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出口貿易的歷史和現狀

中國出口貿易的歷史和現狀

具體來說,在1989(尤其是1986)之前,由於國內經濟落後,國際環境惡劣,我國實際出口量長期低於正常水平,出口不穩定指數較高。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環境的逐步改善,我國商品結構有所調整,出口量也逐漸趨於正常,因此出口不穩定指數有所下降,逐漸趨於壹個水平值。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亞洲國家發展迅速,在此期間,中國70%的產品出口集中在亞洲。

依靠對當地市場的熟悉,中國的出口迅速上升,實際出口量甚至略高於長期趨勢。

因此出口不穩定指數從1989上升到1993,但幅度不大。

從65438年到0992年,西方國家停止了對中國的出口制裁,中國的產品不再需要轉口到香港,大大降低了成本,貿易條件明顯改善,市場出口大幅增加。

由於當時市場缺乏組織,出口生產無序無系統,雜品出口增長迅速,成為絕對主導產品,占出口總量的40%以上。

在雜項產品出口強勁增長的推動下,中國實際出口總額大幅上升,甚至遠高於正常的長期趨勢。

因為市場傳導的時滯性,上述反應直到1994才爆發。

從65438到0994,中國出口商的晶體結構集中度系數突然上升,出口不穩定指數迅速躍升至歷史最高值。

可見,在市場發育程度低,生產缺乏組織性和穩定性的情況下,壹國出口產品的生產和產量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表現出非理性的發展。

當出口商品集中在技術含量低的初級工業制成品和缺乏穩定出口對象的雜項產品時,出口商品結構特別容易惡化,導致突然偏離正常值。

意識到出口商品層次低、結構過於集中、過度依賴少數市場對貿易發展的不利影響,中國開始從65438向0995分散調整出口地域結構,同時升級出口結構,使技術含量低、自身不穩定性大的雜品比重下降,而技術含量高、出口穩定性高的機械和運輸產品比重上升。

這樣,中國的出口貿易既可以避免因依賴個別市場而處於被動地位,又可以保證出口產品的高附加值和穩定性,避免因外部影響而導致出口收入的大起大落。

從1996開始,我國出口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實際出口與長期趨勢的偏差大幅縮小。直到1998,中國出口不穩定指數持續下降。

這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分析壹國出口商品結構時,不僅要看商品集中度系數,還要考慮具體的內部結構。

高科技工業制成品具有壹定的技術壟斷性,因此買賣雙方具有穩定的合作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高技術產品比重的增加可能導致商品集中度的提高,但其自身的出口穩定性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降低商品集中度對壹國出口的不利影響。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出口產品結構有所優化,但與先進工業化國家相比,水平仍然較低,出口貿易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

低層次的商品結構極大地制約了中國出口貿易的進壹步擴大。

1999特別是2001中國入世後,中國低技術含量的廉價制成品(如紡織品和人造制品)大量湧入歐美市場,對當地產業工人的福利造成嚴重影響,並引發頻繁的貿易爭端。歐盟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極大地限制了中國本土產品的出口。

這些因素使得近年來我國實際出口量低於長期正常值,導致出口不穩定指數在1999-2004年期間再次上升和波動。

這提醒我們,壹方面要繼續實施出口地域多元化戰略;另壹方面,要加快出口商品的結構調整。

在促進商品出口多層次、多樣化的同時,努力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系統優化升級出口產品,以減少貿易摩擦的發生,降低貿易壁壘的影響。

否則,很難保持中國出口的穩定發展。

  • 上一篇:瑯琊山抗戰的背景、過程、結果及其歷史意義。
  • 下一篇:古裝玄幻電影《誅仙》語錄壹:踏入青雲,無法回頭。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