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從化教育的開拓者朱炳軍

從化教育的開拓者朱炳軍

龍珠神

從化教育裏,印象最深刻最感動的老前輩,可能就是老主任朱炳軍了。當我還在學校的時候,我經常聽到我的老師和姐妹們談論他的事跡。他帶頭努力,創辦了這所學校,從根本上改變了從化的教育狀況,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化很多中小學的校史裏,都留有他的身影和故事。

從化是山區。自古以來,教育就非常落後,文盲占人口的絕大多數。直到1907年,從化才建立了第壹所小學。在此之前,從化的教育主要是私立學校。民國時期,幾所小學和中學相繼建立。由於局勢不穩定,大多數青少年仍然沒有機會上學。

?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教育,派壹些復員軍人到各地參加建校工作。朱秉鈞就是其中之壹。他被派到門口江小學當校長。

1959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視察了門口江小學。這方面最早的報道見於當年1月15日的《從化日報》。在這篇報道中,我沒有提到朱校長。接待工作自始至終由指導辦公室主任楊淑芬主持。我覺得很奇怪,朱炳軍作為當時的門口江小學校長,竟然沒有舉報。我看過很多事後回憶的文章,都是說周總理在門口江小學見到朱校長,叫他廠長,提議把門口江小學改成柳溪小學。我還聽說過,曾在門口江小學任教的莫立忠等老師說,朱校長那天確實在學校。事實是,周總理視察門口江小學時,事先沒有任何安排,學校也沒有接到上級的相關指示。他原本打算去城裏的老城區和附近的農村看看。路上看到門口江小學門口的牌子,臨時決定去學校看看,了解壹下從化的教學情況。導演楊淑芬第壹個迎接周總理。接著,其他老師和學生蜂擁著去迎接周總理。周總理視察了少先隊隊部、學生宿舍、化肥廠、勞動花園、教室、墻報、講評臺等。門口江小學。由此也可以看出周總理對新中國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對壹個山區縣小學的極大關懷。

?當時,門口江小學建在門口江村的李氏祠堂裏。在祠堂的後面,有教室、宿舍和廚房,還有師生種植的菜地。隨著教育的發展,學生的增多,校舍不夠用了。朱校長正和男教師壹起用舊磚瓦擴建學校食堂和教師宿舍。他曾經是壹名士兵。他在戰爭中受了傷,動了大手術。轉學後,他以身作則,帶頭做各種苦力,不顧痛苦。這在當時是相當突出的。來自舊社會的知識分子壹般不擅長體力勞動。在朱校長的帶領下,門口江小學全體“百壹仔”放下身段,參加了自建校舍和各種勞動。當時,這所學校的老師被稱為“白子怡”,因為年輕的老師喜歡穿白色的衣服。他們經常在放學後或假期三三兩兩地走在迎春街上。身邊的農民大多穿著黑、灰、藍三色的衣服,色差比較大,所以背後都叫他們“白子怡”。學校的老師也喜歡別人說自己是白翅,他們認為那是壹種身份,大概相當於現在白領的說法吧!朱校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造了這群“白翅少年”,使他們成為能工會教的新時代知識分子。

那壹天,朱校長和老師們正在努力工作。當壹位老師告訴他周總理來學校時,他驚呆了。大概是想不到,國家總理,來了壹所小學!他首先想到的是首相的安全。他立即安排老師關註周邊動態,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他親自在首相身邊巡視。保衛領袖是軍人的本能!說完,他連衣服都沒換,就急匆匆地去見周總理。這時,周總理已經聽了主任的報告,視察了教室和其他地方,並作出了離開的指示。當周總理看到朱主席這個滿身灰塵的仆人時,他笑著稱他為廠長同誌。舉報這件事的方式很多,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周總理的意思是學校應該是人才多的工廠,或者有可能。我覺得還是還原當時的情況比較好,沒必要給領導補充壹些意見。這些具體細節,我都是聽自己的老師說的。至於從門口江小學改成柳溪小學,這個事情已經有很多報道了,就不多說了。

從這件事可以知道,朱校長信任下屬,能夠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他是復員軍人,對教學的具體操作不是很熟悉。讓導演在教學中為所欲為。院長在辦公室值班,也是院長第壹個見到總理,向總理匯報工作。他要做的是建造壹所學校的更艱巨的工作。從當時報道的壹些照片可以看出,地面上有很多舊磚瓦,可以反映出當時如火如荼的施工環境!

20世紀60年代初,朱炳軍調到江浦中學當校長。此時的江浦中學幾乎只是壹片荒地和壹片亂墳,連壹間像樣的磚房都沒有。剛蓋了幾間磚房,就開始招生了。然後是宿舍和食堂等。,許多紅磚瓦,都是由朱校長帶領師生,直接從縣磚廠擔回來的。那時候從化磚廠剛建好圓窯。通常,壹端是燒磚,另壹端是裝磚。磚的裝載、燃燒和卸料循環進行。即使在窯外區域,窯內的溫度也保持在較高水平。從化當時是搞建築的。燒好的磚壹出窯,就裝車運走。為了早點把磚運回去,朱校長征得廠領導同意,親自帶著老師進窯搬磚。只有幾個大風扇,窯裏的溫度仍然很高。朱校長等人很快汗流浹背,最後赤膊上陣。磚從窯裏搬出來後還是熱的。被工廠工作人員清點後,學生們立即擡回學校,年紀較小的被兩個人擡走。從磚廠到江浦中學,直線距離不到兩公裏,但壹路上都是田集小路,坑坑窪窪,彎彎曲曲,路面濕滑,步行也就兩公裏多。全校師生不分男女,陸陸續續來了。他們經常跌倒再爬起來。他們就是把大量的磚瓦扛(扛)回學校,建了十幾間教室,二十多間宿舍,還有高級中學和初級中學的完全中學。

我姐姐是江浦中學壹年級的學生。這幾年她和同學經常回來看望我媽,經常壹起回憶當時建校的情況,忍不住聊起輪窯搬磚的情況。我問他們:“難嗎?”他們說,“這不辛苦有什麽可能!但朱校長帶頭把磚搬進了輪窯,熱得不得了。我們只是在負重前行,所以這沒什麽。”

?我參加支教後,第壹次被分配到山區的蘆田小學。沒想到,在蘆田小學,我聽到歐陽榮光和其他老師在談論朱炳軍,他是蘆田小學的老校長。當時蘆田交通不便,當地也沒有紅磚廠。擴建蘆田小學時,用的是大泥磚。這些泥磚,大多是朱校長帶著全校師生,在附近農民的幫助下,自己鋤地,自己趕牛練泥,自己用木磚架做的。我老校長壹直這樣,太辛苦了!

?在上世紀70年代?朱校長任從化縣教育局局長後,壹如既往地辦起了磚廠、印刷廠、校服廠、林場,不斷積累資金,不斷建新校,不斷改造舊校。他們努力工作,不為名,不為利,為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現在,從化的教育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朱老導演等前輩都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他們的進取精神會影響越來越多的從化人。從化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 上一篇:張裕的《史記》
  • 下一篇:五嶽指的是哪五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