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65438+2007年底歐洲服裝史+2008年初。

65438+2007年底歐洲服裝史+2008年初。

壹、巴洛克時期的社會背景和服飾文化。

所謂“巴洛克”,就是標新立異,尤其是各種形狀有缺陷的珍珠。最初是壹個藝術批評術語,指的是那些違背自然規律和古典藝術標準的做法,直到19年底才被用來表達17世紀出現的那種瑰麗的、充滿活力的、動態的藝術風格,講究光影和色彩效果。在服裝史上,17世紀初至18世紀初的服裝文化的奇特變化,也被稱為“巴洛克時期”。

17世紀是歐洲歷史上壹個重要的變革時期。在本世紀,新興資產階級和封建君主政體、人民和資產階級、代表舊宗教的天主教和代表改革派的新教之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舉世聞名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就發生在本世紀上半葉。擺脫西班牙統治後,荷蘭率先建立了歐洲第壹個資本主義國家。經過壹個世紀的反復鬥爭,英國終於步入了資本主義社會。相比之下,法國在本世紀進壹步強化了中央集權專制。在這個動蕩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王公貴族過著奢侈的生活。追求奢華,講究排場,成了炫耀權力的社會政治需要。修建宮殿園林,舉辦大型遊園會,宴請賓客,聽音樂,看戲曲,贊助藝術創作,有權勢的人要麽玩弄政治,搞政治陰謀,要麽追逐時髦的小姐。在這樣的男性社會中,必然會出現新奇怪異的藝術風格,這就是巴洛克風格產生和形成的背景。

就服飾文化而言,17世紀上半葉,新興強國荷蘭引領歐洲潮流,但1765438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執掌(161-1715),他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推行重商主義。建立了東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黎凡特公司、北方公司等許多壟斷企業,積極采取措施發展民族工業,將麗絲、戈貝林雙掛毯等紡織工業作為民族企業加以保護和鼓勵,形成了法國服裝業的基礎;他調整國家稅收,改善交通,擴大殖民地,使法國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同時自稱“太陽之王”,驕奢淫逸,大興土木,修建凡爾賽宮,開辟巨大花園。他鼓勵藝術創作,壹大批建築師、畫家、雕塑家、園丁和工匠聚集在巴黎。他指導人們如何吃、穿、住,並以無休止的宴會、豪華的舞會、壯觀的狩獵活動和任意的獎賞炫耀他無限的權威。為了將法國的服飾文化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出現了壹種將巴黎時裝按照等級制作成原來的大或小的尺寸,放在箱子裏,每月運往歐洲其他宮殿和城市的時裝娃娃,史稱“潘多拉盒子”。1672創辦的雜誌《Melkyula Garang》向大眾傳播法國宮廷的新聞和時尚信息,用銅版畫繪制的時尚版畫也在此時出現。這些都讓法國成為壹個新的時尚中心,也就是從那時起,巴黎開始成為歐洲乃至世界時尚的發源地。

路易十四時代男裝的變化是最有特色的。過去作為軍裝使用的寬外套cazac,在六七十年代從背縫和兩側逐漸收腰,在兩側收攏使下擺向外開,背縫在底部開衩,方便騎乘。到了17的80年代,這種及膝長外套的腰部更加合身,名字也改成了“justaucorps”,意思是緊身的衣服。這就形成了19世紀中葉之前男裝的基本造型,也是現代男式西裝的始祖。現在男士西裝很多精致的衣服都可以追溯到這種研究。比如男式西裝的三件套形式,來源於外套(研究)、中大衣(最好,背心,此時和外套壹樣,18年底變成無袖背心)和褲子(裙褲,褲子到膝蓋)的組合;現在穿單排扣西裝不扣扣子的習慣也是來自研究;切斯特·科爾也與現代西裝結下了不解之緣。

17世紀下半葉,女性的服飾也表現出巴洛克的特征,有奇特的造型、華麗的絲帶、麗絲和刺繡裝飾。特別是為了塑造理想的女性美,16世紀流行的束腹再次回歸女性。同時,從17的80年代開始,用臀墊“Basl”來擴大後臀,將外裙卷起來放在後臀上,然後從這裏垂下,形成拖。這種Basl風格在西方服裝史上出現過三次,這是第壹次,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再次流行。

二、洛可可時期的社會背景和服飾文化

自18世紀初以來,西歐資產階級不斷發展,資本主義勢力逐漸壯大,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18世紀中葉,英國的工業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歐的資本主義進程。在文化和藝術方面,法國仍然是西歐的中心。新興資產階級不斷積累財富,絕對的路易王朝逐漸失去活力,處於衰落的前夜。在上層社會,出現了資產階級的沙龍文化(沙龍,即“會客廳”和“客廳”),以反對國王統治的宮廷。指17世紀以來西歐貴族、資產階級談論文學、藝術或政治問題的社交聚會。這種聚會在18世紀的法國特別流行)。在這樣的沙龍裏,人們只追求世俗的快樂和感官的愉悅,使人感覺異常敏銳,從而形成了不同於巴洛克式莊重奢華的宮廷文化的文化形態,這就是著名的“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壹詞來源於法語Rocaille,意思是小石頭和沙礫。作為壹種藝術風格,它先是指用貝殼和石頭建造的人造假山和洞穴,後來又指帶有貝殼圖案的裝飾題材。這個詞起初是18世紀室內裝飾和家具風格的批判性術語,後來和巴洛克的術語壹樣,特指18世紀法國大革命前的文化風格。其特點是在室內裝飾和家具造型中處處都有凸殼花紋曲線和艾葉形主題的組合。C型、S型、螺旋型曲線反復點綴,墻面與天花板、墻與墻、家具的轉角與接縫等分割線都巧妙的用紋飾隱藏起來,盡量避免兔子直線與直角的交叉與運用。鍍金華麗的青銅裝飾比比皆是,整個房間的基調是高清、低純度,非常優雅,白底金色的曲線圖案最受歡迎。它打破了文藝復興以來的對稱格局,創造了自由奔放、細長輕盈、華麗繁復的不對稱動態裝飾風格。相對於充滿活力、莊重的量感、尊崇偉大的巴洛克風格,它表現出壹種細膩、柔和、華麗、優雅的女性風格。

17世紀的巴洛克式服裝是以男性為中心,以路易十四宮廷為舞臺的奇特服裝,而18世紀的洛可可式服裝是以女性為中心,以沙龍為舞臺的高雅風格。洛可可風格的服飾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可分為三個階段:即1715-1730巴洛克向洛可可的過渡時期,壹方面有巴洛克的影子,另壹方面有細膩溫柔的女性趣味的發展;1730-1770是洛可可服飾文化的鼎盛時期;1770-1790是洛可可文化的衰落期,服裝出現了很多變化的跡象,預示著壹個新時代的到來。這時,各種新的時尚雜誌相繼問世,逐漸取代了過去的“潘多拉魔盒”,成為傳播人氣的重要媒體。到了18的80年代,受新古典主義和英國自然主義的影響,簡約的英國時尚傳入法國,改變了窮途末路的洛可可風格。但是,人氣的根本改變,取決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風暴。

洛可可時期女裝中再次出現裙子,這是繼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裙子之後,裙子第二次被用來放大女裝的下半身。這壹次,裙子被稱為“panier”(意為行李筐和後籠)。其形狀前後扁平,左右寬大,很像馬馱東西時的後籠,故名。歷史上,裙子總是和胸衣同時使用。裙子之所以會膨脹,是為了讓腰部更加纖細。由於長期使用塑身衣,女性軀幹極度變形,極大影響女性健康,甚至縮短壽命。脆弱嬌嫩的體態成為了這個時代女性美的象征。

第三,新古典主義時期的社會背景和服飾文化。

18年底,法國封建制度極度腐朽,頑固阻礙各項改革,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第壹階級(僧侶)、以國王為首的第二階級(貴族)和廣大的第三階級(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和農民)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最後,1789年爆發了推翻路易王朝的資產階級革命,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後相繼被送上斷頭臺。大革命後,經過幾年的混亂,1795年,法國進入了第壹個在統制政府下的共和國。1804年拿破侖稱帝,法蘭西進入第壹帝國時代。拿破侖整頓革命後的混亂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的國家機器,頒布《拿破侖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範,鼓勵工商業發展,發展教育和科技。加緊對外擴張和侵略。雖然他把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以戰爭的形式帶到了歐洲各地,嚴重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的基礎,但他的專制統治也摧毀了法國人民在革命中贏得的自由,激起了他們的不滿,同時也侵犯了各國的獨立,招來了歐洲各地的敵視。1814年,反法聯軍入侵巴黎,拿破侖統治結束。雖然第壹個帝國政府結束了,但是帝國政府時代形成的服裝樣式,尤其是女裝樣式,壹直延續到19的20世紀20年代中期。

此外,自18世紀中葉以來,意大利、希臘和小亞細亞古遺址的發現、調查和考古研究,引起了人們對古典文化的興趣,出現了新古典主義。這壹思潮與英國自然主義遙相呼應,對法國大革命後人們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在服裝史上,20世紀20年代中期的1789到19這壹時期也被稱為新古典主義時期。

法國大革命的風暴,以自由、平等、博愛為口號,壹夜之間改變了文藝復興以來300年間形成的貴族生活方式,掃除了路易宮廷的奢靡習氣和貴族特權,拋棄了繁雜的人工裝飾。過去以華麗的世家子弟時裝為主角的歷史,是以法國專制君主政體的滅亡為標誌的。從那以後,壹直到現在,每當提到“時尚”,都只是指女裝的流行。總之,革命後男女服裝最顯著的變化就是簡約和古典時尚。人們以健康自然的古希臘服飾文化為典範,追求古典自然的純粹形式。尤其是女裝,造型極其簡潔樸素,與過度裝飾、精致揉捏的洛可可風格形成鮮明對比。這是壹件白色薄紗做的襯裙。它的造型特點是腰線擡高到乳房底部,胸部內側做成乳房保護層,具有胸罩的功能。袖子很短,袖子多是泡泡袖,玉臂露在外面。作為補償,長到肘部以上的手套出現了。裙子很長,柔軟優雅的褶皺從高腰垂到地面,而且這種長裙越來越長,以至於女士們走路都要背著裙子。這種優雅的姿態也很受歡迎。當時流行的面料是來自英國的薄如蟬翼的白棉布。自1760以來,英國的工業革命使其紡織技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從印度進口的棉花被用於生產紗支較高的棉平紋細布和紗、紗等較薄的棉織物。在古典主義的影響下,這種薄薄的棉布取代了過去華麗的絲綢。在簡單的襯裙式女裝大行其道的同時,女士們喜歡用各種顏色的披肩來裝飾自己,其中以法國中部蒂勒生產的經編絲網(六角形網眼紗)最為常用。因此,這種絲網布以產地命名為“薄紗”。從1798開始,印度制造的羊絨披肩又開始流行了,這是壹種印度北部克什米爾羊絨制成的精紡面料。其優越的保暖性和柔軟的手感受到當時女士們的青睞。

1804年拿破侖稱帝後,非常推崇羅馬文化。為了盡快恢復國力,他鼓勵奢侈以促進經濟發展。壹方面,他建造宮殿,復興絲綢。絲絨、麗絲等紡織行業獎勵工藝美術;另壹方面,他在服飾上追求華麗的貴族品味,要求畫家為自己設計禮服,禁止上流社會的女性在同壹場合穿同樣的衣服,這在法國宮廷引起了壹股奢侈的風潮,被同時期的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甩在身後,不得不盲目效仿。這種著裝習慣確實促進了法國紡織服裝業的發展,並為當時許多工匠提供了就業機會。不過帝國時代的女裝還是高腰的。從1804開始,裙子的長度變短,壹般達到地面,下擺開始變寬,並有褶襇、褶邊和蕾絲,使用的面料也由薄棉布改為緞面等較厚的絲綢面料。這種風格在歷史上被稱為“帝國風格”。帝國末期,大革命後壹度被拋棄的束腹悄然回歸女性,女性衣服上的裝飾也越來越多。拿破侖失敗後,隨著舊貴族勢力的死灰復燃,中國和美國的女裝再次向過度裝飾的方向發展,過渡到浪漫時代。

第四,浪漫主義時期的社會背景和服飾文化。

拿破侖帝國崩潰後,直到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各國反動勢力卷土重來,權力回到舊貴族手中。1814年重新登基的路易十八於1824年去世,極端反動的查理十世繼位,瘋狂推行法蘭西封建專制政策。然而,歷史的車輪是不可逆轉的,反動政治未能阻止以工商業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兩者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爆發了1830的七月革命。由壹些自由派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組成的燒炭黨,與工人和手工業者壹起,用暴力推翻了復辟的波旁王朝,政權落入資產階級自由派手中,法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制。七月革命在歐洲掀起了壹場風暴,橫跨比利時、意大利、德國和波蘭,再次震撼和動搖了歐洲的封建復辟勢力。七月革命雖然使法國擺脫了世襲貴族的壓迫,但又壹次落入了以“錢袋之王”路易·菲力浦為代表的金融貴族的統治之下,最終導致了1848年的巴黎二月革命,旨在推翻金融貴族,實現民主,粉碎了資產階級保留君主立憲制的陰謀,建立了法國歷史上的第二共和國。後來,在1848的六月革命之後,由於路易·波拿巴的政變,法國在1852年進入了拿破侖三世的第二帝國時代。

在這個政局多變的歷史時期,夢想資本主義無限發展的資產階級浪漫主義和企圖恢復貴族時代的反動浪漫主義混雜在壹起,形成了這壹時期獨特的社會思潮。由於長期戰亂,法國財政極度匱乏,民眾心中彌漫著壹種焦慮感。所以很多人缺乏上進心,反對古典主義和理性主義,逃避現實,憧憬壹個詩意的烏托邦世界,傾向於主觀,強調感情的優越性,以中世紀文化的復活為理想。這種思潮在文學、藝術和服裝上都有明顯的表現。尤其是女性,為了強調女性的特點和教養,社會上的女士們往往會穿上中藥,用手帕擦眼淚或者優雅地捂住嘴,裝出壹副精致優雅的樣子,仿佛久病之後身體虛弱。相應的,女裝也營造出壹種充滿幻想的優雅氛圍。就連男裝也受其影響,出現了收腰的造型。因此,服裝史上的1825-1850時期被稱為浪漫時代。

  • 上一篇:川菜的辣味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
  • 下一篇:歷史上有哪些與“和諧之墻”相關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