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問題小組

歷史問題小組

第六節商品經濟

第七節資產階級對生產資料的壟斷

第八節雇傭勞動力

第九節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第十節勞動力剝削

第十壹節資本

第12節資本主義國家

第十三節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第六節商品經濟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資本統治下的經濟是如何運轉的,我們首先會看到這裏正在生產商品。有人可能會問:這其中的奧妙是什麽?這裏的秘密在於,商品不是簡單的壹般產品,而是為市場生產的產品。

當壹種產品是為生產者個人使用而生產時,它就不是商品。如果農民種植黑麥是為了自己消費,從播種、收割、脫粒、磨粉到烘烤,那麽面包就絕不是商品,它只是面包。這些面包只有在人們開始買賣它們的時候,也就是為購買者和市場生產的時候,才成為商品。因為誰買誰就屬於它。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壹切商品都是為市場而生產的,所以壹切產品都是商品。每個工廠或車間通常只生產某壹種產品,任何人壹看就明白,這裏的產品不是給自己生產的。比如殯儀館老板作坊做的很多棺材,顯然不是為自己和家人準備的,而是拿到市場上去賣。再比如,工廠老板做蓖麻油。顯然,即使他每天都需要拉肚子,他服用的也只是他工廠裏制造的極小壹部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論以哪種產品為例,情況都無非如此。

鈕扣廠是做鈕扣的,然而,這幾千個鈕扣不是生產出來縫在鈕扣廠主的背心上的,而是用來賣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壹切產品都是為市場生產的;無論是手套、香腸、書籍、鞋油、機械、燒酒、面包、靴子、槍支等。,所有產品都在裏面。

商品經濟必須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生產商品的工匠有自己的作坊和工具;工廠主擁有自己的工廠,包括所有的工廠、機器和其他資產。只要有私有制和商品經濟,就總會有買家的爭奪或者賣家之間的競爭。即使沒有工廠主和大資本家,只有壹些體力勞動者,在這些體力勞動者中也會有爭奪買家的鬥爭。誰最強最強,誰有最好的工具,誰有心計,特別是誰最能省錢,誰就永遠占上風,為自己贏得買家,碾壓其他工匠,繁榮昌盛。也就是說,小生產所有制和以它為基礎的商品經濟,已經包含了大生產所有制的萌芽和使許多小生產者破產的因素。

因此,資本主義制度的第壹個特征是商品經濟,即為市場而生產的經濟。

第七節資產階級對生產資料的壟斷

只用商品經濟的壹個特征來解釋資本主義是不夠的。沒有任何資本家也可以有這樣的商品經濟:比如體力勞動者的經濟。他們為市場生產和銷售自己的產品,這些產品自然是商品,所以壹切生產都是商品生產。但是,這不是資本主義生產,而僅僅是商品生產。為了把簡單的商品生產轉化為資本主義生產,壹方面,生產資料(工具、機器、工廠、土地等。)必須變成少數富人——資本家階級的私有財產,另壹方面,大量獨立的手工業者和農民就會破產,變成工人。

我們已經看到,單純的商品經濟本身就包含著讓壹部分人破產,另壹部分人富裕的種子。這已經被事實證明了。在世界各國,大多數體力勞動者和小企業主都破產了。誰破產了,最終都要賣掉自己的“工具”,變成壹個除了雙手壹無所有的人。那些更富有的人變得更富有。他們重建和擴大車間,安裝更好的機床,然後購買更多的機器,並開始雇用許多工人,使自己成為工廠主。

生產所需要的壹切,如工廠、機器、原料、倉庫、店鋪、住宅、工廠、礦山、鐵路、船只、土地,總之,生產所不可缺少的壹切,都逐漸落到了這些富人的手裏。所有這些生產資料都成了資產階級的專屬財產(或者像人們說的被資產階級“壟斷”)。少數富人什麽都有;廣大的窮人只有壹雙勞動的手。資產階級對生產資料的壟斷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第二個特點。

第八節雇傭勞動力

大多數人的階級,也就是那些沒有任何財產的人,已經成為資本的雇傭工人。其實破產的農民或者手工業者要做什麽呢?他們要麽被資本家——地主雇傭為長工,要麽流入城市受雇於工廠。沒有其他出路。這樣,資本主義制度的第三個特征——雇傭勞動就出現了。

什麽是雇傭勞動?以前有農奴或奴隸的時候,第壹個農奴或奴隸是可以買賣的。這些人連同他們的皮膚、頭發、腳和手都是主人的私有財產。主人在馬廄裏殺了他的奴隸,就像,比如,喝醉後弄壞了壹把椅子。農奴和奴隸只是普通的東西。在古羅馬,主人在生產中需要的財產分為“啞工具”(物)、“半啞工具”(耕畜、羊、牛、公牛等。,壹句話,會叫的動物)和“會說話的工具”(奴隸,人)。不管是鐵鍬、牛還是奴隸,在主人眼裏也是工具。他可以隨意買賣,破壞,殺戮。

在雇傭勞動的情況下,人本身是不能買賣的。可以買賣的只是他的勞動力,不是這個人本身,而是他的勞動能力。雇傭工人的人是自由的。工廠主不能在馬廄裏鞭打他,或者把他賣給鄰居,或者用他換壹條獵狗,這些在農奴制時代都是可能的。工人本身只是被雇傭。好像連資本家和工人都是平等的。比如工廠老板總說“妳不想嗎?那就別做了,沒人逼妳。”他們甚至聲稱支持工人,給他們工作。

事實上,工人和資本家顯然處於完全不同的地位。工人被饑餓的鎖鏈所束縛,這使得他們不得不受雇於他人,也就是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對於勞動者來說,他們沒有其他出路,根本沒有選擇。工人不能赤手空拳從事“自己的”生產;想象壹下,沒有機器和工具,妳能煉鋼、織布、造火車嗎?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甚至所有的土地都在私人手中,因此工人無處謀生。工人有出賣勞動力的自由,資本家有購買勞動力的自由,資本家和工人是“平等”的——這壹切實際上是壹個迫使工人為資本家工作的饑餓鏈。

由此可見,雇傭勞動的本質是出賣勞動,或者說是把勞動變成商品。在上面提到的簡單商品經濟中,市場上可以看到牛奶、面包、布料、皮鞋等等,但不可能看到勞動力。那時候勞動力是不賣的。勞動力的所有者和手工業者,除了勞動力以外,還擁有房屋和工具。他們工作,從事自己的勞動管理,也就是在自己的企業中使用自己的勞動。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則是完全不同的情況。在這裏,勞動的人沒有生產資料,他們不能在自己的事業中使用自己的勞動。為了不餓死,他們必須把自己的勞動力賣給資本家。因此,除了出售棉花、奶酪或機器的市場之外,還有壹個無產者,即雇傭工人出售其勞動力的勞動力市場。所以,資本主義經濟和單純的商品經濟的區別在於,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勞動本身已經成為壹種商品。

因此,雇傭勞動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第三個特征。

第九節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資本主義制度的三個特征是:為市場而生產(商品生產);資產階級對生產資料的壟斷;雇傭勞動,即以出賣勞動力為基礎的勞動。

這些特征與產品生產和銷售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關。當人們說“商品經濟”或“為市場而生產”時,他們指的是什麽?也就是說,人們為彼此工作,但他們經濟中的每個人都只為市場生產,事先不知道誰會買他的商品。假設我們這裏有壹個工匠伊萬諾夫和壹個農民西多羅夫。工匠伊萬諾夫把自己的鞋子拿到市場上,賣給西多羅夫,用拿到的錢從西多羅夫那裏買面包。當伊萬諾夫來到市場時,他不知道會在哪裏遇到西多羅夫,西多羅夫也不知道會在哪裏遇到伊萬諾夫。兩個人都是剛來市場的。伊萬諾夫買面包,西多羅夫買皮鞋的時候,正好西多羅夫給伊萬諾夫打工,伊萬諾夫給西多羅夫打工,但壹下子不明顯。市場裏熙熙攘攘的人群掩蓋了他們互相打工的事實,誰離開誰就活不下去。在商品經濟的情況下,人們互相為對方工作,但他們是無組織的,獨立的,他們不知道他們的相互需求是什麽。所以,人在商品生產中是以壹種特殊的方式分離出來的,並且是相互處於壹定關系中的。這裏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當我們談到“生產資料壟斷”或“雇傭勞動”時,我們也談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個“壟斷”實際上是什麽意思?這裏的意思是,人的勞動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的:這些勞動的人是在用別人的生產資料勞動;工人不得不服從這些生產資料的所有者,也就是資本家,等等。總之,這裏說的也是人在生產產品的時候處於壹種什麽樣的關系。人們在生產中(在生產過程中)的關系稱為生產關系。

不難看出,生產關系決不是永遠不變的。在古代,人們習慣於生活在小公社裏,壹起勞動(打獵、釣魚、摘野果、挖菜根),然後大家平分。這是壹種生產關系。在奴隸制時代,是另壹種生產關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另壹種,等等。可見。生產關系有多種形式。這些生產關系的形式被稱為社會經濟成分(結構)或生產方式。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即“資本主義社會結構”,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是在商品經濟情況下,少數資本家壟斷生產資料和工人階級的雇傭勞動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第十節勞動力剝削

有壹個問題:資本家階級為什麽要雇傭工人?誰都知道,這不是因為工廠主願意養活饑餓的工人,而是想從工人身上榨取利潤。為了利潤,工廠主自己建廠,為了利潤,雇傭工人。為了利潤,他們尋找可以高價出售商品的地方。利潤成了他們所有計算的動機。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壹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在這裏,不是社會本身生產出它所需要的、有用的商品,而是資本家階級強迫工人生產出能以更高價格出售、獲得更大利潤的商品。例如,燒酒是壹種非常有害的東西,而酒精本來只能用於工業和醫療用途。然而,全世界的資本家都在拼命生產酒精。為什麽?因為妳可以從人們的狂飲中獲得更多的利潤。

但是,我們需要弄清楚資本家是如何獲得這些利潤的。為此,我們應該更詳細地分析這個問題。只有在資本家出售了他工廠生產的商品之後,他才能以貨幣的形式獲得利潤。他賣他的貨物能得到多少錢?這取決於商品的價格。現在又出現了壹個問題:這個價格是由什麽決定的?為什麽壹種商品價格高,另壹種商品價格低?不難發現,如果任何壹種生產引入新機器,那裏的勞動就會變得更有效率,或者像人們說的那樣,更有生產力,那麽商品的價格就會降低。反之,如果生產困難,生產的商品少,勞動效果低或者生產效率不高,那麽商品的價格就會增加1。為了制造壹種商品,社會平均需要花費更多的勞動力,商品價格高;用工少,價格低。在技術水平中等的情況下(即不使用最好的也不使用最差的機器和工具),花在商品生產上的社會勞動量稱為這種商品的價值。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價格取決於價值。其實有時候價格高於價值,有時候又低於價值。然而,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可以將價格和價值視為壹回事。

現在讓我們回想壹下我們所說的雇傭工人。雇傭工人——這是壹種特殊的待售商品,它的名字叫勞動。既然勞動力已經成為商品,那麽壹切適用於商品的東西也適用於勞動力。俗話說“既然叫蘑菇,就要聽人吃。”資本家雇傭工人時,支付工人的勞動價格(或簡稱勞動價值)。這個值是由什麽決定的?我們知道,所有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生產它們所花費的勞動量。這也適用於勞動力。

但是勞動力是怎麽產生的呢?妳要知道,勞動力不是在工廠裏生產出來的,因為它不是亞麻布、鞋油、機械。這個怎麽理解?要了解這是怎麽回事,只要看看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現實生活就知道了。現在假設工人們剛剛完成他們的工作。他們筋疲力盡,不能再工作了。他們的勞動力幾乎耗盡了。妳需要什麽來恢復他們的勞動力?需要吃喝、休息、睡眠、保養身體,才能“恢復精力”這樣才會有繼續工作的可能和能力,否則就會有勞動。也就是說食物、衣服、住房等等,壹句話,勞動者的消費就是勞動的生產。另外,如果是經過專門培訓的工人,還包括壹些費用比如學習費,等等。

工人階級為了恢復自己的勞動力所消費的壹切都是有價值的。因此,消費品的價值和學習費用構成了勞動的價值。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價值。同樣,不同類型的勞動也有不同的價值。地形測量人員的勞動價值是壹種,粗工的勞動價值是另壹種。

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工廠。資本家購買原材料、工廠燃料、機器、機油和其他必需品;然後他購買勞動力,也就是“雇傭工人”。這壹切都是他付的現金。生產已經開始。工人在工作,機器在轉動,燃料在燃燒,機油在消耗,工廠在受損,勞動力在消耗。然而,這家工廠制造出了壹種新的商品。這種商品和所有商品壹樣,都有價值。這個值多少錢?首先,它包含所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包括:所使用的原材料、所消耗的燃料、機器的磨損部件等等。所有這些現在都包含在商品價值中。第二,加上工人的勞動。如果30個工人花30個小時制造壹件產品,那麽他們就花了900個工時,也就是說,生產出來的產品的總價值是由消耗材料的價值(例如,這個價值等於600個工時)和工人自己增加的新價值(900個工時)構成的,即(600加900)等於1500個工時。

但是,資本家自己為這個商品付出了多少呢?他已經支付了原料的全部費用,也就是說,他已經支付了等於600個工時價值的全部貨幣。但是勞動力成本呢?他付了900小時的工資嗎?這就是整件事的玄機。根據我們的假設,他在工作日支付了勞動力的全部價值。如果三十個工人工作三十個小時,三天每天十個小時,那麽工廠主付給他們的只是這些天恢復他們勞動力所必需的錢。這是多少錢?答案很明確:比900小時少得多。為什麽?因為維持我的勞動力所需的勞動量是壹回事,衡量我能達到的勞動量是另壹回事。我壹天工作十個小時。而我每天需要吃的,穿的等等,只等於五個小時的價值。這就是說,我的勞動超過了維持我的勞動力的勞動。例如,在我們的例子中,工人在三天內花了450小時購買食物、衣服和其他產品,他們提供了900小時的勞動,其余的450小時歸資本家所有。這450個小時是他的利潤來源。事實上,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對於資本家來說,商品的價值等於1050小時(600加450),而他出售商品的價值是1500小時(600加900);其中,450小時是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可以看出,工人的工作時間(在壹個十小時工作日的情況下,有五個小時)的壹半是為了補償自己的消費,而另壹半則完全是為了資本家。

現在來看整個社會。妳知道,我們對個體工廠主或個體工人做什麽不感興趣。我們感興趣的是資本主義社會這個巨大的機器是如何形成的。資本家階級雇傭了大量工人階級。數以億計的工人像螞蟻壹樣在數以百萬計的工廠、礦山、森林和田野裏工作。資本家付給他們工資,也就是他們勞動力的價值,從而不斷恢復他們的勞動力,繼續為資本家服務。而工人階級不僅通過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還創造了上層階級的收入,創造了剩余價值。這些剩余價值通過成千上萬的渠道流入統治者的口袋。其中:壹部分屬於資本家本人——這是企業主的利潤;壹部分屬於地主和土地所有者;壹部分以稅收的形式屬於資本主義國家;有些屬於商人、小販、店主、教堂、妓院、演員和小醜、資產階級下流作家等等。資本主義制度滋生的所有寄生蟲都靠這些剩余價值生存。

但是,仍然有壹部分剩余價值被資本家重新投入到事業中。他們把它包含在自己的資本裏,這就增加了資本。他們擴大了企業,雇傭了更多的工人,購買了更好的機器。更多的工人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剩余價值。資本家的企業又發展壯大了。這樣,隨著每壹個循環,剩余價值不斷積累,資本越來越大。通過榨取工人階級的剩余價值,剝削工人階級,資本量不斷增加。

第十壹節資本

現在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了什麽是資本。首先,資本,無論是以貨幣、機器、原料、工廠還是制成品的形式,都有壹定的價值。但是這種價值是用來為新價值和剩余價值的生產服務的。資本是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資本主義生產是剩余價值的生產。

在資本主義社會,機器和工廠就是資本。但是,機器和工廠會壹直是資本嗎?當然不是。如果整個社會的經濟是合作經濟,如果是為自己生產,那麽無論是機器還是原材料都不能算是資本,因為它們不是少數富人榨取利潤的工具。也就是說,機器只有被資本家階級私人所有,並作為剝削雇傭勞動和生產剩余價值的條件時,才成為資本。在這裏,價值的形式並不重要;這個價值可能以工人用來勞動的金幣、紙幣的形式出現,也可能以工人用來制造商品的原材料的形式出現,或者以制成品的形式出現,然後再出售。但是這個價值既然用來生產剩余價值,它就是資本。

資本往往會脫下壹個殼,換上另壹個殼。的確,我們來看看這個過程是如何完成的。

1.資本家沒有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然而,他渴望雇傭工人,購買機器,獲得壹流的原料和煤,以便開始生產,等等。目前,他除了錢什麽都沒有。在這裏,資本是以貨幣的形式存在的。

2.資本家帶著錢來到市場(自然不是他自己;有電話和電報,許多奴隸等。).我在這裏購買了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資本家回到工廠,沒有錢,但是有工人,有機器,有原料,有燃料。現在所有這些東西都不是商品了。它們不再是商品,因為它們不再被拿到市場上出售。貨幣變成了生產資料和勞動資料,貨幣形式被去除了。現在,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產業資本的形態。

然後開始工作。機器開動,輪子轉動,操縱桿來回移動,男女工人大汗淋漓,機器磨損,原材料消耗,勞動力耗盡。所以,

3.所有這些原材料,機器的磨損部件,提供勞動力的勞動力,逐漸變成了壹堆堆的商品。在這裏,資本從工廠原來的物質形態中分離出來,以壹堆商品的形式出現。這是商品形式的資本。但是,生產出來以後,資本不僅改變了面貌,而且增加了價值。因為在生產中,有更多的剩余價值。

但是,資本家強行生產商品不是為了自己使用,而是為了市場,為了銷售。堆積在他工廠倉庫裏的貨物必須賣掉。起初,資本家作為購買者進入市場。現在,他應該去當賣家。壹開始他手裏有錢,要的是貨(生產資料)。現在,他拿著的是貨,他要的是錢。壹旦他的商品被售出,資本就又從商品形式跳到貨幣形式。但是,資本家得到的貨幣量和他開始時付出的貨幣量是不同的,因為剩余價值的全部量都加了進去。

資本的運動並沒有就此結束。增加的資本再次周轉,獲得更大數量的剩余價值。這些剩余價值的壹部分並入資本,開始新的周轉,等等。資本就像壹個雪球,越滾越大,每滾壹次,剩余價值就越多。這就是說,資本主義生產是不斷發展和擴大的。

資本就是這樣從工人階級那裏榨取剩余價值,到處擴散。資本的快速增長是由於它的特殊屬性。當然,壹個階級剝削另壹個階級的現象以前就存在。但是讓我們以農奴制的地主或者奴隸制的奴隸主為例。他們騎在農奴和奴隸的頭上。農奴和奴隸生產的壹切東西,都是地主和奴隸主自己,或者是他們的仆人和大批食客吃的,喝的,穿的。當時商品生產還很不發達,沒有地方賣商品。也就是說,如果地主或奴隸主強迫他們的農奴和奴隸生產堆積如山的面包、肉、魚等等,那麽他們的東西就會腐爛。當時,生產僅限於滿足地主及其仆人的需要。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則是完全不同的情況。這裏的生產不是為了滿足需求,而是為了盈利。這裏生產商品是為了銷售、賺錢和積累利潤。利潤越多越好。所以,資產階級瘋狂追求利潤。這種欲望是無止境的。它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軸心和主要推動力。

第12節資本主義國家

我們知道資本主義國家是以剝削工人階級為基礎的。少數人什麽都有,而大多數人什麽都沒有。資本家發號施令,工人服從。資本家剝削,工人被剝削。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部本質就在於這種無情的、不斷增長的剝削。

資本主義生產——這是壹臺榨取剩余價值的壓縮機。

這臺壓縮機暫時怎麽保養?工人們怎麽能忍受這種情況呢?

很難壹下子回答這個問題。但總的來說,問題的原因有兩個:壹是資本家有組織,有暴力傾向;第二,資產階級往往控制著工人階級的大腦。

在這方面,國家組織是資產階級最可靠的工具。在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家都有聯盟,聯盟無非是雇主。我們可以以任何壹個國家為例。無論英美法日,享受高薪、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的永遠是資本家、地主、工廠主、銀行家及其忠誠的奴隸,包括律師、銀行經理、教授、將軍、高級僧侶和主教。

屬於資產階級的這些人的聯盟被包裹在整個土壤中,並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個聯盟也叫國家。這個資產階級組織有兩個目的:主要目的是鎮壓工人的動亂和起義,保證從工人階級中安全地榨取剩余價值,促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鞏固;第二個任務是同其他組織(即其他資產階級國家)鬥爭,瓜分榨取的剩余價值。總之,資本主義國家是保護剝削制度的雇主聯盟。資本的利益,只有資本的利益——才是這個土匪聯盟壹切活動的準則。

有些人可能反對資產階級國家的這種觀點。妳說國家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資本的利益。但是妳看,資本主義國家都有工廠法,禁止或者限制童工,工作日比以前縮短等等;比如在德國,在威廉二世,工人的國民保險還不錯;在英國,是好戰的資產階級首相勞埃德·喬治建立了老年人的保險費和養老金制度,為所有資產階級國家的工人修建了各種醫院和診所;修建壹條富人和窮人都能享用的鐵路;城市裏安裝了自來水設備,下水道也建好了。所有人都可以享受這些東西。還有人說,這意味著即使在那些資本占主導地位的地方,國家仍然不僅關註資本的利益,也關註勞動者的利益。國家有時甚至對違反工廠法的工廠主處以罰款。

這個反對意見是錯誤的。原因如下。的確,資產階級政權有時可能發布同樣有利於工人階級的法律和命令。但是,這是為了資產階級本身的利益。這是千真萬確的。讓我們以鐵路為例。工人也坐火車,所以鐵路對工人也有好處。然而,鐵路不是為工人、商人和工廠主而建的,而是用來運輸他們的貨物、轉運貨物、調動軍隊、運送工人等等。資本需要鐵路——它符合自己的利益。鐵路當然對工人有利,但資本主義國家建鐵路也不是這個原因。就拿城市環衛,所謂的“城市公用事業”和醫院來說吧。在這裏,資產階級也關心工人的住房。的確,與市中心的資產階級住宅相比,城市邊緣的工作區骯臟、荒涼,而且充滿了疾病。但是,資產階級終究還是做了壹些事情。為什麽?因為否則疾病和瘟疫就會遍布全城,甚至資產階級本身也會被傳染。可見,在這裏,資產階級國家及其市政機關是以資產階級本身的利益為基礎的。再舉個例子。

近幾十年來,法國工人已經從資產階級那裏學會了人工節育:根本不生孩子或者最多生兩個。工人們非常窮。以至於很難或者不可能養活壹個大家庭。因此,法國的人口幾乎沒有增加。法國資產階級感到士兵短缺。它大喊:“民族要亡了!德國人口增長比我們快!他們的兵比我們多!”對了,就連那些參軍的士兵也是壹年比壹年差:身材矮小,肺弱,力氣小。於是資產階級“突然慷慨起來”:親自站出來,堅持要為工人階級做壹些改善,以恢復其活力,多生孩子。要知道,如果妳殺了母雞,它就再也不會下蛋了。

從所有這些例子來看,盡管資產階級本身采取了壹些有利於工人的措施,但在這裏它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資產階級國家在工人階級的壓力下被迫采取這些有利措施的情況還經常存在。這樣的法律很多,幾乎所有的“工廠法”都是這樣獲得的——工人的威脅行動。英國每次工作日縮短到十小時,都是在工人的壓力下實現的。俄國第壹批工廠法是沙皇政府在工人暴動和罷工的威脅下頒布的。在這裏,這個國家,這個工人階級的敵人,也就是這個雇主組織,正在為自己的利益考慮:

  • 上一篇:楚威王文莊、周閑、楚威王最後是怎麽死的?
  • 下一篇:在砍了空頭又砍了多頭之後,特斯拉終於成了股市。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