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喬大壯生平事跡

喬大壯生平事跡

喬大壯的名字在當代人心中或許有壹種陌生的感覺,但在50多年前,他是壹位著名的學者、詩人、書法篆刻家,以“愛國愛民,憂國憂民”而被世人稱道。

喬大壯,本名曾韶,是壹個強勢的丈夫和勞動者,晚上叫莊翁。他的房間名字是博外樓。四川華陽(今成都雙流縣)人。出生於1892。喬學派是壹個學術流派,在蜀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喬大壯的祖父在清朝同治年間被任命為江南道禦史,因清廷在山東“黃崖慘案”中錯殺2000多名市民而聞名朝野。光緒年間,他在刑部做官時,參與了康、梁的變法。戊戌變法失敗,六君子被殺,為劉光弟和楊銳,四川人,英勇遷都。烈士譚嗣同留下了壹首名為《望門思張儉,忍死以待杜幹》的詩。著名的詩句“橫刀我笑天,肝膽留昆侖山”也是他臨摹流傳的。

喬大壯的父親早逝,也就是祖父撫養他監管教會,所以他很早就開始學習,繼承了家族的出身,深受祖父思想道德情操的影響。少年時,他在成都蘇明受教育,曾擔任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助手,後來在武昌擔任法官。顧先生在經典、小學、哲人、文學、書法等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當西學東漸時,喬大壯考入史靜翻譯學院(北京大學的前身),專攻法語直至畢業。此時的喬大壯已經獲得了資深學者朱孝藏、辜鴻銘的推崇。20世紀20年代與徐秉昌合作翻譯波蘭著名作家《妳去哪裏?來自法文版。商務印書館出版。

民國初,喬大壯任教育部編輯,與當時出家的魯迅先生共事,極受器重。魯迅擅長拓片研究。當時北京是著名書法家雲集之地,他卻請了比自己小11歲的喬大壯,寫了壹首自編的詩《不推,不懼?第壹聲”,當眼識。如今,這幅對聯還掛在北京魯迅故居博物館裏。)讀魯迅的日記,至少有五處提到喬大壯,可見其友情之深厚。

65438年至0927年,喬大壯赴南昌協助周恩來工作,受到革命的影響。南昌起義後,因家人勞累,祖訓纏身,被迫回京。回到北京後,所有的祖傳土地契約將被燒毀,以表明與剝削階級的決裂,反對不勞而獲的願望。

喬大壯先生在古典文學、詩歌、書法、篆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他的詩沈郁纏綿,清幽綺麗,直追唐宋。詞學大師王緒初、唐圭璋也稱贊喬大壯為“代名詞壇的飛將”。喬大壯擅長篆刻,臨摹秦漢,清代壹路繼承黃士陵。他有古風,與齊白石並稱“南喬北齊”。他的書法作品,為時代所稱道,集詩、書、印於壹體,被稱為“三絕”。歷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詞學教授,在文化藝術界享有盛譽。

喬大壯先生是典型的自律、不落伍、正直的學者藝術家。在抗日戰爭期間,他的家人搬到了重慶的農村,在那裏他過著種菜和為人民印刷的貧困生活。當他聽說好友許森宇教授被困在淪陷區上海時,他拒絕擔任假職務,生活艱難,於是毅然將所有積蓄寄給許森宇。

國難之際,喬大壯先生迫於生計和於右任先生的風雅,先後在經濟部和監察院工作。但是永遠過誠實和幹凈的生活,永遠不要隨波逐流。有壹次,白崇禧讓他寫壹篇慶祝蔣介石六十大壽的序言,但他拒絕贊美蔣介石。並氣憤地嘆了口氣:“我後悔讀書,所以被我的同學趕了回來!””白崇禧堅持懇求,但他無法拒絕。相反,他巧妙地在壹位大臣寫的壹首詩的序言中加了四個韻,使之達到60個,說是生日願望。白喜出望外,但通讀整篇,發現詩中有譏諷之意,便改了幾個譴責詞。喬大壯知道後,向白崇禧抗議說:“妳是參謀長,我是文學教授,各有各的路線。如果妳篡改我的寫作,我就能篡改妳的作戰計劃,對嗎?”白崇禧尷尬得說不出話來,只好順其自然,壹時成為佳話。

抗戰勝利後,喬大壯先生隨中央大學回到南京,在主持正義後被迫休學。1947年夏天,應臺灣地區領導人大學陸誌宏的邀請,我獨自赴臺任教。在臺灣省,與著名教授徐守尚、馬宗榮等人壹起參加反饑餓反內戰民主進步運動,被當局仇視。他們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1948年春,錢鐘書與歷史學家李玄伯遊歷臺灣省。到了臺灣,跟隨被害的徐守尚擔任中文系系主任的是喬大壯。因為李玄伯的介紹,錢鐘書帶著給晚輩的禮物去博外樓的公寓拜訪喬大壯,兩人見面非常愉快。喬大壯熱情地招待了李和錢,他們壹起唱了起來。晚年,錢鐘書回憶起與喬大壯先生的書法關系,也是悲從中來,說:“之後,問其事。”反抗那種認為人與人永遠分離的哀悼思想,對過去的哀悼和留戀,對過去的哀悼。當年,喬大壯先生因支持臺灣省學生運動被當局拒絕,隨即離職,轉戰上海、南京。此時的喬大壯深切感受到國家多麽艱難,社會多麽黑暗,民生多麽艱難。憐憫和憤世嫉俗折磨著他高貴的靈魂,於是他於1948年7月3日沈於蘇州梅村橋下,享年56歲。第二天,他的屍體在河裏被發現,上面掛著壹張名片,書上寫著“要負責任”,另壹張紙則作為“趕緊付火化費。”王先生遺體於5438+02年6月在靈巖山寺火化,於今年5438+065438+10月安葬在華陽潘家溝祖。

喬強勢自暴自棄,之前也有過征兆。他的好友、作家臺靜農曾回憶說,自1948年除夕開始,喬大壯“兩次靠酒過活”。有壹次,喬指著他剛從壹家古董店找到的壹個漂亮的彩陶罐子,環顧了壹下他的朋友們說:“這是給我的骨灰的。”大家都笑了,以為是開玩笑,才發現是預言。

喬大壯的女兒喬無疆回憶:1948年7月2日,喬和她談了壹夜,說:“這個社會唯壹允許我做的工作就是參加內戰,做對國家不利的事情。我寧死也不為食物做不義之事。”從第二天早上開始,喬大壯“走親訪友,表情平靜,壹如往常”,“沒想到,是永別”。

6月出版的《文學》雜誌第6期,1948+065438+刊登了喬大壯署名“方回”的悼詞,評論說:“今天已經不是壹個朝代容易的時代,而是兩個時代、兩種文化在那裏競爭...所謂的知識分子是最擔心最郁悶的。有壹所學校,舍不得離開老;對於新的,我不知所措,迷茫;如果意誌薄弱,喝酒的女人會死;妳意誌堅強,就幹脆生下來。”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和出版社的支持下,在大壯先生的二女兒喬無疆的不懈努力下,在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吳丈蜀晚年的協助下,陸續出版了莊先生的遺作、《大喬莊詩集》、《大喬莊詞集》、《大喬莊書法》、《大喬莊篆刻集》。為我們了解壹代愛國文人,弘揚巴蜀文藝,為嘉惠士林做壹份貢獻,也告慰墳中的喬大壯先生。

  • 上一篇:宋金阜平之戰是如何爆發的?
  • 下一篇:簡述職業道德的發展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