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農學的歷史演變

農學的歷史演變

早期農學有9篇論文* * * 114篇,在《漢書·藝文誌》中專門列為“農民”。基本上沒有六國時期的農業著作,我們見過的先秦文獻只有《商農》、《任荻》、《論土》和《呂春秋》中的《審時》。

《呂氏春秋·商農》等四書是先秦時期最系統的農業著作,其內容大致取自《後記·農書》。侯姬的《農書》應該是戰國前期的作品。韓曙·文藝的記錄中沒有提到這本農書,這表明它早已遺失。幸運的是,這部分在《呂春秋》中被保留了下來。其中,“去農業化”講的是農業政策;《任荻》、《土壤之辯》、《判斷時間》三篇文章都是關於農業技術的。

我們還可以看到漢代的農書,包括《大勝書》、《四民月令》。

現代農業科學的形成只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其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卻有很長的歷史。古代天文、物候、歷法、測量等知識的形成,實際上與人類早期的農業生產實踐有關,是當時人們對農業生產條件、季節變化規律、土地利用方式等探索成果的反映。

後來,人們從試圖認識農業環境,發展到試圖改變環境條件和農業生產對象本身,促進了土壤耕作、施肥、灌溉、作物品種選擇與栽培、家畜育種等方面知識的逐漸系統化。中國古代農書以其浩瀚的篇幅,為古代農業研究的輝煌成就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19世紀中葉以後,生物學、化學、生理學、遺傳學、昆蟲學、微生物學、土壤學、氣象學等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及其實驗方法逐漸應用於農業,促進了農學研究從經驗層面向現代農業科學的質變。65438-0840年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經典著作《有機化學在農業和生理學中的應用》的出版,壹般認為標誌著現代農業科學體系發展的開始。

從此形成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各種農業科學。農業化學在作物栽培中的應用導致了化肥工業的建立,植物生理學和植物營養學的發展,作物栽培技術變得更加科學。孟德爾遺傳規律和遺傳理論的引入,導致了現代作物育種的誕生。隨著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和遺傳學原理在畜牧生產中的應用,家畜的育種、養殖、飼料科學和獸醫學也得到迅速發展。

20世紀初,動力機械,特別是內燃機、拖拉機等機動農具逐步普及,以畜力為農業動力的局面得到改變,加速了農業機械化的進程。由此產生的農業機械科學為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率提供了理論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合成化學工業興起,促進了各種農藥、除草劑、農用塑料的研究,植保手段日臻完善。隨著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研究開始取得成果,標誌著育種技術的新革命。生態科學和系統科學在農業中的應用,從宏觀上為農業科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和領域。

與此同時,核技術、電子計算機、遙感和遙測技術提供的新的研究方法也已經並正在使農業科學研究更加精確。由於農業科技的進步,農業生產者不僅可以幾倍甚至幾十倍地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各種動植物產品的單位產量,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大大減少有害生物和不利自然條件造成的損失。農業科學已成為農業生產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生產水平高速提高的必要條件。

當然,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不僅僅是因為自然科學。農業經濟科學的發展,對於人們更加自覺地按照經濟規律進行農業生產,改變和完善農業中的生產關系,合理組織農業生產力,改善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和分配,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上一篇:炎帝和黃帝在歷史上有哪些顯赫的地位?
  • 下一篇:本文結合中國近十年的發展和當前的實際,論述了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