沒有標題和具體內涵的音樂稱為“按心音樂”。

在中國遊泳的老人遇到了阿炳,他和阿炳住在同壹條街上。經常在晚上90點,阿炳作為壹個藝人回家,路過永華的家。他已經過永華的爸爸,填空的時候會打招呼。“有時候父親會給阿炳壹些家裏剩下的鍋巴,讓他第二天做早飯。”阿炳會用胡琴拉出“謝謝”的聲音來表達他的感激之情。

兩個反映月亮的春天的誕生

《二泉映月》原是壹部沒有標題也沒有具體內涵的“心曲”,其標題是由音樂教育家、中國民族音樂學創始人楊起的。

1949 65438+10月,剛到南京工作的李松壽正在給二胡大師、宗師褚時柱教授上課。為了活動手指,李松壽不經意間彈奏了阿炳在大街小巷經常彈奏的旋律。楚教授突然示意暫停,問這段音樂的出處。楚教授叫他的弟子完整地再彈壹遍。他聽後連連稱贊:“很美,不僅個性十足,而且內涵深刻。這是嘔心瀝血的傑作。”

李松壽後來成為壹名二胡演奏家和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的教授。1950年,他和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楊來到無錫錄制《阿炳》。

楊是無錫人。11歲時,他在17歲時向阿炳學習琵琶和其他樂器。可以說是楊的啟蒙老師。

阿炳的錄音是在9月2日錄制的。當時,無錫民間音樂工作者除、董、楊、曹安和外,還有朱、李松壽和李的妻子、公公,他們分別錄制了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歌》、《冷春風曲》、《大浪淘沙》、《龍舟》等三首。

關於“二泉映月”稱號的由來,朱回憶說:

“錄音結束後,當楊先生問這首曲子的名字時,說,‘這首曲子沒有名字。‘時間長了,就變成這樣了。’楊先生又問:“妳經常在哪裏玩?”阿炳回答說:‘我經常在街上玩,我也在惠山春苑玩。’楊先生脫口而出:‘就叫二泉吧!阿炳說,“二泉看起來不像壹個完整的標題。粵曲裏有壹句詩“月上三譚”。能叫“月上二泉”嗎?楊先生說,‘印刷抄襲,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壹條倒影山河,就叫“二泉映月”吧阿炳點頭同意,“二泉映月”的題目就這樣定下來了。"

這樣,壹段音樂就從原來的絕對音樂變成了似乎在描繪風景的標題音樂。

著名作曲家賀綠汀曾說:“《二泉映月》這個雅號,其實和他的音樂是矛盾的。音樂不是描述二泉映月的景色,而是深刻地表達了盲人阿炳痛苦的人生經歷。”

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1978聽完原曲《二泉映月》後感動落淚,喃喃說出壹句廣為流傳的評論:“...這種音樂只應該放在膝蓋上聽。”

真的是壹招。如果不是父親去世後的放縱,花很可能只是壹個生活安穩的普通道長,不會有“二泉映月”的誕生和成名的歷史。

謝石大師

因為說他知道270多首歌,所以楊約了他明年為他錄音。

不幸的是,阿炳等不到那壹天。1950年2月4日,阿炳去世,享年57歲。他離開錄音才三個月!

關於的死因,李松壽說是吐血而死,作家魯說是上吊自殺。矛盾的是,在死後幾天,親自聽了董的話。關於阿炳的壹生,有太多不同的或矛盾的信息,這實在令人困惑。

阿炳去世時,家裏什麽都沒有帶走,只有他錄音時借來的胡琴。

(參考:揚子晚報,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實錄)

  • 上一篇:明朝歷代皇帝簡介
  • 下一篇:日本企業的「論資排輩制度」和「限期辭職制度」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