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紡車的功能和特點

紡車的功能和特點

紡車是壹種利用毛、棉、麻、絲等纖維材料的生產線或紗線的設備。紡車通常有壹個由手或腳驅動的輪子和壹個主軸。

關於紡車的文獻最早見於西漢楊雄的《方言》,記載了“紡車”和“軌道”。最早的動物紡錘紡車圖像見於山東臨沂的銀合歡、山西的漢帛畫和漢畫像石。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不下八幅紡織圖,其中四幅刻有紡車圖。1956江蘇銅山洪樓出土的畫像石上鐫刻著人們織布、紡紗、調絲的生動形象,展現了漢代紡織生產活動的壹幅景象。可見,紡車在漢代已經成為壹種普遍的紡紗工具。所以不難推測,紡車的出現應該早於此。【編輯本段】紡車分類中國古代紡紗工具分為搖紡車、腳踏紡車、大紡車等幾種。據推測,手動紡車出現在戰國時期,又稱梭、緯、織輪。通常由木架、主軸、繩輪、手柄四部分組成,還有壹個手搖多軸紡車,主軸裝在繩輪上。踏板式紡車出現於東晉,其結構由紡車機構和踏板部分組成。紡車機構類似於手紡車,踏板機構由曲柄、踏板桿、凸釘等部件組成。腳踏桿通過曲柄帶動繩輪和錠子轉動,完成加撚和牽伸工作。北宋以後,出現了大型紡車,其結構由加撚、卷繞、傳動和原動機三部分組成。原動機是壹個類似於手動紡車的繩輪的大圓輪,它的輪軸上裝有曲柄,需要專人用雙手搖動。南宋後期出現了水力紡車,元代流行於中原地區,主要用於加工麻紗和絲綢。這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紡織機械。原動機是直徑很大的水車,水流沖擊水車上的輻條帶動紡車運轉。大紡車上有幾十個錠子,加撚和卷繞同時進行,具有現代紡紗機械的雛形。它壹晝夜能紡100多公斤,比西方水力紡織機械早了約400年。現代社會,紡車逐漸發展成為織布機。但是由於科技的發展,無論是紡車還是織布機都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B& gt;家用紡車,勾起人們對歐洲村舍生活方式類似印度農村生產力的想象,起源於中國。歐洲已知最早對紡車的介紹,是在公元1280年左右出版的德國施派爾壹個行會的章程中間接提到的。

紡車來源於中國用於加工絲綢纖維的機器。壹根絲線有幾百米長,其抗拉強度為每平方厘米4570公斤,高於任何已知的植物纖維,接近某些工程材料。在中國,不遲於公元前14世紀,蠶已經被馴化,絲綢業已經發展起來。雖然很明顯養蠶業和絲綢業在此後的幾個世紀中得到了發展,但絲綢業從壹開始就需要繞線機來處理如此長的絲綢纖維。121出版的《說文解字》中提到過這臺機器,230年出版的《廣雅》中又提到過。公元1237年出版的《耕織圖》系列首次描繪了上述機器。

這種把絲線纏繞在筒管上的卷緯機也傳到了歐洲,似乎比紡車進入歐洲還要早壹點。它陳列在查特裏斯大教堂的櫥窗裏。追溯到公元1240年到公元1245年,紡織機就是絡緯機,其中在益普索的貿易中可以看到壹種圖案更清晰的機器,出現在公元1300年左右。

中國的卷緯器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不清楚紡車是什麽時候從絡緯機衍生出來的。如果保守壹點,可以說這種變化發生在11世紀。此時,棉花種植已遍布全國。很明顯,為了處理棉紗,紡車和絡緯器是有區別的。當然,通過傳送帶將錠子(主軸)與大輪連接起來,使錠子(主軸)高速運轉,是最聰明的辦法。

紡車何時首次出現仍不確定。關於方某的文獻最早記載於西漢(前53年-後18年)楊雄方言,其中稱之為“車”和“跡”。最早的單錠紡車圖像見於山東臨沂金雀山西漢畫和漢畫像石。到目前為止,紡織品上的石浮雕不下八幅,其中四幅刻有紡車。如1956年江蘇銅山洪樓出土的畫像石上刻有幾個吐絲、織布、調絲的生動人物形象,展現了漢代紡織生產活動的壹幕。可見,紡車在漢代已經成為壹種普遍的紡紗工具。所以不難推測,紡車的出現應該早於此。

  • 上一篇:香港回歸中國後的繁榮。
  • 下一篇:如何收集客戶信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