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模式分析

歷史模式分析

蘇美英三國首腦約瑟夫·維薩裏昂、諾維奇·斯大林、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溫斯頓·丘吉爾於1945年2月4日至11年2月4日在蘇聯克裏米亞雅爾塔舉行會議,討論法西斯德國的進攻、德國的占領和控制、德國的賠償、聯合國會議、解放歐洲宣言、和平時期等問題。會議秘密簽署了《雅爾塔協定》,發表了《克雷米亞聲明》。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僅改變了國際關系的格局,二戰後期發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將人類歷史推進到了“電子信息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削弱了英法,將成為二等國家,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格局,使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關系舞臺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美蘇兩極格局。

雅爾塔體系是如何形成的?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確定了雅爾塔體系的主要內容。雅爾塔體系的本質是什麽?雅爾塔體系建立在美蘇兩極格局的基礎上,美蘇憑借軍事和經濟力量在世界上劃分勢力範圍。美國在二戰後擴張軍事和經濟實力,意欲領導整個世界;由於戰爭日益加劇,蘇聯的軍事力量也想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因此,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和國家利益的沖突,兩國從戰時的盟友轉變為戰後的對手,其對抗經歷了“冷戰”和“霸權”兩個階段。

二戰後,遏制共產主義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扮演了國際憲兵的角色,對蘇聯奉行除戰爭外的冷戰政策。冷戰政策在輿論上的表現是丘吉爾的“鐵幕演說”,這是冷戰的信號;冷戰政策的政治表現是杜魯門主義,是冷戰的宣言,是美國全球擴張的標誌。冷戰政策的經濟表現是馬歇爾計劃的實施,這是杜魯門主義在經濟上的大規模應用。冷戰政策的軍事政治表現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形成,北約和華約的成立是兩大陣營對抗的標誌。

20世紀60年代,由於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中蘇關系惡化,東方集團不復存在。20世紀70年代,歐共體和日本的經濟崛起要求經濟和政治獨立,他們不想步美國的後塵。於是,資本主義陣營分裂,兩大陣營的對抗最終被美蘇爭霸所取代。

美蘇爭霸經歷了三個階段:第壹階段,50-60年代,以互攻互防為特征,其代表事件是古巴導彈危機;第二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以蘇聯襲擊美國為特征,其代表事件是蘇聯襲擊阿富汗和尼克松調整外交政策。第三階段,80年代,以美國入侵蘇聯為特征,代表事件是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

雅爾塔體系已經變化了四五十年,美國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支配西歐國家了。他們要求獨立的經濟發展和獨立的外交政策。與此同時,東歐國家也在反對蘇聯控制,積極尋求與西方發展關系。兩極格局的前景如何?

70年代,美歐日經濟三足鼎立,美國的經濟霸權被動搖。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導致兩極格局解體。俄羅斯經濟的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異軍突起,都成為多極化的壹極,兩極格局演變為世界多極化趨勢。當今世界多極化的出現,不同於前三次世界格局的演變:第壹,沒有新的世界大戰;第二,不把戰勝國的意誌強加給戰敗國;第三,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將是壹個緩慢的演變過程。

雅爾塔體系

背景(條件):它是在二戰後世界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的基礎上形成的,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英法等國弱小,德日意味著戰敗國;蘇聯增強了經濟和軍事實力,成為世界上唯壹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

概念:二戰後,世界大國開始按照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領土和勢力範圍,建立國際關系新格局。

本質:美蘇分裂的世界,帶著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

內容:具體內容主要是在雅爾塔會議上確立的,包括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和波茨坦會議。內容主要包括:應對戰敗國,防止法西斯卷土重來;重新建立戰後歐亞政治版圖,重新劃定法西斯戰敗國及其占領區的邊界;建立聯合國。

演變:從二戰到50年代中期:兩大陣營的對抗(北約-中國條約的形成是這種對抗的表現之壹);始於50年代末,表現為美蘇爭霸,止於90年代蘇聯解體。這壹時期世界的兩極格局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影響這壹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歐和第三世界,向多極化發展。

特點:(1)冷戰是對抗的主要形式。

(2)對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經濟軍事意識形態。

(3)作為雙方的盟友,美國和蘇聯在鬥爭中起了主導作用。

(4)這種格局的較量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的絕對優勢而告終。

評價:雅爾塔體系是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民主國家戰勝法西斯國家的產物,發揮了積極作用。

(1)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和平民主的原則,表明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國家只要相互尊重,願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2)使世界順利實現由戰爭向和平的過渡,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

(三)促進了人民民主、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的發展和勝利。

(4)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革命創造了條件。

雅爾塔體系建立在美蘇戰時軍事均勢的基礎上,是美、英、法三個大國長期相互妥協的產物。負面影響:

(1)體現了大國的強權政治。

(2)重劃國界,分裂國家,造成人口大遷徙。

(3)維護和形成不平等的國際關系和經濟秩序,給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4)造成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軍事兩極分化和對抗,成為戰後國際緊張局勢和戰爭危險的根源。

標誌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國際關系進入了壹個新時代。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雅爾塔體系之比較:

相似之處:

(1)都是建立在世界大戰破壞了原有世界體系的基礎上的。

(2)他們通過壹系列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了世界領土和勢力範圍,建立了新的國際體系;

(3)都反映了大國意誌,內容反映了大戰前後大國力量的起伏,被打上了大國的烙印。

(4)各國都是隨著實力的消長而瓦解和毀滅的。

差異: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體現了英法美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意誌;雅爾塔體系體現了美蘇的意誌。

(2)前者調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後者是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暫時妥協。

(3)是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格局;後者超出了歐洲的範疇,反映了歐洲地位的下降。

(4)前者是以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掠奪為基礎的,必然會隨著德國等人的崛起而破產;後者是兩個戰勝國之間的妥協。

(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戰勝國、戰敗國和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後者是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矛盾。

  • 上一篇:聽說賓得以前很有名,後來沒落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 下一篇:古代歷史遺產材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