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和非洲的第壹次近距離接觸。

中國和非洲的第壹次近距離接觸。

中國史書中關於東非的記載,最早見於唐代杜歡的《京杭集》(通典引)。據考證,《京杭集》中提到的鄰居是明代的馬林,也就是今天肯尼亞的馬林迪。後來在唐末段的《酉陽雜記》中,拉力國就是今天索馬裏的柏培拉。隨著唐宋時期中西交流的發展,中國對東非的了解與日俱增。南宋周曲飛的《答嶺外之輩》、趙的《諸番誌》(1225)和王大元的《島略》(1350)都有關於東非和南非的詳細記載。《諸番誌》中的畢帕羅是酉陽雜語,也就是今天的柏培拉的拉力,泛指索馬裏。諸番支的中國國,就是今天的索馬裏東北部和索科特拉。朱梵誌的層國,也就是石馬依支略的層羅,就是今天東非的桑給巴爾。壹般認為宋代歷史上的層檀香就是層檀香和桑給巴爾。昆侖時期各國的答離嶺和諸番之外都是今天莫桑比克和馬達加斯加的海岸。

中國與東非人的直接接觸始於唐朝。751年杜歡西行,762年回國。他住在阿蓋爾羅(巴格達),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首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阿拉伯人,也有定居在東非的阿拉伯人。至於東非的黑人勞工,他們不幸被販賣為奴隸,其中壹部分來到了中國。《新唐書》(卷222)記載,唐憲宗元和八年(813)時,“獻僧為奴四年”。僧侶只是桑給巴爾,意思是黑土地或黑國家。然而,中世紀阿拉伯人所說的桑給巴爾是指北至索馬裏的朱巴河口(明朝歷史上的竹步)至莫桑比克北部的德爾加多角的整個東非沿海地帶。

到了唐代,中國的海船可以直飛波斯灣。中國的航海技術在宋代進壹步發展。中國船只在宋代有可能直接到達東非。值得註意的是,壹位來自東非桑給巴爾的使節在宋朝曾兩次訪華,壹次是在1017,壹次是在1083。《宋史·層坦尼傳》中提到,元豐六年(1083),鮑順郎回到層坦尼。戴維遜認為這位使節的最後三個字“層塔尼”,聽起來像是“僧才”(即層拉)。中外史家普遍認為,檀香層是拉的層,即僧才。在新史料出現之前,可以說這是第壹個來中國的非洲使節。元朝,中國偉大的旅行家王大元在14世紀中葉登上了國家之巔。元世祖的忽必烈汗也向馬達加斯加派遣了特使。明朝鄭和船隊到達非洲東海岸,他繪制的航海圖是中國第壹次將其劃入非洲的海圖。陸說,永樂十三年(1415),馬林使來華,同年辭官。永樂十四年(1416)十壹月,古牧督書、布拉哇、馬林等十多個國家的使節來華,贈送馬匹和犀牛。鄭和船隊第四次下西洋,先後抵達東非的馬林和古牧。鄭和第五次下西洋還有護送18各國使節回國的任務。《明朝鄭和傳》說永樂十四年(1416),馬拉加、古力等19國,派遣使節進貢,辭官,命我隨,賜國君爵位。十七年(1419)七月還。”(《南山寺碑》記載的起始日期是1417)明朝的記載點出了19個國家的名字,包括東非的木古都樹、布拉旺、馬林,只有18個國家是因為另壹個國家的名字有兩種譯法。永樂十八年(1420),馬林國王瓦雷敦本親自率夫人及使節來華友好訪問,抵達福州後去世。明成祖“下令將康靜葬在岷縣,以便秘書在年老時可以犧牲它”。

東非盛產香料和象牙。唐宋時期中國需要的香料和象牙主要來自東非,中國運往東非的貨物主要是瓷器和絲綢。唐宋時期的中國錢幣也流入東非。索馬裏首都摩加迪沙(明朝古都)、布拉瓦(明朝古都)、桑給巴爾和黑手黨都不斷發現中國的錢幣和瓷器。最大的發現之壹是1945年在桑給巴爾島發現了176枚中國硬幣。除了8枚年代無法確定的錢幣外,其余均為唐宋錢幣(7世紀至13世紀)。此外,從亞丁灣到桑給巴爾,甚至在羅得西亞的德蘭士瓦,沿著東非海岸到處都有中國陶瓷的碎片。據考證,這些南非的碎片都是宋朝或者明朝的。不管這些瓷器和錢幣是如何運輸的,這些物品的發現充分證明了中國和東非與南非有著悠久的經濟聯系。公元前後著名的梅羅伊文明(在今天的蘇丹民主共和國)也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公元前1世紀中葉愷撒遠征不列顛時,不列顛還很荒涼,梅羅埃已經成為非洲的煉鐵中心。中國的貨物早在1世紀就被運往紅海和地中海。梅羅埃遺址發現中式鼎。

  • 上一篇:路易十四的壹生
  • 下一篇:龍虎山簡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