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南嶺鄉的文化事業

南嶺鄉的文化事業

南嶺鄉是壹個多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鄉,主要民族有拉祜族、漢族和哈尼族。三個主要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習俗和傳統文化;春節是各民族* * *的節日。殺年豬和巴巴有相同的特點。結婚基本都在春節期間舉行,因為春節是淡季,萬物復蘇在春天。是各族人民載歌載舞、頌揚歷史、贊美生產生活的傳統節日。

拉祜族的“蘆笙舞”,漢族的“三足歌舞”,哈尼族的“竹筒舞”,都代表了這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拉祜族的“情歌”“山歌”,漢族的“山歌”,哈尼族的“哦鬧米娘”“山歌”豐富多彩,歌頌歷史,歌頌生產生活。在科技文化不發達的山區,尤其是拉祜族和哈尼族,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歌舞是由老人代代相傳的。

文化建站:南嶺鄉文化站建站1984,建站條件是人社幫扶。所謂“民辦公助”,就是鄉政府提供的場所(辦公場所和住房)。縣文化局負責配套材料,包括人員工資、利益關系、鄉鎮主管、縣級助理(業務主管)。1人,1站,1000元,包括人員工資,報刊雜誌,差旅費。

文化站工作人員楊紹勇,1986,區政府投資8000元建設南嶺文化站。為了方便工作,文化建在了街道政府體育場下面,建築面積80,閱覽室60,宿舍20,土木結構。1984年6月至1986年6月,文化站主要業務為:讀書、出版黑板報、組織青年舞蹈、圖片、書畫展覽、組織籃球比賽、歌唱比賽、每周拍照看電視壹次、重大節日組織青年開展文體活動。

1986年9月,文化局幫忙借了4500元買了壹套電視錄制設備。縣局在開展上述業務的同時,責令文化站每年完成300場6000元的演出。當時票價是0,15-0,還有30元,每場15元。

1988 165438+十月文化教育站受11.6級地震影響,建築物財產受損嚴重;於是,除了視頻放映,文化站的其他業務基本停止,文化站的圖書等設備全部搬進了鄉政府的倉庫。1991年,省政府投資24000元,區財政局投資1000元重建文化站,建築結構,磚混泥面,建築面積126,地點,南嶺街西距街道100米。重建的文化是由於根據省規劃院的村鎮設計。由於地勢不平,需要躲避,不方便開展活動。因此,經鄉政府同意,以25000元為個人購買了1995的文化站房屋。1995年底,南嶺街西側鄉鎮衛生院對面改建文化站,文化站新址確定為方形。2003年,文化站和廣播電視臺合並,統稱為南嶺鄉文化廣播電視臺,楊紹勇任站長,張瑞勇任副站長兼播音員。2003年納入鄉政府系統,納入鄉政府統壹管理。

1984至2005年文化組織的主要活動;

6月1,1984,11至3月1985,參加瀾滄縣委組織的民族民間文化普查,完成南陵區8個鄉鎮(村)民族民間藝人普查。

2.1984 11被文化站推薦代表南陵區參加第二屆瀾滄縣農民文藝匯演。李惠(芒弄村半坡寨人)和富村下富坎人羅獲得瀾滄縣優秀歌手獎,被縣裏推薦到省市獲得優秀沈陽秀歌手獎。

3.1992、65438+10月期間,文化站組織黃輝村大回掌農民表演隊參加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第三屆農民文藝匯演,表演者哈尼搖擺舞、哈尼魏滿生獲得優秀節目獎。

4.1993期間,文化站在黃輝村大回掌組織了農民文藝演出隊,參加了6場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成立40周年農民文藝演出。

5.1994期間,文化站組織黃輝村大輝掌農民表演隊參加思茅地區第四屆全運會大型文藝演出,哈尼竹椅舞獲優秀節目獎。

6.2003年3月至5438+2月,文化站楊紹勇參與瀾滄縣民族文化調查,獨自完成南嶺鄉民族文化調查。投資了7個項目,2個項目由縣政府上報省政府。

7.1984至2005年,南嶺鄉文化站積極協助鄉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在開展文化活動的同時,做好文化市場管理和村文化引導工作,多年來建設了南嶺鄉的政治、物質和精神文明;為農村文化生活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積極貢獻。

  • 上一篇:喝蘇格蘭威士忌,從這個開始。
  • 下一篇:東莞所有的簡介!包括歷史,鄉鎮,地理位置等等!!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