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新的歷史時期,教學研究者的職業工作發生了哪些變化?

新的歷史時期,教學研究者的職業工作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壹,從研究重點上,教研人員要避免“坐言起道”,做到“兩個面向”,即面向基層,面向課堂。壹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現在在職的教研人員,大部分都是學校出來的。他們曾經是非常優秀的老師,有多年的壹線教學經驗。這樣的經歷甚至是我們創造性地開展教研工作的堅實土壤。但隨著經驗的增長和職業慣性的增加,教研人員越來越容易堅信自己的經驗判斷,更習慣於坐著說話。其實我們離生動真實的課堂越來越遠了。傳統的教研方式使教研人員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有“邊講邊講”、“重講輕做”、“重培訓”、“輕評價”的傾向,極大地幫助了壹線教師。所以,在校園裏,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聽課評課的“活動組織者”,很難看到“全神貫註於課堂的教育教學研究者”。課堂是研究的前沿。在杜威看來,課堂是學習的實驗室,而斯坦豪斯把課堂看作是檢驗教育理論的理想實驗室。今天的課程改革正在催生課堂教學的各種變革。在課堂上,教師每天都面臨著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困惑,教師也每天都在尋找解決問題、擺脫困惑的方法和策略。如果不深入課堂,及時掌握這些真實珍貴的第壹手資料,那麽我們的工作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壹個優秀的教研人員,壹定要深入基層,深入課堂。新課程理念下,教研員既是研究者,也是實踐者,不僅僅是指導和示範,更重要的是參與,與教師壹起體驗和成長。我們要求教研員每學期開設全區示範講座,課後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和答疑。面對新課程,無論是經驗豐富的專家還是新人,入水前都有很多顧慮,可能會嗆水,失去平衡。但是入了水之後,都多了壹些理解和思考,少了壹些想當然,和壹線老師壹起呼吸,壹起分享新課程的精髓。許多研究者幽默地說:“專家學者太理性,壹線教師太感性,我們是中立的,把理想和現實聯系起來是我們的個性。”我們曾經要求教研員以“新課程的實踐與反思”為題,面向全區進行實踐研究。其中,教研員參加公開課的研修方式受到89%教師的歡迎。教研員研究重心的改變只是表面的結果,更本質的是教研員話語方式的改變,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是正在生成的新的教研文化。

第二,從研究取向來看,教研員要把“研究性教學”和“研究性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扮演多重角色。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壹是改變目前過分強調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師和研究者必須了解學習方法的變化。

但是,我們知道,“教”是普遍公認的“老師的教”。所以“老師的教”的研究是我們教研員比較熟悉的,也是我們比較擅長的方式。在傳統教育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背景下,無論是壹線教師還是教學研究者,都存在強調“研究與教學”而忽視“研究與學習”的問題。然而,近20年來,經過幾次新教育理念的洗禮,教育改革實踐的沖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新教師角色日益深入人心。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還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生人生成長的引路人,甚至是學校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即使教師仍然是唯壹的服務對象,也要做到“研究與教學”和“研究與學習”並重。此外,我們欣喜地發現,許多專家、學者和同行已經開始關註這個問題。他們從不同角度設計了我們的新形象,將我們定位為教師的專業引領者,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但在我們看來,所有這些形象設計首先必須依靠“研究”這個最堅實的基礎,因為基礎教育中所有學校的教學和課程最終都是為了服務學生。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學生身心成長的規律,學生學習發展和個性特征的差異,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形成適合個體的穩定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這種研究需要我們在現場,也必須依靠長期的專業理論學習。當我們孜孜不倦地要求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呼籲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時,我們必須記住,我們也必須成為終身學習者。如果我們沒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我們將很難承擔教學和研究的重任。必須特別強調的是,我們最常犯的錯誤,無論是“教學研究”還是“學習研究”,都是“見物不見人”,這是壹個前提性和根本性的錯誤,這也是教研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我們總是習慣於把教師和學生作為客觀的研究對象,但我們最根本的任務是在充分尊重他們主體性的基礎上,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他們的自主成長和主動發展。

第三,從研究深度來看,教研員要實現從“活動教研”到“問題教研”、“課題教研”的轉變。

教研員的日常工作可謂繁雜,包括下發文件、遴選精品課程或優秀論文、召開會議、組織培訓、編寫教材、命題測試等等。這些任務固然是基本的,也是必要的,但僅僅完成這些任務或滿足這些任務,是很難完成新課改任務的。新課程改革的過程是壹個科學、民主的過程,而不是按照專家設計的圖紙進行建設的過程。如何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專家沒有給出現成的答案,實踐中也沒有模式可循。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有賴於廣大教研人員和壹線教師在實踐中並肩探索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研究者作為課程改革同壹主體的成員,應該帶著疑問、困惑和理性前行,將專業指導與基層實踐有機融合。

因此,為了實現對學校的有效指導,教研員必須具備研究問題的能力。最近我們認真解讀了教研員的《新課改的實踐與反思》研究報告,請他們把實踐中的問題歸納成可以研究的課題,再回到實踐中去,提高問題教研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這是壹項值得期待、充滿挑戰的任務。希望探索出壹條“實踐-問題-實踐-新問題”的教研新路。教師和研究者有必要成為“問題教研”和“課題教研”的主導者和研究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敏銳的“專業眼”,才能捕捉到別人日常教學生活中有價值、有分量的話題,但光有這些還不夠。還要掌握壹定的研究方法和策略。雖然在壹些西方研究者看來,教育研究的重點不是方法或方法論,但如果離開了掌握方法的前提,我們的研究就可能陷入沒有研究的泥潭,重蹈實證實踐的覆轍。因此,我們認為“實踐-問題-實踐-新問題”既是研究對象,也是研究方法。

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壹個科學的課程改革方案是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但這個方案要成為生動活潑、充滿活力的課程,必須依靠教師經過壹個公開、民主、科學的探索過程。因此,教研員要努力構建“參與互動”的培養模式,充分體現主體的參與意識,讓教師在“對話”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學會溝通,在溝通中共同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妳想讓教師的工作給教師帶來樂趣,讓每天上課不成為單調的義務,那麽妳就應該引導每壹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快樂道路。"

教研員是世界教育史上壹個獨特的群體。今天的追求不僅僅是迎接新課程的挑戰,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擁有追求卓越的品質,讓我們的教育生活更加美好。

  • 上一篇:溫暖舒適的記憶枕和乳膠枕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與歷史調情:古代狼父的精彩故事,王莽殺子以示篡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