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茶飲料的歷史淵源

茶飲料的歷史淵源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而中國在茶產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和利用這種植物,並發展成為中國、東方乃至全世界燦爛獨特的茶文化。

中國的茶產業遍布全國。唐代傳至日本、朝鮮,16世紀後傳入西方。茶葉的傳播歷史可以分為國內路線和國外路線。茶樹是我國南方的壹種優良木材,我國的茶產業最初是在南方孕育、生產和發展的。顧曾指出,飲茶始於秦人取蜀之後,也就是中國的飲茶在秦統壹巴蜀之後才慢慢流傳,也就是說中國乃至世界的茶文化最早都是在巴蜀發展起來的。這種說法雖然不完全可靠。但據文字記載和考證,巴蜀茶葉的生產至少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巴蜀已形成壹定規模的茶區,並將茶葉作為貢品之壹。

巴蜀茶業在中國早期茶業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漢稱帝時才在王寶的《童約》中有所記載,其中有兩句話:煮盡茶,舞陽買茶。前者反映的是成都周邊地區。西漢時期,不僅飲茶成為常態,還出現了專門的器具。從最後壹句可以看出,茶葉已經商品化,出現了舞陽這樣的茶葉市場。

西漢時期,成都不僅成為中國的茶葉消費中心,而且根據後來的文獻記載,很可能是最早的茶葉集散地。不僅在先秦、秦漢乃至西晉以前,巴蜀還是中國重要的茶葉生產和技術中心。

長江中遊成了茶葉中心。秦漢統壹中國後,隨著巴蜀等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茶產業得到加強。特別是茶葉的加工和種植,最先傳到了東南地區。比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很能說明問題。茶陵是西漢建立的壹個縣,以產茶聞名。茶陵靠近贛粵邊界,說明西漢時期的茶葉生產已經向湘粵贛周邊地區擴散。

三國西晉時期,隨著荊楚茶業的發展和茶文化在全國各地的傳播,並且由於地理條件的有利,長江中遊或華中地區在茶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中逐漸取代巴蜀,變得明顯重要。三國時期,孫吳占據了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的壹部分,以及廣東、福建、浙江的東南半部,也是此時中國茶業傳播和發展的主要地區。此時南方種植茶樹的規模和範圍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飲茶也傳到了北方的高門豪族。

西晉長江中遊茶產業的發展,也可以從西晉《荊州圖記》中得到證明。都說武陵七縣的茶最好,說明韓晶地區的茶產業已經有了明顯的發展,巴蜀壹家獨大的優勢似乎已經不復存在了。西晉南渡後,北方豪門渡江定居國外,建康(南京)成為中國南方的政治中心。這壹時期,由於上層社會崇茶風氣盛行,南方尤其是江東地區的飲茶和茶文化大發展,進壹步推動了中國的茶業向東南發展。這壹時期,中國東南部,從浙江西部到溫州、寧波沿海地區都種植了茶葉。不僅如此,據《童軍誌》記載,昔陽、武昌、金陵均產好茶,金陵為常州,其茶出自宜興。說明長江下遊宜興的茶產業在東晉南朝時期就已成名。三國兩晉

茶飲料

之後,茶產業重心東移的趨勢更加明顯。

如前所述,六朝以前,南方的茶葉生產和飲用已經有了壹定的發展,但北方的飲茶者並不多。唐朝中期以後,正如《廚師手冊》所記載的,今天關西、山東的鄉村都吃,幾天不吃就壹天沒有茶。中原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都嗜茶如命,所以南方的茶葉生產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尤其是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區,茶葉的生產特別發達。

中唐以後,長江中下遊的茶葉產量大增,制茶技術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這種高水準的結果是,湖州紫筍、常州洋縣茶成為貢茶。茶葉生產和技術的中心已經正式轉移到長江中下遊。

江南的茶葉生產如火如荼。當時據史書記載,安徽祁門壹帶,方圓壹千裏之內,到處種著茶葉,山中無土。到了唐代,贛東北、浙西、皖南的茶產業確實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由於貢茶位於江南,極大地促進了江南制茶技術的提高,也促進了中國茶區的生產和發展。

據唐代《茶經》等文獻記載,這壹時期的產茶區遍布四川、陜西、湖北、雲南、廣西、貴州、湖南、廣東、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河南等14個省區。,幾乎達到了與中國現代產茶區相同的境地。

茶產業的重心從東部轉移到了南部。五代宋初以來,全國氣候由暖轉冷,導致中國南方的茶產業發展比北方更為迅速,逐漸取代長江中下遊成為宋代茶產業的重心。主要表現在貢茶由古竹紫筍向福建建安茶的轉變,唐代尚未形成氣候的閩南、嶺南地區茶產業明顯活躍發展。

宋代茶業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氣候的變化。由於江南早春氣溫下降,茶樹發芽推遲,無法保證茶葉在清明前送到京都。福建氣候較暖,如歐陽修所說,建安三千裏,京師三月嘗新茶。建安茶作為貢茶,必然精益求精,名聲越來越大。成為中國制作團茶、餅茶的主要技術中心,促進了閩南、嶺南茶區的興起和發展。因此,到了宋代,茶已經遍布全國。宋代的茶區與現代茶區基本壹致。明清以後,只是制茶方法的演變和各種茶的興衰。

  • 上一篇:運動服裝的品牌歷史
  • 下一篇:比較壹下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發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