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瑯琊山抗戰的背景、過程、結果及其歷史意義。

瑯琊山抗戰的背景、過程、結果及其歷史意義。

簡介

“這個革命軍人要有視死如歸的精神;寧死不屈是燕趙英雄的光榮傳統。這是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碑題詞。

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軍區第1師的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的撤退,毅然把敵人引到了七排坨山頂。子彈用盡,他們跳下山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壹曲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瑯琊山戰役的背景和過程

1941年8月,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指揮偽軍7萬余人(其中日軍6萬余人,偽軍1萬余人),對晉察冀邊區發動了史無前例的秋季“掃蕩”。這場大規模的“掃蕩”和反“掃蕩”鬥爭持續了兩個月。

日軍兵力眾多,勢頭兇猛,采取遠程迂回、合擊、鐵壁包圍戰術,企圖在短時間內摧毀晉察冀根據地。晉察冀軍區為“掃蕩”敵人的包圍圈提前做了壹些準備。8月19日,晉察冀軍區第壹軍分區接到反“掃蕩”的作戰方針和戰術指令。此前,第壹師對陸軍主力所在的瑯琊山站的地形工事進行了改造,精簡了機構。8月23日,日軍開始進攻。壹個月來,圍繞易縣的爭鬥壹直在進行。

狼牙山屬於太行山山脈,走向西南和東北。位於河北省易縣西南部,包括七排坨、蓮花峰等5坨36峰。當時,我軍數千名官兵、數萬人躲在這裏躲避日軍的瘋狂“掃蕩”。9月23日淩晨,日軍開始進攻瑯琊山。盤踞在棠湖的日軍先頭部隊占領了山腳下的南七村和北七村,制造了屠殺眾多村民的慘案。接著,日軍主力沖出。拂曉,日偽軍3500余人從定興、方順橋等地西進,圍攻易縣北樓山附近的壹個區站。當時壹個區大概有5000人。對瑯琊山的進攻是由步兵第133旅及其下屬部隊組成的日本華北軍第二兵團發動的。該團團長是少將津田美吾,第133步兵旅團長。

在漢奸趙玉昆的偽軍的帶領下,日軍迅速進入。日軍在出入口部署重兵,從北關頭沿東西水村向狼牙山推進。23日中午,日偽軍已集結在山腳下。當時留在瑯琊山的部隊人數不多,易縣、定興、徐水、滿城等縣的黨政機關、遊擊隊和群眾有三四萬人。我們必須盡快找到組織突破的方法。第壹師師長楊成武命令由正在山上養病的某團團長秋微指揮的四個遊擊小分隊,利用天險地形堅守陣地,伺機突圍。分區情報站通過“飛線”,了解到敵人分布在周邊的主要河流、貓兒崖、關頭、東西水、松山、樓山、淇水、菜園、雪衣嶺、碾子臺、九連山等地。23日黃昏,壹個師的三個團、二十個團從東、西兩個方向的靈溪、艾沙、劉家臺、吳家莊子同時進攻。關山、松山日軍傷亡慘重,偽軍損失慘重。日軍以為遭遇了我軍主力,立即從九連山、碾子臺、雪地嶺等地趕往北樓山救援,日軍很大壹部分被吸引了過來。這壹帶有壹個十幾裏長的大洞,大大減輕了我軍的壓力。秋微上校抓住有利時機,迅速組織突圍。

根據壹個師首長的指示,壹個團的壹個連留下來做掩護。掩護主力撤離的任務交給了七個連。七連從瑯琊山東移到西,在當地民兵遊擊隊的配合下,在壹個山洞裏搞到了足夠的子彈和手榴彈。另壹方面,該師主力已於23日晚從周莊經上下關口向西移動。直到24日中午,師部才安全轉移到張家莊。

按照原來的部署,七連偽裝成主力吸引敵人主力,然後利用夜色掩護和熟悉地形的優勢,伺機出擊,消滅敵人。七連連長劉福山、指導員蔡,帶領全連戰士利用瑯琊山的自然危害和改造後的地形,在民兵的配合下,分兵在敵人上山的路上埋設地雷。24日夜幕降臨後,四個縣的遊擊隊、政府官員和群眾沿著盤陀路悄悄向空洞移動。半夜12左右,六班翻越瑯琊山,來到山後的小村莊。七連派壹、三排警戒,二排待命。淩晨三四點左右,我接到命令,掩護七連撤退,為當局撤退爭取時間。完成掩護群眾突圍的任務後,第壹、三排陸續撤離,第二排繼續掩護。連長命令第二排和第二班守衛山腳北邊,第六班守衛東邊的入口。二班走後,連長帶7名指戰員沿盤陀路撤離,留下機槍組給六班占領西山關,吸引敵人火力,繼續掩護戰鬥。機槍組的兩個人配備了兩挺機槍。六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和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等5名戰士,借著月光,把團部留下的幾箱手榴彈捆起來,藏在棋盤坨上最危險的“巖鼻”和“小臉”據點裏。

25日上午,500多名日偽軍向瑯琊山發起進攻。上山途中,東西水村到七排坨的日軍隨著地雷的爆炸倒下了。機槍組的兩路火力吸引了敵人,敵人誤以為山上還有我軍主力。包括馬寶玉在內的五名戰士被分成兩組,以阻止試圖在七排坨會師的敵人。但是機槍連子彈都有限,機槍手打完子彈就撤退了。為了拖住日軍,六班戰士壹直帶領敵人上山。日軍在之前的進攻中吃了虧,不敢輕舉妄動。他們采取掃射和炮擊的形式,三五成群地探查,輪流進攻。六班戰士把守棋盤坨主幹道,英勇作戰堅守陣地,擊退日軍四次猛烈沖鋒,擊斃敵人五十余人。直到中午,日本人也沒有爬上棋盤坨。棋盤陀有壹條路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另壹條是通往棋盤陀頂峰的路,也是死路壹條。為了不暴露部隊的轉移路線,保證主力的安全,5名戰士選擇撤退到七排坨頂。班長馬寶玉帶領戰士們壹邊爬上山頂,壹邊依靠巖石和樹林向敵人射擊。敵人正在緊追不舍。由於敵人不熟悉地形,有的中彈滾下山去,有的踩著石頭掉進深谷。六班戰士把敵人引上了絕路,也讓自己陷入了困境。

棋盤頂上有三座懸崖,無障可倚,無路可退。由班長馬寶玉率領的五名壯漢與敵人激戰了五個小時。當彈藥用盡時,向敵人投擲石塊。他們打光了最後壹顆子彈,扔出了最後壹顆手榴彈,但由於實力懸殊,很難支撐下去。在最後的緊要關頭,五勇士寧死不屈。毀槍之後,他們跳下懸崖。馬寶玉、胡德林和胡福才壯烈犧牲,而葛振林和宋學義跳下懸崖,掛在懸崖的樹枝上,但他們都活了下來。葛振林受了輕傷,宋學義摔斷了腰。兩人憑著求生的本能和頑強的毅力,艱難地爬上懸崖,互相鼓勵,互相攙扶著走到小石林,遇到了當地道觀的道士李。獲救後,他們被民兵送往醫院。瑯琊山的戰鬥結束了。馬寶玉等5名戰士,展示了* * *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高尚品質和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英雄氣概。

後續宣傳

1941年秋,晉察冀根據地軍民反“掃蕩”鬥爭壹直持續到10年中期。關於我軍指戰員在瑯琊山戰役中的英勇作戰,日本出版的《華北治安戰》也不得不承認。該書在總結日軍“抗義作戰”的教訓時,談到八路軍“負責掩護主力撤退的部隊,即使兵力薄弱,也會頑強抵抗”,“撤退時* * *軍的哨兵故意想向與主力相反的方向撤退”。這從壹個側面說明,狼牙山五壯士以小部隊掩護主力轉移,頑強抵抗日軍,是不爭的事實。可以說,利用狼牙山的險要地形、工事和集束手榴彈的殺傷力,然後在七連留下的機槍組兩個兵的機槍配合下,伏擊、封鎖七排坨的危險據點,不僅是真實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10年6月8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政治部主任舒潼、副主任朱簽署並頒布了《晉察冀軍區關於學習瑯琊山五壯士的指示》(以下簡稱《指示》),其中記載了在瑯琊山封鎖中,共死傷敵人100余人。同時,我們高度評價了馬寶玉等五名戰士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號召全軍指戰員向五壯士學習。軍區作出指示:“第壹,在每壹次戰鬥中,都要高度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用戰鬥的勝利來紀念他們。二是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碑紀念,命名為瑯琊山三烈士紀念碑。三、決定將馬、等烈士列為模範榮譽軍人,每逢紀念日點名,首先從榮譽軍人中產生。4.光榮負傷的葛振林同誌和宋學義同誌,除壹般表彰外,還授予榮譽勛章。”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行為很快在邊區傳開了。

1941年11.5日,晉察冀日報刊登了由前線記者沈采寫的通訊《棋盤上的五魔兵陀》。後來房兵和齊父寫了《瑯琊山五壯士歌》,韋唯和羅郎寫了《五壯士歌》。五壯士的英雄事跡很快在邊區傳開了。第壹軍分區前方劇社青年畫家曹振峰畫了漫畫《五壯士》,劇社還創作演出了徐虎編劇的四幕劇《瑯琊山五壯士》。這些作品深受武將和人民的喜愛,教育和感染了壹代又壹代的青少年。

歷史意義

1942年5月,晉察冀軍區召開“狼牙山五壯士”命名暨反掃蕩勝利慶祝大會。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三位烈士“榮譽模範”稱號,批準胡德林、胡福才入黨,中國生產者黨。葛振林和宋學義被授予通令狀,並被授予“勇敢和堅韌”勛章。瑯琊山五壯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不屈的民族氣節受到聶司令員的高度贊揚。他說,“他們體現了中國生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優秀品質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為了紀念和表彰五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七排坨主峰建了壹座紀念塔。新中國成立後,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被收入小學課本。1978年,宋學義病逝,葬於沁陽烈士陵園。2005年3月21日,抗戰勝利60周年前夕,葛振林在湖南衡陽病逝。至此,瑯琊山五壯士中最後壹個活著的人也永遠離開了人們。

  • 上一篇:SABER有多高?
  • 下一篇:中國出口貿易的歷史和現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