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歐洲歷史上可怕的瘟疫之後發生了什麽?

歐洲歷史上可怕的瘟疫之後發生了什麽?

就是那個黑死病~

14世紀中期爆發的黑死病削弱了教會的權威,人們開始用自己的認知能力思考周圍的世界。

隨著這些獨立的新思想的醞釀和傳播,傳統的社會秩序發生了動搖,自我救贖行動開始出現。

14世紀中葉,歐洲爆發了壹場名為“黑死病”的大瘟疫。據報道,當時牛津大學近三分之二的學生死亡,歐洲約有2500萬人死亡。

作為壹個突發事件,這場瘟疫不僅給人類帶來了浩劫,也對人類文明本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現在我們回頭看這場災難,發現黑死病在歐洲走出中世紀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在寂靜與黑暗中,歐洲迎來了文藝復興的曙光,壹個思考與質疑的新時代悄然來臨。

從這個意義上說,黑死病成為歐洲擺脫中世紀束縛,實現歐洲文化轉型的重要誘因,這或許就是歷史的辯證法。

動搖教會的權威

黑死病爆發期間,恐慌的人們急於找出瘟疫的起因。黑死病是怎麽發生的?如何治療或阻止其擴散?按照“原罪-贖罪-審判”的信仰體系,絕對權威的教會給出了“上帝的譴責”的答案。

他們認為黑死病是上帝對世人罪孽的懲罰。

為了平息上帝的憤怒,人必須不斷懺悔,壓抑自己的欲望。壹些鞭笞信徒甚至用嚴酷的自我鞭笞來去除自己的罪惡,以獲得上帝的寬恕。

然而,黑死病無情地否定了教會的解釋。盡管人們不斷祈禱,仍有數千人被帶走,其中包括道德高尚的牧師和修女。

於是,人們提出了這樣壹個問題:什麽行為引起了上帝的憤怒,為什麽好人壞人會大量亂死?如果成人為犯罪付出應有的代價,為什麽無辜的孩子卻要承受死亡的懲罰?尤其不能自圓其說的是,身為上帝使者的祭司為何不能幸免。這些都超出了教會的合理解釋。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宣稱“天譴論”的威廉·愛丁頓大主教很快患病,成為英國最早的受害者之壹。

宗教信仰開始松動。我們在薄伽丘的《十日談》中看到了人們思想的壹些變化,其實是表達了人們對上帝的失望,因為上帝沒有出面阻止瘟疫。

當黑死病展現出世界的殘酷面目和荒謬本質時,讓人對教會制度產生了懷疑。

既然上帝對人類的苦難保持沈默,人們就需要找到新的教義來解釋這些苦難。

於是,黑死病後的歐洲上演了各種新的或許同樣荒謬的原因解釋,從而在壹定程度上動搖了教會的絕對權威。

這些異端的出現導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分裂,成為150年後宗教大變革的前兆。

黑死病流行期間,人們也對教會中壹些牧師的表現感到失望。

由於黑死病可怕的傳染性,牧師的死亡率很高。

面對死亡的威脅,雖然有壹些品行良好的神父能夠堅守自己的職責,但也有很多神父選擇了逃避瀕死者,不聽瀕死者的懺悔,甚至逃避病人,或者“懼怕死亡”,“甚至無視自己的薪水”。

神職人員死亡逃亡,導致神職人員短缺。而新招募的神職人員文化素質較低,無法嚴格履行救助職責。而是借機中飽私囊,接受死者的大量捐贈,從而大發橫財。

這些行為激起了人們對牧師的仇恨,也在壹定程度上削弱了教會在人們心目中的神聖感。

《十日談》中描述的表面上虛偽實則奢侈、淫蕩、敲詐的牧師,是黑死病時期對牧師的壹種新認識。

及時行樂的世俗主義。

與此同時,黑死病帶來的無處不在的死亡陰影對人們的觀念和價值觀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激起了人們對生活的向往,許多人的信仰發生了動搖和改變。

面對死亡,人們把目光從對天堂的期待轉向對人間的享受,享受生命的社會心理大行其道。人們忘記了神學的條條框框,喝酒唱歌,尋歡作樂,徹夜不眠。

當死亡的威脅高懸頭頂時,與其害怕死亡,不如鼓起活下去的勇氣,“活到死”。

死亡隨時可能到來,但生活仍在繼續。人們重視個體生命和世俗幸福,不再壓抑自己的欲望。越是面對死亡,越應該珍惜自己擁有的生命。

隨著黑死病的日益盛行,人們的禁欲觀念開始瓦解,各種追求享樂的生活方式開始盛行。

這壹時期文學作品中對享受愛情生活的青年男女的贊美,突出了突破神學禁欲主義,肯定世俗生活價值的傾向。

在《十日談》中,薄伽丘通過許多生動的故事描寫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表現了生活的情趣,同時諷刺了教會虛偽的禁欲主義。

在那些故事裏,愛情不再是被宗教神學譴責的罪惡,而是人性的正常要求。

薄伽丘用壹種新的倫理標準來評價愛情,贊揚了打破家庭背景的青年男女的真摯愛情。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作品對那些有真情實感的情人和情婦也特別寬容。

小說進壹步向我們展示了愛情的魅力,它不僅能激發人的智力,而且具有凈化人心靈的巨大力量。

薄伽丘對愛情和教會的態度代表了壹種新的人文精神的興起。

初步建立自主意識

歐洲黑死病的爆發,客觀上產生了另壹個意想不到的推動力,那就是人的獨立意識的形成。

中世紀的人生活在教會的權威之下,很難形成人生而自由平等的意識。服從上帝的安排成了他們的人生信條。

14世紀中期爆發的瘟疫削弱了教會的權威,人們開始用自己的認知能力思考周圍的世界。

隨著這些獨立的新思想的醞釀和傳播,傳統的社會秩序發生了動搖,自我救贖行動開始出現。

人們獨立意識的形成首先表現在對黑死病的治療和預防上。

當教會要求人們忍受和屈服,卻無法阻止瘟疫的傳播時,壹些醫生開始尋求治療病人的解決方案,盡管這收效甚微。

醫生們的這些嘗試給了人們壹個積極的信念,那就是面對無情的瘟疫,只有行動起來,努力采取各種措施,才能走出困境。

可以說,人的拯救和預防行為,已經成為文藝復興擺脫神的統治,恢復人的主體地位的壹次預演。

同時,面對黑死病帶來的無處不在的死亡,身份、等級、家庭地位失去了意義,從而客觀上促進了平等觀念的萌發。

死亡讓國王、貴族、僧侶、平民的等級差別消失。

瘟疫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等級觀念,也沖擊了現實中的等級制度。

瘟疫造成人口大量下降,造成勞動力嚴重不足。

由於剩余人力太少,勞動力價格上漲,雇主不得不通過提高工資來招聘勞動力。這樣,既構成了勞動力的轉移,又將農民與封建主之間的依賴關系轉化為貨幣關系,從而加速了莊園經濟的衰落和解體。

統治者通過制定法律限制工資的措施不僅沒有奏效,反而激化了統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激起了壹系列旨在反對社會不平等的農民起義。

它們挑戰了以前從未被質疑過的不平等原則,從而“展示了壹種正在人類事務中形成的新思想”。這種新觀念來源於底層人民的平等需求和身份意識,勞動力的流動使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自由勞動成為可能。

中世紀黑死病的爆發雖然是偶然因素,但卻以恐怖的方式加速了歷史進程,催生了歐洲人文主義的復興。

黑死病帶來的巨大痛苦和恐懼動搖了教會的絕對權威,孕育了中世紀末期及時吃喝玩樂的世俗主義,培養了獨立的新人格,這在某種程度上為即將到來的輝煌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

  • 上一篇:德國留學申請流程概述
  • 下一篇:按時間順序排列,中國歷史上的帝王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