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清代傑出人物畫家金農、鄭燮、鄭燮是畫家嗎?

清代傑出人物畫家金農、鄭燮、鄭燮是畫家嗎?

[提要]清代中葉,在揚州活躍著壹批非常有個性的畫家,即所謂的“揚州八怪”。金農和鄭燮是個性鮮明的畫家。本文對金農和鄭燮的生平和藝術個性進行梳理,以探尋他們藝術精髓的傳承。

[關鍵詞]人格金農鄭燮

清代中葉,揚州活躍著壹批非常有個性的畫家,他們被稱為“揚州八怪”。據清末李《甌體羅氏書畫概觀》,“八怪”指金農、黃慎、鄭燮、李善?李、王、高翔和。此後,有人把高和華嚴?、陳轉、閔貞、李勉、邊守民等。,也在“八怪”之列。按照揚州人的說法,“八怪”是壹個奇怪的意思,和“八”這個數字關系不大。都是生活在揚州的畫家,或者說“揚州畫派”。這些畫家都擅長花鳥、梅竹,都發揮了非常獨特的原創精神,名揚大江南北,各自為繪畫史做出了貢獻。

在這個畫家群體中,有壹些職業畫家,他們壹輩子沒有做官,家境貧寒,靠賣畫為生,如黃慎、、王、等。有的曾有安邦治國之誌,做了幾年小官,然後罷官,在揚州賣畫,如鄭燮、李。他們有相似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他們對官場的腐敗深惡痛絕,更了解民間的疾苦,對冷酷的世界有著深刻的理解。正因如此,他也養成了傲慢不羈的性格,看不起有權有勢的人,行事狂放古怪,經常通過繪畫表達不公。在藝術上,他們註重表現個性,不拘泥於古法。力求創新,賦予形象強烈的個性和主觀感受。他們的作品都有著深邃的思想,鮮明獨特的個性,耐人尋味的筆墨趣味和清新狂放的藝術風格,形成了清中葉壹個強大的畫派。“揚州八怪”藝術對後世和當代水墨寫意的發展影響深遠。在這個群體中,金農和鄭燮兩位畫家尤為突出。

金農(公元1687-1764),本名壽門,本名董信先生等。浙江錢塘(杭州)人,長期生活在揚州。廣博的知識,詩,長的書法。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開設博學與詩詞之科,由艾秋思欽(陸青)推薦。他應該在第二年入選,但是他沒有入選,所以他很沮喪,很失落。他在壹幅《畫馬》中為此感嘆:“今畫馬蒼涼,有壹種自憐影子之態。跋涉有多難?”世界上沒有伯樂,就是遇到壹個人,會是陰天黃昏!我不想在荒野中尋求知識。“足見他的無能之感。金農周遊列國,先後到齊、山東、燕、趙、秦、晉、楚、廣東,晚年定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因為他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個性,也奠定了他個性化的藝術風格。

金農擅長畫山水、花鳥,尤以水墨、梅子見長。他作品中的梅花生機勃勃,常以淡墨作畫,濃墨分枝,繁花繞圈,黑白分明。金農書法功底深厚,楷書有金石味。他自稱“漆書”。在他的畫中,古拙的石頭筆法得到了體現,形成了壹種簡單而古老的個性風格。就像他的《冰雪十字梅花書》,枝葉盤繞,濃墨交融,用簡單的線條圈出花朵,用濃墨點綴核心;布局繁復有序,疏而不散,韻味清幽,給人獨特的個性化筆墨感覺。另壹方面擅長作詩,如他72歲(乾隆二十三年)初春所畫的《墨梅》。論詩曰:“昨日蜀僧書往日本,先問梅花,後問鶴。野梅鶴安然無恙,只有老人腰腳有病。腰腳不利嘗閉門羹,閉門羹是羅浮村。月夜,我身旁畫了壹只梅鶴,鶴舞壹回清人魂,畫梅花乞飯尋俗事。花高流送玉,而我饑食,取鶴眠梅花。”詩和畫都寄托了他的思想感情,詩畫結合的藝術交流凸顯了他獨特的個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金農學畫比較晚。據文獻記載,金農50歲“開始作畫”。可能就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以賣畫為生,而不是以前從來不畫。金農雖然正式作畫很晚,但由於學識淵博,名勝眾多,書法功底深厚,最終成為壹代名家。金農獨特的繪畫藝術在當時影響很大。八怪之壹的羅聘是他的弟子。

鄭燮(公元1693-1765)在揚州畫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八怪中最受推崇的畫家。他出生在江蘇興化。我小時候很窮,小時候失去了母親,有過挨餓的經歷。乾隆元年,任山東範縣、魏縣秀才,10余年。歷史記載了他做官時的種種賢能政策,深得民心。他被稱為“清官”(意為好官、清官)。他的老板向州長要了壹張照片。他畫了壹根竹子,遞給了總督。這幅畫題有壹句著名的詩:“雅齋臥聽蕭,疑是民間疾苦之聲曹州縣的壹些小官總是在意自己的感受。“這首詩真摯動人,既有勸官之意,又有鼓勵其做人之意。他的官運不佳。他做官的時候,當時正鬧饑荒。他因為開倉救災,被誣為貪官,他只是壹個官員。據說他離職時,只有三頭驢,壹頭自己騎,壹頭馱著他的書和阮琴,壹頭由仆人騎。真幹凈,所以有“詩畫三絕,壹官歸來”的美譽。之後在揚州賣畫為生。

據說鄭板橋有“三絕”——詩、書、畫。他的詩歌同情民間疾苦,痛恨封建官吏,具有民主思想傾向。如《逃離災荒》《歸家》等《苛官》《私刑作惡》等詩。他的道家情懷也是眾所周知的代表作。這些詩歌奠定了他在清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他的書法成就也很高。他獨創的以韓立、楷書、韓立為基礎的字體,美觀大方,剛勁有力,被稱為板橋體。他稱之為“六本半書”。

鄭板橋的“三絕”中最突出的是繪畫。他專門畫蘭花、竹子、石頭、荊棘等花草,可能沒有畫人物和山水。他的墨竹畫尤其精彩。他筆下的竹子常常與詩歌相搭配,支撐著他的思想和情感。他的題畫詩和他的性格壹樣直爽,袒露胸中的障礙,從不無病呻吟,就像他的題畫竹詩:“秋風在瀟湘度過最後壹夜,觸石穿林總狂;只有竹枝不怕,卻有千鬥。“作者通過寫竹,表達了自己對惡劣環境“渾而不懼”、“堅韌”的人格特征。畫中的竹子在強風中,竹子的枝葉都有搖曳的感覺,但仍有其固有的剛強性格。這幅配詩的畫反映了鄭板橋倔強的性情。他取得了功名,做了官,卻對社會現實不滿。他的思想和情緒經常在他的藝術作品中得到發泄,他說他“三天沒有寫作,想要壹張紙來解悶。“他還有另壹種‘畫竹’,表現出另壹種藝術美,就是他流露出冷漠和隱逸,甚至流露出壹種消極的隱逸的思想傾向。他在威縣任職回國,畫了壹幅墨竹,詩中反映了這種心境:“拋去黑紗,便不做官,袋中簌簌,袖中寒;“寫壹根細竹,在秋風河上當魚竿。”他作品中的蘭花不僅僅是自然美,比如空谷中的蘭花就是隱喻它有著遠離塵世的恬靜性格,意在表達他的心靈,這是他獨特的個性。

鄭板橋學習徐渭、石濤和中共八大,繼承了“學七留三”和“師法標誌”的傳統思想。他以畫竹為主題,形象地把藝術創作過程概括為三個階段:目中有竹、胸中有竹、手中有竹。鄭板橋常年與竹子為伴。翠綠的新手帕、搖曳的竹影和各種各樣的天然竹子喚起了他的想象。幾十年的社會生活經歷豐富了他對竹子的審美理解。他的“眼中的竹子”是畫家視覺器官感知到的竹子的客觀的、外在的生物形態。“胸中之竹”是生物形態通過眼睛反映在畫家頭腦中的藝術形象,融合了畫家的審美分析和判斷,形成了主客觀的結合。通過畫家的筆墨表達和創作,成為視覺藝術形象。“手中之竹”是“胸中之竹”物化的結果。三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鄭板橋特別強調“真性情”和“真精神”的表達。他作品中的竹子往往挺拔挺拔,有壹種孤傲、挺拔和“倔強不羈的精神”。其墨幹而淡,筆法薄而有力,布局疏密交替,以少勝多,有“清雅”之意。他的作品進壹步發展了文人畫的特點,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產生耐人尋味的藝術趣味。

金農和鄭燮的藝術成就是巨大的,是中國美術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他們獨特的藝術風格受到了後人的青睞,他們個性的展示給了今天的藝術家無限的發展靈感。責任編輯:劉小紅

  • 上一篇:中國史詩史詩。
  • 下一篇:白蒂在歷史上意味著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