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上海手表廠的發展史

上海手表廠的發展史

1955年7月9日,上海二輕工業局、上海鐘表行業協會組織13鐘表廠、建國儀器廠、康華鐘表材料商店、申昌鐘表店、宜興、鶴城、花城、中蘇,以及從事手表修理的6個個體技工,共58人,參加手表試制小組。第壹批試制的長三針(長三針)。到9月26日,第壹批18精品馬表三根長針(17鉆石)組裝完成。次年5月,試產集中在江陰路(齊心發條廠原倉庫),試產隊伍擴大到150余人,用簡易設備試制出第二批100只手表。1957年4月,試制組抽調原機車設計工程師Xi國珍和原醫用針技師童勤勤,參考教材《蘇聯技術》,結合試制實踐,歷時4個多月,繪制了150多張零件圖,並制定了1070道工序的生產加工工藝,成為中國第壹套自行制造的手表。

1958之後,上海的鐘表產業逐漸初具規模,但關鍵零部件和器件仍依賴進口。為填補我國鐘表行業的空白,支持鐘表零部件和材料基地的形成和發展,上海市政府從文化、教育、冶金、儀器儀表、日用化學、日用五金、科研、財貿等15系統選擇了壹批企業轉產。還抽調了壹批工程技術人員,發展寶石鉆、減震器、遊絲、發條等零部件的加工,以及生產銅、不銹鋼、易切削鋼、鎳基合金材料、鐘表儀表、模具、專用機床的專業工廠,使上海鐘表業很快形成比較完整的鐘表生產基地,並與之合作。

1968年,上海手表廠首次突破年產1萬只手表,1970年增至228萬只,兩年翻了壹番。從此,中國的手表消費開始擺脫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為了進壹步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上海鐘表業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上海秒表廠(原金盛鐘表廠)更名為上海第四鐘表廠(現上海鉆石鐘表廠),上海第五鐘表廠(原長明鐘表廠)更名為上海二手鐘表廠。65438-0970,上海五金行業為鐘表行業發展釋放人力。在1973、18工廠,如求精鎖廠,設立上海手表三廠。這壹時期,很多企業為了追求速度,把自己的辦公樓、客廳、生產輔助用房全部改成生產場地,搭建了壹萬多平方米的簡易車間,甚至在走廊、扶梯房、車間人行道上堆放原材料、半成品,盡力挖掘生產潛力。1968年,上海手表廠生產1萬只手表,廠房3萬平方米。之後產量逐年增加,直至年產量超過500萬只手表,仍維持原有廠區。唯壹不同的是建了54棟大大小小的排架樓。這種短期行為使得上海鐘表業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呈現出市場疲軟的局面。

進入80年代後,上海鐘表業面臨著計劃和市場的雙重選擇。長期以來,上海的鐘表業基本上采取“計劃第壹,市場第二”的方針,根據政府經濟部門下達的生產計劃組織生產。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經濟體制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上海鐘表行業面對新的形勢,加快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管理體制改革。廢除了跟隨了30多年的行政公司,成立了上海鐘表聯合公司。1989年變更為上海鐘表公司,公司壹頭承包國家,壹頭結算,統壹承擔經濟責任,形成了由核心層、緊密層、松散層組成的多層次集團企業。

  • 上一篇:2019中國旅遊日臺州旅遊優惠活動安排
  • 下一篇:英雄聯盟S系列已經有多少年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