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永樂大鐘的鑄造背景

永樂大鐘的鑄造背景

冶金、鑄造、聲學和機械的產物。

永樂大鐘不僅鐘體巨大,而且集上述優點於壹身。其鑄造成功不僅取決於永樂皇帝的主觀意願,還取決於相應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經濟實力的積累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與明初壹系列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政策措施密切相關。

政治方面

廢除了元朝的民族壓迫制度和與之相聯系的奴隸制殘余。眾所周知,元朝時,蒙古統治者為了維護其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將人民分為蒙古、色目人、漢人、南人(原南宋下的居民)四個階級,在政治、法律、人才任用、科舉等方面制定了壹系列偏袒蒙古、歧視漢人、南人的規定。雖然這壹制度在元末農民起義中被摧毀,但與之相聯系的奴隸制殘余依然存在,相當壹部分被擄掠販賣為“奴隸”的漢人和南方人至今仍未獲得解放。

這種狀況壹直持續到明初,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嚴重的制約。不言而喻,奴隸地位低下,遭受非人的奴役。在新興的封建統治者看來,更重要的是被貴族家庭所隱藏,使政府無法獲得足夠的勞動力和稅源。於是,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下令解放奴隸。聖旨說:“為奴者,即日釋放,還於民。”為了保證這壹聖旨的實施,《大明律》中規定:“在庶人之家,凡養奴婢者,賜百杖,好。”同年,“在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有被富戶趕去閹割的人,以閹割贖罪,無官為奴。”可見朱元璋在民間廢奴的決心之大,措施之嚴厲。這樣,除了朝廷和明朝的暴發戶還保留壹定的奴隸制權利外,民間的奴隸制殘余基本得到遏制。

明初元朝廢除民族壓迫政策和奴隸制殘余,解放了廣大漢族人民和南方人民,特別是在戰爭中被奴役的各族人民,為明初農業和工商業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農業

實施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獎勵開荒,實施移民開荒,滿足無地和失地農民的用地要求;控制洪水,修建池塘、堰、渠、堤等水利工程;鼓勵農民種植棉、麻、桑等經濟作物;減少土地稅和徭役,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這些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明初農業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據《明史·食糧》記載,到永樂中期,每年“天下自然稅糧三千多萬石”,洪武時期壹直保持在較高水平,朝廷和地方政府的糧食儲備非常充足。“都說時宇富庶,賦有余羨,米黍已出口京師百萬萬石,富縣糧倉富庶,紅爛不堪食。”應該說,洪武初至永樂中期農業經濟的充分發展和糧食儲備的充足,為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修建故宮、修建天壇、鑄造永樂大鐘等耗資巨大的工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工業和商業

明太祖成祖突破了“重農抑商”或“尊本抑末”的傳統思想。洪武十九年(1386),太祖鼓勵“農盡耕畝,士忠仁義,商學所需,技專藝”,並“向天下列表”,“命四人各守其位。”明成祖稱帝後,壹直奉行這壹理念。比如永樂七年(1409),他曾對北京老人說:“農權耕種,事後不納稅;工專精,不要自作聰明;商業是勤於生理,而不是遊蕩。貧富和睦,鄰裏和睦?NB456?.....平安幸福是無盡的祝福。”在這壹思想的指導下,明初采取了以下措施:改變元朝手工業奴隸的地位,使世襲工匠除了定期輪流服侍外,大部分時間可以自己制作手工業並在市場上出售;減免工商稅收,規定“三十而壹稅”;鼓勵國內貿易,有限度地開展對外貿易,國家可以憑政府頒發的證書進行貿易;進行有利於貿易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疏浚運河,等等。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調動了工商業者的生產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聰明才智,使手工業、交通運輸和商業貿易在明朝頭五十年都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尤其在手工業方面,采礦、金屬冶煉、鑄造技術等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和技術,許多技術創新在當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為永樂大鐘的成功鑄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術準備。

宋(1587 ~ 1667?《天工開物》系統總結了明朝前後的農業和各種手工業技術。其中“硬件”概括了金、銀、銅、鐵、錫、鉛、鋅等金屬礦物的開采、選礦、洗礦、冶煉、分離等技術,配有珍貴的生產設備圖。這裏所描述的“將生鐵熔液浸泡在熟鐵中,兩相混合”的煉鋼方法,煉鋅工藝,以及用不同比例的銅和鋅冶煉不同性能的黃銅合金,與明代以前的同類工藝相比,不僅是重要的突破,而且是世界冶金史上的首創。《冶金鑄造》總結了我國傳統鑄造技術,重點介紹了銅鐘、銅鼎、銅錢、鐵鍋的鑄造技術和設備,總結了三種基本鑄造方法:失蠟、滿模、無模,在當時世界上也處於領先地位;以上兩部作品還附有20張拉桿活塞波紋管示意圖,不作文字說明。可能是當時冶煉鑄造生產中使用這種風箱是家常便飯,沒必要浪費筆墨。這種風箱被世界科學界視為現代冶煉鼓風設備的先驅。

綜上所述,明成祖作為在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傳統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壹代功臣和守成皇帝,自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以維護和擴大明朝的統壹為己任。因此,他在遷都北京時,下令鑄造永樂大鐘,是為了利用佛教宣傳他在《大明神韻》中以“尊大明,永統壹”為終極目標的系統完整的施政綱領,既是為了宣揚佛教,也是為了炫耀政績,遷都紀念,與“懺悔”論無關。

從客觀條件來說,壹方面他能尊重當時佛教的發展,因勢利導,所以想出了獨壹無二的鑄造永樂大鐘的方法,來整合政教,維護明朝的“大壹統”;另壹方面,他實行了壹系列促進農業和工商業發展的政策,造就了永樂中期的繁榮景象,將當時的科技水平推向了世界領先的高度,從而實現了他鑄造永樂大鐘的構想,並由此成為當時世界上集冶金、鑄造、聲學、力學乃至佛教藝術於壹體的歷史文化瑰寶。

  • 上一篇:納蘭性德的詩及其20種意義
  • 下一篇:劍南春六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