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戰鬥機知識

戰鬥機知識

1:

強擊機主要是對地、對艦作戰的飛機,戰鬥機主要是攻擊空中目標的飛機。

攻擊機:

主要用於從低空、超低空突擊敵戰術和淺戰縱深小目標,直接支援地面部隊(水面艦艇)。又稱攻擊機,原名沖擊機。用於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摧毀敵方戰術縱深內的防禦工事、坦克、地面雷達、炮兵陣地、前線機場、交通樞紐等重要軍事目標。攻擊機具有良好的低空機動性、穩定性和良好的對地小目標搜索能力,可搭載多種對地攻擊武器。為了提高生存能力,壹般會在其關鍵部位加裝裝甲。

攻擊機的特點

戰鬥機的特點是在低空和超低空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機動性;良好的較低地平線,便於搜索地面小型隱蔽目標;有強大的對地攻擊武器,除了機槍和炸彈,還有制導炸彈、反坦克集束炸彈、空對地導彈;飛機關鍵部位有裝甲保護,提高飛機在地面火炮攻擊下的生存能力;起降性能優異,可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起降,擴大飛機支援作戰範圍。現代攻擊機有亞音速和超音速,正常載彈量可達3噸。飛機上裝有紅外觀測器或微光電視、激光測距、火控系統等光電搜索瞄準設備。壹些新型戰鬥機具備垂直和短距起降能力,如蘇聯的雅克36和英國的鷂式。

目前在國外,戰鬥轟炸機壹般用於空中戰役戰術和縱深攻擊任務;並執行近距離空中支援攻擊任務,使用攻擊機(攻擊機)。

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的區別。

[編輯此段落]

戰鬥機和殲擊轟炸機的區別在於突防手段和空戰能力的不同。攻擊機的突防主要靠低空飛行和裝甲防護,殲擊轟炸機主要靠低空高速飛行;強擊機壹般不適合空戰,而殲擊轟炸機有空戰能力;強擊機用於攻擊地面上的小型或移動目標,比使用戰鬥轟炸機更有效。另外,戰鬥機可以在野戰機場起降,而戰鬥轟炸機壹般需要使用永久性機場。

發展歷史

二戰中,德軍首次使用容克87俯沖轟炸機攻擊行軍縱隊和坦克,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戰爭後期,這種飛機裝甲化,裝備37毫米口徑航空加農炮,專門用於低空反坦克作戰。蘇聯在戰爭中也廣泛使用了伊爾-2攻擊機,對部隊作戰起到了很大的支援作用。這架飛機的機身前部裝有防彈鋼板,可以完全保護發動機、油箱和飛行員射手免受小口徑子彈的傷害。該機配有機槍、機槍和火箭,可攜帶600公斤航空炸彈。

1944年底,其改型機Il 10誕生。50年代中期,蘇聯取消了攻擊機,代之以戰鬥轟炸機。50年代中期,美國研制了噴氣式艦載攻擊機A-4,60年代末美軍裝備了A-7攻擊機,用於越戰。70年代末裝備A-10米格-27。80年代初,蘇聯開始裝備蘇-25飛機,主要用於反坦克。中國空軍1950開始裝備攻擊機。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自行研制的強-5飛機逐漸被取代。它是壹種單座雙發高超音速飛機,配備兩門23毫米口徑機炮,可在機身內部和下方攜帶多種對地攻擊武器,最大載彈量為2噸。

現代攻擊機生存能力強,配備航空加農炮、普通炸彈、制導航空炸彈、反坦克集束炸彈、空對地導彈等機載武器,用於突擊地面目標。大多數攻擊機可以裝備戰術核彈。有些戰鬥機還裝有紅外觀察器或微光電視、激光測距儀等光電搜索瞄準設備。壹些戰鬥機具有垂直/短距起落性能。

二戰後多次局部戰爭的實踐表明,攻擊機在復雜天氣或暗夜條件下搜索小目標的能力有待進壹步加強,武器性能有待提高,包括裝甲和電子幹擾設備在內的自衛能力有待不斷加強和提高。

中國的攻擊機

[編輯此段落]

到目前為止,中國只生產了壹種攻擊機:強-5。強-5是中國南昌飛機制造公司在60年代研制的輕型超音速攻擊機。主要用於攻擊地面或水面戰術、戰役中的縱深目標和低空、超低空的有生力量,直接支援作戰中的地面部隊。它仍然是第三世界國家唯壹研制成功的噴氣式攻擊機。經過40多年的生產和服務經驗,其性能壹直在不斷提高。加上各國飛行員的善意和信任,它仍然是中國和壹些第三世界國家前線航空兵的主力機型,性能改進後將繼續服役到本世紀初。

殲-5攻擊機是在殲-6/米格-19戰鬥機的基礎上,引進西方攻擊機設計風格研制的角色轉換裝備。它將早期蘇聯噴氣式飛機的機頭進氣道改為兩側進氣道,重新整合了機身結構,增加了防彈裝甲和防彈玻璃,並對射擊瞄準鏡進行了轟炸,采用了殲6發動機和尾翼設計。從外觀看,強-5類似於殲-6發動機和新設計的前機身的組合。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強-5壹直是我國人民空軍的主要地面打擊力量。尤其是面對當時蘇聯在漫長的中蘇、中蒙邊境線上百萬士兵的極其惡劣的國防環境,強-5戰機被部署在前沿邊境機場,作為對付蘇聯坦克集群的“抵消手段”。強-5定型後,南昌飛機廠根據部隊不同的使用條件和出口的需要,研制了多種攻擊機,形成了強-5家族。主要改裝包括強-5 A、強-5 B、強-51、強-5II、強-5III、強-5IV。

戰士

軍用飛機,也稱為戰鬥機,用於在空中摧毀敵機和其他空中空襲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它被廣泛稱為驅逐機器。戰鬥機的主要任務是對抗敵方戰鬥機,奪取制空權(空中優勢)。二是攔截敵方轟炸機、強擊機和巡航導彈,還可以攜帶壹定數量的對地攻擊武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戰鬥機還包括用於防空的截擊機。但從60年代開始,由於雷達、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的完善,專用截擊機的任務已經由戰鬥機完成,不再研制截擊機。具有火力強、速度快、機動性好的特點,是航空兵空戰的主要機型,也可用於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早期的戰鬥機在飛機上架上機槍,在空中作戰;現代大多裝備20毫米以上的航空炮,還可攜帶多枚雷達制導的中程攔截導彈和紅外制導的近程戰鬥導彈以及命中率高的炸彈或激光制導炸彈,以及其他用於攻擊地面目標的武器。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3000公裏,最大飛行高度20公裏,最大航程200公裏,不帶副油箱,帶油箱可達5000公裏。這架飛機還擁有先進的電子對抗設備。

發展簡史

[編輯此段落]

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早期,飛機首先被用於指導戰場上空的火炮射擊、偵察和轟炸。接著,出現了利用飛機阻止敵機執行上述任務的戰鬥動作,形成了空中對抗。起初,只有後座的射手用手槍、步槍和機槍在空中互相射擊。1915年,德國研制出帶射擊協調器的福克E.I .飛機。機槍固定在機身頭部,通過機頭的螺旋槳旋轉面射擊,子彈不會擊中旋轉的槳葉。這樣就取消了後座的射手,飛行員和射手都完蛋了。這種飛機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空戰方式,提高了飛機的空戰能力。從此確立了戰鬥機武器的典型布局形式。從那時起,戰鬥機在速度、高度和火力方面不斷改進。第壹次世界大戰末期,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00 km/h,升限高度達到6000米,重量接近1噸,發動機功率169 kW,飛機配備7.62 mm機槍。當時著名的戰鬥機有德國的Fokker D和E,英國的S.E.5,法國的Spad。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鬥機最大速度達到700 km/h,飛行高度達到11 km,重量達到6噸,使用的活塞式航空發動機制動功率接近1470 kW。武器從機槍發展到20毫米機槍和空對空火箭炮。瞄準系統有壹個陀螺光學瞄準裝置,可以計算預先位置。這壹時期著名的戰鬥機有英國的噴火式,美國的P-51和P-47,蘇聯的雅克3和La 5,德國的Me-109和FW-109。

二戰末期,德國開始使用Me-262噴氣式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為960公裏/小時..戰後噴氣式戰鬥機普遍取代活塞式戰鬥機,飛行速度和高度迅速提高。1950-1953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有噴氣式戰鬥機空戰的壹幕。中國人民誌願軍空軍使用的米格15和美國的F-86飛機均采用後掠翼布局,飛行速度接近音速(1100 km/h),飛行高度15000 m,機重約6,發動機推力29420 N,機載武器已發展到20 mm以上的火炮,瞄準系統配有雷達測距儀帶加力燃燒室的渦噴發動機便於改善飛機外形,戰機速度快速突破音障。20世紀60年代以後,戰鬥機的最大速度已經超過了音速的兩倍,配備武器的機槍和火箭炮也發展成了空對空導彈。這壹時期最著名的戰鬥機是美國的F-104和F-4,蘇聯的米格-21和法國的幻影-3。60年代中期,以蘇聯米格-25和美國YF-12為代表的戰鬥機速度超過3倍音速,作戰高度約23000米,重量超過30噸。但60年代末越南戰爭、印巴戰爭、中東戰爭的實踐表明,超音速殲滅戰機制的空戰大多是在中低空進行的,接近音速。空戰要求飛機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即轉彎、加速、減速和爬升。裝備的武器既有機槍,也有導彈。未來,新設計的戰鬥機將不再追求高飛行速度和高度,而是將重點放在提高飛機的中低空機動性和改進機載電子設備、武器和火控系統上。

現代戰鬥機的特點

為了獲得優異的空戰能力,現代戰鬥機在性能、外形、動力裝置、機載設備、武器裝備、火控系統等方面都有壹些新的特點。

①性能

突出了中低空的跨音速機動性,接近音速時的穩態轉彎角速度可達18度/秒,瞬時轉彎角速度可達75度/秒;在9000m的高空,飛機從0.9馬赫加速到1.6馬赫需要50-60s。最大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0米/秒;靜態上限約為18000m;可以超低空超高速飛行;高空最大飛行馬赫數2左右;最低飛行速度200公裏/小時;最大飛行攻角可達60°;低空作戰半徑約500-600公裏;飛機起降距離小於1000m;飛機最大過載可達9g。

②設計特點

空戰中飛機的推力壹般大於重力(即推重比大於1),多采用小流量比的加力渦扇發動機,加力推力大,重量輕,無加力工作時油耗低。為了在亞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範圍內具有較小的阻力,飛機采用中等後掠角和中等展弦比的薄機翼和前緣連接,或三角形弱翼。翼型相對厚度約為4%,有隨馬赫數和攻角自動偏轉的前緣和後緣機動襟翼(或縫翼)。平尾飛機空戰時,機翼單位面積載荷約為3000 Pa (300 kgf/m2)。無尾布局2000 Pa。戰鬥機壹般都是單座的。為了拓展駕駛員的視野,采用了氣泡座艙,保證駕駛員即使在地面上也能彈射到足夠的高度,大量壹體化飛機內部油箱的含油量約占正常起飛重量的30%。主動控制技術廣泛應用於基於數字電傳操縱的飛機控制系統中,以提高飛機的操縱性能。

③武器和火控系統

現代戰鬥機壹般裝備20毫米以上口徑的航空炮,同時攜帶多枚雷達制導的中程攔截導彈和紅外跟蹤的近距戰鬥導彈。它還可以攜帶2-3噸的航空炸彈或其他對地攻擊武器。飛機配備了由數字計算機控制的航空火控系統,該系統由具有下視能力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慣性導航系統、大氣數據計算機等組成。可與通信導航識別綜合系統和電子戰系統交聯。飛行員通過平視顯示器、下視儀和多功能顯示器獲取敵、機參數信息,控制和管理導彈、機槍、火箭彈、炸彈的瞄準、發射和投放。火控系統的控制安裝在駕駛桿和油門手柄上,便於飛行員將飛機駕駛和空戰融為壹體。由於傳輸信息的設備多,信息量大,為了減少電纜數量和信息傳輸錯誤,采用多路數據總線。

④使用和維護

戰鬥機上的各種機載設備和控制系統越來越復雜,維護工作量大大增加。為此,飛機表面有大量的蓋子和門用於檢查和維護,總面積占飛機表面積的60%。所有電子設備均采用積木式結構,具有自動檢測能力,可在現場輕松更換插件。現代戰鬥機可靠性高,維修性好。平均無故障飛行時間從20世紀50年代的1小時增加到3小時。每1個飛行小時所需的維修工作從50年代的30個工作小時減少到10個工作小時左右。

中國的戰鬥機

殲5-華航在路上跌跌撞撞。

7月1956日上午,新中國制造的第壹架噴氣式戰鬥機——殲5戰機在東北某機場起飛。這架機身正面印有“鐘0101”字樣的銀白色戰鬥機的成功試飛,標誌著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掌握噴氣技術的國家之壹。殲5戰機壹出現,就在東南沿海擊落了8架美制臺灣省攻擊戰鬥機,後來在中國國土防空作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殲6-進入超音速時代

1964 65438+10月,沈陽飛機廠成功仿制前蘇聯米格-19超音速戰鬥機,命名為殲6。該戰鬥機於9月23日首飛,1959,它的成功制造標誌著新中國航空工業進入超音速時代。上世紀60年代,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殲6。在印巴戰爭中,殲6擊落了壹架米格-21、八架蘇-7和三架英國獵人戰鬥機。當時美國在巴基斯坦的顧問認為殲6技術水平相當高,爬升率比當時巴基斯坦擁有的印度米格-21和美國F-104都快,低空格鬥性能也比當時亞洲除F-86以外的所有戰鬥機都好。隨著時代的進步,曾經裝備多達3000件的殲6也逐漸退出現役。

J-10

J-10A基本滿足第三代戰鬥機的要求:J-10A有11外掛,可裝備國產PL12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對地攻擊武器和副油箱;駕駛艙有三個大型中檔多功能顯示器;從左到右可以提供武器控制、雷達告警、接收、導航和相關雷達數據。J-10A將為中國空軍提供海外打擊能力,從而貫徹攻防兼備的作戰思想。

船長:14.57米

機器高度:4.78米

翼展:8.78米

最大起飛重量:19277千克

發動機:1臺AL-31FN渦扇發動機或渦扇-10渦扇發動機。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過載:7G(連續)/10G(瞬時)

最大速度為2.0馬赫。

最大上限18000米

作戰半徑為1100km。

最大射程2500公裏

最大起飛重量為19277kg。

載彈量為7000公斤

2:

最強的戰鬥機是4代,F22是4代,J10是3代。....

  • 上一篇:誰發明了螳螂拳?
  • 下一篇:戲劇和繪畫中趙君離開要塞時手握的琵琶和歷史上的壹樣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