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呼和浩特的歷史是怎樣的?

呼和浩特的歷史是怎樣的?

呼和浩特銀山地區有著悠久的古代人類活動歷史。文明起源於大姚文化。大窯文化遺址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部包河哨鄉大窯村,距市區33公裏。於1973發現並發掘。該遺址包括從舊石器時代早期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五個文化時期。

呼和浩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壹,是胡夫騎射的發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鮮卑拓跋部的龍興之地,是蒙古商人往來的地方,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交匯、碰撞、融合的前沿。

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在陰山腳下修築長城,設置雲中郡,位於呼和浩特市西南的托克托縣。

西漢武帝時期,河套地區修建了許多軍事城市。如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的土力村(原名“塔布多羅海”,蒙古語音譯)有西漢時期的土城遺址。

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崛起(其早期都城“樂聖”在和林格爾縣上土城村北,呼和浩特南40公裏,樂聖經濟園區西)。

唐代呼和浩特壹帶是突厥人的活動範圍。唐太宗貞觀年間,唐軍在白道(今稱蜈蚣壩,在呼和浩特以北)擊敗突厥。

708年(唐中宗景隆二年),唐朝在河套地區建立了三個“受降城”。10世紀初,遼國在此設立天德軍和豐州。豐州舊址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約20公裏的白塔村附近。

12世紀初,女真滅遼金堅,呼和浩特仍稱豐州,是當時的軍事重鎮,也是人口密集、商業繁榮的城市之壹。

元朝建立後,豐州經濟文化發展迅速。元代詩人劉說:“寺中塔高晴空,破曉城上樓。車馬喧嘩小於塵埃,歌鞭斜橫豐州”,這是當時的熱鬧景象。

1368年(洪武元年),元朝滅亡,明朝興盛,元朝殘余退守嶺北地區。明代,漠南地區設立了40多個衛生所,分別隸屬於九個王賽。英宗復辟後河套無人居住,天順年間(1457-1464)韃靼人開始大規模進入河套。1572年(明隆慶六年),蒙古土默特部主阿勒坦汗來到豐州,在牧場居住。

1581年(明萬歷九年),阿爾坦汗和妻子三娘子在此正式建城。城墻由青磚砌成,遠遠望去呈藍色,故名“青城”。蒙古語是洪毓和吞。明朝給它取名“歸化”。長城沿線的人們為了紀念三娘子,把這座城市叫做“三娘子城”。

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在原三娘子外建外城,圍合原東、南、西三面。後來又在老城東北2.5公裏處建了另壹個守城——新城,取名綏遠城。新城(綏遠城)主要是軍營;居民居住在老城區(桂花城)。

清末歸化與綏遠合並,稱為歸綏。1928年,綏遠建省,以桂綏縣為省會,設立桂綏市。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將歸綏城改為“後河特別市”。侵華日軍投降後,改稱歸綏市。

9月1949,19,時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的董接受中國* * *產黨和平解決綏遠問題的主張,領導起義,綏遠省及其省會和平解放。1950 65438+10月20日,歸綏市人民政府成立。

3月5日,1954,內蒙古人民政府、綏遠省人民政府委員會、綏遠軍政委員會、綏遠省人大協商委員會在貴綏市聯合召開擴大會議。綏遠省的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時廢止,原綏遠省並入內蒙古自治區,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同時,從4月25日起,1954,貴綏更名為呼和浩特,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呼和浩特,俗稱呼和浩特,原名貴綏,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北方邊疆重要的中心城市。位於中國北部邊境,歐亞大陸內。全市面積17224平方公裏,轄4區4縣1旗。2065,438+06年末,常住人口308.9萬人,城鎮常住人口265,438+萬人。呼和浩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壹。

  • 上一篇:歷史電子教科書2003
  • 下一篇:美國911事件是怎麽回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