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誰能介紹壹下匈奴的歷史?

誰能介紹壹下匈奴的歷史?

匈奴歷史(1)

匈奴歷史(1)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提到“亞裔”這個詞,很容易聯想到壹個“正統”的黃種人形象。他們中等身材,身材矮小,頭發稀疏,皮膚淺黃色,眼睛細長,眉脊不明顯,鼻子直而不高。這是典型的東北亞人形象,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朝鮮和日本。我們認為這是“純”黃種人。亞洲的歷史文化主要是他們的歷史文化。他們創造了亞洲,並賦予它“亞洲”的含義。其他亞洲人在身體和文化方面都是混血。西亞人被印歐人雜交,南亞人被尼格羅人雜交。我們很容易把這個正統的亞洲人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精耕細作的農業、性格溫和含蓄聯系在壹起。他們不適合和肌肉發達,雖然可能有許多個人類型的高身體,他們壹般不粗壯。無論是在歷史、文化、社會生活還是體質上,都顯得太過修長,似乎太受壹種早熟文明的影響。在亞洲的視覺形象中似乎有壹種女性特征。應該說這是壹種不完整或者說不準確的印象。亞洲的苗條和女性化特征可能來自大陸性氣候及其決定的農業生產方式。其實真正的北亞人是遊牧民族,他們從來就不是像我們這樣溫柔含蓄、過於文明又有些女性化的“亞洲人”。他們是好鬥、挑釁和血腥的民族。雖然他們沒有發展出優良的農業文化,但他們的智慧絕不亞於我們。普通西方人和西方人類學家把亞洲人的代表定義為蒙古人,這讓我們這些所謂“正統”的亞洲人有些不解。如果我們對西方的歷史有所了解,我們就不會感到驚訝。要知道,北亞草原的遊牧民族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他們永遠不會忘記也不為過。他們提到的蒙古人,無論是前文明時期,還是有記載的歷史時期,都是大規模向西方遷徙,或者幹脆就是入侵、掃蕩。北亞人擅長探險,在人類文明早期就已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西歐的拉普人和北極的愛斯基摩人,還有芬-烏戈爾語系,中歐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亞,歐亞之交的土耳其,俄羅斯人的蒙古面孔和文化特征,都是他們活動的結果。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來看,北亞草原民族向西的軍事入侵有四次。第壹次是匈奴人的西遷;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別標誌著匈牙利和保加利亞歷史的開始;第四次遠征是蒙古人的遠征。在這種情況下,第壹次和第四次都直接或間接地與中國有關。歐洲人最難忘的噩夢是蒙古人征服世界。我們中國人對13世紀的蒙古戰役並不陌生。成吉思汗的野心導致元朝被插入中國歷史的年表,這是壹個人類歷史上獨壹無二的、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漢人先進的軍事技術和科學使蒙古人的遠征勢不可擋,他們對西方人的軍事優勢不亞於美國對伊拉克的海灣戰爭。雖然他們的文明啟蒙比我們漢人晚,但蒙古人絕不缺乏智慧。成吉思汗從來不是壹個只知道拉弓射大鷹的粗心英雄。這是蒙古人第壹次將系統工程的思想應用於戰爭。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系統工程的思想,如此龐大的探險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可靠的後勤保障體系,當時漢人指揮的獨特的工程部隊,先進的軍事工具和通訊手段,周密的戰役計劃,加上他們天生的勇猛和狂妄,以及單調落後的物質享受,使他們能夠像颶風壹樣馳騁歐亞大陸。這是真正的蒙古颶風,對西方人來說還是“黃禍”。盡管蒙古人的征服規模巨大,但我認為在向西進軍歐洲的亞洲黃種人中,匈奴人的西遷是最具悲劇性和詩意的,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意義。不管西方人願不願意接受這種觀點,事實上,匈奴人促成了歐洲歷史發展的轉折。他們把叢林中的日耳曼蠻子推上了歷史舞臺,與後者壹起終結了羅馬人的時代。帝國的歷史消失了,多元的封建國家政治開始了,壹個幾乎延續至今的歐洲國家的主要分裂格局形成了。最後壹個匈奴國王阿提拉被羅馬人和德國人壹致稱為“上帝之鞭”,表達了歐洲的恐懼和無奈。但是,別忘了,正是匈奴人揮動了歐洲歷史戰車的第壹鞭,這是名副其實的上帝之鞭。匈奴人在歐洲建立了壹個龐大的帝國,但他們的帝國是短暫的。他們在歐洲的歷史命運似乎只是歷史的轉折點。當這個轉折完成後,他們的帝國崩潰了,甚至整個民族都被消化在歐洲的歷史文化中,不再出現。移居歐洲的匈奴人的故事很有戲劇性。這個民族在壹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結束了自己,留下了難忘的傳奇。在西方詞匯中,匈奴人是極其兇狠的人的代名詞。二戰期間,希特勒的德國士兵被稱為匈奴人。然而,在這片曾經被匈奴統治的土地上,人們仍然欽佩和珍惜阿提拉的英雄主義。阿提拉至今仍是匈牙利和土耳其男孩使用的名字,甚至有人自稱是阿提拉的後代。匈奴人給歐洲留下了另壹個東西。阿提拉在未能征服高盧(他壹生中唯壹的壹次失敗)後的第二年進攻了意大利的阿奎拉。壹些農民和漁民(稱為威尼斯人)來到亞得裏亞海沿岸壹個充滿沼澤的半島,以逃避戰爭。經過數百年的經營,他們在這裏建立了歐洲最美麗、最發達的城邦,這就是威尼斯共和國。我們中國人對匈奴並不陌生。他們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北方遊牧民族,歷史上也稱為胡人。從有記載的編年史開始,它們就被追蹤到了。在殷商時期曾被稱為鬼方、狗榮等。中國的古人以為自己和我們壹樣是炎黃子孫,是被殷人趕到北方的夏人後裔。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也是其祖先夏後的苗族後裔”。《山海經·黃達北經》雲:全榮與夏氏同宗,皆出自黃帝。從春秋到東漢,甚至到蕪湖十六國時期,匈奴不斷騷擾南方。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前48年),少數匈奴人,約5000戶,分裂出來加入漢朝。他們被稱為南匈奴人。留下來的大部分匈奴人,也就是北方匈奴人,在公元89年被東漢帝國打敗。為了維護自己民族的完整,這些西遷的匈奴人為了尋找新的家園,在裏海周邊的大草原上奮鬥了200多年。4世紀下半葉(公元360年),他們的力量突然爆發。匈奴人在壹個名叫巴蘭比爾的國王的帶領下,進入了阿朗人的領地,阿朗人是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的壹個強大的王國,屬於突厥遊牧民族。匈奴人在頓河沿岸打敗了阿蘭的聯軍,殺死了阿蘭王,通過條約束縛和軍事威脅,把阿蘭的軍隊作為自己的盟友。匈奴人隨後開始繼續西進,他們的下壹個征服對象是東哥特人。從此,這個民族最輝煌的壹幕開始了。我不否認我個人很喜歡這段歷史。當我第壹次得知阿提拉的豐功偉績時,我就被這些匈奴人迷住了。他們的歷史作用,他們戲劇性的命運,他們傑出的軍事和外交才能,以及他們作為壹個真正的東方民族——準確地說是中國人的後裔——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深深吸引了我。應該說,他們激起了我的壹種情緒。如果這種情感能夠傳達給讀者,那麽我會感到非常滿足。本文將講述匈奴人在歐洲的壹些故事。匈奴人進入歐洲時,已經離開了200多年的傳統家園。在此之前,除了中國的史書,很少有關於他們的記載,尤其是他們從中國北方遷徙到西方的歷史。總的來說,我們可以知道北匈奴在西行的路上經過了康居、大宛、鄯善等西域諸國。這些國家過去被匈奴征服奴役,不歡迎他們過境,而是在他們落魄的時候進行報復。因此,匈奴人不得不繼續西遷,尋找新的生存家園,期間在中亞逗留了約200年。最後壹次離開時,匈奴把老弱留在當地,選擇了樂安繼續西征。壹些歐洲歷史學家認為他們在文化上成就不大,他們只是壹個生活在馬背上,有著不同尋常的軍事才能的遊牧民族。根據羅馬歷史學家馬西裏納斯的說法,他們是壹群不知道如何用火、不懂得欣賞美食、不吃任何動物和草根的肉的野蠻人。這顯然包含了相當大的歪曲和誤解。匈奴的社會組織是軍事部落聯盟。他們擅長戰鬥,作戰機動性強。他們擅長騎射,假裝撤退來引誘敵人,然後包抄。他們可以根據遠處奔跑的馬匹冒出的煙來判斷敵人的數量。人們認為他們發明了壹些馬具,如用於騎行的踏板。有人認為是因為長途遷徙,經歷了很多地區和民族,所以體質變化很大。但根據西方古代史書對阿提拉形象的描述,可以看出其具有典型的黃種人特征。我們可以想象壹下,匈奴在西進的路上招募了壹些其他種族作為自己的盟友。在兩三百年的時間裏,這些外族人不同程度地與匈奴人有過混血。後來的匈奴人其實混合了多種不同的成分,但在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心理上,他們都承認自己是匈奴人。匈奴打敗阿蘭族後,被暫時安置在頓河草原。在匈奴聯盟以西,有兩個日耳曼部落聯盟:壹個是從第聶伯河以西到第聶伯河以東的東哥特聯盟,壹個是從第聶伯河以西到喀爾巴阡山的西哥特聯盟。在西哥特聯盟的西南部,是羅馬帝國的領地。羅馬帝國征服高盧後,主要與北方日耳曼人相鄰。起初,羅馬人對日耳曼地區進行擴張和掠奪。三世紀後,帝國日漸衰落,邊防松懈,各種日耳曼蠻族不斷侵蝕滲透。當時的情況有點類似於中國同期的“五亂中國”。這些日耳曼蠻族部落後來對羅馬帝國發動了全面進攻,最終成為了帝國的征服者。在羅馬帝國時代,日耳曼人因文化落後而被稱為蠻族。那時,日耳曼人住在森林裏。他們基本上以打獵為生,穿著獸皮,吃動物肉,住在茅屋裏,沒有語言,很粗魯。他們從來沒有洗過澡,他們聞起來很糟糕。文明人見到他們都不敢避開。當時羅馬人就大罵“不要讓我遇到壹個條頓人。”條頓人身材高大,皮膚白皙,金發碧眼,身體極其強壯。孩子像動物壹樣被養在露天,女人經常幹重體力活。日耳曼部落組織是壹個原始的軍事部落聯盟,其首領也是最高軍事長官。條頓部落連年戰亂,男人都是軍人。他們的馬很矮,主要用來騎馬而不是打仗。他們壹遇到敵人就跳下馬,用匕首與敵人搏鬥。這個時候,他們的馬會很聽話地站著不動。和匈奴人相比,日耳曼人的生活條件要好得多。他們有適合耕種的森林和土地,而匈奴人長期生活在氣候條件惡劣的北方大草原。公元375年,匈奴人在他們的老國王巴蘭巴爾的帶領下,開始大規模進攻東哥特人的領土,拉開了中世紀歐洲歷史上持續200多年的民族大遷徙的序幕。東哥特人從未見過馬背上的戰鬥,從未見過如此迅猛的攻勢。在匈奴人勢不可擋的進攻下,東哥特王因守不住家園而自殺,臣民如流水般向西逃亡,直到到達多瑙河。為了尋找新的生存空間,這些驚恐的日耳曼蠻子人襲擊了他們沿途經過的西哥特部落,將他們連根拔起,驅趕到更遠的西部。西哥特人在逃亡的同時襲擊了緊鄰的日耳曼部落,使得恐懼蔓延到了汪達爾人、蘇維輝人、勃艮第人、阿拉曼尼人、法蘭克人和撒克遜人。這就像是連鎖反應。匈奴的入侵幾乎把所有的日耳曼部落都趕走了。毫無疑問,匈奴人的軍事能力超過了當時所有日耳曼蠻族和羅馬人。羅馬歷史學家對此有生動的描述。匈奴人打仗的時候總會發出混亂的大叫聲。他們有時會排成壹列規則,但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規則的戰鬥。匈奴人的戰鬥機動性非同尋常。有時它們會突然散開,有時又會很快聚集在壹起,形成壹個松散的陣列。他們會在袁野上閃電般奔跑,以閃電般的速度飛過敵人的營地,讓敵人在得到喘息的機會之前就受到攻擊。匈奴人出色的騎射技能使他們能夠遠距離作戰。在近戰中,他們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安危,但當敵人試圖躲避他們的劍時,他們就撒網困住敵人,使他無法動彈。在匈奴的壓力下,這些日耳曼人為了在羅馬帝國定居和尋求庇護,都逃到了西方。西哥特人後來渡過多瑙河,在羅馬皇帝瓦倫斯的允許下,在帝國的色雷斯避難。前來避難的西哥特人數量龐大,負責清點人數的羅馬官員根本數不過來,數到20萬後就失控了。如此多的西哥特人的湧入無疑是羅馬帝國的壹個不安因素。但是管理這些西哥特人的羅馬官員犯了壹個很大的錯誤。他們趁機隨意對待和侮辱這些日耳曼蠻子人,最後迫使他們奮起反抗。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阿德裏亞城堡擊敗了羅馬軍隊,皇帝瓦倫斯本人也被殺。後來羅馬將軍迪奧多忍痛鎮壓起義,代價是讓西哥特人作為盟友生活在西巴爾幹半島。迪奧多·韋斯特後來成為羅馬皇帝。去世前,他將羅馬壹分為二,遺贈給他的兩個兒子。就這樣,從公元395年開始,出現了兩個獨立的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的首都仍然是羅馬城,東羅馬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在公元285年被推翻,但在312年被君士坦丁大帝重新統壹)。條頓人是野性的,不甘寂寞的蠻子人,他們也是真正的戰士。和匈奴壹樣,作為落後的蠻族,除了喝酒,對生活的享受知之甚少。所以和羅馬相比,他們可以用很少的代價取得很高的戰鬥力。被趕出森林後,日耳曼人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生活,而是成為了真正的強盜和征服者。他們在羅馬帝國的領土上漫遊,尤其是西哥特人和汪達爾人。西哥特人壹直在高盧、意大利和西班牙作戰。公元396年,西哥特國王阿拉裏克攻占雅典並洗劫壹空。401年西哥特人入侵意大利,410年焚燒掠奪羅馬,讓這座聖城第壹次淪陷。汪達爾人於455年再次進攻羅馬,對其進行掠奪和破壞,損失極其慘重。毀了文明成果的破壞行為就是以此命名的。僅僅幾十年的時間,帝國內就建立了壹些日耳曼王國。西哥特人於416年占領並建立了西班牙。法蘭克人於418年占領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王大仁於429年進入北非,占領並於439年在迦太基建都。在這些日耳曼人的遠征中,匈奴人很少參與其中,發揮了突出的作用。第壹次沈重打擊歐洲後,他們留在多瑙河沿岸,建立了以大匈牙利平原(當時叫潘諾尼亞)為中心的中歐匈奴帝國。在此期間,東哥特人被迫加入匈奴聯盟,壯大了自己的實力。他們還和西哥特人壹起對抗羅馬人。395年,他們渡過多瑙河,在與羅馬人的戰鬥中盡情歡樂。他們還參與了410年攻占羅馬的戰役。但是五十年來,他們基本上占據了羅馬人盟友的地位。作為回報,從420年開始,東羅馬帝國每年給他們提供壹定的薪水。432年,迪奧多壹世在位時,匈奴勢力大增,以至於阿提拉·羅阿斯(Attila Roas),又名魯吉拉斯(Rugilas),每年強迫東羅馬繳納壹大筆貢品,實質上成了貢品。這種尷尬的關系壹直持續到匈奴多次威脅要直接幹預帝國內政。匈奴勢力的決定性崛起是在阿提拉(406-453)登基成為匈奴帝國國王之後。公元433年,27歲的阿提拉和他的兄弟博勒達從他們的叔叔洛斯那裏繼承了帝國的王位。436年,阿提拉無情地謀殺了自己的兄弟,只身來到帝國。與他的前任相比,阿提拉更有野心,更有侵略性,而且極其聰明。阿提拉是歷史上壹個極其突出的角色。阿提拉的匈奴帝國是匈奴歷史的最後壹章,也是最輝煌的壹章。他羞辱羅馬人,讓德國人喪失信心,擁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以至於他和他的匈奴戰士被稱為“天譴”。西方史書中有壹些關於阿提拉本人的貶義記載,但依然生動具體。阿提拉年輕時驍勇善戰,但登基後更多依靠頭腦而非武功完成了對北方的征服。他野心很大,有高超的政治和外交技巧,狡猾而殘忍。作為阿提拉的阿提拉,他的步態和舉止都表現出壹種自負,認為自己的力量可以傲視全人類。相傳他曾自稱擁有戰神之劍,所以部下見到他,直視他就必須同時後退,否則會灼傷眼睛。他有壹個猛翻白眼的習慣,好像他很享受欣賞被他嚇到的人的恐懼。阿提拉崇尚生活簡樸,卻能容忍下屬的奢侈。他的臣民對他非常敬畏,他外出巡視時,每個見到他的人都會對他大喊大叫,以示服從;進出皇宮都會有華蓋迎接他,每次宴會都會有專門為他寫的贊美詩。他甚至有壹個羅馬人給的私人秘書。阿提拉的長相似乎很討人喜歡。據記載,他又矮又胖,肩膀寬闊,又短又粗的脖子上有壹個巨大的腦袋,濃密的黑發和稀疏的胡須,塌鼻子,銳利的黑眼睛。雖然這樣的描述似乎有點不尊重,但毫無疑問,這壹定是壹個東方人的形象。這說明匈奴人經過300多年的西遷,並沒有被其他民族混血兒失去原有的體質特征。我們對阿提拉時代匈奴人的社會生活了解不多,但還是能從壹些傳說中看到鱗和爪。曾經有壹個東羅馬的官員和他的隨從去了匈奴帝國。他們有幸見到了阿提拉和其他匈奴將領,甚至參加了阿提拉舉辦的盛宴。從他對這段經歷的長篇大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的壹些民風、外交、政治。這些羅馬官員在途中遇到了暴雨和洪水,但多虧了附近村莊的匈奴人的幫助,他們才得以逃脫。匈奴人歡迎他們進村取暖,給他們提供美味的食物,並安排他們休息。不僅如此,作為他們善意的壹部分,匈奴人還派漂亮的姑娘陪客人休息。可見匈奴作為當時文化落後的民族,有著野蠻的風俗,也有著淳樸善良的民風。在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方面,匈奴人普遍富裕。他們有美味的食物和美酒,還有漂亮的發型;貴族們衣著奢華,甚至擁有巨大的浴室。但是他們只有村莊,沒有城市。阿提拉的宮殿只是壹座木結構建築,四周是木樁,頂部裝飾著尖塔。由於多年征戰所涉及的地域廣闊,匈奴部落的民族構成非常復雜,匈奴語、哥特語、拉丁語,或者這些語言的混合,都可以在這裏通行。壹次,東羅馬的官員在阿提宮遺址與壹位希臘人會面並交談。這位希臘人曾是壹名囚犯,但後來由於他在戰鬥中的勇敢而被釋放,並與壹名匈奴女子結婚,成為貴族的客人。有趣的是,希臘人對匈奴帝國和羅馬帝國的比較和評價。他說他喜歡生活在這些野蠻人中間。沒有戰爭的時候,這裏的生活相當寧靜而豐富。另壹方面,羅馬應該為多次戰爭造成的災難負責。

  • 上一篇:歷史紅巖作文
  • 下一篇:有哪些戰爭電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