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熊維平自問:中鋁為什麽沒有成為壹個好公司?

熊維平自問:中鋁為什麽沒有成為壹個好公司?

熊維平自問:中鋁為什麽沒有成為壹個好公司?

“壓力這麽大我也沒得抑郁癥,也沒得。”

65438+10月17,北京中鋁大廈。坐在距離《中國經營報》記者約1米的座位上,熊維平把十幾份厚厚的材料推到壹邊,說:“其實我也不想跟著材料走。既然是論壇,隨便聊聊可能更現實。”

熊維平現任中國鋁業(以下簡稱“中鋁”)董事長,同時兼任中國鋁業(601600)董事長。噓)。與前兩任領導相比,2009年回歸中鋁的熊維平面對的市場更加復雜。他負責的中國鋁業前年虧損80多億,但去年扭虧的功勞有壹半來自資產處置。

作為最大的鋁制品公司,中鋁未能顯示出抗行業周期的能力。熊維平自問:“我們沒有在行業不好的時候成為行業最好的企業。為什麽損失這麽嚴重?”

面對《第壹財經日報》記者,熊維平對侃侃毫不隱瞞地談到了中鋁的困境和脫困的努力。執掌公司的中鋁虧損巨大,自然胸中有塊難以化解的坎,所以這壹次“有話直說,壹吐為快。”

談行業:對市場的無奈

“我們前年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僅股份公司就虧損了82.3億元,十大虧損戶的帽子都重重地壓在他們頭上。”熊維平談到這個話題,說到激動處,舉起左手來回比劃,讓人明白他在想什麽。

熊維平對中鋁目前的困境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認為,中鋁巨虧的第壹大原因是其業務尤其是鋁業務處於產能過剩的行業。“2009年我回到中鋁後,真的沒趕上好時代,對市場真的很無奈。”

到去年年底,全國電解鋁產能3400萬噸,但真正能投產的只有2400萬噸左右,開工率只有70%左右。更何況近幾年鋁價幾乎是單邊下跌:2018000元均價,20116000元,2016000元。

這樣的價格水平已經低於行業平均成本線。

來自市場的沖擊掩蓋不了中鋁多年來存在的問題。

行業不好的時候,中鋁為什麽沒有成為其中最好的企業?熊維平對此思考的結果是中鋁及其上市公司虧損的第二大原因:虧損的行業是有的,但不全是虧損企業。“我們虧損的壓力不僅僅是大市場造成的,更是我們自身競爭力不足造成的。”

中國鋁業2001正式成立。有十幾年的歷史,卻像壹輛沈重的老車,坐滿了壹批工藝裝備和生產能力相對落後的老企業。中國第壹個氧化鋁廠和電解鋁廠的鋁加工企業都在中鋁,目前還在生產,但是這麽多年市場變了,很多以前賺錢的企業開始虧損。

“氧化鋁企業都在虧損。第壹,落後產能不是拜耳法,能耗比別人高。這個產能是400萬噸左右;第二是人多。壹個200萬噸的氧化鋁廠,有1,000家民營企業。09年我回來的時候是1.200人,其中處級以上幹部1.000人。妳怎麽比?”

相比之下,魏橋、信發等民營鋁企所需原料大多來自國外,采用低溫拜耳法。高溫拜耳法溫度為260攝氏度,低溫為140攝氏度,僅為能耗的壹半。但由於中鋁沒有自己的電廠,平均電價比私企高0.12元/千瓦時,從綜合電耗來看,每噸多1680元。

熊維平還表示,體制機制內部市場化與其他公司還有很大差距,核心體現在三個方面:“管理者能不能上能下,員工能不能進能出,收入能不能上能下,這也是國企的通病”。

本報記者從中鋁獲悉,經過幾年的努力,中鋁目前的氧化鋁廠平均仍有6000至8000名員工,其中去年第四季度,中鋁因退休而流失1.9萬人。“如果員工數量能達到私企的水平,我就不虧了。”但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鋁不可能壹下子淪落到和民企壹樣。”熊維平說。

上市公司:資本運營扭虧

回溯到2012,當年中國鋁業虧損鎖定在82.3億元。直到去年第三季度,這家央企雖然已經大幅減虧,但虧損還是1.8億多。

如果2013繼續虧損,中國鋁業將不得不戴上ST的帽子,公司掌舵人熊維平將受到“市場的不理解、股東的反感、銀行的咨詢、發債成本”等問題的影響。

幸運的是,中國鋁工業的情況有所改善。預計公司2013年度扭虧為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0億元。“前年虧損80多億,去年還能盈利10多億。壹個很大的數字是10億元。”根據熊維平的計算,去年不僅中國鋁業實現盈利,中鋁也大幅減虧。

6543.8+00億元的減虧規模是怎麽來的?

向中國鋁業大股東中國鋁業出售資產是主要手段。

熊維平向本報記者承認,壹方面,確實是股份公司跟中鋁做了兩次資本運作。“有壹次,我買下了整個鋁加工業務,我還買下了貴州氧化鋁廠。這壹塊大概是6543.8+0億;二是西芒杜鐵礦項目置換,預計54億,兩次合計60多億。”

中國鋁業自己也在努力扭虧。“中國鋁業去年減虧30億,價格因素36億,也就是說實際減虧60億。”

按照中鋁的計算,中鋁公司能成功扭虧,資本運作約占三分之二的功勞。“如果算上價格因素,用大股東的資產交易等於壹半收入,另壹半在我們自己身上”。

事實上,在中國鋁業的所有業務板塊中,只有鋁業板塊還在虧損。經過調整,中鋁從單壹的鋁業公司轉型為綜合性礦業公司,其中鋁業的資產占比從90%下降到46%,銷售收入占比下降到40%。2013年度,除鋁以外的其他業務為公司貢獻了43.5億元。

據熊維平透露,上述出售給大股東的資產也將進壹步處理。“在中鋁的平臺下,正在培育、孵化、前進。我們有信心在壹兩年內都盈利,虧損了就關了,會根據上市公司的情況適時還給鋁板塊。”

關於未來:誰升起,誰就是太陽。

“我們的目標是2015從本質上擺脫困境。如果市場好,這個目標很快就能實現,但沒想到市場這麽難。”座談會上,熊維平對《第壹財經日報》記者說。

在熊維平眼裏,脫困的實質不僅僅是中鋁整體要盈利,旗下所有板塊尤其是鋁板塊都要盈利。“我們不能因為經濟周期而虧損。2011我們也盈利了,但不是本質盈利。”

為了實現這壹目標,中國鋁業於2010開始實施內部運營轉型。

本報記者了解到,中鋁旗下的西南鋁廠於前年65438+2月開始市場化改革。具體方式是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選拔企業壹把手,然後由總經理提名組建管理團隊,制定三年的經營目標,然後抵押幾百萬的管理層風險,而員工則與福利掛鉤,比如計件、定額等。“選出的總經理都在我的視野之內,但不同的是,現在壹群人競爭,至少壹個總經理出來,5到11人競爭上崗。熊說。

效果很明顯。其中西南鋁廠原預算虧損2.3億元,最終盈利5000萬元。中國鋁業目前有17家市場化改革單位,去年貢獻了20億元。

“這種市場化改革只是開始,不可能壹條路壹種模式。去年推廣了承包租賃的模擬法人,今年很強勢。壹是推廣混合所有制經濟,二是率先試點員工持股。標準是‘改革後,是不是效率提高了,企業活力增強了,員工收入增加了,員工精神狀態改善了’。”熊維平說。

按照中鋁的設想,除了資源和軍用物資的重點保障外,電解鋁、氧化鋁等其他競爭性行業的企業推向市場,也對外開放合作,控股、參股。以稀土板塊為例,“下壹步的市場化改革將使稀土真正成為產權多元化、法人結構規範化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市場主體,讓其在市場中努力。”

除了企業自身的改革,熊維平也期待中鋁生存的外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中國的發展主要依靠實體經濟,下壹步不打破兩個壟斷是不可能的。壹是銀行壟斷。我最近走訪了六大行,每家盈利都在100億以上;二是電網壟斷。”不過,他對此僅表示謹慎樂觀。“有壹個過程,需要綜合調整。”“企業要能活下去,中鋁來了之後肯定會快速發展。”

“中鋁有輝煌的時候,也有艱難的時候,也有輝煌的時候,”熊維平說。“誰升起,誰就是太陽。”

  • 上一篇: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
  • 下一篇:中國歷史博物館簡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