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甘肅文化,燦爛的甘肅古文化和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

甘肅文化,燦爛的甘肅古文化和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

甘肅文化,燦爛的甘肅古文化和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

大約壹萬年前,社會進入新石器時代,這是中國原始文化的繁榮時期。甘肅省秦安縣大地灣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文物。它的發掘範圍很廣,出土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對研究中國原始文化及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大地灣遺址發掘

大地灣遺址位於甘肅省秦安縣五營鄉邵店村東,清水河南岸二、三級階地上,緩坡山上。分為下部(河畔階地)和上部兩部分,總面積近百萬平方米(見郎樹德《大地灣考古與中華文明起源線索》)。大地灣遺址是1958年甘肅省第壹次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的。1978年7月,由省博物館文物隊和秦安縣文化館組成的大地灣發掘隊開始進行大規模發掘。至8月1984,總揭露面積達13700平方米,發現房屋250余間,窯址40處。根據碳14的測定,最早的年代是7800年前,最晚的是4800年前。大地灣遺址包含大約3000年的古代文化遺跡。大地灣遺址的文化內涵根據各文化層出土器物的特征分析,可分為五個時期,即大地灣壹期(仰韶前7300-7800年)、仰韶早期(6000年)、仰韶中期(5600-5900年)、仰韶晚期(4900-5500年)和龍山早期(長山下層)、大地灣仰韶早期陶器群大地灣仰韶文化中期,其陶器群與廟底溝型有共同之處,但也保留了自己的壹些特點。大地灣仰韶文化晚期的陶器與西王村仰韶晚期、半坡上部、胡荃村二期的陶器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地方特色。鎮遠縣長山鎮出土的“長山亞文化”遺跡,在大地灣遺址中發現,與靈臺縣喬村發現的齊家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見甘肅省博物館文物隊發掘的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主要收獲1978至1982)。大地灣文化第壹期,即前仰韶文化,分別被仰韶文化早、中、晚期所重疊。

大地灣遺址的發掘規模不僅在國內罕見,而且為研究我國古代人類活動,特別是研究古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豐富而科學的資料。大地灣遺址是龍源大地上壹顆璀璨的明珠。

(2)大地灣壹期文化的特征

大地灣文化壹期早於仰韶文化,是甘肅發現的第壹個新石器時代文化。它的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研究文化起源的壹元論或多元論,即以關中、經緯流域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以及早於仰韶文化的裴李崗與磁山文化的關系,特別是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其與以甘肅中西部為中心的馬家窯文化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大地灣文化壹期的碳測年約為7800年前,是甘肅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大地灣文化壹期共有十壹座墓葬和兩座灰坑,其遺物可分為生產工具和日常用具。

(1)石器生產工具。石器主要是刀、斧、鏟,還有刮刀、門環、磨石、石屑等。粗糙的生產,主要是敲打,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早期工具制造技術的原始性。還有骨器、角器、用陶片拋光的紡車坯等。雖然制作粗糙,但反映了當時原始的紡織技術。從這些出土的石器來看,大地灣氏族在7000多年前就已定居,從事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生活,刀耕火種,收獲有限,不能滿足氏族生活的需要。這個時候,還有狩獵經濟。鹿是主要的狩獵對象。隨著原始牲畜的馴化,人們用野生植物纖維紡織織物,出土的尖骨錐用於縫制動物皮或纖維衣服。這種經濟生活,正如《淮南子·姬子論訓》所言:“於波造衣服之初,也。麻繩,手用手指吊著,就成了陷阱。”

②生活用品。陶器是當時人們生活的主要用具。手工制作,造型種類少,質地疏松,溫度低,顯示了當時制陶技術的獨創性。陶器的特點是三條腿、圈足、圈底,表面印有網橫繩紋,彩陶很少。彩繪部分往往在施舍狀器皿口外畫出壹圈紅色的寬帶紋,少數碗有簡單的花紋,但目前還沒有復雜的花紋,說明繪畫尚處於初級階段,這就開創了日後仰韶文化彩陶的先河。在alm形容器的內壁上發現了十多種彩繪符號,其中壹些與半坡陶器上的符號相似。從陶器的形狀來看,有盛食物的容器、儲物的容器、飲水的容器等。,反映了大地灣人的生活有著豐富的內容。灰坑的厚度,文化的積澱,反映了人們長期定居生活。

(3)墓葬的形式和房屋的位置。大地灣文化壹期墓葬均為長方形豎孔土坑墓,墓坑深度在0.2-0.4米之間。葬式都是單人直肢葬,有的雙手交叉在胸前。這是黃河中上遊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流行的壹種葬式。在大地灣第壹文化層還發現了三座圓形半地下室房屋,直徑2.5至2.7米,居住面積6.7平方米。生活面凹凸不平,是長期踩踏形成的硬面。門口斜拐,沒有坑,體現了臨時原始的居住。

④植物種子。大地灣遺址是中國農業文化的發源地之壹。在大地灣壹期灰坑中采集碳化植物種子,經鑒定分析為兩種:壹種是禾本科谷子,俗稱黍,是我國最古老的糧食作物;另壹種是十字花科油菜,比陜西半坡出土的油菜早幾百年。這兩種作物當時都是人工栽培的。這些植物種子的發現,說明“以大地灣遺址為中心的清水谷,是我國最早的糧油作物種植地,也是我國旱作谷子和黍稷的發源地”(馮《從大地灣遺址看中國農業的起源》)。中國以農業聞名,擁有五千年的先進農業文化。我們可以在大地灣看到它的起源。毫無疑問,大地灣是中國農業文化的發源地之壹。

⑤大地灣文化壹期的社會發展階段。大地灣壹期文物為我們認識和理解大地灣壹期文化的社會發展階段和性質提供了重要信息。大地灣壹期遺址的隨葬品大體統壹,僅限於生活用品和工具,表明社會制度處於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原始氏族早期。他們生前使用的工具,按照長生不老的宗教信仰,死後在另壹個世界繼續使用,這是原始社會氏族公社的人還分不清勞動和享受,權利和義務有區別的反映。這是生產力低下的反映,沒有剩余產品歸私人所有,生前分配嚴格而均勻,死後幾乎連葬禮都沒有。也是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社會形態的必然產物。大地灣文化壹期沒有那種多人二葬墓,說明母系氏族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換句話說,大地灣文化壹期還處於母系氏族制度的早期。生產資料歸各氏族所有。氏族成員之間沒有貧富差別,沒有階級對立,沒有壓迫,沒有奴役。壹切都是按照集體意誌和傳統習慣來做的。“公共接觸、社會本身、紀律和勞動規則都是由習慣和傳統力量來維持的,都是由族長或女性所享有的威望或尊重來維持的(當時女性不僅與男性平起平坐,而且往往占據更高的地位)”(列寧《論國家》)。大地灣文化壹期展示了在遠古時代,甘肅先民為祖國的光輝歷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3)大地灣遺址仰韶文化

大地灣仰韶文化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其文化遺存極其豐富,具有鮮明的大地灣遺址文化特征。

(1)房屋選址。保存完好的早期房屋遺址屬於中小型建築,居住區域多為長方形或正方形。居住面積壹般在12到20平米左右,以單間建築為主,多為地穴。坑多為瓢形淺坑,門口有火孔。中期房屋數量較多,約100座,為長方形或正方形半地穴式建築,面積有所擴大,有的寬達60多平方米,坑圓而直,坑變深。個別住房工地還在居住面上增加了堅固的防潮面,表明人們在防潮防寒方面又前進了壹大步。後期的建築遺址主要建在平地上,半地穴式很少見。形狀多為長方形。壹般生活面多為白灰或fossi面。編號為F901的建築面積之大、結構之復雜,在仰韶文化遺址中並不多見。總建築面積420平方米。整個建築分為四部分:正房、東西房、後房和門前附樓。主廳為長方形廳堂,東西長16米,南北寬8米,室內居住面積131平方米。正面三門,八柱九室,門朝南,開在中間第五室。東西兩側有側門通往側室,北面有後室。正房門口設直徑2.6米的圓形竈,正房四周保留著黃土夯築的斷墻。整個大廳地面的外觀與現代水泥地面織物非常相似。光滑明亮,發出的聲音和用鐵敲打現代混凝土表面壹樣清脆。這座大建築不再是原來居民的普通客廳,而是宗族或部落聯盟進行公共活動的地方。這種大型建築有奇數開間,正面有門,長方形建築,壹邊長為正面,左右對稱,前後呼應,木架承重,墻體僅起隔斷作用,表現了中國木結構建築延續數千年的傳統特色(見尚等著《大地灣遺址與中國古代文化》)。充分說明原始社會已經產生了建築藝術,是我國宮廷式建築的雛形和先驅,為探索我國古代建築的起源,了解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線索。

2彩陶。大地灣遺址的彩陶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彩陶之壹。陶器的發明是新石器文化的主要內容,陶器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原始人的生產和生活。陶器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包括首次發現的仰韶文化器型,如底盆、小口瓶、口碗、三足碗、三足罐、尖底瓶、長條形盤、深腹罐等。還有大量的彩陶制品,有許多彩繪圖案,呈褐色或紫褐色。早期以變異魚紋、斜三角平行線為主;中期以半圓紋、變體魚鳥結合紋為主;後期以變異蛙紋和雙向連續螺旋紋為主;這些形成了大地灣遺址彩陶的特點。在這些陶器中,有幾件中國罕見的彩陶。第壹件是彩陶盆,盆底有魚紋,制作規整,圖案精美,筆法流暢。第二種是頭形口彩陶瓶,造型獨特,口似人頭,五官精致,鴨蛋形臉,耳穿孔,毛短;第三個是四虎護魚壺。腹部壹側畫兩只虎視眈眈,另壹側畫兩只虎躍嬉戲,生動有趣,動感十足。這不僅是陶器中的精品,也是精美的繪畫藝術品,這樣的原畫在中國只有三兩幅,而作為虎畫,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

(3)畫畫。在秦安大地灣壹處仰韶文化編號為F411的房屋遺址中發現了壹幅用炭黑繪制的地板畫。地畫長約1.2m,寬約1.1m。地畫中間有三個直立的人像。其中壹個高,可能是男的,左邊壹個低。頭近圓,腰細,胸部突出如乳頭,明顯是女性,但右圖不明顯。直立人像都是雙腿交叉,看起來像在走路。畫像前面有壹個長方形的框架,如棺材樣式。在棺材裏,有兩個人俯臥著,在棺材前面,有壹個倒“D”的圖案。關於山水畫的含義,目前眾說紛紜。壹種是氏族家族對祖先神崇拜的偶像;另壹方面,它被認為是當時人們巫術儀式的真實記錄。原始人普遍有巫術,稱為白畫白巫術。壹般是祈求豐收和人身安全,也稱善意巫術;塗成黑色的“黑巫術”壹般是殺人驅魔,也稱惡意巫術。大地灣這幅地畫是用黑炭畫的,應該解釋為“黑巫術”。它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據測算,地面繪畫的歷史約在5000年前,在新石器時代並不多見。這幅山水畫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繪畫作品,對研究中國繪畫的起源和原始社會的繪畫藝術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④灰坑。大地灣遺址仰韶文化的灰坑,早期淺而小,晚期寬,形似圓鍋底或大袋,部分可作為儲物洞穴。該坑內容豐富,除出土的木炭和紅燒土塊外,還有破碎和完整的陶器、石屑和壹些陶器、石刀和骨錐。後期灰坑內堆積了大量的豬骨頭、鹿、羚羊、小齒獸的動物骨頭,以及河蚌的貝殼碎片。灰坑、窯洞的形制由小到大的變化,以及陶缸、壇罐等大型容器的出現,反映了仰韶文化晚期定居農業的發展和產品的增多。豬骨的普遍發現反映了養殖業的興起,其他動物骨骼表明狩獵經濟在當時還是壹種輔助經濟。

⑤墓葬。大地灣遺址的墓葬多為豎孔長方形坑墓。有單人上翹直肢葬、雙人上翹直肢葬、單人二次葬、甕棺葬等幾種葬式。壹般有隨葬品,少數墓沒有隨葬品。祭祀物品的組合基本是環底碗、彩陶盆、陶罐、壺、瓶等。陶器的數量壹般為六至八件。經考古人員鑒定,死者分男女合葬,第二次合葬是彎肢直肢。甕棺葬與半坡發現的兒童葬相似,合葬基本是母子葬和成人同性雙人葬。未發現成年男女雙墓。

從大地灣遺址出土的遺物分析,可以看出女性在氏族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是維系氏族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紐帶,受到人們的尊重。大地灣遺址仰韶文化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是母系社會。

從秦安大地灣壹期和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可以證明,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起源並不單壹,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都有不同的文化類型遺存。這種不同的遺存說明它們有不同的來源和發展過程,它們的差異是由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時代造成的。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雖然不同,但並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正如夏鼐先生在《碳14的測定與中國史前考古》壹文中所指出的:“當時,各種文化在祖國的土地上爭奇鬥艷,往往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交織成壯麗的景象,奠定了中華文化獨特燦爛的基礎。”

  • 上一篇:曹劌論軍事戰術
  • 下一篇:馬布裏是中國真正成功的國際球員。馬布裏有什麽樣的成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