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王安石變法的歷史典故

王安石變法的歷史典故

王安石變法在歷史上很有名。這裏我給大家帶來王安石變法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它們,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慶歷新政失敗後,北宋社會矛盾依然存在。官僚地主吞並了大量土地。他們中的壹些人享有免稅的特權,另壹些人利用他們的權力隱藏財產和逃稅,並向農民征收重稅。此外,政府每年還要向遼國和西夏支付大量的銀絲,這些都要由農民承擔。各地經常發生農民起義。國家土地稅收入沒有保障,但支出卻在增加。北宋政府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1067年,宋神宗·趙勇登上了王位。這壹年,宋神宗只有20歲,他想有所作為。早在他即位之前,就聽說過王安石,說他很有才華。所以壹登基就想起了王安石,任命他為江寧(今南京)知府。幾個月後,他把王安石調到北京,任翰林學士。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是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年輕時酷愛讀書。他努力學習,讀過的書永遠不會忘記。他的文章又快又好,詩也不錯。曾鞏把他的文章送給歐陽修,歐陽修非常欣賞。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壹。

王安石二十二歲時,考中進士,後在地方做官。任鄞縣(今浙江寧波)知府時,組織農民興修水利,築堤疏浚河道。農民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把政府倉庫裏儲存的糧食借給農民,讓他們秋收後加壹點利息,返還給政府,農民就少受地主士紳的剝削。這樣做,農民受益匪淺。

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對農民有利的事情。宋仁宗把他調到首都,讓他管理財務。這時,他向仁宗呈獻了壹份數萬字的奏章,提出了變法的主張。然而,宋仁宗沒把它當回事,把它收了起來。

王安石見朝廷沒有改革的決心,又見自己和執政大臣意見不合,便在母親去世時辭職回鄉。

這壹次,宋神宗命令他在江寧府做官。他聽說新皇帝年輕有為,就背井離鄉,在江寧府任職。

不久,宋神宗召王安石入京。他到了北京以後,宋神宗召見他,問他:“妳認為我們應該從哪裏開始治理好這個國家?”

王安石毫不猶豫地說:“移風易俗,立法刻不容緩。”

宋神宗連連點頭稱是,並說:“我希望妳能幫我改變政治事務。”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副丞相,次年任命他為丞相。當時朝廷有幾個宰相、副宰相,有的年紀大了,膽子小了,有的反對變法。王安石知道,用這些人進行變法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壹擔任副總理就得到宗申的批準,並立即建立了壹個新的機構來主持政治改革——三司法規制度,並任命了壹批新人。這個機構名義上是王安石和另壹個官員辦的,實際上是王安石主持的。

宋神宗急於實施政治改革。法規部壹成立,他就問了下個月新法的制定情況。王安石迅速派人到各地考察農田水利和稅收情況,並加緊制定新法,頒布天下。

新法的內容主要包括:

第壹,青苗法。這是王安石早年在鄞縣采用的方法。每年春天,當沒有收成時,政府以較低的利率借錢或谷物給農民,並在秋收後償還。

第二,農田水利法。政府獎勵各地開墾荒地,興修水利。

第三,免責法。政府向服務的家庭收取免稅額,並雇人服務。沒有負擔軍官負擔的官僚和地主也應該繳納。這減輕了農民的勞動負擔。

第四,方場平均稅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根據土地質量規定納稅額,官僚地主無壹例外。

動詞 (verb的縮寫)嘉寶法律。政府組織農戶到戶,每十戶壹保,每五保壹保,每十保壹保。每個家庭都有兩個以上的成年男子,其中壹個叫鮑丁,農閑時練武,戰時應征入伍。

新法實施成效顯著,不僅發展了生產,還增加了政府收入。但新法也侵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等保守派的反對。他們紛紛議論,詛咒王安石,抨擊變法。

宋神宗也聽到了外面的評論。他對王安石說:“外面有人說朝廷不畏天變,不理會民意,不遵守先人之法。妳怎麽看?”

王安石回答說:“陛下嚴肅對待政務,做什麽事都擔心傷害百姓。這是對天空變化的恐懼。陛下聽取了臣下的建議,其中考慮到了民意。除此之外,還要看民眾輿論是否合理。如果我們做得合理,就不怕別人說閑話。至於我們祖先的法度,它們是不斷變化的,我們不能固守它們。”

雖然王安石不怕這三點,但宋神宗並不那麽堅定。他要求王安石對新法做壹些修改,但王安石堅持不改。

1074年,壹些地方發生了嚴重的幹旱,連續十個月不下雨,災區農民被迫流亡。保守派繪制了壹幅難民地圖,並提交給宋神宗,說:“幹旱是由王安石的政治改革引起的。只要停止政改,就會下雨。”

保守派大多是長老和大臣,他們得到了的祖母曹太後和母親高太後的支持。兩位皇後也在諸神面前痛哭流涕,抨擊新法,說“王安石亂了天下。”

由於強大的保守勢力和激烈的反對,宋神宗逐漸動搖了。王安石兩次被迫辭職。第二次辭職後,壹直住在江寧府,再也沒有做官。

1083年,宋神宗病逝,十歲的宋哲宗·趙旭即位。高太後上臺,反對變法的司馬光為丞相。新法律被逐壹廢除。

  • 上一篇:歷史上有趙子龍嗎?
  • 下一篇:黔南州的歷史文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