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荊沙的歷史演變

荊沙的歷史演變

荊沙地區在南北朝時期是長江與黃海交匯處的南部州,與胡鬥州相鄰。宋代以前叫步州場,俗稱“古沙”。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金沙得名於“毗沙金堅”之意,設為通州所轄七鹽場之壹。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設立鹽部,逐漸成為南北兩個城門的集鎮。該鄉位於雲巖河兩岸,大部在河北境內,南北街短,東西街長,呈月牙形。18年是區下行政鎮。23年為南通縣13區第七區辦事處駐地。整個小鎮由20個保險193A組成。65438、27年2月,日軍占領荊沙。民國29年,偽政權將金沙分為畢夏和金宏兩個鎮。民國31年,仍並入荊沙。民國32年,荊沙設立了22家保險公司,220家保險公司。民國35年,降為15保險公司,150保險公司。

1949 65438+10月28日,荊沙解放,成立金沙工作委員會和金沙辦事處,分別受南通縣委、縣政府領導。金沙是壹個縣城。全鎮面積0.365平方公裏,分為東市街、新市街、建設街、中心街、北市街、西施街、石楠街、紅南街、紅西街、布市街、公園村和***10街1村。

1950年6月,改為區鎮。1952年7月,是荊沙區。65438+8月0954還是縣城。6月1956,建立管理區。第壹行政區:新市街、東市街;第二行政區:西施街、中心街、北市街、建設街;第三行政區:洪南街、石楠街;第四行政區:布市街、洪溪街。公園村和每個街道的農民分為壹、二、三、四、五個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9月,金星人民公社成立,行政區、農業合作社更名為工區。次年6月,更名為金沙人民公社。7月1960,工區更名為居住及蔬菜管理區。1961的蔬菜管理處分為三個蔬菜大隊:洪溪、洪南和宮媛村。1965,金鐘公社第十六大隊編入第四蔬菜大隊,即新三元大隊。1977 65438+2月,金沙公社還叫景沙,隸屬金沙區。1979年6月,荊沙從金沙區劃出,由南通縣委、縣政府直接領導。

1984年5月,津南鄉合並,16個村,6個居委會。1987年3月,金鐘鄉合並,33個村,8個居委會。2000年5月,撤銷荊沙、金鄉、樂進鄉、金隅鄉,成立荊沙。全鎮面積120.84平方公裏,耕地106,318畝。轄84個行政村,21個居委會,年末人口20445438+0萬人。

2001年9月,比唐廟、手指金橋、津南、盆橋,合並為行政村的津南、金河、鎮南、八角亭、比唐五個居委會劃歸通州經濟開發區。截至2005年底,全鎮面積110.91平方公裏,耕地7018公頃。填海造地58公頃,內陸水面570公頃。除漢族外,還有壯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彜族、布依族等17個少數民族,143人。在荊沙定居的華僑12人,港澳臺同胞46人。

2065438+2005年3月26日,南通市通州區行政區劃調整,京沙撤銷。

  • 上一篇:無文字的歷史第壹天的銘文
  • 下一篇:世界上有多少跑車品牌及其名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