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洛陽牛肉湯(牛雜肝)和羊肉湯(羊雜肝)是什麽來歷?

洛陽牛肉湯(牛雜肝)和羊肉湯(羊雜肝)是什麽來歷?

喝湯是洛陽最“刺激”的享受。

妳喝湯了嗎?“昨天晚上我出門的時候,壹個老婆婆跟我打招呼。壹句簡單的問候,透露著老洛陽人的善良。

喝湯是典型的洛陽方言,也是豫西最正宗的民俗。洛陽傳統湯,尤其是正餐;目前,喝湯早已超越了吃正餐的含義,是喝粥、牛肉湯、羊肉湯、丸子湯等湯類的總稱。

沸騰香濃的湯,既是古人生活的享受,也是外地洛陽老鄉最強烈的鄉愁。

湯是為晚餐準備的。

洛陽的民俗學者和電視導演子涵說,洛陽方言中的喝湯原本是吃晚飯的意思。以前洛陽人窮,晚飯吃不下饅頭。多為小米湯、米湯、面湯、黃面湯等粥類,故稱湯。

時間久了,晚上喝粥成了洛陽人的生活習慣。做湯的時候,很多家庭都習慣在湯裏加壹些綠豆、黃豆等豆類,讓湯更加鮮美可口。

——食物青黃的時候,晚上只能喝很稀的湯。壹首老歌謠唱道:“早上瘦,中午有湯,碗底有月亮。”

至於吃晚飯,洛陽人有句話:“早上吃好,中午吃好,根本不吃。”在洛寧、金夢等地,湯可分為“鹹米飯”和“甜米飯”。“鹹飯”是指面條、燉菜、粥等加鹽的飯菜;“香米飯”是指不加鹽的“輕米飯”,如劉秀堂(洛陽地方小吃,麥片粥的壹種)、蘿蔔粥、面湯、甜面葉等。

如今,在洛陽,年夜飯已經成為大多數家庭壹天中最隆重的“年夜飯”。很多家庭習慣炒幾個菜,做壹鍋湯,買幾個包子,圍著飯桌坐著,邊吃邊聊。

早上豆腐湯,晚上丸子湯。

隨著生活的不斷變化,洛陽民俗也在變化。比如洛陽人經常喝牛肉湯、羊肉湯、丸子湯、豆腐湯、不翻湯等湯。以前叫“吃包子”,現在統稱為“喝湯”。

老洛陽人有句口頭禪:“早上豆腐湯,晚上丸子湯”,形象地說明了洛陽人的飲食習慣。

洛陽人喜歡喝牛肉湯、羊肉湯、豆腐湯、雜肝湯等。早上泡在餅、包子、鍋盔裏,吃到出汗;晚上喝壹碗酸辣可口的丸子湯,不翻湯,好喝的湯,再放上薄如蟬翼的豆面丸子或者豆面餅,既養胃又舒服。

在洛陽,喝牛肉湯、羊肉湯已經成為壹種民俗文化,尤其是老城區和浐河的“老湯”,或濃或淡,風格各異,但都有壹大批熟客。

老城人喝湯的鹹度,就像壹個圍棋手的位置壹樣,可以看出壹個人喝湯的“方式”。往往年紀越大,喝湯的時間越長,湯的味道越淡,而那些習慣喝“甜湯”(即不加鹽)的人,才是最正宗的“飲者”。

我最喜歡的飲料是“頭鍋湯”

老洛陽人喝湯喜歡蹲在地上。以前洛陽湯館經常座位不夠,大部分人只能蹲著喝湯。時間久了,蹲下來喝湯其實成了古人的習慣。

清晨,壹大群人蹲在湯館門口,朋友們邊吃邊聊,成為古都清晨壹道獨特的風景。

洛陽人喜歡喝“第壹鍋湯”。洛陽民俗學者董形象地說:“七分喝湯(原味),八分油(水加多了就油味),九分水。”很多老洛陽人經常在雞叫的時候在湯屋門口等著,為的就是喝上“頭三碗”。

老洛陽人喝湯講究“三美”,即“瘦肉、煎餅、肥湯”,缺壹不可。但現代人生活好了,肚子裏不再需要那麽多油水,所以大多數人喝湯前都會要求店家盛“清湯”(沒有大塊油花的湯)。

很多食客進門喝湯,總會對店家喊“雙椒”,店家馬上就明白了。“雙椒”是洛陽湯館的行話,就是喜歡吃辣椒的人要求店家放雙椒。

洛陽的牛肉湯、羊肉湯、雜肝湯和外地湯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們可以隨意“加湯”。喝完壹碗湯,想加多少就加多少,店家不收妳錢。“加湯”的習俗體現了古都商人的熱情。

洛陽人喜歡喝湯。

喝湯已經成為洛陽人揮之不去的習慣。洛陽人偶爾出去旅遊壹兩周,最大的願望就是早點回來喝上壹碗熱氣騰騰的湯。

在澗西、西工,很多人壹大早就開車去金夢的產河東花壇、鐵斜,來回壹個多小時,就是為了喝上壹碗正宗的牛肉湯、羊肉湯,日復壹日地享用。

我市壹家星級酒店的營養師認為,洛陽人喝的湯其實是最有營養的早餐。壹是用牛羊的骨頭熬湯,可以補鈣;第二,湯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脂肪和水分;第三,湯裏有蔥,蒜苗,蔬菜。這三樣東西是人體早上最需要的。

洛陽人為什麽喜歡喝湯?子涵認為有兩個原因:第壹,在過去,羅陽人很窮,他們大多吃粗糙的饅頭,如紅薯面條和玉米粉。這種饅頭如果放壹夜,又厚又硬,像磚頭壹樣,確實難以下咽,但粗糙的饅頭用熱湯軟化,所以吃個軟饅頭就是熱湯,不僅舒服,還開胃;二是物美價廉,像牛肉湯,剛開始賣8毛錢,現在只要壹兩元,大家都吃得起,也就樂於光顧。

董認為,洛陽氣候比較幹燥,人體需要補充大量水分。洛陽的各種湯都是地域氣候的產物,所以能長期受到洛陽人的喜愛。

  • 上一篇:趙匡胤的故事。
  • 下一篇:去上海旅遊度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