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文學史

文學史

雙踏板齊魯礦管關7號橋

大汶口,“橋”見變化

雙足齊魯,望七橋。七座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建築風格的橋梁,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人們對大汶口文化並不陌生。是中國農耕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壹,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500年至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大汶口遺址位於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大汶口是“五種文化”匯聚的地方,南北連接泰山和曲阜,依汶河而建。歷史元素讓汶口古鎮有了獨特的記憶。

該省現存最長的古代石橋

壹座石橋,有什麽好看的?

史明石橋是整個大汶河上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省現存最長的古石橋。壹直保存的很好,可以正常使用。1567年,史明大橋建成,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極大地促進了大汶口古鎮的經濟繁榮。商人聚集於此,就連山西商人也看好這個黃金地段,在名仕橋北端還建了壹個山西會館,供商人聚集洽談生意。

為此,古人曾寫下壹首詩:汶河倒灌,兩岸杏柳吐香。古老的石橋上人山人海,古鎮上的商人生意興隆。

這座橋建於明朝隆慶年間,所以人們稱它為史明橋。橋寬2.5米,全長221.8米,65孔。每個洞由五塊石板組成,每塊長3.3米,寬0.5米,厚0.3米。石板的縱橫接縫用鐵錘形鐵鍬夾住,非常結實。橋墩用大石頭砌成,朝東對水的點是尖的,以減少水壓。橋面是平的,橋墩因為河道地勢的高低,看起來凹凸不平。實際上,每個橋墩都與河床底部相連,低0.8米,高1.8米。

根據水勢和地形,大橋分為兩部分,北端從大汶口鎮西南門開始,下鋪下坡20多米,然後進入主橋。從這座橋的32孔到河床中央,有壹段巖石隆起。修橋時,只把巖石整平,鋪上光滑的石頭。當地人稱之為啞吧橋,中間有壹條寬3米、深2米多的水渠。此處建有壹孔橋,將“啞吧橋”分為兩段,北段約27米,南段約40米,南面與32孔主橋相連。再往南,有壹個長長的凸起的石頭面,和路面壹樣平整。這座橋是壹座防洪橋。

2003年,旅遊專家李耕來到名仕橋,對這裏的風景印象深刻。他認為,在史明橋的中段,橋基西側的壹塊巨石上,壹條長約半米、寬七八厘米的石縫是兩國的天然分界線,“兩腳上齊魯”由此而來。

史明大橋的建成,解決了大汶河古渡口歷史上的南北交通問題,也是中國古橋建設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更難能可貴的是,盡管歷經滄桑,史明大橋仍被當地人正常使用。夕陽西下,放羊的老人路過橋的南岸,宛若世外桃源,令人陶醉。

與古代相比,史明橋的作用可以凸顯出來。在史明大橋出現之前,當地人想去對岸,唯壹的辦法就是“用木筏過河”。“咬壹口大甕,周圍綁上木棍等漂浮物,把過河的人裝在甕裏。有四五個壯漢會遊泳,邊遊邊推,在驚濤駭浪中渡過對岸。”大汶口鎮文化站站長永成解釋說。

大汶口鎮是南北交通要道。據《泰安縣誌》記載,“城南大汶口,惠牟、贏、石柴、潘、乃桓達濟。“由於大汶河以南東西貫穿數百裏,隨著經濟的發展,過往的行人和貨物越來越多,所以有了小木船。木船的運輸比早期的木筏骨灰盒承載量更大,無論寒暑都能渡水,安全很多。

有了船,就有了渡船,路過的行人和貨物越來越多。繁忙的景象就像壹幅美麗的圖畫。大汶口鎮東西向,斜寬約1 km,形成泰安八景之壹——汶河古渡。

隨著時代的發展,幾葉扁舟在這條古老的航道上載著路人或者少量的物資,真的微不足道。經濟發展使得兩岸往來頻繁。木船輪渡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因此,就有了史明橋的出現。

明石橋建成後,橋南磁窯鎮的茶棚村為了給過往的商旅提供壹個歇腳的地方,搭起了賣茶的棚子。隨著時間的推移,茶棚變得很大,這個村莊也因此得名。

“橋梁博物館”

明石橋雖然解決了南北交通擁堵問題,但是汛期的時候人和貨都過不去。“汛期前,大橋要封橋45天,兩邊都要斷電。”65438+2月10,在明石橋上聊天的村民盧喜新笑著說,他年輕的時候記得對面茶棚村的壹個村民來大汶口辦喜酒,正好關了橋。"壹場持續45天的婚宴成了這裏有名的笑話."

1912年,大汶河第壹座鐵路橋——原津浦鐵路橋建成,在鎮北端修建了大汶口火車站,解決了貨物運輸問題。從史明大橋到鐵路橋,交通進入了現代化階段。

大汶口鎮的工商業發展也達到了頂峰。據倉庫裏的老人說,這批貨被運到了東北、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地。每當集疏運季節,火車站的貨場、貨場、站臺都是上上下下,貨物堆積如山,商家熙熙攘攘。平均每天兩趟火車晝夜運送,比以前的人力車高出很多倍。

“以前的津浦鐵路橋是日本人和德國人修建的。當時是從兗州運煤。與此同時,溫口的糧食和蔬菜也被運走了。”永成說。

直到1958,大汶河才建成津浦鐵路橋第二雙線。在現場,記者看到兩座橋相距不足百米,復線明顯比津浦鐵路橋更為壯觀。“兩條鐵路解決了貨物積壓問題,仍然承擔著貨物運輸和短途客運的重要功能,平均五分鐘就有壹趟列車通過。”永成說。

盡管修建了鐵路,但人們特別是車輛在汛期出行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壹到汛期,就有很多人爬上鐵軌,在上面來來回回。

1975,大汶河吉威公路橋竣工。橋東距鐵路橋西200多米,長785米,高8米,橋面寬8.8米。這座大橋的建成,終於讓大汶河不再是兩岸人民的天然屏障。

那時候的陸錫鑫才二十多歲,是個熱血青年。“當時公社有73個大隊,每個大隊帶5個人幫忙建橋。我報了第壹個。早上六點到下午六點工作,除了吃飯,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當時我滿腔熱情,願意付出努力。”呂喜新說,橋是普通人拉出來的,結結巴巴加班加點也沒人抱怨。想起那些年,我仍然有壹種激情。

隨著時代的變遷,原有的公路設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1988年,壹座雄偉的大汶河公路橋——國道104大汶河大橋建成通車。該橋在吉威公路橋以東500米處,有12墩,13跨,每跨42米,全長546米,加上兩端引橋140米,全長686米。國道104溫河大橋的建設,解決了南北通道和重型車輛受阻的問題,大汶口鎮的發展進入了春天。

隨著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2002年,在國道104以西500米處又修建了壹座雄偉的京福高速公路大橋,全長1260米,雙向四車道,橋面寬度28米。氣勢磅礴,設計時速120公裏,通行能力大大增強。

2011,京滬高鐵大橋建成,大汶口進入高鐵時代。與1998建成通車的北滕村大橋壹起,環顧史明大橋,七座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建築風格的橋梁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形成了壹座獨具魅力的“橋梁博物館”,為古老的大汶口增添了“雙腳望齊魯七橋”的嶄新景象。

這座古鎮有了新的面貌。

時光荏苒,古渡橋風采依舊。明石橋矗立在洶湧澎湃的汶河上,見證著大汶口古鎮的新變化。

大橋博物館最西邊是京臺高速山東段,是山東交通和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據了解,京臺高速山東段泰安至棗莊改擴建工程去年開工,雙向四車道拓寬為雙向八車道。按照建設計劃,將於明年下半年通車。在現場,記者看到雙向八車道改造已基本完成,施工人員正在拆除原有橋涵。

高鐵也迎來了新的機遇。濟棗(濟南-棗莊)高速鐵路將在京滬高鐵旁邊跨越大汶河,這將使沿線城市協調發展,為山東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大汶口鎮地質構造堅實,周邊道路橋梁大多會選擇從這裏經過。”永成介紹,濟棗高鐵大汶口段正在征地過程中。“完工了,就該看八橋了。”

如何將這座古鎮的優秀基因轉化為重新出發的青春動力?

大汶口古鎮保護項目是“以農業為基礎,以文化旅遊為先導,以休閑體驗為核心,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的全面繁榮模式”復興理念的成功試驗。

老桂花樹下有壹個慵懶的露天遊泳池,庭院深處裝了壹個玻璃陽光房。新中式loft的二樓是兒童房,帶月亮帳篷,復古的蝴蝶木櫃上放著玫瑰味的歐舒丹。汶河石噴泉歡迎您參加油畫主題晚宴...首批開放的22個院落風格各異,主題各異,最大程度地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

“香奢藝酒店致力於成為中國鄉村奢侈品的提供者,建立鄉村自然與美好生活的關系,為人們提供壹種放松、綻放情懷的生活方式。”響水藝術酒店總經理張輝說。

這裏從管理層到服務員,70%以上都是當地村民。他們被稱為管家。

大汶口鎮重點打造汶河沿線旅遊帶,依托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壹河四湖、萬畝濕地等生態資源,做好活水與文化相結合的旅遊文章,打造臺城山水文化南大門。

泰安提出,城市建設要由“依山而建”向“依山而建”轉變。大汶河在大汶口鎮26.8華裏河岸線上形成“壹河四湖”,水面1.1億立方米,濕地2.8萬畝。

在現在的古渡口,大汶河沿岸已經建起了3公裏長的帶狀公園,河中央還建起了“河公園”。人們可以乘船在河濱公園遊玩、垂釣,這裏有上萬畝的濕地,各種水鳥成群結隊,河濱公園也是觀賞水鳥的最佳場所。

大汶河流域大汶口人工濕地凈水工程開工,大汶河再次迎來發展新篇章。

目前工程已經全面完工,現在的汶河清澈見底,逐漸成為鳥類的繁殖地,壹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每到周末,不時會有周邊城市的釣魚愛好者前來釣魚、打鳥。

  • 上一篇:林三的最終結局是什麽?
  • 下一篇:孔明的空城計和木馬計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