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歷史上經歷過嚴重的通貨膨脹?

中國歷史上經歷過嚴重的通貨膨脹?

1.1984~1986貨幣政策終極目標的選擇:抗通脹。

在當時的政策引導下,中國經濟從1982進入高速增長期。經過兩年多的持續擴張,在1984的第四季度,中國經濟開始出現明顯的過熱勢頭。為了滿足經濟的快速發展,彌補較大的財政赤字,中央政府開始超發貨幣,1984年末流通中的現金達到7921000億元,同比增長49.5%,導致通貨膨脹暴漲,出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壹次“搶購”。1984第四季度零售總額944億元,比1983同期增長28.8%。為了防止經濟形勢進壹步惡化,央行開始實施以平衡信貸和降低通脹為主要目標的貨幣政策。這壹貨幣政策的實施是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行政命令向宏觀調控轉變的標誌。但是,由於市場經濟程度低,貨幣政策工具不完善,貨幣政策的效果並不明顯。

二、貨幣政策分析1987~1991年

1.1987 ~ 1991貨幣政策終極目標的選擇:抗通脹。

針對1986的通貨膨脹,央行著手制定相關貨幣政策抑制通貨膨脹,但此輪貨幣政策制定並不成功。1987~1988是經濟擴張的另壹個階段。在前期經濟擴張的帶動下,物價指數持續上漲,達到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歷史高位。以1985價格指數為基準,1986價格指數上漲6.0%,1987價格指數上漲13.7%,1988價格指數上漲34.8%。造成這次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要求,解決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從1986開始增加財政支出,不斷擴大財政赤字。特別是1988“壹戶通”金融系統實施後,社會需求進壹步飆升。與此同時,為了解決政府赤字問題,年復壹年地發行貨幣。到1988第四季度,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為21340億元,同比增長46.7%。由於貨幣超發,市場貨幣發行量劇增,引發了物價的猛烈上漲和貨幣貶值。同年5月,政府宣布將價格補貼由隱性補貼改為顯性補貼[2]。6月份,政府多次表示決心克服價格改革的障礙。7月,政府試圖開放名牌煙酒的價格。這壹系列措施加劇了居民不確定的心理預期,引發了1988的8月中旬搶購和銀行存款擠兌。1988第四季度末,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0.3%。8月份銀行存款減少26億元,官方公布的通脹率達到18.5%。為了整頓嚴重的通貨膨脹,中央政府對經濟實施了全面的“治超整頓”,其措施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厲的。

三、貨幣政策分析1992~1997

1.1992~1997貨幣政策終極目標的選擇:抗通脹+國際收支平衡。

中國經濟經歷了1990~1992的低通脹期,鄧小平南巡1992後中國經濟開始活躍。到1993上半年,通脹壓力又開始上升,金融行業壹片混亂。在國內金融市場,大量資金集中在沿海地區的房地產市場。銀行、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各自不同的利益,規避中央銀行的規定和監管,為房地產行業籌集大量資金,導致貨幣供應量過大,信貸規模壹再超出計劃。中央政府在1993年夏天開始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朱镕基總理親自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強財經紀律;將國有銀行與其下屬的信托投資公司分開;各專業銀行必須立即取消計劃外貸款;限制跨地區貸款;派工作組到各省檢查落實情況等等。與此同時,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大幅貶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1:5.64突然下降到1:8.27,國際收支狀況惡化。由於巨大的內需壓力,在投資需求飆升的情況下,財政赤字和貨幣供應量的超常規增長導致了通貨膨脹的全面爆發。當時經濟過熱,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是抑制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平衡。

四。摘要

自1984以來,央行的貨幣政策有成功也有失敗。由於中國金融市場的不發達和不完善,具體來說,1984~1997期間的貨幣政策選擇貸款規模,以M0為主要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它們不僅簡單易測,而且具有很強的直接可操作性。因為中國央行利用經濟杠桿調控經濟的效果並不明顯,相反,央行利用舊的信貸調控手段(主要是行政命令)往往非常有效。中國貨幣政策把直接操縱性很強的指標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是非常有效的,也反映了中國改革這麽多年市場是多麽的脆弱。還必須指出的是,由於微觀經濟主體的制度分割和銀行的制度限制,1.984 ~ 1.997時期的貨幣政策呈現出貨幣供應量過大和貨幣供應量過緊之間劇烈擺動的特點,這也導致我國經濟運行經常陷入“壹放就熱”——“壹放就熱”的循環。

  • 上一篇:孟,初中歷史老師。
  • 下一篇:穿越歷史的小說。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