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浙西詳細資料大全

浙西詳細資料大全

浙西原是浙北、蘇南兩條浙西道路的簡稱。我們現在說的浙西,就是地理上的浙西。但地理上浙西原本屬於浙東路,簡稱浙東。金華、衢州、兗州,這三家是浙江傳統的八大府,近代兗州成為杭州的壹部分。這是地理名稱,不是文化傳統。錢塘江以南是上八府,錢塘江以北是下三府。另外,現代江蘇的長江以南地區是兩個浙江省。所以浙西是壹個地理名稱。

基本介紹中文名:浙西全稱:浙西兩路包括:蘇南。現在地理上介紹浙西,金華,衢州,兗州,原來是浙西兩路的簡稱,包括浙北和蘇南。浙東路,簡稱浙東。金華、衢州、兗州,這三家是浙江傳統的八大府,近代兗州成為杭州的壹部分。這是地理名稱,不是文化傳統。錢塘江以南是上八府,錢塘江以北是下三府。另外,現代江蘇的長江以南地區是兩個浙江省。所以浙西是壹個地理名稱。蘇南也是傳統的浙西。傳統的浙西,參考兩條浙西路的詞條。金華金華位於金衢盆地東部,是浙江省中部的丘陵盆地,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三面環山,中間夾壹條河,盆地錯落三條河”是金華地貌的基本特征。城市的東部和東北部有潘達山和會稽山,南部有仙霞嶺,北部和西北部有龍門山和千裏崗山。山脈內部散布著起伏相對平緩的丘陵,以江山-紹興斷裂帶為界分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中部以金衢盆地東部為主,周邊為武夷盆地、永康盆地等小型山間盆地。整個大盆地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向西開口。從盆地外圍到盆地中心,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河谷階梯狀、層狀分布的特點。盆地底部是寬闊的沖積平原,地勢低平。上遊東陽河自東向西流經東陽、義烏、靳東區,在烏江與武義河匯合形成金華江,向北在蘭溪市匯入蘭江。蘭江北流向將軍巖,進入建德市區。將軍巖海拔23米,是這座城市的最低點。金華東部和東北部有潘達山和會稽山,南部有仙霞嶺,北部和西北部有龍門山和甘裏崗山。仙霞嶺山脈從閩贛交界處的武夷山延伸至武義縣、婺城區南部和永康市,向東北延伸為潘達山和天臺山,海拔500-1000米。這些山脈主要由火山巖和花崗巖組成。潘達是錢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甌江的源頭和分水嶺。西南段位於磐安、東陽、永康、義烏南部邊緣,主峰在磐安縣安雯鎮東南,海拔1245米。會稽山是天臺山的壹個分支,主體部分向東北延伸,西南部分向東陽、義烏以北延伸。該山主要由火山熔巖和碎屑巖組成,平均海拔約500米。主峰東白山位於東陽、諸暨、嵊州三市交界處,海拔1194.6米。龍門山在富春江和蒲陽江之間,海拔500-800米。它分布在浦江、婺城區、靳東區北部、蘭溪和義烏西部邊緣。該山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巖和碎屑巖組成,部分地區有花崗巖和石灰巖。其余的礦脈是金華山的塊狀山脈,墩頭盆地與北部的龍門山相連。主峰海拔1312米。千裏崗山脈從江西東北部的懷玉山脈壹直延伸到蘭溪和建德市的交界處。山體由沈積碎屑巖組成,中部為甘裏崗砂巖。伸入中國的山系受華夏構造控制,大部分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同時被東北-西南和東西向斷裂帶切割,向外延伸的許多分支縱橫交錯,山巒破碎,峰巒交錯。境內有208座幹米以上的山峰。位於武義與遂昌交界處,牛頭山主峰海拔1560.2米,為全市最高峰。境內山地以500-1000米的低山為主,分布在南北兩側。金華江是錢塘江的上遊,自古以來就是主要的水路。金華的主要水道蜿蜒穿過東西:東陽河、金華江(烏江)和蘭溪在同壹位置,它們順著富春江流向錢塘。武義河是永康南溪的上遊,下遊在金華市區與東陽河匯合。沿蘭江而上,可以到龍遊、衢州、江山、常山、華凱等地。自唐朝以來,水路運輸非常繁榮。宋朝南遷臨安後,金華的地位尤為重要。那時候帆滿布,航程漫長。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名句:“水通南國三千裏,氣壓河作十四州”是當時航運繁榮的生動寫照。抗戰時期,水運的繁榮也是金華的壹大特色,有“陸路通,水路通”之說。衢州衢州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遊,金華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接江西上饒、景德鎮,北接安徽黃山,東與省內金華、麗水、杭州接壤。“居浙江上遊,控鄱陽肘腋,控閩越咽喉,宣傳聲勢”。陸川學院是四省通衢。是閩浙贛皖四省邊緣中心城市,浙西生態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化工基地。也是有1800年歷史的江南重鎮。曲江之畔素有四省通衢之稱,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衢州地處閩、浙、贛、皖四省交界處,從雕塑建築、飲食習慣、地方民間藝術、風俗習慣都深受周邊地域文化的影響。在包容了吳越文化、徽州文化、福建八閩文化、客家文化等諸多文化因素的基礎上,衢州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衢州歷史悠久,人文豐富。古時候是百越之地,至今仍有畬族居住在此。該地區以漢族為主,衢州本地人與大部分漢族的風俗習慣基本相同。重要的是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原、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此外,衢州人還慶祝長夏、冬至日、六月、馬子等節日。春節除了準備好吃的,通常還會準備年糕、蒸糕、八寶菜、江山糕、面條、冰糖、粽子。粽子不僅是衢州端午節的必備食品,也是新年的常規食品。各地略有不同。龍遊人喜歡做蛋糕,江山人喜歡粽子,常山人喜歡做面條。主要內容是過年,壹般要到12點才放鞭炮辭舊迎新!壓歲錢仍然是孩子們的最愛。衢州古民居除了看花燈,平時也玩龍燈。清明節要做的是清明果,壹種以米粉為原料的大餃子。這個節日是為了掃墓。除了粽子,甜酒是端午節的主要飲品,還有茶、點心等小吃,種類繁多,五花八門。端午節對衢州人來說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所以衢州的孩子在那時必須穿中國式的栗子和帽子,這是壹個典故“知望焦健”帶來的習俗。長夏農忙,衢州農民有吃麥餅、燒餅、油條的習俗。莧菜是這壹天必不可少的壹道菜,也就是現在的菜。七夕節在衢州並不重要,但在壹些地方還是很有必要的。相對來說,下面的節日就緊多了!7月30日也被稱為鬼節。在這期間,有許多地方的習俗,使發酵蛋糕,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法律。7月30日(中秋節)後,壹定要掃墓。在中秋節,月餅是最重要的食物。在衢州,他們沒有流行的廣式月餅。衢州農村至今仍有烤蘇式月餅、徽式月餅的民俗。其中杜澤桂花月餅最具特色,是鏤空月餅。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加上地方風味的加入,當地的民俗也在慢慢被淡化!重陽節想爬山的人很多,爬山自然少不了。喝酒也是壹個內容,各地做麻餅可能和秋收有關。冬天的至日是衢州非常重要的節日。老衢州有“冬季至日大如年”或“冬季至日應在年”的說法。這壹天,也有“有人吃了吃了壹夜,有人吃了凍了壹夜”的說法。在衢州北部的農村姚佳,農村仍有六月的習俗,並有典故,通常在農歷六月十五、十六。這壹年,將軍被要求掛門避禍。此外,江山還有壹個特殊的節日,慶祝壹年的豐收。這個節日類似於廟會。將舉行近壹個月,五谷神和城隍神將從縣城擡到各村。八月中秋節過後,廟會開始在衢州的農村地區舉行。從農歷八月二十日的高家會議到九月的杜澤會議和蓮花會議,衢州人俗稱“趕集”,類似於江山人的馬思節。廟會所到之處,熱鬧非凡,吃飯的人也不少,也吸引了不少專門趕會的商家。兗州兗州在古代是浙江的壹個府,也叫周目!現在是杭州的地盤!區域概況兗州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中上遊。北、東、南三面與浙江杭州、金華、衢州接壤,西靠安徽惠州!原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汾口、遂安六縣,面積8596平方公裏,居浙江省第七位。區域內多山,四面環山,只有桐廬市區有小面積的富春江沖積平原,屬於浙西中山丘陵區!原轄區土地整理成為今天的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兗州桐廬城壹隅的範成大(宋飾)是個精明的人,壹頭紮進馬鞍,再探冷水雲。耳與眼底無生意,已睡兗州二百灘。兗州都城向揚州南部進貢。春秋屬於吳越,戰國屬於楚國。秦時為會稽、燕之郡地。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屬楚國;六年,屬荊國;十二年,屬吳國;景帝於公元前三年(公元前154年)屬江都州和會稽郡。從梁武帝登基大典第二年(121前)起,屬會稽、丹陽兩郡。東漢時先屬吳縣、丹陽縣,建安十三年(208年)析丹陽縣設新都縣,轄新縣(今淳安威坪鎮,後移至荷城鎮),轄市心縣、(後改為遂安)、義縣、溧陽縣、楊修縣,隸屬揚州。西晉太康元年(280),新都縣改為新安縣,仍轄始新縣,轄始新、遂安、義、海寧(改名縣)、溧陽,屬揚州。新安縣在南宋時隸屬東揚州,齊時隸屬揚州,梁、陳實甫隸屬東揚州。梁平統二年(521),壽昌縣由武縣改為新安縣,轄石新(縣治)、遂安、壽昌、歙縣、義縣、海寧(溧陽並入海寧)六縣。隋開帝九年(589),新安郡廢,隋安和壽昌進入新時代,改稱新安郡,隸屬五州。它位於休寧(後改名為海寧縣),西面是勉縣和義縣。仁壽三年(603),設周目新安縣,轄新安、遂安、桐廬三縣。大業三年(607),改周目為遂安縣,轄羅山縣(後改名新安縣),轄羅山、遂安、桐廬三縣。唐武德四年(621),隋安郡改周目,兗州設桐廬郡。周目轄羅山縣和遂安縣。兗州轄桐廬、建德、分水三縣。兗州之名始於。武德七年,兗州廢,桐廬(建德縣分別並入羅山縣、桐廬縣,分水縣並入桐廬縣)並入周目,周目改稱東睦州。武德八年,周目改名為周目,仍轄羅山縣。永春二年(683),恢復建德郡。697年,武州統治時期由羅山縣遷至建德縣,屬江南道,轄建德、新安(改名羅山縣)、桐廬、武勝(如意元年(692年改名武勝)、遂安。建德是國家治理的開始。天寶元年(742),周目改新縣,屬江南東路。甘源元年(758),新縣改名周目,隸屬浙江東道,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環春(新安縣改名,後為清溪、淳化)、遂安,史稱“劉牧”。廣化三年(900),桐廬縣屬杭,周目所轄縣減為5縣。北宋第三年(978年),桐廬郡由杭恢復為周目,所轄郡仍為6郡。宣和元年(1119),周目升為德節。宣和三年,改周目為兗州,屬兩浙路,轄建德,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清溪、遂安等縣。南宋鹹淳元年(1265),兗州升為建德府,屬浙西道,轄建德縣,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改稱淳化縣)、遂安等縣。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德福重修為建德道,屬江淮省,以道治建德,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元末明初,朱元璋的李文忠取建德路,改建安府。不久後,德國政府重建。明洪武八年(1375),德府重建為兗州府,隸屬浙江成宣局,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清朝承襲明制,兗州府隸屬浙江金渠嚴道。政府和縣將保持不變。宣彤三年十月(1911),廢府設兗州軍政分署,隸屬浙江軍政府,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等縣。民國元年(1912)10,兗州軍政被廢。民國3年2月,以金、曲、燕之地在渠縣設立金華路,6郡入金華路。16年廢棄,6縣直屬浙江省。民國20年,設立第六行政監察區。民國22年,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立建德,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彰化、於謙、孝豐、長興、安吉11縣。24年9月,蘭溪成立第四行政監察區,隸屬建德、桐廬、分水。在渠縣設立第五行政監察區,隸屬壽昌、淳安、遂安。1932年5月,增設第11行政監察區。專員公署初設淳安,後遷至建德,轄建德、壽昌、淳安、桐廬、富陽、浦江6縣。1936年5月底,撤銷第11行政督察區,浦江縣改為第4行政督察區,其余5縣直屬浙江省。1937年4月,淳安設立第四行政監察區,隸屬建德、淳安、壽昌、桐廬、分水、遂安、常山、華凱、鄧鑫、富陽10縣。8月,所轄縣減為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六縣,1949年5月解放。1949年5月,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相繼解放,建德設立第四特區,轄上述六縣。10年6月,改稱建德專區,專員公署駐建德,所轄縣不變。1950年3月,建德特區撤銷,建德、壽昌、淳安、遂安四縣改為金華特區;桐廬、分水兩縣改為臨安地區。1955年3月,重新設立建德區,專員公署進駐建德,覆蓋建德、壽昌、淳安、遂安、桐廬、分水、富陽、鄧鑫、於謙、彰化、華凱縣。1957 1為了適應新安江水電站的建設,在新安江區設立建德縣,直屬建德機構。9月,臨安、余杭兩縣納入嘉興地區;建德區轄1區,13縣。1958年3月,新安江區改為鎮,直屬建德縣;165438+10月,壽昌縣並入建德縣,遂安縣並入淳安縣,分水縣、鄧鑫縣並入桐廬縣,蔚縣並入彰化縣,余杭縣並入臨安縣,富陽縣並入杭。建德區轄建德、淳安、桐廬、彰化、臨安、華凱6縣。1959年2月,建德區撤銷,建德、淳安、桐廬、華凱四縣隸屬金華區。彰化、臨安兩縣屬於嘉興地區。

  • 上一篇:柳池巷的故事
  • 下一篇:歷史上1這壹天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