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贛州歷史

贛州歷史

有什麽歷史淵源?贛州三老浮橋歷史悠久?贛州老浮橋三史贛州市是壹座三面環水的城市,橋梁是溝通城鄉交通的工具。

宋代以來,贛州經濟高度發達,所以漳水、貢水修建的橋梁歷史悠久。贛州的三座浮橋建於不同時期:第壹座浮橋——西津橋,是北宋熙寧年間博學的軍隊劉瑾所建。

設置在章水神上。第二座浮橋是南宋名將洪邁建造的靳東橋。靳東橋橫跨貢水,現在也被稱為建春門浮橋。

宋朝惜春時期,直軍周弼在鎮南門外的漳江上修建了第三座浮橋。這三座浮橋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了,自建造以來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85贛江西河人行橋完工,南河浮橋拆除。目前,贛州市仍保存著建春門浮橋。此橋長400米,木船100艘,每三艘木船為壹組。全橋分為33段,每天定時開放,供船只通行。

自春門浮橋建成以來,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每當夕陽西下,走在搖曳的浮橋上,河水波光粼粼,滋生出別樣的豪情。

江西省贛州市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甘南行政區歷史悠久。遠在四五千年前,先民就在這裏繁衍生息,“文明遠比唐虞文明”。

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吳、越,後屬楚。秦與六國合並後,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甘南屬九江郡。

三十三年(214),秦發兵五十萬,討伐武陵,使魏圖和隋為五軍將軍。其中壹部保衛豫靈邊界,設南岔縣,轉九江縣,是贛南政權建立的開端。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南支屬楚。

四年(前203年)九江郡改淮南郡,南支隸之。五年(前202年),漢朝滅楚,甘南開始轉漢。

六年(201年前)設張羽郡治南昌,統領18郡,其中贛南三郡劃歸之:南岔郡(約治南康、大余、上猶、崇義、新豐、龍南、定南、全南)、贛縣(約治)其中,贛縣、於都郡為新增郡。

西漢末年(9~23年),張羽縣改為九江縣,贛南三縣劃歸九江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九江縣改名為張羽縣,南支改為葉楠,贛南三縣仍歸其管轄。

興平元年(194),分張羽縣、廬陵縣,贛南三縣劃歸廬陵縣。三國吳嘉和五年(236),分析廬陵郡位於南方,劃歸揚州,治在京師。

通往杜愚、贛縣、平陽(從贛縣分出,即現在的興國)、楊度、揭陽(分析楊度在杜白鷺營的建立;本文分析了楊度省會北洋縣後改為揭陽)、南安(從葉楠分出,轄南康、新豐、隴南、定南、全南)和葉楠(轄大余、上猶、崇義),這是贛南建立市級行政機構的開端。金太康元年(280),南安改為南康,楊度改為寧都,平陽改為平谷。

第三年(282年),免去廬陵南部壹校尉,設南康郡,治都,葉楠並入南康陵6郡。五年(284),揭陽改北洋。

十年(289年),乾縣劃歸格木城(今章貢區虎崗地區)。元康元年(291),南康郡改為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縣治由杜愚遷至贛縣(章貢與貢水之間,今章貢區)。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南康郡地改為廣東省東衡州始興縣。

陳太鑒十三年(581),大禹調任廣東東衡州安遠縣。隋開帝九年(589),南康縣改前州,後轉洪州。

平谷並入贛縣,葉楠並入南康,華乾並入寧都。十三年(593),北洋郡設立石城場,並入寧都。

乾州領4縣:贛縣、杜愚、南康、寧都。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天下分為十路,前州劃歸江南路,依舊管縣。

永春元年(682),南康東南恢復南安郡(約新豐、隴南、定南、全南),乾州領5郡。神龍元年(705),恢復大禹郡,前州領6郡。

天寶元年(742年),南安改名新豐縣,將原南安土地劃為百丈泉,後改為黔南鎮。貞元四年(788),分杜三鄉、新豐伊犁恢復安遠縣,乾州領7縣。

天佑元年(904),胡翔鎮脫離於都縣,設立瑞金監獄。五代十國後,梁開平三年(909),前州屬梁。

民國四年(910),錢、邵二州成立軍;南唐聖元元年(937),白勝軍改為趙信軍,乾州屬之。幹化元年(911),南康郡的土地被劃上猶太田。

寶大十年(952),上猶場改上猶縣,次年瑞金監改瑞金縣,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乾州領11縣:贛縣、杜愚、新豐、南康、大余、華乾、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宋開寶八年(975),趙新軍改為軍事國家。大平興國元年(976年),軍州改前州,轉江南西路;七年(982),連江鎮7個鄉及廬陵太和部分鄉由贛縣劃歸興國縣,東南縣6個鄉由杜愚鎮劃歸會昌縣。

前州領先13縣。淳化元年(990),前州原轄南康、大余、上猶三縣,另設南安軍,治大余。

前州引10郡,轉江南西路。贛南開始設置兩個行政區。

宣和三年(1121),龍南縣更名為黔南。紹興二十三年(1153),校對員董以“錢”字為虎頭,前州名為“虎頭市”,不太好取,遂呼籲改名,改前州為贛州(意為張、龔合流),故名贛州。

同時,華乾縣更名為寧都縣,黔南縣更名為隴南縣。元十三年(1276),江南西路改為江西省,贛州、南安劃歸江西省。

至元十四年(1277),贛州、南安軍分別改為贛州路總政、南安路總政。下屬和領導縣裏壹如既往。

明二年(1365,元至正二十五年),甘州、南安改為府。洪武十八年(1385),江西分為五路,贛州、南安均為嶺北路。

成化十三年(1477),在贛州設北潯嶺路,贛州、南安屬之。弘治七年(1494),贛南總督都察院設在贛州,稱乾元。

鄭德十壹年(1516),巡撫置邵婷、南安、江西贛州、廣東邵州、南雄、湖南郴州、福建汀州。鄭德十二年(1517),從上猶、南康、大余三縣劃出部分轄區,設立崇義縣,隸屬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領四縣:大余、南康、上猶、崇義。

嘉靖三十六年(1557),增設嶺北、嶺東、嶺南、張南四路,統壹於乾元。嶺北巡守兩路,治贛州,贛州、南安劃歸之。

隆慶三年(1569),從安源、新豐、隴南三縣劃出壹部分定南縣管轄,劃歸甘州專區。萬歷四年(1576),在昌寧縣設置原屬安遠縣管轄的15堡,劃歸甘州府。

至此,贛州府領先12縣,南安府領先4縣。清順治十年。

贛州歷史上有什麽重大事件?贛州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壹,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也是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所在地。

* * *、朱德、* * *、* *、陳毅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贛州從事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就是從贛州出發的。

因此,該市保留了許多革命歷史遺跡,有203個縣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以中央蘇區所在的“紅色故都”瑞金為中心,共有5處遺址15文物單位,屬於全省乃至全國獨壹無二的近代革命史跡。

1955年授軍銜時,邢將軍只有54人,所以興國縣被稱為將軍縣。春秋戰國時期,贛州先後為穆楚、吳地、越地。

九江郡屬秦,張羽郡先屬漢,後屬廬陵郡。三國吳棟時期解析:廬陵郡在廬陵南部設校尉,贛州開始設立地區級領導機構,由京師管轄。

西晉三年太康縣改為南康縣,治所移至章貢區。隋朝開皇九年改乾州。

二十三年,宋高宗紹興改為贛州。明洪武元年,改甘州府。

民國時設置贛南路,分為贛南和寧都兩個地區。18年至23年(1929年至1934年),贛州大片土地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1934年8月,中華蘇維埃* * *和中國臨時中央在瑞金成立。

1949年8月,贛州各縣相繼解放,成立贛西南行政區。1951 17年6月,西南行政區撤銷,贛州各縣歸甘州區、寧都區。

8月29日,1952,寧都區並入甘州區。7月5日1978改為贛州行政區,除廣昌縣於7月6日劃入本省撫州外,其管轄範圍基本不變。

1998 12國務院批準贛州地區由地改市,原贛州市改為章貢區,轄區不變。

贛州史料贛州名稱始於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改前州為贛州。

歷法中有兩種說法:壹種是以治贛縣的州名命名;此外,張與龔二將合並於登州。贛州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吳、越。

秦朝屬於九江郡。漢代屬張羽縣(江西宜都、南岔縣),後屬廬陵縣。

三國·吳棟五年嘉禾解析(236)廬陵縣位於廬陵南部,是揚州的首府。西晉太康三年(282),改南康郡,遷江西(今章貢區),屬江州。

隋開帝九年,南康郡廢於前州,大業初復南康郡。唐代的前州,貞觀元年(627年)屬江南路,開元二十壹年屬江南西路。

五代梁屬軍,五代南唐改稱軍。宋初又叫乾州。淳化元年(990)乾州南康、大禹、上猶別設南安軍解析。

紹興二十三年改贛州,屬江南西路。元是南岸路和贛州路,屬於江西省。

明代為南安、贛州府,屬江西承宣局。清代又增設寧都直隸府。

民國時設置贛南路,分為贛南和寧都兩個地區。1949年8月,贛州各縣相繼解放,成立贛西南行政區,轄贛州、瑞金、吉安三市。贛州地區轄贛州市及江西大余、安遠、黔南、崇義、龍南、定南、南康、上猶、信豐六縣10。瑞金區轄廣昌、宜都、石城、會昌、瑞金、寧都、興國、尋烏8個縣。

1949 11年6月撤銷贛州地區,市縣歸直隸江西西南行政區;瑞金地區更名為寧都地區。1951 6月17日撤銷西南行政區,恢復甘州區。現在贛州所有的縣都屬於甘州區和寧都區。

8月29日1952,寧都區並入甘州區,廣昌縣劃歸撫州區。1954年5月改稱甘南行政區,廣昌縣屬之。

1957年,杜愚、尋烏、黔南、大余四縣分別更名為杜愚、尋烏、全南、大余四縣。1964年5月,甘南行政區更名為甘州區。

1971年1月更名為贛州地區。8月,1978,甘州區行政公署成立。

1983 10廣昌縣劃歸撫州地區。1994瑞金撤縣設市。

1995南康撤縣設市。1998 65438+2月,國務院批準贛州地區由地改市,原贛州市改為章貢區,轄區不變。

1999年7月1日,地級贛州市正式成立。截至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806.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74萬人。

截至2004年底,全市總人口81.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49萬人。截至2005年6月65438+2月31,贛州轄1市轄區,15縣,轄2個縣級市。* * *轄7個街道,138個鎮,144個鄉,1個鄉。

(另資料:138鎮,145鄉,8個街道,5個行政區,10林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立南岔縣,劃歸九江縣,這是贛南政權建立的開端。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設張羽郡,治南昌,領18郡,其中贛南3郡劃歸南岔郡(約轄南康、大余、上猶、崇義、新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和贛縣(。

西漢末年,張羽縣改為九江縣。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江縣改名為張羽縣,南支改為葉楠,贛南三縣仍歸其管轄。

興平元年(194),分張羽縣、廬陵縣,贛南三縣劃歸廬陵縣。三國·吳棟嘉禾五年(236),廬陵郡在廬陵南部設校尉,統治杜愚,隸屬揚州,統領杜愚、贛縣、平陽(從贛縣分出,即興國之年)、楊度、揭陽(析杜愚白鹿營設楊度;析北洋郡為首府,後改為揭陽年)、南安郡(從葉楠分出,轄南康、新豐、隴南、定南、全南)和葉楠郡(轄大余、上猶、崇義)。

金太康元年(280),南安改為南康,楊度改為寧都,平陽改為平谷。西晉太康三年,廬陵南部壹校尉被捕,設南康郡治都,葉楠並入南康,轄六郡。

五年(284),揭陽改北洋。十年(289年),幹縣劃歸格木城(今章貢區湖港壹帶的年號)。

元康元年(291),南康郡改為江州都督府。永和五年(349),縣治由杜愚遷至贛縣(章貢與貢水之間,今章貢區)。

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南康郡地改為廣東省東衡州始興縣。陳太鑒十三年(581),大禹調任廣東東衡州安遠縣。

隋開帝九年(589),南康縣改前州,後轉洪州。平谷並入贛縣,葉楠並入南康,華乾並入寧都。

十三年(593),北洋郡設立石城場,並入寧都。乾州領4縣:贛縣、杜愚、南康、寧都。

貞觀元年(627年),唐前州屬江南道。永春元年(682年),南康東南部恢復南安郡(約新豐、隴南、定南、全南元年),乾州領五郡。

神龍元年(705),恢復大禹郡,前州領6郡。天寶元年(742年),南安改名新豐縣,將原南安土地劃為百丈泉,後改為黔南鎮。

開元二十壹年,屬江南西路。貞元四年(788),益都三鄉、新豐壹裏分安遠郡,乾州領7郡。

天佑元年(904),於都縣設胡翔鎮為瑞金監。開平三年(909),乾州屬梁。

民國四年(910),錢、邵二州成立軍;南唐元元年(937),白勝軍改為趙信軍,乾州屬之。幹化元年(911),南康郡的土地被劃上猶太田。

寶大十年(952),上猶場改上猶縣,次年瑞金監改瑞金縣,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乾州領11縣:贛縣、宜都、新豐、南康、大余、華乾、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宋開寶八年(975),趙新軍改為軍事國家。大平興國元年(976),改周俊為乾州。

誰能告訴我贛州的歷史?甘南行政區歷史悠久。遠在四五千年前,祖先們就在這裏繁衍生息。“文明遠比唐瑜文明。”

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吳、越,後屬楚。秦朝與六國合並後,秦始皇二十六年(221),天下分為三十六郡,贛南屬九江郡。

三十三年(214),秦發軍五十萬五軍打武陵,使魏圖和隋江五軍。其中壹部保衛豫靈邊界,設南岔縣,轉九江縣,是贛南政權建立的開端。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南支屬楚。

四年(前203年)九江郡改淮南州,南支歸之。五年(前202年),漢朝滅楚,甘南開始轉漢。

六年(前201)設張羽郡,治南昌,統領18郡,其中贛南三郡:南岔郡(約治南康、大余、上猶、崇義、新豐、龍南、定南、全南)、贛縣(約治今)其中,贛縣、於都郡為新增郡。

西漢末年(9~23),張羽縣改為九江縣,贛南三縣劃歸九江縣。東漢建武元年(25),九江縣改名為張羽縣,南支改為葉楠,贛南三縣仍歸其管轄。

興平元年(194),分張羽縣、廬陵縣,贛南三縣劃歸廬陵縣。三國吳嘉和五年(236),分析廬陵郡位於南方,劃歸揚州,治在京師。

通往杜愚、贛縣、平陽(從贛縣分出,即現在的興國)、楊度、揭陽(分析楊度在杜白鷺營的建立;本文分析了楊度省會北洋縣後改為揭陽)、南安(從葉楠分出,轄南康、新豐、隴南、定南、全南)和葉楠(轄大余、上猶、崇義),這是贛南建立市級行政機構的開端。金太康元年(280),南安改為南康,楊度改為寧都,平陽改為平谷。

第三年(282年),撤銷廬陵南部壹校尉,設南康郡治都,葉楠並入南康陵6郡。五年(284),揭陽改北洋。

十年(289),幹縣劃歸格木城(今章貢區湖港壹帶)。元康元年(291),南康郡改為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縣治由杜愚遷至贛縣(章貢與貢水之間,今章貢區)。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南康縣大禹改為廣東省東衡州始興縣。

陳太鑒十三年(581),大禹調任廣東東衡州安遠縣。隋開帝九年(589),南康郡改乾州,隸洪州。

平谷並入贛縣,葉楠並入南康,華乾並入寧都。十三年(593),北洋郡設立石城場,並入寧都。

乾州領4縣:贛縣、杜愚、南康、寧都。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天下分為十路,前州劃歸江南路,依舊管縣。

永春元年(682),南康東南恢復南安郡(約新豐、隴南、定南、全南),乾州領5郡。神龍元年(705),恢復大禹郡,前州領6郡。

天寶元年(742年),南安改名新豐縣,將原南安土地劃為百丈泉,後改為黔南鎮。貞元四年(788),分杜三鄉、新豐伊犁恢復安遠縣,乾州領7縣。

天佑元年(904),胡翔鎮脫離於都縣,設立瑞金監獄。五代十國後,梁開平三年(909),乾州屬梁。

民國四年(910),錢、邵二州成立軍;南唐元年(937),白勝軍改為趙信軍,乾州屬之。幹化元年(911),南康郡的土地被劃上猶太田。

寶大十年(952),上猶場改上猶縣,次年瑞金監改瑞金縣,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乾州領11縣:贛縣、杜愚、新豐、南康、大余、華乾、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宋開寶八年(975),趙新軍改為軍事國家。大平興國元年(976年),周俊改乾州,轉江南西路;七年(982),連江鎮7個鄉及廬陵太和部分鄉由贛縣劃歸興國縣,東南縣6個鄉由杜愚鎮劃歸會昌縣。

前州領先13縣。淳化元年(990),前州原轄南康、大余、上猶三縣,另設南安軍,治大余。

前州引10郡,轉江南西路。贛南開始設置兩個行政區。

宣和三年(1121),龍南縣更名為黔南。紹興二十三年(1153),校對員董以“錢”字為虎頭,前州名為“虎頭城”,非善名。他請求將前州改名為贛州(意為張、龔合流),贛州之名由此開始。

同時,華乾縣更名為寧都縣,黔南縣更名為隴南縣。元十三年(1276),江南西路改為江西省,贛州、南安劃歸江西省。

至元十四年(1277),贛州、南安軍分別改為贛州路總政、南安路總政。下屬和領導縣裏壹如既往。

明二年(1365,元至正二十五年),贛州路、南安路改為府。洪武十八年(1385),江西分為五路,贛州、南安均為嶺北路。

成化十三年(1477),在贛州設潯陵北路,贛州、南安屬之。弘治七年(1494),贛南總督都察院設在贛州,稱乾元。

鄭德十壹年(1516),巡撫置邵婷、南安、江西贛州、廣東邵州、南雄、湖南郴州、福建汀州。鄭德十二年(1517),從上猶、南康、大余三縣劃出部分轄區,隸屬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領轄大余、南康、上猶、崇義四縣。

贛州為什麽是歷史文化名城1。贛州市章貢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贛州的所在地。歷史文化名城——贛州

章貢區有許多宋代和民國時期的文化景點,包括保存完好的宋代贛州古城墻、雄偉的八井臺、幽靜的漁鼓臺、完整壯觀的文廟、藝術寶庫通天巖和蔣經國故居。全市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保存了大量的歷史遺跡。

2.贛州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贛州瑞金市及周邊幾個縣,是中央革命根據地,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華蘇維埃臨時駐地。因此,瑞金市被譽為“共和國的搖籃”。壹年四季,大量遊客來瑞金觀光旅遊,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 *、、朱德、* * *、* *、陳毅、彭、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贛南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就是從杜愚瑞金等地開始的。

  • 上一篇:澳門有哪些旅遊景點?
  • 下一篇:儀隴縣的歷史沿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