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重要歷史事件、人物和地理事物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重要歷史事件、人物和地理事物

李元昊(1003-1048),又名、小,黨項人,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是北魏鮮卑族拓跋氏之後李四公的祖先,唐朝時被賜姓李。夏國公即位後,棄用李姓,自稱大姓。北宋寶元元年,西夏禮贈延至佐佑元年(1038)。李元昊稱帝,立國為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建宮,設文武兩類官員,創制自己的西夏文字,頒布禿頂令。派兵進攻,占領瓜州、沙洲(甘肅敦煌)、宿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三個戰略要地。李元昊建國後,西夏與宋朝的外交關系正式破裂。在隨後的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臨阜峰之戰、定川村之戰四次戰役中,西夏殲滅西北宋軍精銳數萬人,在河曲之戰中擊敗親征的廖興宗,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北宋慶八年,西夏授禮法十壹年(1048),李元昊。武烈帝,其廟號為景宗。西周至西秦,都城在高玉(今Xi城西),統治中心在陜西關中。因此,它的北部地區,包括河套、內蒙古、整個寧夏、陜西和山西北部,被稱為朔方。春秋時期,今天的固原地區為武氏戎所占,今天以鹽池為中心的地區是戎的勢力範圍。戰國時,秦惠文王攻占了吳榮的土地,將烏什縣(今固原縣南涇水北岸)劃歸今天的固原地區管轄。後來,在鹽池縣,坎揚縣成立,以管理今天的尹楠地區。秦向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後,兩縣劃歸北郡管轄,這是寧夏行政建制的開始。秦時寧夏為北方郡,郡治甘肅寧縣。漢代屬於朔方史部。西漢時,北帝郡轄於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縣。寧夏屬於北地縣和安定縣。東漢將安定縣移至甘肅鎮遠縣,北郡移至吳忠市利通區西南。唐朝至明清時期,寧夏全境屬關內道,有原州、靈州、席暉、安樂、雄州、靖州六州。北宋時,寧夏屬慶豐道,後寧夏北部被李、黨項所占。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為靖遠路。1271年,元世祖博爾濟吉特旗的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但直到1276年,宋朝才徹底滅亡。元朝時,西夏中興設在西夏國殤遺址。明初設寧夏府,後改魏。增加了寧夏左屯衛、鐘屯衛和前衛、中後衛、後衛。後來設置寧夏鎮、固原鎮,並沿長城設置九個防區,稱為九鎮,是明朝第二個重要的邊陲城鎮。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總督,屬陜西布政司,隸屬建康院,寧夏為省壹級。撤退,改寧夏府,設縣,隸屬甘肅,但提拔寧夏連長為提督,再加寧夏將軍府,仍不失省格局。近代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政府改為道教。因為右邊是碩放,所以改為碩放路。1913改回寧夏路。1928 10 10月17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第159次會議決定設立寧夏省。全省面積約274910平方公裏。1929,寧夏建省。朔方路八縣之外,阿拉善、額濟納都包括在內。阿拉善巴格的磴口也被定為磴口縣。1933年1月,馬鴻逵被蔣介石任命為寧夏省主席,馬鴻逵主管寧夏。1933年9月,中衛縣東部劃為中寧縣,1941年4月,寧夏、寧朔縣劃為永寧縣,平羅縣增加到北部的惠農縣、陶樂縣,寧夏縣改名為賀蘭縣。六月,1945,屬靈武縣的吳中鎮改為吳中縣。新寧夏林爾旗九縣:阿拉善旗、阿吉納旗;寧夏縣、寧朔縣、平羅縣、中衛縣、靈武縣、金雞縣、鹽池縣、真武縣(後改為王宇縣,後改為同心縣)和磴口縣。增加象山、居延、虎子三個管理局,4月增加銀川1944。銀川是1947寧夏的首府。此後直到解放前夕,全省又增加了13個縣,1個市,3個行政公署。1949年9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解放。同年,65438年2月23日寧夏建省,沿用寧夏原名。額濟納旗由甘肅省酒泉地區管理,同年10月25日10成立寧夏省人民政府。10月23日,1949,10,寧夏省委決定成立阿拉善旗工委。同時,三邊軍分區三個營轉移到定遠營。1950,65438+10月建立吳中,5月改為吳中鎮,65438+10月恢復吳中。5月25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原劃入西區的西吉縣、海原縣劃歸平涼區。5月,1952,永寧縣四區、六區和賀蘭縣四區之壹劃歸銀川市。15年8月,為促進民族團結,阿旗首府定遠營命名為“巴音浩特”,分別於10年8月和16年6月獲得中央批準。1953 165438+10月27日,甘肅省人民政府通報,10月29日,西海固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4月29日,寧夏“金、陵、武、通”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在吳忠成立,與吳忠市人民政府合署辦公。4月4日,寧夏省政府批準在惠農縣設立寶豐回族自治區和靈沙回族自治區兩個回族自治區。5月,中寧縣帥椅山鄉(原四區六鄉)劃歸同心縣管轄。7月,寧夏“晉、陵、吳、通”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更名為寧夏河東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4月21、1954日,寧夏河東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轄吳忠、金雞縣、靈武縣、同心縣。7月1954,14日,經內務部批準,銀川由六區合並為四區。1954年9月,撤銷寧夏省建制,並入甘肅省。1954 165438+10月3日,寧夏省撤銷並入甘肅省後,原河東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不變,新設銀川地區。1954 11經內務部批準,惠農縣人民政府由寶豐市遷至黃渠橋。1955年4月28日,甘肅省河東回族自治區更名為甘肅省吳忠回族自治州,轄金雞縣、靈武縣、同心縣,托管鹽池縣。65438+2月1,國務院批準鹽池縣正式劃歸吳忠回族自治州管轄。1955 165438+10月18、國務院批準,西海固回族自治區更名為固原回族自治州。1957 7月15日,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決議,在原寧夏省行政區域的基礎上,設立寧夏回族自治區。10月25日,1958,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轄銀川、吳忠、中衛、中寧、同心、靈武、鹽池、金雞、固原、西吉、海原兩個市、1地區、17縣。總面積約6.64萬平方公裏。65438年至0969年,內蒙古自治區管轄的阿拉善左奇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自治區下轄2個市,1地區,1旗,16縣,市下轄2個縣級區。自治區面積從6.64萬平方公裏增加到654.38+0.7萬平方公裏以上。1970固原地區改為固原地區。1979年5月30日,國務院批準阿拉善左奇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7月1日正式調回)。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2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2個地區(尹楠、固原),16個縣,下轄7個縣級區。1980 65438+10月1,撤銷“革命委員會”,成立各級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鄉”的名稱逐漸被“人民公社”的名稱所取代。2001年7月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沽源區、沽源縣,設立地級沽源市、原州區。2002年6月65438+10月65438+10月9日撤銷銀川市城區、新城區、郊區,分別設立銀川市興慶區、西夏區、金鳳區;撤銷石嘴山市石潭景區。65438年10月25日,靈武城由吳中改為銀川。紅寺堡開發區隸屬吳中。2003年6月5438+2月3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中衛縣,設立地級中衛、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劃歸中衛,後撤銷石嘴山市惠農縣、石嘴山區,設立惠農區;撤銷陶樂縣。2009年6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吳忠市紅寺堡區。2009年6月5438+2月65438+5月,寧夏成為全國五個試點省份之壹,同心縣、鹽池縣被列為吳忠試點縣。[7]?
  • 上一篇:人類的歷史
  • 下一篇:如果妳站在亞馬遜裏3分鐘,妳會受到什麽傷害?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