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初三歷史中的疑惑

初三歷史中的疑惑

君主制復辟

從1815到1830的兩位國王,想維持大革命時期的壹些進步措施和復辟的舊君主制下的拿破侖帝國。法國殖民帝國繼續在北非擴張。

法國最後壹位國王路易·菲力浦被授予“法國國王”的稱號。從1830到1848,貿易和商業資產階級出現,工業革命開始,社會主義和聯邦主義運動也開始興起。經濟危機和社會動蕩最終導致了法國1848的革命,最終導致了君主制的崩潰。

第二共和國和第二帝國

普選權、新聞自由和對工人階級起義的恐懼給了拿破侖壹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侖·波拿巴成為法國總統的機會。經過壹段時間的獨裁總統統治,路易·拿破侖通過公投和政變成為皇帝,被稱為拿破侖三世。他的政府主張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並執行大量旨在重建國家首都的重要經濟計劃。第二帝國的特點是工業擴張。就在政府改為議會制的時候,法德戰爭爆發了(1870)。法國在蘇丹的失敗導致了第二帝國的滅亡。

第三共和國

1871年,共和國成立,國防政府成立。法國戰敗,法國在與德國的和約中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省。同年,發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義,但被殘酷鎮壓。

共和國政府的議會制從1871到1914確立了壹系列關於公共自由的重要法律,證明了自身的價值。朱爾斯·法裏總理(186至1885在位)對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新聞自由的建立影響很大,他也為非教會免費義務初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法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繼續擴張,但同時社會動蕩和宗教與學校的紛爭(政教分離)動搖了社會統治。

第壹次世界大戰(1914-1918)使法國損失了十分之壹的勞動力。1917 12是戰爭的轉折點。喬治·克裏蒙梭帶領法國和盟軍共同取得勝利,德國戰敗。阿爾薩斯和洛林回到了法國。

戰後重建不久,法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壹樣,受到1929大危機的嚴重打擊。廣泛的罷工和左翼聯盟給法國帶來了1936的人民陣線政府,在國家計劃中規定了建立基本社會法律的義務。

在法國周邊,納粹主義、意大利法西斯主義、西班牙內戰都預示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到來。

隨著著名的所謂“奇怪的戰爭”的結束,法國於1940年宣布停戰,法國成為德國占領區。法國經濟處於不穩定狀態。整個國家分為兩部分:壹方面是與占領國合作的維希政府,另壹方面是總部設在倫敦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和抵抗運動。經過五年的戰爭,法國於1944年被盟軍解放。

第四共和國

戴高樂被公認為法國抵抗運動的領袖和象征。他從1944到1946任政府首腦,建立了法國社會保障體系,賦予女性投票權。但由於議會制政府無法明確提供政治方向,政府被改組,第四共和國被動動搖。從1945到1958,法國壹直忙於重建國家,發展經濟。尖銳的非殖民化問題(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戰爭)意味著行政力量薄弱的終結。

第五共和國

1958年,戴高樂將軍重返歷史舞臺。他設計並建立了第五共和國制度,以加強行政權力。也就是建立了普選的總統制。法國從此進入了現代化和經濟持續增長的時期。1968五月的學生運動和社會動蕩,反映了年輕壹代的焦慮,社會秩序的缺失和國家權力的過度集中,於是戴高樂將軍被迫辭職。然而,右翼政府仍然掌權。喬治·蓬皮杜在1974年去世前壹直擔任總統。他的繼任者瓦列裏·吉斯卡爾·德斯坦任職7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國第壹位左翼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擊敗。密特朗1988連任。但總的來說,這壹時期法國政壇的特點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輪流執政。

  • 上一篇:上海交通大學應用統計學考研經驗分享?
  • 下一篇:懷宮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