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北鬥殿安宮詳細數據采集

北鬥殿安宮詳細數據采集

北鬥殿安宮的媽祖,又名東羅馬,與南堯宮、鹿港天後宮並列為彰化縣三大媽祖廟。滇安宮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前身是東羅街天後宮(舊址在西周鄉九妹村)。北鬥滇安宮是東方蝸牛媽祖廟的基地,也是南黃花最古老的媽祖廟之壹。

基本介紹中文名:北鬥殿安宮,又名東羅馬,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它的前身是東羅街道天後宮舊址:西洲鄉九美村。基本信息,內部介紹,歷史,東洛街時期,北鬥街時期,新廟重建,活動及基本信息。明末清初,都臺先民在東洛河(老濁水溪)南岸修建了第壹座古寺。但在嘉慶10 (1805)年,東洛街遭受戰亂之苦。次年,洛溪洪水泛濫,街景幾乎被毀。軍事陪審員陳和文學陪審員楊啟元等地方士紳,為了謀求長久的管理,在東羅溪和清水溪之間找到了高丘河地寶鬥,並對其自然渾濁和對大溪的保護進行了測試。他們將此地作為南北通衢,與老街東洛共享河運之利。正是在嘉慶11年(65438+),當時當地士紳認為寶鬥南裏可能有文昌廟,符合“北鬥魁首六星”的標誌。重建後的街道更被稱為“北鬥街”,大門設置在四個方向,稱為東門、西門、南門和北門。街內道路縱橫交錯,反復形成井字形,因此被稱為“臺灣省第壹條城市規劃街”。清代時期,北鬥街是東羅溪的要沖,是臺灣省中原地區首屈壹指的內陸商埠,也是南北商旅和山水產品的中繼站。當時的媽祖廟錢潔是紅磚鋪成的,街上店鋪林立,糖廠、染坊(北鬥是清代臺灣染織布業的中心)、油坊、米鋪、山料等,各行各業比肩而立,空前繁榮;夜幕降臨後,華燈初上,臺灣省最早的夜市誕生了。如此豐富的街景,可以和臺南府城、鹿港、蒙加並列為臺灣省四大城市,這是基於“壹府二鹿三蒙加四寶鬥”的老話。然而,漲跌變化頻繁。日據時期,日本人帶領東羅溪源頭分流至西羅溪。從此北鬥擺渡頭的河運功能喪失。隨著東洛溪河床的淤積和鐵路的避讓,北鬥城的形勢日漸衰落,戰後行政區域重新劃定。北鬥街已經從張南行政中心變成了壹般的鄉鎮,風華正茂,日薄西山。北鬥街雖然多變,但文化資源豐富,成為壹座處處有故事的古城。媽祖廟最重要的歷史遺跡是柔軟的媽祖,在當地被視為“北鬥鎮之寶”。通體柔軟的媽祖像是臺灣省媽祖信仰史上的珍貴文物,充分展現了“媽祖”的特質。軟體媽媽是根據人體關節比例塑造的,全身都可以活動。內衣外套都有。她身著繡花龍袍,滿身三寸金蓮,十分精致。北鬥殿安宮有七位百歲以上的軟身母親,是臺灣最大的。關於這七只媽祖的來歷,除了凱·馬妓(老阿姨)外,其余六只軟身媽祖,據說都是清朝去大陸祭祖時帶回來的。百年鎮館媽祖殿正殿神龕內,中央賢者為北鬥街時期(嘉慶11遷北鬥街)雕刻的鎮館母親,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目前是媽祖,殿安宮新殿的鎮館。千年神木觀音佛滇安宮除正殿外,後殿二樓供奉觀音佛。這座4米高的雕刻觀音佛像據稱是東南亞最大的雕刻觀音像。由臺灣省高山上出產的樹齡約65,438+0,700年的柏木雕刻而成。雕像莊嚴肅穆,是非常特殊的滇安宮文物。武文常夫子羅清書院文昌廟始建於嘉慶八年(1803)。這裏原本是大北鬥壹帶士人的信仰中心,卻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目前,有五塊文昌牌位安放在滇安宮文昌殿。此碑用朱漆繪制,金寫“五文昌法師神位”銘文。歷史東羅街時期明清時期,北鬥的祖先漂洋過海來到臺灣。為了保證他們完全穿越黑水溝(臺灣省海峽)乃至梅州天後宮,他們恭恭敬敬地駕著靈殿裏通體柔軟的媽祖,護送他們到臺灣。先民進入東羅舊社會(西周鄉九美村、鎮寮村壹帶)後,發展成功,在康熙年間創立了“天後宮”。至於東羅街天後宮的建立日期,《周太中寺記》第壹冊,在北鬥街“滇安宮(媽祖宮)”的標題下,記載為康熙五十七年五月(1718),而早期出版的滇安宮寺,則宣稱建立於康熙二十三年(168)。根據東洛街漢族聚居地的形成,有相應的說法是康熙年間建有寺廟。但基層時期的寺廟規模應該不大,然後隨著東洛街的形成,東洛街的天後宮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就臺灣省而言,媽祖廟東羅天後宮是該省為數不多的建於康熙時期的寺廟之壹。就南彰化而言,它的歷史最悠久,堪稱南張凱的媽祖宮。北鬥街時期,嘉慶11年(1806),由於水災、軍事災害和等宗族間的爭鬥,東洛街崩潰,陳和文啟元探寶鬥。看完媽祖後,他們在東洛河和清水河之間選了壹條“寶鬥”高康河。北鬥街建立之初,考慮到人心穩定,在街中心前購買熟地,改建媽祖廟,以媽祖廟為中心擴建北鬥街。媽祖廟建成後,當地士紳看到頻繁的兵災水患,希望在媽祖的庇護下,街民從此安居樂業,於是將天後宮改名為滇安宮。因為北鬥媽祖廟是從東羅街遷來的,所以在重建滇安宮的時候,西洲九妹(東羅街舊址)的村民把屋頂的第二根柱子獻給了媽祖。所以以後各地無論何時去北鬥媽祖廟登記媽祖,都只有九妹村的信眾可以隨意問神,不用排隊,可見西州九妹村與滇安宮的關系之密切。嘉慶年間,我們的祖先遷居寶都,在建街之初,也開始籌劃重建滇安宮媽祖廟。由於急需和資金限制,重建後的媽祖廟只有壹座寺廟,外觀簡單,沒有多少復雜的雕刻,但卻別有風味。這種古樸的寺廟外觀,反映了當時創業的艱辛,記錄了先民開拓的血淚史。因此,“滇安宮古寺”的建築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摻雜著先民的辛勤勞動和共同精神的支撐,是北鬥鎮人共同的歷史記憶和鄉土情懷的投射。這座古色古香的寺廟外觀,在民國72年(1983)因為在臺灣的珍寶不多,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跡。由於建立滇安宮比較困難,建立初期只有壹座寺廟。同治七年(1868),秀才陳佐周提議修建,兩側加龍,完成了滇安宮古寺的外觀。重建新寺民國63年(1974),當地政府提出修建後寺,歷時10年,於民國74年(1985)竣工。在修建後殿時,滇安宮前的古寺因其古樸的外觀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跡。但出於年久失修和安全考慮,滇安宮管理委員會有了重建新寺廟的想法,並請內政部重新評估,取消了對該古跡的鑒定。另壹方面,當地也出現了另壹種保留歷史遺跡的聲音。認為滇安宮古寺對北鬥後代具有傳承意義,不能拆除或遷移到其他地方。當時有人提出了壹個折中方案,建議采用“廟中廟”的做法,既可以擴大廟的規模,又可以保存古跡。最後,在管理委員會和當地政治家的領導下,民國77年(1988),滇安宮被取消古跡認定,古寺搬遷至臺灣省民俗村。78年(1989)為新館工程奠基,前館建於14年,選在民國92年(2003年)。活動:媽祖到媽祖廟朝聖農歷三月是媽祖誕生的月份,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團前往著名的朝聖是相當常見的。過去,北鬥街是南北水路的交通樞紐。因此,來自全省各地的大多數香火團體都會經過北鬥街,並參觀滇安宮的媽祖廟,那時滇安宮是張南南部所有街道和村莊的信仰中心。來自全國各地的隊伍參加了儀式,歡迎媽祖,所以殿安宮周圍總是擠滿了朝拜者。目前來往北鬥街最大的朝聖團是大甲鎮蘭宮媽祖。這支延續了100多年的朝聖隊伍,第二天將穿過北鬥街,在華嚴寺、滇安宮、七星橋渡口頭做短暫停留。回到北方的第六天,大家馬再次來到北鬥街。是鎮上的寺廟陪著大家馬開車逛北鬥街,鞭炮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那天晚上,大甲姨像往常壹樣在滇安宮過夜。媽祖廟附近的小巷裏擠滿了夜市小販,這似乎是壹個不夜城。那是北鬥鎮壹年中最繁忙的時候,也將“三月寶豆迎媽祖”的盛況推向了頂峰。殿安宮的北鬥街,姓Xi,是壹條非常熱鬧的街道,各路路人絡繹不絕。因此,許多信眾經常聚集在媽祖廟附近的滇安宮,並有許多團隊在各個地方歡迎媽祖。因為滇安宮是張南南部最具標誌性的寺廟,所以所有以北鬥街為中心的郊區宗親會在媽祖聖誕期間組成祭祀團前往參拜。據日據時期的實地調查,當時有汽車集團、賣冰集團、菜商集團和各種姓氏的宗親會等祭祀集團,其中陳、林、謝、徐、楊、王、劉、邱等都是自由人。當年,大廚選了壹個日子,在會中迎接媽祖,帶著祭品回到滇安宮,為其祝壽祭拜,同時聘請了布安宮。但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變遷和商業模式的轉變,各種姓氏的宗族協會紛紛解體,如今的滇安宮字姓戲已經沒落。觀音佛節每年農歷六月19,觀世音菩薩成佛之時,滇安宮都會舉行慶典,並頒發獎學金給鎮上的優秀學生,以示揚觀音佛的慈悲。從1997年開始,彰化縣* * *結合民間和公共部門的力量,在縣內聯合組織媽祖聯訪,以宗教和藝術促進旅遊經濟的發展,賦予媽祖文化全新的活力。從北鬥殿安宮和彰化南堯宮,王公福海宮,王公福海宮到香港福安宮,分元伯佐吉,元林福福。

  • 上一篇:新課程改革歷史教學
  • 下一篇:人們如何處理生活垃圾?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