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何閱讀沃爾特·本雅明?

如何閱讀沃爾特·本雅明?

本文旨在通過對本雅明歷史批評的闡釋,來說明本雅明的歷史觀以及本雅明在歷史批評中的分析方法。

解釋本雅明與現代性的關系,以及本雅明對現代性帶來的價值失落的思考。

妳可以直接跳到第四部分。

啟發

1,歷史意義

作為壹個有限的存在,個體總是受制於自己的認知能力和經驗。世界是廣闊的,世界是有限的,空間的距離和時間的限制框住了個人的有限性。他只能站在自己這個狹隘的經驗主義者的分支上,感嘆青春的浩瀚,與我無關。所以,個人是被莊周嘲笑的人,是專心於自己的事業的人,是在幹涸的泉水裏,坐在廢棄的枯井裏看天的人。他們必然在欲望和世界之間沈淪,不允許他們快樂。

我們生來就沒有證據。我們沒有任何人會死去。

我們在地球上遊蕩。我們在森林裏漫步。

有人說:這就是痛苦。有人說:這就是幸福。但這只能是同樣的唧唧聲。妳怎麽能理解大鵬振翅高飛的噪音?

當個體無法再從有限的職業生涯中獲得意義的普遍依據時,又如何界定自己的價值追求?於是他把自己算作群體中的壹員,人類可以長生不老,也可以永生。幾代人的積累,實現了知識的無限增長;文明的出現,實現了智慧的無限延伸。螞蟻也可以很棒。

“死亡不是缺乏,而是宏觀意義上的完善。死者將是抵抗熵增無序變化的終極形式,也是生命所能擁有的最高形式,與自然共存,成就永生。”

——來自@褻褻褻褻。

所以,歷史作為壹種特殊的方式,呈現出自己的嚴肅性。他是文明的表現,是價值的追求,是人類的集體記憶,是永恒。這是實證主義所不屑的。實證主義只追求材料的邏輯順序,卻無法解釋為什麽歷史變成了記憶,變成了土壤孕育出來的不壹樣的生命力。宏觀敘事作為人類的挽歌或長詩,不再是個體幸福和追求的主題。我們在史詩中瞥見的是人類存在的意義。因此,在各種歷史決定論和歷史預期中,我們看到的是對人類整體幸福的壹種先驗的外在承諾,或者說是人類作為壹個物種對其未來的期待。

所以,歷史作為壹種學問,也就成了對真理的追求,顯示了自己的特殊性。作為人類的專屬,歷史體現為壹種關於人類自身的特殊體驗。人類作為壹種特殊的東西,在時間的維度上理解存在,關照知識。沃格林在《秩序與歷史》中說:“沒有“人”這樣的東西參與存在,仿佛他可以置身事外,置之不理;而是有“某樣東西”,是存在的壹部分。他能夠體驗自己,能夠用語言和用人的名義來稱呼這種體驗意識。”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當代史只是“歷史”的壹部分。

理解了歷史的意義,我們再來談談本雅明的歷史批判。

2、本雅明的歷史批判

(1)什麽是現代?

我們根本就是生活在壹個悲劇的時代,所以我們不想為自己擔心。大災難來了,我們壹片廢墟,我們開始建造壹些新的小棲息地,擁抱壹些新的微小希望。這是壹項相當困難的工作。現在沒有通向未來的康莊大道,我們卻繞道而行或者爬過障礙。無論多麽顛倒,我們都要活下去。

——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現代性被理解為壹個歷史節點,以幾個標誌性事件為例。宣告著壹個不同於以往的時代、態度、精神、背景的到來。這個時代不僅代表了進步和文明,也代表了野蠻和對抗。當集中營和大屠殺取代工廠和全球化成為象征時,他的內在價值崩潰了。於是人們不得不開始感嘆:時代的悲哀,榮耀的衰落。歐洲冷蠅哀號,冬天來了,卻無壹例外。

在勞倫斯的筆下,煤礦冒出的濃煙,像潮水壹樣,浸透了英國。空氣中有煙塵的味道。土地有壹種燃燒的背景色。遼闊的原野上閃爍的火光,像壹個扭曲的傷口,扯出新鮮的皮肉,在笑著什麽。經歷了壹場大火的古英格蘭被灰燼覆蓋。

在茨威格的作品中,舊奧地利被夢想弄得暗淡無光。我們總能在回憶中記起昔日的溫暖。每個人都可以放棄自己的身份,用壹段記憶或者壹個夢想來獲得滿足。但他依然只能感嘆:那種昏黃終於成為了昨日的世界。

現代的核心是價值的斷裂。在現代的動蕩中,所有的價值觀都將被重估。祛魅讓宗教成了鬼,上帝退出了物理規律主導的宇宙。工廠讓鄉村成了挽歌,詩歌消失在滿是機器的世界裏。時間是壹條長河,而現代性是時間之河墜落的孤島。羅賓遜擊敗了星期五,但他只是壹個受害者,壹場沒有歸屬的奧德賽。

(2)過去、現在和未來(對線性進步史觀的批判)

三個時間段概括了我們時間體驗的劃分: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是困在閑暇時光裏的生物,卻不得不懷念過去的殘骸,期待未來的救贖。

所謂的進步,其實造就了壹個“歷史的天使”:進步的力量不可小覷,它迫使人們成為壹個飛向未來,卻始終凝視著過去遺跡的新天使。這種困境只是本雅明描述的壹種驚人的時間體驗:我們仍然依戀著過去,想要把過去和死亡與我們的命運聯系起來,卻又不得不不斷進步,看著瓦礫壹天天堆積。

產品。

(“這是人們對歷史天使的描述。他的臉朝向過去。我們以為是壹系列事件,他卻看到了壹場災難。災難堆積了人類的遺骸,遺棄在他面前。天使想停下來喚醒死者,修補破碎的世界。但是從天上來了壹場暴風雨,它猛烈地擊打著天使的翅膀,以至於他再也不能折疊它們了。風暴不可抗拒地把背對著他的天使吹向未來,而他面前的廢墟越堆越高,直抵天空。這場風暴就是我們所說的進步。”)

我們永遠無法在支離破碎的時間裏把握自己的存在。進步的線性歷史觀,割裂了人的現在和過去的聯系,以及人的未來的可見性。歷史被認為是壹串可證實的孤立事件。可數的歷史事件取代了豐富的、取之不盡的個人和集體的歷史經驗和令人瞠目的歷史記憶。“所以,所謂的進步,只是人類在自己的手段和目的之間建立起和諧合理的關系之前,不斷發生的災難而已。”從“資產階級世紀”中覺醒

(3)本雅明的批判方法論:

(先補充壹下猶太精神的論述:布伯的《論猶太教》指出了猶太精神的含義:“合壹的觀念,行動的觀念,未來的觀念。”統壹的概念是指:1,猶太人註重現象背後的統壹,壹種更高層次的概念,充滿概念化的欲望;2.猶太人有把自己提升到絕對概念的欲望。這兩種欲望融合在神的概念裏,就是這樣壹個超驗的、統壹的概念。行動觀念:宗教不僅是為了信仰,也是為了行動,行動的傾向創造了生命的共同體。拯救世界的行動必須是神聖的。未來的概念讓猶太人有了照顧下壹代的欲望。存在的意義是對未來的關懷,未來的這種傾向喚醒了彌賽亞主義——“壹種超越過去和現在的壹切現實,作為真實和完美而存在的絕對理念”。)

1,就宗教而言,歷史是上帝規定的人(猶太人)的歷程。

上帝創造了時間的起點,設定了時間的終點。這是基於本雅明自己的猶太思維。上帝宣布了彌賽亞的到來,這不僅代表了過去人類對上帝沒有隔閡的原始狀態,也代表了歷史終結時的救贖。在我們的行動中,我們所返回和期待的,是同壹個完美的神的國度。歷史是壹個世俗的過程,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歷史的每壹次停頓都包含著微小的彌賽亞和微小的希望。彌賽亞意識的歷程是壹條永恒情結不斷追尋的道路。

2.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歷史是過去記憶的再現,它以寓言式的符號展示救贖,並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

人類總是在集體的感受和記憶中傳承對時間的理解,然後轉化為語言和文字,在文明的烽火臺之間傳遞信息。因此,我們應該設法及時恢復復雜和無窮無盡的個人和集體經驗。寓言作為壹種載體,呈現在過去的歷史經驗中,預示著救贖的可能性。第壹,可以從豐富的歷史經驗中占領批判的制高點,審視自己的現狀。其次,歷史經驗指向未來本身,救贖成為人類的使命,並在歷史經驗中傳達。

3.在批判方法上,歷史是壹種知識。我們仍然可以在時間維度上理解這種批判方法:

& lt1 & gt;現代性批判:“對資本主義大生產和商品交換時代大城市的技術和生活經驗進行的相面學或生理學調查。”

& lt2 & gt對過去的回憶:“對衰落的傳統、正在消失的自然、前工業社會的生活和交往方式,以及對它的否定方式的重建和歷史批判,對近代以來人類時間和經驗的整體“博物學歷史”。”

從“資產階級世紀”中覺醒

(4)本雅明作品

以下分析不涉及宗教部分。

為了簡化我們的理解,選取的作品是本雅明自己寫的《機械復制時代的講故事者與藝術》。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壹種傳統藝術形式的衰落不僅僅是其自身魅力的消失,而是現代性引起的質變:經驗的貶值(經驗本身的獨特性和新鮮度的下降;經驗貶值)。本雅明想要描述的不僅僅是對過去的哀悼,而是在價值斷裂和神聖消散的對象之後,闡明這種變化的機制。通過對藝術作品本身真實性貶值的分析,說明了技術和大眾是如何促成的:我們拒絕了歷史,表達了對線性進步史觀的批判。

1

經驗貶值

(經驗信息)

小說取代了講故事的方式,本質上是印刷術打敗了口語。(應該區分的是,這裏並不是文字壓倒了口語。作為信息媒介的第壹次變革,書面文本的安排並沒有從根本上促成史詩形式的消亡。在本雅明的論述中,印刷導致了史詩形式衰落的開始。)

評書的靈魂來源,取決於口口相傳的體驗。講故事的本質是:由於空間的距離和時間的間隔造成了信息的滯後性,我們只能通過與遠方來客和圍坐在火堆旁的家人聊天的方式來交流彼此的經驗不足。“遊子從遠方帶回來的海外傳聞,融入了當地人最熟悉的軼事。”說書人和小說的廣泛傳播依賴於印刷的擴張。印刷降低了信息擴散的成本,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壁壘,信息可以快速有效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這導致了壹些變化:

1,信息的廣泛傳播消解了遠方的權威,促進了人們利益點的轉移(從“遠”到“近鄰”的新聞);

2、信息本身的基本性質“不證自明”消解了經驗負載的價值和情感,充分說明的要求瓦解了講故事藝術的必要性。講故事的藝術就是避免解釋。

3.時空的距離感被技術克服,朦朧;神秘;聖光在人們的視線之外。

信息媒介的變化在不斷促成經驗本身的貶值,信息的有效性取代了經驗的差異性和真實性。

因此,新聞報紙迅速驅逐故事,成為壹種常見的娛樂形式。

當然,藝術創作並不傾向於把信息這種全新的材料作為藝術創作的基礎。藝術創作的根本還是經驗,但他必須考慮如何重構藝術本身的話語和表達。信息帶來的不僅是對和諧的挑戰,更是思維的弱化和價值的估計。)

2、光暈的消散

我們可以在這個機制層面上進壹步理解所謂光環的消散。光暈的消散是壹種距離感。足夠的距離造成了藝術品本身的陌生化,促成了它自身的權威性和神秘性。距離感是壹種基於傳統和距離的拒絕解讀。拒絕解釋標誌著壹個權威正在被技術和大眾顛覆。

  • 上一篇:研究生畢業工資及待遇
  • 下一篇:山東古文化遺址。古建築或革命紀念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