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何寫壹篇關於地方歷史的小論文?

如何寫壹篇關於地方歷史的小論文?

例如:

潮汕民居的傳承與變遷

衣、食、住是人類生存的最低要求,即使在原始社會也是如此。居住,也就是民居,是建築的起源。是以物質材料和技術手段為滿足人的各種需求而構建的活動空間。它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壹種活動。《韓非子·吳註》曰:“古之少人,民所向無敵。有聖人造之,以樹為巢,以避群害。”民居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誕生的,並隨著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而逐漸發展。它不僅是壹種科技生產活動,也是壹種精神文化行為,是人類文明的標誌。

歷史、地理和自然環境對人類建築活動有很大影響。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會盡量利用當地的天然建築材料,創造出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和人們生活方式的建築形式。它包含了某壹地區的歷史、文化積澱、思潮和審美觀念,反映了某壹地區的地方文化特征。民居是最能體現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的建築之壹。它結合了壹個地區的文化特征和時代特征。潮州民居因潮州人的民間特色而屬於福佬民居,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早在清初就引起了外界的關註。康熙林航學《潮州府誌》(以下簡稱林誌)和周倩瀧碩勛《潮州府誌》(以下簡稱周誌)曾這樣描述潮州民居:

營室必先祠堂,明宗法制,繼嗣絕對,重祀之田,比家聲詩書誦,而文物皆表。(《林誌》)

名門望族蓋房子,必設廟堂,宇迦宏偉。雖然村裏的廣場市場上有很多茅草屋和竹籬,但堅固的半邊城墻又高又厚。三陽及澄城、饒、浦、惠七城,顏路饒玉,雖亦滿鳥鎮。如果妳有女兒,妳必須建壹個書房,雕梁畫棟,用池塘上的竹子來裝飾。居民樓需要用灰和沙砌墻,土地堅如磐石。也就是說,颶風摧毀了機器人,大火燒毀了社會,而卓立沒有倒塌。穿越徽州和嘉應,雖有次,但遠不及潮。(《周誌》)

林航學、周碩勛簡要介紹了清初潮州城鄉民居建築的總體走向、環境、技術、材料、質量,反映了潮州人的觀念和審美意識。由於這些觀念和意識,潮州民居建築成為具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傳統形式。

潮州民居的發展軌跡

潮州民居歷史悠久,潮州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現在已經無法預測。漢代澄海龜山遺址是壹座占地近2萬平方米的大型建築群。其中,f1建築基底建築平面為長方形,中間為夯土隔墻和柱基,似為條形排屋;F2樓基礎場地平面為圓形,有石墻;f3樓基址已毀,但仍可分辨為三合壹四合院建築,後面壹廳兩室,前面兩側有遊廊,中間有庭院。整個建築以土夯為墻,出土的柱石很多,裏面的梁架似乎用了更多的柱子支撐。F4大廈有壹個長方形的地基,被隔墻分成兩部分。建築外墻、隔墻為夯土墻,同時出土地磚、瓦、屋頂瓦、管瓦。上述出土的建築基址表明,漢代的建築水平和中原的建築文化已經傳到粵東,其中的三合院建築可以說是後期潮州住宅發展的雛形;同時,從出土的瓦氹和瓦頂可以證明宋代蘇東坡《與吳書》中所說的瓦房始於是不成立的。

今天很難看到金代的建築遺跡。揭陽新亨鎮九都山發現的金代全木結構房屋,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室內長寬各7.5米,高3.5米。豎木為墻,屋面板用粘土覆蓋。這說明這壹時期潮州民居的建築形式和材料技術並不亞於嶺北地區。

唐宋時期是潮州建築快速發展的時期。在住宅建築所用的材料方面,在潮州發現的眾多唐窯中,只有春光窯上浦有26座,窯址出土了建築陶瓷印花磚、瓦、管瓦、板瓦。出土的印花瓦有橢圓形和圓形兩種,表面印有荷花花瓣和菊花花瓣,圖案規整,技法嫻熟,與Xi安大明宮出土的相同。潮州唐墓曾出土壹塊刻有“益豐四年”(639)字樣的蓮花年代磚。北宋蘇東坡《與吳書》雲:“嶺外瓦房始於,由攸延至芷縣,潮尤盛,魚鱗鳥翼如張之言。“雖然從唐窯和東坡的描述中,宋廣平的理論不能成立,但我們也可以知道,磚瓦已經廣泛應用於民居建築,燒制水平不亞於中原。可見,時頻潮州民居建築風格已逐漸形成並引起人們的關註。宋代最早能見到實物並得到保護的潮州府建築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許儀府,位於中山路向濤東府城4號,為北宋許儀府。因為徐爵還是汀王妃,宋太宗的曾孫女,時髦人士稱之為“馬旭府”。該宅邸建於宋英宗治平年間,歷經多代維護,但仍保留了原建築年份的布局、結構特點和建築風格。其平面布局顯然是明清時期悍馬拖車的雛形。

明清時期,八閩、江西移民大量遷入潮州。東南各省巡官;活躍在全國各地的潮州商人帶來了全國各地的建築文化,使潮州民居建築走向成熟,民居建築也形成了保存古制、形式趨同、恪守禮制、重視教育的特點。註重實用性,突出兼容性,輕盈通透,工藝精湛等諸多風格(另文)。這壹時期的例子在潮州比比皆是。從這壹時期的實例可以看出,潮州民居建築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成為中國建築文化中壹顆璀璨的明珠。晚清時期,潮州因靠近東南亞,跨國商業活躍,是著名的僑鄉,僑民眾多。除此之外,出國旅遊的潮人都有在國外創業,回國蓋房子的習慣。他們回鄉建房,帶來了家鄉的建築文化,民居建築風格融入了東南亞和西方建築的因素,逐漸現代化。這壹時期的大量民居保存至今,基本完好,是我們研究潮州民居建築文化的壹個範例。

潮州民居的類型和風格特征

潮州民居有很多種,最基本的是商陸和四分金。其他的民居,如“百鳳朝陽”、“四分金”、“三墻連”,都是由四分金和“商陸根”組合而成。在壹些山區和城鎮,仍然有許多具有客家特色的堡壘式村莊和房屋。

潮州民居前期受中原文化滲透,後期受八閩贛文化、江南、廣府文化影響。此外,其所在地區的自然、經濟和人文特征也使其與中國建築文化壹脈相承。也不同於中原、北方凝重明亮的民居建築;也不同於江南民居建築的典雅與純粹,逐漸形成自己的民居風格。

1,保留古老的收斂形式

潮州比中原發展得晚,民間工匠的建築技術主要依靠師徒制的民間授產形式。所以在古代信息傳播緩慢的條件下,先進技術在中原的傳播過程是有時間差的。有些罕見的房子在細節結構上保留了上壹代的古制,有些幾經改建的房子因為堅守原則,也很好地保留了古制。比如“鬥底刻有碟板”,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唐以前的戰國時期(戰國時期中山銅計的鬥模,鬥底隨即有碟板)。這種做法在宋朝的中原地區壹直保留著。

自然環境和民俗文化的同壹性,使得潮人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情趣有很多相通之處,體現在民居的風格趨同上。潮州民居建築和中國大多數民居建築壹樣,堅持對稱布局。都有明確的中軸線,以大廳為中心組織空間。他們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規模大了,他們就縱向延伸,或者橫向發展。規模較大時,它們與許多廳堂或平行軸線組合,形成由多個院落組成的大型住宅建築。由於其祖先崇拜和上帝崇拜的功能,廳堂在空間組合中的中心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2、輕盈透明,工藝精湛

輕盈通透是潮州民居的重要特征之壹。

所謂輕,壹是單體小,壹般沒有中原、江南地區的民居大;第二,外觀的視覺效果沒有中原的雄偉,也沒有江南的典雅。無論是屋頂的曲線,檐口的標高,立面的布局,色彩的繪制,只要做壹個對比,就能感受到潮州民居的特色。以色彩為例,我國北方地區喜歡色彩厚重,金碧輝煌,繁花似錦,顯得雍容華貴;江南喜歡用素色和黑色,與水鄉環境純凈和諧。而潮州民居的色彩比較灰濁,註重在屋頂、梁架、墻頭、屋檐等關鍵部位加強裝飾,而這些裝飾構件往往與建築構件的實用功能有關。在潮州民居中,通常有灰色的花崗巖或灰色的表面來綁腳,貝殼灰色的墻和灰色的瓦頂。只有屋脊、山墻和大門用明亮悅目的灰色塑料、瓷器鑲嵌、彩畫、木雕和石雕裝飾。在屋檐和屋頂的交接處,常施黑邊,並塗上彩色(有的是黑色)的卷草、掛魚、奎文,使輪廓醒目,在強烈的陽光下豐富立面。

所謂通透,就是建築整體註重通風,有利於建築材料的排濕防蛀和壽命的延長。更註重地處亞熱帶的潮州的自然氣候條件,使居住活動舒適涼爽。潮州民居註重整體環境設計達到室內降溫效果,形成適合人類居住的建築環境,冬暖夏涼。為了讓空氣流通,前低後高,巷子直直的,方便乘車進入室內。這種所謂的“暴露”加強了室內的通透流動和充足的陽光。在開發大規模組合居住建築的情況下,水平和垂直部分用消防車道、屏風、風機等隔開。,分別是通風、防火、交通便利、形式分離。就是墻體、磚窗花、廳堂、門道所用的門套、幹門、閃門、博古等空間隔斷構件,都采用不同的材料,以利於空氣對流,做到隔而不隔,讓石雕、木雕等傳統工藝派上用場。木結構大部分都是從上到下裸露,這樣所有的建築構件都是通風透氣的,木材盡量裸露,防止白蟻和腐爛。院落多為敞廳,門窗朝向天空較好。大部分人的天井都配有花壇、水池、花木、荷花盆,四季常青,清幽雅致,更有利於調節室內溫度。這些都生動地體現了潮州民居通透的特點。

3.遵守禮儀制度,重視教育。

嘉慶《澄海縣誌》說:“大批小宗族競相修建祠堂,不惜血本自吹富麗堂皇”,因為祠堂是聯系宗族、舉行宗族活動的紐帶,也是衡量宗族實力的窗口。其在強化封建禮制方面的作用和影響不言而喻。在民居中,禮制秩序對其建築格局和使用功能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如白鳳朝陽式住宅,門廳會客,後廳設龕祭祖,中廳備有各種禮品;中央大廳西側的大房間是父母的房間,前院是客房,後院是內家,火巷的排屋是族人和仆人的住所。這種模式真實地反映了父權統治,主仆有其他的倫理秩序。即使是最基本的“商陸根”和“四分金”,上堂的正房也必須高於下堂,大房的進深也必須超過下堂。

在裝飾題材中,二十四孝、忠義劇故事、英雄童話、釣魚、耕田、打柴、讀書等傳統題材使用頻率最高,在大門、閃門、隔斷等構件上使用了民居的彩畫、木雕、石雕,都體現了其建造者敦敦的教誨。

還有“家有女兒必建書房”(《周誌》),簡單的八個字描繪了潮州文風的繁榮,從中可以看出潮州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4.註重實用性,突出兼容性。

潮州地處亞熱帶,三面環山,壹面臨海,江海交匯,多雨多臺風多洪水。所以建築壹定要建立在實用和牢固的基礎上。由於潮州的森林資源並不豐富,建築材料以石頭、泥沙、貝殼灰為主。周誌說“房屋需用鸛灰、沙砌墻,地堅如石。”貝殼砂漿砂的廣泛應用是潮汕民居建築的壹大特色,因為它被颶風推過,被大火燒過,但卓立沒有出現坍塌。

潮州民居的屋頂多采用硬山式,因為其屋頂形式都具有較好的防風防火性能,椽子不長,不易被淋濕。為了防風,屋頂趨於平坦,高度適當降低。屋檐用飛檐密封,防止氣流進入;屋頂瓦片鋪設雙層,便於隔熱,瓦面之間的接縫做成瓦片,增加屋頂的重量。前面提到的輕巧的造型,透明的石雕和木雕構件,都體現了潮州民居的實用特點。

就突出的兼容性而言,明代中葉以前,潮州民居建築多受八閩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輻射。此後,由於潮州商人在江南的頻繁活動,受到了江南文化的極大影響。到了近代,他們更早地吸收了壹些海外文化因素。正是這種兼容,使得潮州民居建築的不斷發展多姿多彩,獨具特色。近代以來,海外建材和模型以強勁的勢頭進入內地。很多房子都用了“紅毛灰”,玻璃,瓷磚,建在花園裏的玻璃廳(民間有句話叫“玻璃難攪”),甚至程海陳次福故居的牌坊和房檐梁上也用了英文字母。門窗用嵌入的瓷器和石膏構件以及地板馬賽克裝飾。順德民居的書房裝飾,以及古城的沿街騎樓,隨處可見。但這些民居和園林的整體布局和外觀多以潮州傳統建築風格為主,體現了潮州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對外來文化的融合吸收能力。

客家土樓和龍屋作為中國五大民居之壹,已經被新壹代客家人徹底拋棄。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不加以保護,客家民居可能會成為歷史,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潮汕民居的傳承與發展為潮汕美術的保護找到了更好的天地。隨著新型建築材料的不斷應用,潮汕民居本身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現代瓷磚和大理石在潮汕民居中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潮汕民居的藝術風格,使原本保守的潮汕民居煥發出新的風采。當然,以生活功能為主的潮汕民居的發展並不能從整體上說明潮汕民居的發展和創新。

作為潮汕文化的代表之壹,潮汕民居的傳承體現了壹個地域文化的特征。在這種傳承中,我們看到了中原漢文化的身影,同時也從各個方面看到了精髓。當潮汕民居吸收了這些精華,無疑會對潮汕民居的發展和創新產生影響。潮汕民居的包容性,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體現了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有理由相信,潮汕民居和整個潮汕文化在未來的發展中,會繼續朝著這條道路延伸。

  • 上一篇:回顧歷史電影
  • 下一篇:抗貧血藥物基本信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