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休閑服裝的發展歷史

休閑服裝的發展歷史

1.服裝發展史是怎樣的?我們周圍的壹切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衣服已經被易清洗、美觀大方、有益於人的健康、符合時代潮流的衣服所取代。

壹些具有防火、防水、防凍等特殊功能的衣服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衣服。未來將是壹個豐富多彩的服裝世界,我相信我們所有人都期待著這壹時刻。

自古以來,人類就與衣食住行密不可分。但是,服裝是最重要的,無論社會經濟多麽發達,無論人類科技多麽高超,人類都離不開不斷發展的服裝。

在原始社會,人們開始用壹些樹葉和雜草圍在身上,後來逐漸轉而打獵,得到的獸皮被縫成衣服穿在身上。很久以後,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對衣服材質有了要求,於是壹些單壹的面料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

現在我們衣服的布料不僅質量越來越好,顏色也越來越多,服裝款式也層出不窮,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常見的面料有滌綸、棉、紗等,壹些新型的服裝材料也正在走進人們的生活。

布料的顏色也從單壹的顏色變成了現在的多種顏色,還有各種圖案。服裝的款式和功能多種多樣,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在我們這個世界的大家庭裏,生活著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習俗,包括服裝風格。例如,有些地方的人喜歡穿長袍,而有些地方的人喜歡穿外套和褲子...當我們走進壹家服裝店時,我們會發現各種各樣的衣服,鮮艷的顏色和漂亮的款式。

有適合年輕人,老人,小孩休閑,商務,成熟,青春靚麗等的衣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衣服。。

2.服裝發展史是怎樣的?作為高級物種,人類有許多獨特的特征。比如所有生物中,衣服是人獨有的,只有人類穿衣服。

那麽人類為什麽要穿衣服呢?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壹種說法是,人們穿衣服是為了禦寒。

這種說法最常見,強調衣服的功能。另壹種說法是,為了喜歡自己的人而打扮,為了讓別人看到就笑,為了得到異性的目光。

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壹些人的認可,強調的是衣服的審美價值。不管人們最初穿衣服的目的是什麽,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人類已經進化到壹定階段,服飾文化已經成為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縱觀服裝的發展,它也有自己的歷史,也可以分為壹個歷史學科,就是服裝史。所謂服裝史,是指記錄服裝演變的歷史。

3.短壹點,不要太長。1:春秋兩小。2.服裝的歷史演變。3.來自中國的服裝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發掘出距今約18000年的骨針。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有管狀骨針出土。這些骨針在當時是用來縫制原始衣服的。中國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樹葉或動物皮制成的圍裙。後來每個朝代的服飾都有自己的特點,這與當時的農業、畜牧業、紡織業的生產水平密切相關。春秋戰國時期,男女穿“深襖”式,上下相連。麻、麻、葛織物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大宗服裝材料。統治者和貴族大量使用絲織品。在某些地區,羊毛、羽毛和木棉纖維也用於紡織。漢代已經發展了絲、麻纖維的紡紗性能、織造和印染技術,染色織物有紗、絲、錦、布、絹等。可見當時桑蠶絲是可以用來做輕薄透明的長衣的。隋唐時期,統治者還對服飾作出嚴格的等級規定,使其成為權力的象征。亞麻被廣泛用於日常服裝,絲綢通常用於裙子。隨著中外交流的增加,服裝風格也相互影響。比如群花的服飾就受到了波斯的影響。僧侶們穿著印度風格的長袍。今天,日本和服仍然保留了中國唐代的服裝風格。從唐宋到明朝,大部分都是脫去外套的大袖子和長袍。清代盛行馬褂、旗袍等滿族服飾,體力勞動者穿短上衣、長褲。到了近代,由於紡織業的發展,可供制作服裝的面料品種和數量增加,促進了服裝生產。辛亥革命後,尤其是五四運動後,中山裝、學生裝開始出現。1950之後,中山裝幾乎成了全國流行的服飾,長袍、袍幾乎銷聲匿跡。隨著大量優質面料的出現,服裝款式也有了發展。現代服裝設計已經成為工藝美術的壹個分支,服裝生產實現了工業化大生產。

4.服裝的發展人類社會發展初期出現了哪些服裝?古代人用他們周圍能找到的各種材料制作粗糙的“衣服”來保護自己。

人類最早的衣服是用動物皮做的,早期包裹身體的“織物”是用麻纖維和草做的。原始社會階段,人類開始有簡單的紡織生產,采集野生紡織纖維,編織取用。

隨著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人工栽培的紡織原料逐漸增多,制作服裝的工具也從簡單發展到復雜,服裝材料的品種也越來越多。面料的原料、組織結構和制作方法決定了服裝的形式。只有結構簡單的衣服可以用粗硬的面料制作,輪廓復雜的衣服可以用較軟較薄的面料制作。

古代的衣服就是腰帶,用來掛武器等必備物品。皮帶上的皮子、葉子、辮子就是早期的裙子。

服裝可以保護人體,維持人體的熱平衡,以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服裝要讓人穿著時感到舒適,影響舒適的因素主要是纖維性能、紗線規格、面料結構、厚度和縫紉工藝。

服裝的裝飾功能表現在服裝的審美上,滿足人的精神美的享受。影響美觀的主要因素是紡織品的質地、顏色、圖案、坯布結構、保形性、懸垂性、彈性、抗皺性和服裝風格。

5.中國服裝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服裝是人類獨特的勞動成果。它既是物質文明的結晶,也是精神文明的內涵。

幾乎從服裝起源的那壹天起,人們就在服裝中積澱了自己的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和各種文化形態,構建了服裝文化的精神文明內涵。中國的服裝和中國的文化壹樣,是各民族相互滲透、相互影響而產生的。

自漢唐時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07年)以來,特別是吸收和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大量外來文化的優秀結晶後,演變為以漢族為主體的壹整套所謂中國服飾文化。清代(1644-1911)男子服裝以長袍馬褂為主。

在清朝,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女性以穿長袍為主,漢族女性以穿衣服和裙子為時尚。

清代女裝旗袍的款式和品種越來越多樣,有背心、裙子、大衣、絲巾、腰帶等。旗袍,流行於20世紀20年代,脫胎於清代滿族女性服飾,並由漢族女性吸收西方服飾樣式不斷改進而定型。

從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末,中國旗袍流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比如領子完全擺脫了舊式,充分展現了女性的體態和曲線之美,正好適合當時的時尚。後來,旗袍也流傳到國外,供其他國家的女性穿著。

6.簡述中國服裝的發展歷史。1.先秦時期,婦女穿裙子是穿褲子的。以前人們常說的衣服是指衣服和裙子,上半部分是衣服,下半部分是裙子。

二、漢代:最著名的是仙女裙,漢族婦女每壹層衣服的領子都要露出來。層可以重疊三層以上,稱為三層服。

三、魏晉南北朝:此時條紋裙開始流行,飄逸長裙是貴族淑女的標配,拖地五尺是普遍標準。寬大的袖口用不同顏色的袖貼裝飾,條紋裙讓視覺跳躍。四、隋唐:隋朝時,文帝厲行節儉,衣著樸素,不講究服飾的等級。當他在任時,他通常只穿他們的工作。

到了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服飾傾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胖的藝術風格。唐代的女裝是中國服裝中最精彩的篇章,其豐富華麗的冠服和奇特復雜的裝飾,令人目不暇接。

動詞 (verb的縮寫)宋、遼、夏、金元時期:宋代基本保留了漢族服飾的風格,而遼、西夏、金元時期的服飾則分別具有契丹、黨項、女真、蒙古族的特點。民族服飾再次交流融合。

六、明朝:漢族傳統恢復,明朝開國元勛朱元璋重新建立了漢服的服飾制度。明朝皇帝穿黑紗疊巾(黑紗翼冠),帽翼從背後立起。

明初要求恢復唐制,其袍服樣式與唐朝相似,只是錦縣冠改為梁冠,並增加了忠義、靖冠的冠式。7.清朝:清朝取代朱明,即以暴力手段剃發更衣,並按滿族習俗統壹男裝。

順治九年(1652)頒布了《穿彩肩章條例》,廢除了中國色彩濃厚的冠服。在明朝,所有的男人都把頭發盤成發髻,穿著寬松的衣服、長襪和淺口鞋。清代頭發剃成辮子,辮子垂在腦後,穿細馬蹄袖箭,緊襪深靴。

然而,根據法律,官方和民間的服裝是截然不同的。8.民國時期:(1)男裝:民國初年,西裝領帶與長袍馬褂齊頭並進。

無論是中服還是西服,戴帽子都被認為是最莊重的打扮。中山裝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逐漸流行於城市。

廣大農村壹直沿襲傳統的大衣褲子,戴氈帽或禮帽,穿自己縫制的布鞋。(2)女裝:辛亥革命帶來了多樣化,除了壹件外套和壹條褲子,還穿了更多的連衣裙。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女性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壹種時尚。現代服裝:中山裝逐漸成為男性的主要服裝,此外,軍便服、民服也開始流行;女裝受蘇聯影響,城市流行連衣裙。此外,列寧的衣服很受歡迎。

但在農村,壹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服飾。1978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時代精神的中國特色服飾如雨後春筍,煥然壹新。

擴展數據:

介紹中國服裝歷史的書籍:《中國服裝簡史》、《中國服裝發展簡史》等。《中國服裝簡史》內容:《文化簡史》系列圖書10冊。本文從中國文化生活的各個範疇出發,歷時性地介紹了中國人的生活情趣、高貴典雅的審美觀念、有序多彩的文化積澱,從而為當代人的生活文化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啟示。

《中國服裝發展簡史》:共分十壹章,系統介紹了中國從原始社會到民國時期服裝藝術的發展演變,包括各個朝代的歷史思想、服裝形式、穿著方式、首飾配飾等的簡要介紹。,並配有230幅插圖,讓讀者把握中國歷代服飾的發展,希望透過這面歷史的鏡子,深切感受中國的“服飾王國”。百度百科-百度中國服飾史百科-百度中國服飾簡史百科-中國服飾發展簡史。

7.中國近代服裝發展史清朝末年,漢族婦女穿鬥篷和裙子。

鬥篷是清代女子的外衣,類似於男子的夾克衫。它是由雙排扣,大袖子和膝蓋以下。在鬥篷上,有壹個低領,點綴著各種珠寶。

鬥篷裏面,還有大裙子,大外套,小外套。小外套是女性內衣,顏色多為紅色、粉色、粉紅色。女裝多為裙子,紅色是最貴的顏色。

裙子的款式還是保留了明朝早期的風俗,有鳳尾裙,月裙。清代,衣服是清代宮廷女子穿的,衣服和襯衫的款式差不多。

襯衫是圓領、右開衩、扭翻領、直身、平袖、不開衩的長裙。衣服從左到右開衩到腋下,衩的上面壹定要有雲朵的裝飾,衣服的花紋更艷麗,包邊更精致。

鹹豐年間,北京貴族女裝鑲嵌卷花邊的方式越來越多。民國時期,上衣下最流行女裝,包括襯衫、夾克、背心,款式有雙翻領、琵琶領、直翻領、斜翻領等。衣領、袖子、翻領和鐘擺上鑲嵌著卷起的花邊或刺繡圖案,衣服有方的、圓的、寬的、薄的和長的。

旗袍,原本是滿族旗人的長袍,現在已經成為中國的代表服裝。從清末到20世紀30年代,旗袍在不同時期袖子和下擺有不同的變化:袖子由寬到窄,由長到短;下擺由長變短,再由短變長,完全與時代同步。20世紀30年代,上海時裝被壹些留學生和文藝界人士帶到中國。

解放後有中山裝和解放鞋,文革時經常穿。改革開放後,西裝開始流行。

8.中國近代服裝發展史1,1840鴉片戰爭後的近代服裝:中國進入近代。

帝國主義的侵略使我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影響也日益擴大,服飾也隨之變化。

女性的發飾是隨著社會風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男裝主要包括長袍、馬褂等。

其中,長袍馬褂是服飾制度中規定的服飾,壹般用於交際。女裝最大的特點就是壹般都穿旗袍。

旗袍原本是滿族女性喜愛的服飾,旗袍起源於滿族女性服飾中的旗裝。滿族旗袍的主要特點是寬、直、全長,多以絲綢、緞子制成,衣服上繡有花紋,領子、衣服、前襟、下擺卷有寬花邊。

穿旗服時,梳壹個旗髻,穿旗鞋。2.(65438+1920年代)民國初年服飾:民國初年的女裝在這壹時期最為流行,有襯衫、夾克、背心,款式有翻領、琵琶領、直翻領、斜翻領等。衣領、袖翻領、翻領、鐘擺都鑲嵌了滾邊花邊或刺繡圖案,衣服擺放得很好。

20世紀20年代,旗袍開始流行。其風格與清末的旗服並無太大區別。

但是很快,袖口逐漸收窄,滾邊也沒有之前那麽寬了。到了20世紀20年代末,受歐美服裝的影響,旗袍的款式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比如縮短長度、收緊腰部等等。

到30年代初,旗袍開始流行。當時的款式變化主要集中在領子、袖子和長度上。

高領最先流行,領子越高越時尚。即使是盛夏,壹件薄如蟬翼的旗袍,也必須配上壹個高到耳朵的硬領。漸漸地,低領流行起來。領子越低,越“現代”。太低的時候,幹脆穿件無領旗袍。

袖子的變化也是如此,比手腕長,比手腕長;短的有時很受歡迎,短到裸露的肘部。民國時期的男裝主要包括馬褂和長袍。

有各種各樣的風格,材料,顏色和大小的夾克和禮服用作禮服。如馬褂,壹般用黑色的絲、麻、棉、毛制品制成,前面有窄袖,前面有五個扣子。

長衫為藍色,形制為大胸右排,達到腳踝以上兩寸,袖長與上衣平齊。下擺的左右兩邊開衩。

作為休閑服的夾克和長袍可以是任何顏色。3.(65438+30年代)民國中期現代男裝:民國中期,學生服裝流行的同時,很多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也喜歡穿“學生服”,樣式為方領。

穿這種服裝能給人壹種精神和莊重感。孫中山先生當時很喜歡,所以叫“中山裝”。

然而,當時的中山裝在形式上與現在所謂的中山裝不同。還有壹種男裝“套裝”。

4.二十年代中後期的女裝:總的來說,這壹時期的服裝大多采用了西式風格,較少保留傳統特色。壹段時間後,壹種適合中國女性、吸收了西式優點的服裝樣式,即“旗袍”,被廣泛采用。

除了旗袍,還有壹種款式是大衣裙,特點是立領、寬袖口、露肘短大衣、長裙。5.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勞動人民的主要服裝是中式襯衫和夾克以及中式褲襠褲。

這是由勞動人民的經濟條件和生活方式決定的。擴展數據:

服裝變化的影響:服裝是人類勞動的獨特成果,既是物質文明的結晶,也是精神文明的意義。

人類社會從愚昧、野蠻到文明,已經慢慢行進了幾十萬年。在告別了猿人之後,先民們批判著皮囊和樹葉,在風雨中遊蕩了無數年,終於掙紮著跨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學會了遮風擋雨,創造了物質文明。

但是,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以衣服人,如金於佛,既遮體暖身,又有美化之功。幾乎從服裝起源的那壹天起,人們就在服裝中沈積了自己的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各種文化心態和宗教觀念,建構了服裝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內涵。

中國的服裝和中國的文化壹樣,是各民族相互滲透、相互影響而產生的。自漢唐以來,特別是近代以後,吸收和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大量外來文化的優秀結晶,才演變成以漢族為主體的壹整套所謂中國服飾文化。

這正是美國人類學家費瑛的結論:“壹個文化項目是外來滲透的結果還是自然自主發明的產物,對於關註歷史遺產的人來說非常關鍵,對於使用比較研究方法的人來說也非常重要。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在所有文化中,90%以上的內容都是以文化滲透的形式首先出現的。”

  • 上一篇:專題片是什麽意思?漫畫和漫畫的本質區別是什麽?
  • 下一篇:美國版權法的歷史和細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