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17 65438+8世紀到20世紀30年代的資本主義發展史。

17 65438+8世紀到20世紀30年代的資本主義發展史。

知識梳理

第壹,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

1,手工作坊時代

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始於工場手工業經濟,以手工勞動為特征,商業資本控制工業生產,重商主義盛行。商品經濟的發展日益瓦解,沖擊著自然經濟和封建制度。在國際格局中,經濟中心首先從農業經濟發達的亞洲轉移到商業經濟發達的地中海地區,再轉移到工業經濟發達的大西洋地區;經濟領先的國家是意大利、荷蘭和英國。

16世紀前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取得了人類歷史上的重大轉折,歷史在各個方面都體現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鮮明特征。

①歐洲資本主義的上升階段(14~16世紀)

14 ~ 15世紀,意大利和西北歐出現了以雇傭勞動為基本特征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場經濟領域的深刻變革,引起了歐洲思想、文化和社會政治領域的深刻變革,表現在三個方面:壹是在社會經濟方面,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開辟了新的航路,引發了壹場“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國際市場開始逐漸形成,世界開始打破封閉狀態,走向統壹。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壯大開始形成。與此同時,西歐國家開始向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殖民。壹方面給地區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另壹方面殘酷的資本原始積累也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二是思想文化方面,隨著自身實力的發展,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擺脫封建桎梏,14~17世紀發起了以人文主義為旗幟的文藝復興運動。這場運動從意大利迅速蔓延到西歐,沈重打擊了封建勢力,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西歐掀起了反對天主教專制的宗教改革運動,進壹步打擊了封建勢力,為資本主義解除了精神枷鎖。第三,在社會制度方面,在革命條件相對成熟的荷蘭,爆發了世界上第壹次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資本主義共和國,影響深遠。

②資產階級革命前期(17~18世紀)

17至18世紀,世界歷史繼承了前期大變革的特點,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這壹時期,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壯大已經發展成不可阻擋的趨勢,表現在四個方面:①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這是指17年至18年的手工業工場時期,英美法等歐美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1640年至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幾經波折,推斷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了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反映了全世界的要求。1775年至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是壹場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贏得了民族獨立,建立了共和國。1789~1794法國大革命承擔了反對國內外反對勢力的任務,資產階級自上而下的三個階層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推動下將革命推向高潮。成為世界近代史上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2)封建國家的改革:國內外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沖擊,使歐洲的封建專制制度陷入危機。壹些有遠見的封建君主,如法國的路易十四、俄國的彼得壹世、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奧地利的特蕾莎修女和約瑟夫二世,開始進行改革。這些改革是由封建君主自上而下進行的,目的是豐富強兵,鞏固封建統治。因此,這些改革並不能完成向資本主義的過渡,但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體現了資本主義發展的總趨勢。(3)啟蒙:隨著資本主義的進壹步發展,資產階級革命的理論更加成熟。理性主義旗幟下的啟蒙運動從英國傳播到歐美,其中法國的啟蒙思想取得了最高的成功。啟蒙運動比文藝復興更加廣泛和深刻。它倡導自由、平等和天賦人權,不僅成為法國和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而且為新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了壹套政治理念。(4)殖民擴張:為了爭奪海外市場和殖民地,資產階級開始征服世界。17~18世紀期間,荷蘭、英國、法國為爭奪霸權進行了多次戰爭,公開而野蠻的掠奪仍是主要形式,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當時資本主義還處於手工業作坊階段,世界上很少有資本主義國家。總的來說,資本主義在與封建主義的較量中仍然處於劣勢,拿破侖戰爭的失敗清楚地反映了這壹點。這也說明,資本主義的建立和發展需要經歷更長期的鬥爭和努力。

2.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最早開始於18年的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大量的對外擴張發生在19世紀早期。因此,從宏觀上看,世界近代史的第二個時期——蒸汽時代開始於19世紀初,結束於20世紀70年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這壹時期,資本主義機器革命開始出現,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始初步建立。

(1)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機器大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工廠代替手工作坊,資本主義經濟戰勝封建經濟,人類社會開始從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在這個階段,自由資本主義盛行,經濟危機開始出現。

英國是最先具備政治經濟前提條件的,所以工業革命最先在英國開始,從19世紀開始蔓延到歐美國家。1825的經濟危機首先從英國開始,標誌著英國國內市場的統壹;1847經濟危機波及歐洲大陸,標誌著歐洲市場的統壹;1857第壹次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標誌著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初步形成,整個世界在此基礎上開始壹體化。由於在科技、市場和資本方面的優勢,英國成為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世界工廠”。

(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從物質和精神上加強了資本主義的力量。65438+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在全世界興起。這壹時期的資產階級運動有兩個歷史使命:壹是在德、意、俄、日等封建國家,推斷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結果德意通過王朝戰爭實現了國家統壹,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俄羅斯和日本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第二,在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需要改革手工業作坊時期的上層建築,以適應新的經濟基礎。結果美國通過內戰廢除了黑人奴隸制;英國通過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法國工業資產階級通過1848的二月革命建立了第二共和國。雖然各國革命的具體任務不同,但為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道路是這壹時期壹切資產階級運動的根本任務。

(3)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確立的同時,資產階級征服世界的活動也空前加劇。由於工業革命,這壹時期的殖民活動從野蠻掠奪的形式發展到奪取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大量亞非國家和地區被強行納入資本主義體系,成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至此,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確立。通過革命改革運動和殖民征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3、電氣時代

從宏觀上看,19的70年代到20世紀上半葉二戰結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即資本主義電氣時代開始、擴大和深化的過程。這個時期的前30年是和平發展時期,後40年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1929~1933的經濟危機,但總體來說經濟發展還是很迅速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最終形成。具體來說,分為兩個階段:

第壹階段:從壟斷資本主義開始的過濾期(65438+2009年底到20世紀初)。

(1)第二次科技革命:從19年70年代到20世紀30多年的穩定發展期間,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力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其基本特征是新的科學技術成果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在能源、交通、電信和化學工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資本主義經濟在總體發展的同時,表現出不平衡性。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分為三種:以英法為代表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因為資本投入和技術設備更新慢,經濟發展速度慢,被趕超;以德為代表的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技術設備的快速更新,國內外市場的擴大,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壟斷組織的實施,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以俄羅斯、日本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雖然經濟基礎薄弱,但發展迅速。這壹時期,以科學技術為基礎,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手段,以壟斷為組織形式的現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在德國等國家形成,並成為發展進步的潮流。

(2)壟斷的出現:由於生產力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為了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壟斷組織作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方式應運而生。壟斷使得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功能越來越重要,調節作用越來越突出。國家和政府越來越成為壟斷組織的保護者,資本主義逐漸從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階段,即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但這壹時期仍處於私人壟斷階段,壟斷組織尚未發展到壟斷整個經濟命脈的地步。

⑶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瘋狂擴張,對外輸出資本和商品更加迫切。19年底,資本主義列強瓜分了世界領土,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沈重的災難。同時,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整個世界進壹步現代化,體現了殖民擴張破壞性與建設性並存的特點。

第二階段:兩次世界大戰(1914~1945)。

這壹時期的資本主義經濟因戰爭的經濟危機而大起大落,充分反映了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政府的經濟職能進壹步加強,呈現出從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轉變的趨勢。

(1)壹戰的嚴刑峻法摧毀了西歐國家的經濟,造成了戰後的經濟危機。英國失去了世界經濟的霸權,但美國掌握了世界經濟的霸權,日本的經濟也在飛速發展,成為東亞的霸主。在美國“金元”的支持下,西歐經濟在戰爭的廢墟上迅速崛起,並於20世紀20年代進入穩定發展期。

(2)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其基本矛盾越來越嚴重。從1929到1933,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經濟危機,引發了各國的政治危機。英法美這些資本主義制度相對完善、民主傳統濃厚的國家,主要通過政府幹預經濟擺脫危機,保存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成型。

4.電子信息時代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應用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興起,將人類社會帶入了電子信息時代。這壹時期資本主義經濟有階段性發展,經濟格局由美國主導向多元化、壹體化、區域集團化發展。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徹底崩潰,但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

(1)第三次科技革命

條件:科學理論的突破成為理論基礎,機械電子原有技術的進步成為其技術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加速了它的到來,戰後經濟復蘇的需要和冷戰的刺激推動了它的到來。標誌:以原子能技術和計算機的發展和利用為標誌。成為二戰後推動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的最有利因素之壹。

(2)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具有以下階段性特征。

戰後初期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的時期。二戰進壹步削弱了除美國以外的幾乎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實力。戰後,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二戰結束到50年代初,西方國家借助美國資本(馬歇爾計劃)迅速恢復生產。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後,是滯脹和經濟低速發展時期。1973年中東“石油戰爭”引發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1973~1975)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之後西方經濟陷入滯脹狀態。為此,西方國家對經濟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交替加強和放松國家對經濟的幹預,鼓勵自由競爭或兩者兼顧。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經濟恢復和發展的良好勢頭。20世紀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出現了新的經濟發展格局。65438年至0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國的經濟霸權動搖。20世紀70年代以前,美國主導,歐日相依,演變成美日歐三足鼎立的經濟發展格局。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經濟集體化和區域化得到加強。

第二,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從1和19開始到1871,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初步興起和發展。

工業革命使工業無產階級發展壯大,工人運動逐漸興起。早期的工人運動主要表現為自發的破壞工廠和機器,如英國的“盧爾德運動”。後來,工人階級也開始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並逐漸組織起來與資本家進行鬥爭。65438+歐洲在三四十年代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的工人運動。即法國裏昂的兩次工人起義、英國的憲法運動和德國西裏西亞的紡織工人起義。這表明無產階級已經覺醒,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工人運動的實踐使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無產階級革命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馬克思、恩格斯適應時代發展和無產階級鬥爭的需要,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此後,社會主義運動開始蓬勃發展。在1848的歐洲革命中,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直接鬥爭,發揮了重要作用。1848革命失敗後,歐洲出現反動政局,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65438+五六十年代,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工人運動再次興起,走向國際聯合。國際工人協會(第壹國際)誕生了,它的成立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推向了壹個新階段。1871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之後,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再次處於低潮。

這壹時期的工人運動主要體現了自發性、暴力性和政治鬥爭性的特點。工人運動的客觀歷史作用主要是作為資本主義運動的輔助力量。工人運動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經濟發展還沒有達到消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英國和法國相繼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中心。

2.1871到20世紀初,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深入發展。

19世紀後期,701,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工人數量激增,國際工人運動逐漸達到高潮。罷工次數增多,規模擴大;馬克思主義的進壹步傳播;工人階級政黨已經建立,他們的組織已經大大加強。在國際工人運動的形勢下,第二國際成立了。通過歷屆代表大會的決議,為各國政黨指明了行動方向,推動了歐美工人運動的發展。恩格斯去世後,第二次國際內部修正主義泛濫。在反對修正主義的鬥爭中,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的思想體系在俄國誕生了,這就是布爾什維克主義。列寧主義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這壹時期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主要特點是:工人階級政黨廣泛建立,有組織的鬥爭較多;以法律鬥爭為主要形式,經濟鬥爭多於政治鬥爭;二是國際上機會主義猖獗;歐洲工人運動的中心從法國轉移到德國,然後轉移到俄羅斯。

3.從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

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社會主義國家。它向全世界宣告了壹個新的社會制度已經從理想變成了現實。蘇俄從戰時* * *生產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過渡,表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放棄了以戰時* * *生產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思想和實踐,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的關系擴大生產,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在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和政治圍困下,斯大林開始領導蘇聯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基本實現了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高度集中等問題。

在第壹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掀起了革命高潮。各國的制作方已經廣泛建立。在此基礎上,* * *國際(又稱第三國際)在莫斯科召開了第壹次代表會議。* * *生產國際是各國* * *生產黨的聯合組織,在20世紀30年代指導各國* * *生產黨積極開展反法西斯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壹時期,人類歷史進入了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新時代,兩種社會制度並存、對立。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中心在蘇聯。

4.二戰以來,社會主義經歷了從壹國到多國的曲折發展。

二戰後,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建立了人民民主國家。亞洲的蒙古、越南、朝鮮和中國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道路。蘇聯和歐亞(南斯拉夫除外)的人民民主國家組成了社會主義推銷員,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然而,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國際* * *生產運動內部的矛盾和分歧日益擴大和加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壞。20世紀60年代初,社會主義者陳英不復存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蘇聯和東歐國家在改革過程中陷入嚴重的經濟困境,政局發展到激烈動蕩,改革舉步維艱。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社會主義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中國從中吸取了教訓,並敦促社會主義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中國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

接觸撥號

第壹,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和70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65438-09。

1,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

(1)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或殖民統治)的嚴重阻礙,新興的資本主義經濟要沖破舊的生產關系的束縛。

(2)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推斷封建專制統治(或殖民統治),建立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道路,是徹底的反封建鬥爭。

(3)因為這壹時期的經濟形態基本上是商業資本控制工業資本,所以是商業或金融資產階級統治了革命的領導階級,革命後掌權的是金融資產階級,而不是工業資產階級。

(4)國內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義和人民群眾的矛盾,集中表現為革命前夕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因此,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革命的主力軍是以農民和城市平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

5.革命之前,輿論是有充分準備的。清教主義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後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都以啟蒙運動為理論武器。

[6]由於封建統治者(或殖民統治者)勢力強大,用暴力壓制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要求,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無壹例外地以起義和革命戰爭的手段奪取政權。

(7)處於工場手工業時期,資本主義還沒有充分發展,資本主義的力量還不足以使革命壹蹴而就,所以革命道路是曲折的。

(8)革命後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和資本主義所有制,但沒有完全實現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過渡,只是用法律形式奠定了利用政權治國的原則(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幾個基本原則)。工業革命之後,才建立起完整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社會。

2.19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原因、地位和作用。

(1)工業革命推動了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從65438年到60年代,工業革命在歐洲和北美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繼英國之後,法國和美國也完成了工業革命。德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國的工業革命。正在展開。工業革命和隨之發展起來的工業資產階級,不僅要求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資本主義制度,而且要求進壹步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從而成為壹系列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根本動力。

(2)走改革道路的原因

在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資產階級與封建統治者尖銳對立,資本主義相對弱小。資產階級別無選擇,只能聯合下層階級以暴力推翻封建壓迫,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奪取政權。

隨著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階級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不斷發展,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建立在反封建基礎上的政治聯盟不復存在。

(3)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提出獨立的政治和經濟要求,使資產階級感到恐怖,資產階級擔心革命會到了緊要關頭。

④資產階級積累了17-18世紀封建國家改革的經驗。壹些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如重商主義政策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讓資產階級嘗到了甜頭。

(5)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資本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資產階級在物質上取得了絕對優勢。迫於壓力,封建統治者不得不順應資本主義潮流,進行政治改革。

(3)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在資本主義政治發展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國家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有四種不同的方式:壹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如英法;二是通過民族解放運動,如美國、荷蘭(有人將其歸入前壹類);三是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以俄羅斯和日本為代表;第四,通過國家統壹運動,德國和意大利屬於這壹類。之所以會有這些不同的方式,是由每個國家的具體國情決定的。

資產階級革命和維新運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扮演了不同的歷史角色。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革命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的工具;到19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壹方面為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進壹步完善了資本主義制度;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改革是資產階級維護自身利益、增強資本主義制度活力的法寶。

第二,馬克思主義

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為* * *生產者同盟代表大會起草的綱領發表,這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831和1834的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1836開始的英國憲法運動,1834的德國西裏西亞織工起義,標誌著歐洲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馬克思和恩格斯有選擇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西歐資本主義物質生產、階級鬥爭、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學發展到壹定水平的產物,也是馬克思恩格斯根據時代發展和無產階級解放鬥爭的需要,進行的偉大理論變革和劃時代的理論創新。

第三,65438+70年代前後工人運動的差異。

19 70年代以前的工人運動主要體現了自發性的特點,以暴力鬥爭和政治鬥爭為主。工人運動大多發生在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下,工人階級主要作為資產階級聯盟參與反封建鬥爭,這與資本主義歷史主流的鬥爭宗旨基本壹致。除了第壹國際和巴黎公社的鬥爭,工人階級的政治要求基本上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範疇。這壹時期的工人運動包括早期工人運動和標誌著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的歐洲三大工人運動。1848革命時期,工人階級積極參加鬥爭。鬥爭失敗後,歐洲工人運動進入低潮,20世紀60年代再度興起,並建立了第壹國際。1871年,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嘗試爆發了——巴黎公社革命。英國和法國相繼成為工人運動的中心。

隨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和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20世紀70年代(19)以後的工人運動出現了階級矛盾激化、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國際工人運動高漲、第二國際成立、社會主義運動深化等現象。這壹時期工人運動的突出特點是:①工人階級政黨的普遍建立和有組織鬥爭的增加;(2)合法鬥爭成為主要形式,暴力武裝起義減少,機會主義在第二國際社會泛濫;(3)經濟鬥爭多於政治鬥爭,罷工鬥爭多圍繞經濟要求展開;④在封建專制影響較大的俄國,工人運動興起,列寧主義誕生後,工人運動的中心轉移到俄國。

四、社會主義運動經歷的三次重大曲折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壹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此之前和之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了許多缺點和挫折,具體表現為:①蘇聯從1917年到1991年曲折發展;(2)20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中國、斯裏蘭卡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劇變;③第三國際從1919 ~ 1943到* * *生產黨和勞動黨情報局從1947~1956,再到60年代以來的國際運動大分裂。

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有著深刻的原因:①社會主義處於初級階段,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存在時間短,缺乏基本經驗,需要進壹步探索和實踐;二戰以來的社會主義國家,除東德外,都是在商品經濟不發達或不發達的條件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趕上或超過資本主義。(3)社會主義是從資本主義到* * *生產的過渡社會,它的鞏固比任何革命都更加艱巨復雜,需要壹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才能成熟;社會主義制度的誕生宣告了資本主義這壹永恒神話的破產,資本主義必然會敵視、遏制、包圍甚至顛覆社會主義。

盡管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使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但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逐步走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並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主義運動曲折前進的歷史給人重要啟示:①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不是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而只是蘇聯模式的失敗;②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道路,從實際出發,堅持長期奮鬥;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表明,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需要不斷革命來完善。

  • 上一篇:【高考】不知道選什麽專業。希望能給出壹個期待的答案。
  • 下一篇:烏克蘭的混合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