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黃岡古史

黃岡古史

全文約1800字,附11圖。閱讀時間看個人喜好。請合理安排時間。

下圖黑色虛線為黃岡市行政區劃範圍。

先秦時期,黃岡市屬於楚國。秦朝滅楚後,開始設郡,土地開始納入國家的行政區劃。

上圖為秦末。秦初分天下三十六郡,後不斷遷。其中衡山縣,分為南郡和九江郡,此時隸屬衡山縣管轄。

衡山縣位於祁縣,縣城位於黃岡市北部。李縣是今天黃岡市第壹個建制縣,屬衡山縣管轄。可惜東晉時被戰爭破壞,建制被廢,沒有持續下去。

上圖是公元7年的西漢。此時黃岡市有三個縣,分別屬於江夏縣和廬江縣。

蘄春郡,位於西漢,是今天蘄春郡行政體制的起源。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上圖標註的蘄春縣並不在這個地址,而是在今天的周琦鎮壹帶。

潯陽縣,位於西漢時期的黃梅縣西南部,是九江市行政建制的起源之壹。是的,九江城的前身在今天的黃岡市,東晉時遷到了九江城。

上圖是公元281年的西晉。此時仍然只有上圖中的三個縣,但義縣和蘄春縣屬於益陽縣。宜陽縣治所宜陽縣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有點遠。

三國時期蘄春郡還存在,統治蘄春郡,但此時已廢。

上圖是公元612年的隋朝。此時黃岡市有六個縣,分別屬於永安縣和蘄春縣。

蘄春縣位於北齊,原名雒州,南朝時改為周琦,隋時改為蘄春縣。永安縣,位於北齊,原名衡州。隋朝先改黃州,後改永安郡。這兩個縣基本上把現在的黃岡地區分成了壹南壹北。

南朝合置的黃梅縣,是今天黃梅縣行政體制的起源。原名永興縣,後改為新蔡縣,隋開帝十八年(598年)改為黃梅縣。此時縣城在黃梅縣西北,元代遷到此址,延續至今。

位於南方的梁朝的麻城縣,是今天麻城行政體制的起源。原名新安縣,隋開帝十八年(598年)改稱麻城縣。此時縣城在麻城城東,元代遷到此址,延續至今。

羅田縣,南朝梁家,是今天羅田縣行政體制的起源。在後來的歷史中多次被廢棄和搬遷,元代遷至此址,延續至今。

位於南朝宋的蘄水郡,唐武德四年(621)被棄於蘄春郡,沒有延續。

位於南朝、宋時期的習水縣,原名習水左郡,後改為習水郡,是今天習水縣行政建制的由來。歷史上習水縣並不總是叫習水縣。唐朝以後,先改蘭西縣,後改淇水縣,1933改稱習水縣,延續至今。

上圖為公元741年的唐朝。此時黃岡市有五個縣,分別屬於周琦和黃州。

唐武德四年(621)設立永寧郡,是今天武穴市行政建制的由來。此時縣城設在武穴市梅川鎮,後改稱廣濟縣。1953年遷至此址,1987年更名為武穴市,延續至今。

上圖為北宋1111年。此時黃岡市有七個縣,分別屬於黃州和周琦。

黃岡縣此時已遷到此址。事實上,黃岡郡在南朝就已建立,並長期為黃州行政。但其縣城壹直在武漢市新洲區,直至唐五年(885年)遷至此址。

上圖為公元1330年的元朝。此時黃岡市有八個縣,分屬三個地方。

英山縣誕生於南宋鹹淳三年(1267),是今天英山縣行政體制的起源。

上圖是公元1582年的明朝。此時黃岡市有八個縣,隸屬黃州府和瀘州府。原來的周琦路已經降級為周琦(散州),隸屬黃州府,就是上面說的黃州路改過來的。

黃安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分析麻城、黃岡、黃陂的位置,即今天紅安縣行政體制的起源。

清朝在這方面沿用了明朝的行政區劃,不想贅述。

上圖為民國初年1914。

此時黃岡市有九個縣,分屬江漢路和安慶路。黃岡縣的縣城就是現在的團風縣,在上個世紀多次往返於黃岡市和團風縣之間。

上圖是1953建國初期。此時黃岡市有十個縣,都是黃岡地區所轄。

勝利縣,位於1952,原名兵保縣,同年改為勝利縣。縣城位於羅田縣勝利鎮。勝利縣於1955撤銷,未繼續。

蘄春縣、廣濟縣、黃岡縣已遷至現址。黃安縣也改為紅安縣。黃岡地區後,轄區不斷縮小,1970改為黃岡地區。

隨著1995年黃岡撤地設市,同年設立團風縣和黃州區,逐漸成為今天的行政區劃。

縱觀黃岡市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在現有的縣級行政機構中,蘄春縣的行政體制歷史最長,從西漢延續至今。此外,從隋朝到元朝,周琦以蘄春為其所在地,長期統治黃岡市南部,直至明朝失去其地級行政單位的地位。

黃岡的地級行政體制可以追溯到北齊時的衡州。從明朝開始,成為全國唯壹的地級行政中心,基本延續至今。

最後說壹下英山縣,自南宋建市以來壹直歸安徽六安市管轄。建國前屬黃岡管轄,是黃岡所有區縣中最後壹員。

筆者整理了四川、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貴州、浙江的行政區劃史,可以發現更多的關註點。#黃岡#

  • 上一篇: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朝代,
  • 下一篇:《王者榮耀》裏有哪些遊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