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海洋動物知道什麽?帶妳解密壹本清代的奇書。

海洋動物知道什麽?帶妳解密壹本清代的奇書。

故宮博物院有壹套獨特的皇家繪畫收藏品:《海霧圖》。

這套圖集是康熙時期民間畫家、生物學愛好者聶煌繪制的。

聶煌苦於當時社會上還沒有流傳的海洋生物地圖集,於是四處遊歷,記錄了300多種海洋生物。整個畫譜圖文並茂,堪稱故宮海底總動員。

歷代皇帝都喜愛這幅畫,乾隆也非常重視這套書。他把這張專輯修好,裝裱好,放在自己的房間裏。每天睡前我都要翻壹翻:“我當了半輩子的馬,這本書滿足了我對大海的想象!”“最後收入《石渠寶坻續編》,是我自己編纂的清代皇家書畫珍品集。

那麽,《海錯圖》到底是壹本怎樣的書,書中的生物現實中真的存在嗎?還是像《山海經》壹樣是誌的神秘故事?

博物學家張辰亮和我們壹樣困惑。

作為《自然歷史》雜誌的編輯,他從小就對生物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2014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將古籍《海誤圖》整理出版成冊《清宮海誤圖》。他馬上跑到故宮神武門旁邊的銷售點買了這本書看了起來。

他用今天的生物學視角分析《海厝圖》中的生物,又到廣東、福建、日本等地考證,最終整合出30篇讀書筆記——《海厝圖筆記》。

關於海洋斷層圖的註記

《海雜圖註》采用了中國傳統草書的分類,將書中的生物分為四類,即鴕鳥、鱗甲、昆蟲和鳥類。

在這30篇文章中,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舊論文的考證,有中國人與大海的軼事。

《錯海圖筆記》每壹生物章節的開頭都會附上聶煌《錯海圖》壹書的內容:手繪+文字描述+壹首詩。那麽根據這些推論,今天是否有這種生物,或者說是否純粹是聶黃的道聽途說。

有些生物聶黃畫的很仔細,壹看就是根據實物寫生的,比如石魚,鯖魚。

巖魚就是現在的大黃魚,因頭上有兩塊“矢狀石”而得名。

聶黃還在他的畫中畫了壹幅特別的畫,並註明:頭上有兩塊石頭。可以說是非常細致了。

《海錯圖》還記載了大黃魚的別名“春來”,因為它的捕撈季節在春季,而且據說大黃魚多出現在南海,春季在近海產卵,漁民們在那裏等著捕魚。

張辰亮指出了不準確之處:大黃魚不僅在南海有,在東海和黃海也有。它們不是在壹般的離岸產卵,而是幾乎全部到達岸邊。所以有句話說:“此人屬黃魚——溜之大吉。”

《海霧圖》中的大黃魚

詳細如石魚,有竹莢魚圖。聶黃的竹莢魚圖和實物幾乎壹模壹樣,讓人不得不懷疑他是對著竹莢魚畫的。

聶黃說:竹莢魚的尾巴像燕子的翅膀。背部有八個小翅膀,底部有六個小翅膀,尾部有三個小翅膀。

張辰亮解釋道:“上下”的小翼數量並不固定,有的是“上下”,有的是“上下”,統稱為“離鰭”。至於尾巴上的三個突起,並不是真正的鰭,而是凸起的肉脊。

海中的竹莢魚錯誤的地圖

而聶煌並沒有親眼見到海措圖中的所有生物,有些只是道聽途說,加上自己的想象。

張辰亮說,“他觀察到的更像壹幅畫,他沒有觀察到的更有想象力。”。

比如美人魚...這可能是我們見過的最醜的美人魚了。

現代人都很熟悉美人魚這個概念。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人魚的傳說都在流傳。

《山海經》中多次出現紅鰩和美人魚,說他們有臉,有聲音,有嬰兒。

《晉代博物誌》記載,鮫人會紡紗,身體還是魚形。

宋代《聊齋誌異》中對美人魚的描寫更像是壹個人:紅衣服,兩個乳房,頭發淩亂。

在國外,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深入人心。大家小時候都相信美人魚壹定是“漂亮”的美人魚。

但是,這個海錯圖的美人魚真的是史上最醜的。

當壹個廣東人告訴聶黃這個生物的時候,他是不相信的。這太奇怪了,太醜了。

但當我看到《正史》和《正字通》都記載了這種“形似人,四肢五感,黑毛黃肉,背後有紅翅短尾”的生物時,我就把它畫進了書裏——壹個禿頂中年人,背上長著長鰭。真的是清朝的“靈魂畫家”。

史上最醜的美人魚

《海霧圖》裏說有人在廣東抓了壹條美人魚養在水池裏。“我不會說話,只會笑”,不禁讓人想起儒艮。

儒艮是最像人類的海洋生物,現在壹般認為是人們口中的美人魚。

只是儒艮和聶黃畫的美人魚差別太大了,真的天馬行空!

在考證過程中,張辰亮還發現有些生物只屬於神話傳說。

比如金龍魚、燕龍等。在錯海地圖裏,還有“鯊魚變老虎”“瓦雀變蛤蜊”之類的奇聞異事也是扯淡。

有意思,就是看《海錯圖筆記》的感覺。

張辰亮說:幽默只是科普知識的壹種有效方式,讓人們不僅能從中感受到樂趣,還能獲得知識。

而這與聶黃的想法不謀而合。

如“不要”和“容易”的龜腳。

龜足又名仙人掌、龜足、佛手殼,是壹種甲殼動物。

幼龜的腳可以遊泳和爬行。壹旦找到合適的礁石,它們就會固定自己,逐漸變成龜腳。

底部要固定,抵抗海浪的沖擊,所以特別硬。

它的頭部向手指狀的殼板伸出“細爪”,捕捉水中的浮遊生物。

《錯海圖》中有壹則關於龜足的軼事:

因其造型奇特,中原人不認識。

有壹個中原人,在福建霞浦做官。他在市場上看到壹只龜足,想買下來嘗嘗,但又想問別人它的名字,於是寫下了“給我買壹只看起來像非漢字或者易讀的漢字的東西”。他的手下猜了半天,得到指示後買了下來。中原人壹看,是這個!

如“不要”和“容易”的龜腳。

看來聶黃的玩笑和我的壹樣低級。

海豚:希臘靈獸,中國懶女人。

顧名思義,海豚是“海中之豬”。因為是哺乳動物,內臟更像豬,所以取名“海豚”。

無獨有偶,歐洲人在給海豚命名時也有同樣的想法。“海豚”來源於希臘語“子宮”,即有子宮的魚。

海豚是聰明可愛的動物,這基本上是現代人的知識,但在古代,東西方的人對它們有不同的看法。

事實上,江豚是畫錯了海地圖。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海豚的形象並不好。

漁民認為海豚不吉利,捕魚時抓到它們會生氣。據傳說,海豚是由懶女人變成的。他們用海豚脂肪點亮壹盞燈,當它們被放在玩耍的地方時,燈就會亮,當它們被放在織布機前時,燈就會暗。

由此可見古人對海豚的厭惡程度。

相比之下,歐洲人對海豚的態度非常好。

根據傳說,古希臘音樂家arion在船上遇到了壹個歹徒,並試圖殺死他。他要求唱完壹首歌,然後跳進海裏。壹只海豚被他的歌聲感動,救了他。後來,海豚成了夜空中的“海豚星座”。

歐洲人視海豚為精神動物。在古希臘,捕殺海豚甚至會被執行死刑。

吃是《海厝圖》原著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人了解生物學最常見的切入點。

張辰亮的《航海筆記》也與這本食譜十分相似。在許多生物下,他詳細講述了烹飪和食用方法,並配有食物圖片。

“妳不能只把動物看做資源。我在書裏寫得很清楚,如果壹個動物可以合法捕捉,我會寫怎麽吃;如果壹種動物現在很稀有或者瀕臨滅絕,我會把它的現狀寫下來,介紹壹下古人是怎麽吃的,怎麽用的。」

海裏有名的黃魚

大黃魚壹直是中國人喜歡吃的魚,蒜瓣,刺少。

著名的有魯菜幹燒黃魚和寧波雪菜大黃魚。魚鰾還可制成黃花魚果凍,具有營養和藥用價值。

價格比黃金還高的野生大黃魚。

把魚做成魚幹,古人稱之為魚。

《海斷層圖》中有記載:

“他是壹條魚鯊,但它長時間不漂亮了...但是壹條石頭魚鯊,處處照顧好,時間越長越好。」

於是乎,大黃魚就成了鯊魚之首,清蒸鯊魚喝或者燉肉都是非常美味的吃法。

冬天跳魚和河鰻比賽。

跳壹條魚只是跳來跳去。作為壹種魚,它喜歡呆在陸地上。

這是因為它們對氧氣的要求更高,只是簡單地呆在地上跳來跳去。

中國的彈塗魚有好幾種,人們只愛吃大彈塗魚,味道最好。

浙江寧波有句話叫“冬天跳魚不如河鰻”。他們覺得冬天的泥裹魚肥而不腥。

在彩彈上跳來跳去。

泥包魚要用新鮮的魚,才不會浪費它的鮮味。可以裹面糊炸,也就是椒鹽跳魚;

也可以用醬油炒鹹菜;

最好的辦法就是炒熟了和豆腐壹起煮,也就是壹鍋乳白色的跳跳魚豆腐湯,極其美味。

還有壹些曾經存在,現在幾乎滅絕的生物在海錯圖。

比如萬娥。

《海斷層圖》記載了康熙年間占城國(今越南南部)向郭(今越南北部)進貢的壹種灣鄂。它長六米,金黃色,有裝甲。

灣和湖北溫暖。唐朝時氣候溫暖,海灣、湖北從東南亞蔓延到華南,人畜受害。潮州的官員韓愈也為此寫過壹篇文章《祭鱷魚》。

到了明清時期,氣候變冷,人口增加,鱷魚的棲息地被侵占,海灣和湖北基本看不到了。

聶煌只是聽別人講鱷魚的故事才畫出來的,並為此很開心。他認為他終於知道鱷魚長什麽樣了,並很快為它寫了壹首贊美詩:

“鱷魚是靠文字傳播的,它的形狀很難看到。遠訪安南,足以考。」

和大黃魚。

大黃魚的數量在清代非常多。

後來,由於推廣壹種無子女的捕魚方法“敲”,並在產卵場和越冬場捕魚。

現在野生大黃魚很少了,被炒到天價。

近日,網上貼出的壹份天價菜單引起熱議。8個人壹頓飯居然吃了40多萬,菜單裏還有壹些有價值的食材,包括野生大黃魚。

現在看聶黃《海斷圖》中對石魚的贊美:

“海魚石,長生不老。聞名中原,無處不在。」

充滿了諷刺。

張辰亮說:

“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為保護瀕危海洋生物做出壹些努力。比如陸地寄居蟹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沙灘上的貝殼。如果海灘上的貝殼都被遊客撿走了,那它們就沒有“家”了,妳可以選擇不撿貝殼。」

三百年前,民間畫家聶煌因為對海洋世界的好奇,在清代花鳥為主流審美的時代,獨自探索光怪陸離的海洋生物世界。

三百年後,生物學愛好者張辰亮追隨聶黃的腳步,進壹步對書中提到的生物進行了詳細的考證和科普,對不可靠的地方進行了糾正和解釋,並編著了《海錯圖劄記》壹書,使之更加貼近現實,以當代博物學復興了清代的奇書。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所有生命的祖先都誕生在海洋中。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從海面到幾千米深的海底,生活著各種我們不熟悉的生物,亟待我們去探索。

參考資料:

關於海洋斷層圖的註記

關於錯誤的海洋地圖的筆記:關於海洋生物科普的跨時代對話

  • 上一篇:琵琶和柳琴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四字成語的由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