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什麽是鐵路隧道?

什麽是鐵路隧道?

為了發展經濟,擴大人類的生存空間,人們必須克服許多困難去征服和改造自然。

鐵路的發展是為了滿足運輸的需要,特別是長距離、大批量貨物運輸的需要。人們首先鋪設了地面鐵路。後來因為地面交通太擁擠,鐵路延伸到空中,修建了高架鐵路,再延伸到地下,鋪設了地下鐵路。為了在山區鋪設鐵路,人們冒著困難,挖了大量的隧道,使鐵路暢通無阻。

早在1884年,世界上最早的地下鐵路隧道就修建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街道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通風管道隧道,也是第壹次使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但是,在山區修建隧道,只能采用地下開挖法。

德國最長的鐵路隧道(10748米)——卡塞爾高地隧道施工現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隧道掘進的技術也日新月異。意大利人索馬利發明了沖擊鑿巖機,以壓縮空氣為動力,使隧道挖掘速度提高了3倍,是隧道挖掘由人工向機械化轉變的裏程碑。

美國是世界現代隧道挖掘技術的發源地。美國人首先發明並使用電鉆和炸藥爆破技術挖掘隧道。此後,許多新的挖掘工具和有效的爆破技術相繼被發明出來,並壹直沿用至今。

目前,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隧道,每年修建的隧道數量也是最多的,平均每年修建隧道120多座。到20世紀80年代末,已有4800多條鐵路隧道建成並投入使用。鐵路隧道數量僅次於中國,約3850座。

與在陸地上修建隧道相比,在勘探、設計和施工中,開挖隧道和鋪設水下鐵路比在地面上鋪設鐵路難度更大。然而,為了解決海峽和海灣之間的運輸問題,世界各地建造和規劃的海底隧道有20多條,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西歐和其他技術發達國家。

海底隧道有壹個共同特點。大部分是鐵路交通的壹部分,也有壹部分是城市地鐵和汽車的通道。在美國的曼哈頓島、長島和新澤西之間,已經為汽車交通挖掘了五條海底隧道。荷蘭鹿特丹已經建成了三條海底隧道。丹麥和瑞典將修建壹條3.4公裏長的海底隧道,土耳其正在修建壹條9公裏長的海底隧道。

日本建造的韓慶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英吉利海峽隧道之壹。韓慶隧道南起青森縣伊比本町濱見,北至北海道知內町李唐,全長5385公裏,其中233公裏在海底。主隧道直徑11米,高9米,鋪設兩條鐵路線。此外,還有兩條後勤補給輔助坑道。高鐵13分鐘可通過隧道。

韓慶隧道於1964開工,於1987竣工通車。歷經23年,其建設共耗資37億美元,參與項目建設的總人數為11萬,可謂耗資巨大,規模空前。自開工以來,由於受地形和火山活動的影響,施工場地地形復雜,有四條明顯的斷層。此外,海底部分在距海面200米和距海底約100米的特殊條件下工作,施工中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18年施工期間,發生過四次重大水害事故。5月1976發生事故,最高出水量每分鐘80噸,連續出水量80天。1000多立方米的砂石坍塌,70多米的隧道被淹沒。

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日本工程技術人員並沒有喪失信心。他們利用先進的挖掘技術,從臺灣海峽南北兩側推進。每隔30厘米,立即在周圍架上拱形鋼架,註入水泥、骨鉀、砌築混合漿。凝固三分鐘後,鋪設鋼筋混凝土板。到了6月,1983,11,南北兩方的施工隊會合了,連接了日本列島中最大的兩個島嶼。到1987年通車時,共開挖砂石10150000立方米,使用鋼材168000噸,水泥790000噸,每公裏造價7000萬美元。

青藏鐵路隧道的建成貫穿了日本南北的大動脈。北海道和本州之間的交通將不再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運輸能力將大大提高,使日本首都和北海道之間的直通車縮短6小時。青藏鐵路隧道的建成,讓日本對建設更復雜的海底隧道充滿信心。1985年,全長250公裏的“馬海峽-日本海底隧道”正式全面開工,預計造價200億美元。如果這個項目成功,可以算是當代最高水平的潛艇工程技術。

從意大利到西西裏的海底隧道即將破土動工。這是壹條懸空的海底隧道。整個建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管道橫截面寬42米,高24米。巨大的混凝土管道放置在30米深的水中,混凝土管道既不沈也不浮。為了防止交通引起的隧道擺動,所有運行的車輛都由計算機控制。隧道內有兩條汽車路線,每層有三條車道。火車和鐵路位於隧道的左右兩側。利用該技術建造海底隧道比普通橋隧低1/2,具有理想的抗震功能。

港九之間也建成了1.4 km的海底隧道。該隧道由14節長100米、直徑5.4米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段連接,形成海底隧道,隧道內鋪設復線鐵路。這條隧道的建設並不復雜。首先,管道在陸地上預制,每節重達700噸,然後運到現場進行分段鋪設。提前在海底挖溝,然後鋪上碎石。然後用工作船將管道沈至預定位置。工程破土50萬立方米,大大改善了港九交通。

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穿過北海的十字路口。在英國和法國之間,西部瀕臨大西洋,東北部瀕臨北海。西起李思群島和優凡特群島的連接處,東至多佛海峽,全長563公裏,最寬處241公裏,最窄處33公裏。經過10多年的論證和研究,英法於1987年全面開工建設,1993年建成通車。

該項目由三條隧道組成,兩條直徑為76米的火車隧道和壹條直徑為48米的服務隧道,全長53公裏,其中38公裏將穿過海底40米深的巖石。由於該海域底部地層為白堊系、泥巖、泥灰巖和晚白堊世粉砂巖,施工難度很大。英法為了保證隧道的工程質量和施工速度,采用兩岸同時開挖的方法,使用激光制導,保證施工方向準確無偏。從日本購買了1.200噸的超級挖掘機用於掘進。機體長20米,鏟頭旋轉直徑約87米,鬥齒和砂輪非常鋒利,每分鐘可達12厘米。整個工程采用流水作業,開挖的巖石用傳送帶運走;隧道主骨架采用拱石,用鋼筋混凝土拱圈壁板幫助絞架就位。填充砂漿厚0.6m,鉚接螺栓長0.5m。計劃挖出654.38+0.5萬立方米巖石,換上高質量混凝土。整個項目耗資6543.8+0.7億美元。到1990,65438+2月,1,隧道全部打完。項目建成後,倫敦至巴黎的行程由5小時縮短至3小時,設計年通過旅客3000萬人次,貨物1.5萬噸。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隧道。截至1999年底,我國鐵路隧道6876座,總長3670公裏,居世界第壹。在隧道建設方面,從六七十年代的鋼錘作業到八十年代“新奧法”的推廣,從液壓鉆機的應用到隧道掘進機的引進,中國壹次又壹次開啟了隧道建設的新時代,施工記錄不斷被刷新。1999年,中國最長隧道——秦嶺隧道(1846 km)建設過程中,中國首次使用GPS全球定位裝置,首次使用V5地球音頻電磁測深儀進行勘探,首次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掘進機進行施工,以平均月掘進尺200米、最大掘進尺456米,創下隧道建設月掘進尺和單端通風新紀錄。

目前,我國已掌握地質超前預報、深孔雙液註漿、長管棚超前支護等新技術成果,攻克了斷層、突水、軟弱圍巖等不同跨度的施工難點。在城市地鐵和輕軌領域,推廣了“淺埋暗挖”系列施工方法,結束了我國地鐵建設“開膛破肚”的歷史。地鐵領域正在開展的盾構法施工和鉆孔咬合樁技術,解決了困擾我國沿海地區地鐵建設多年的難題。2000年5月11日,國內最長的“燈泡”隧道——內昆鐵路黃土坡三號隧道順利貫通。通過施工,我國進壹步掌握了軟弱圍巖地質技術、大斷面壹次成型技術、“燈泡”隧道通風排煙技術、大坡度正交變頻大功率蓄電池機車運輸等新技術成果,標誌著我國隧道施工技術正逐步走向成熟。

海底隧道將人類的生活與海洋連接起來,使鐵路運輸業走出陸地,向海洋延伸,標誌著人類交通運輸技術發展的新水平。

  • 上一篇:王武秋,諸葛鄧中川,讀文言文
  • 下一篇:張的歷史背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