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貝多芬的貢獻和地位

貝多芬的貢獻和地位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1770.12.17。-1827.3.26.)

1792年,22歲的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從波恩來到維也納。直到1827年去世,他從未離開這座對音樂家特別有吸引力的城市。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這裏創作的。他所有的九首交響樂都是在維也納首演的。1805年,他唯壹的歌劇作品《費德裏歐》也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首演。貝多芬被後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響樂作家。他的英雄交響曲充滿激情。他的第九交響曲,基於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現在已經成為歐盟的頌歌。

輝煌的創作掩蓋不了貝多芬艱難的壹生。1802年,貝多芬寫了壹份遺囑,可能是為了他的兄弟,因為他逐漸失去了聽力和悲傷。熱情的氣質迫使他經常搬家。他離開了維也納北部溫泉區的幾十個家。然而,溫泉最終沒能挽救他的耳聾。1819年,貝多芬完全喪失了聽力。1827年,人們在韋林格的墓地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1888年,貝多芬的遺體被安放在維也納的中央公墓。

來訪的音樂家貝多芬

貝多芬晚年經常搬家。他雖然留下了很多故居,但很多都沒能作為展廳向遊客開放。貝多芬喜歡住在壹個叫海利根斯塔特的地方,離城市很遠,就在城市的北面。1802年,貝多芬住在這座城市,並在這裏創作了他的第二交響曲。同年10月,貝多芬在這裏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囑》。這是他寫給他兩個兄弟的壹封信。這封信沒有寄出,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這裏。這個貝多芬的遺址現在被稱為“海利根施塔特遺囑館”,從周二到周日對遊客開放。

地址:維也納普羅布加斯6,1190

帕斯克的Paqualitihaus是貝多芬長期居住的地方。從1804年到1815年,貝多芬幾次離開這個住所,但他最終還是回到了這裏。這座建築的主人帕斯克·瓦蒂是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貝多芬離開,他都告訴仆人不要租貝多芬的房間,因為“他總會回來的”。在這裏,貝多芬經歷了創作的全盛時期,他的第四、第五、第六交響曲,第四鋼琴協奏曲和歌劇《費德裏歐》都是在這裏創作的。

地址:Moelkerbastei 8,1010Wien

當貝多芬於1827年去世時,許多朋友和崇拜者前來吊唁。貝多芬被安葬在Waehringer Friedhof。偉大的文學大師格裏爾帕澤曾在悼詞中說,“貝多芬把壹切都給了每壹個人,卻沒有從他們那裏得到任何東西,所以他遠離了每壹個人。”為了貝多芬的墳墓,舒伯特也於1828年葬在這裏,和他在壹起。為了紀念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音樂家舒伯特,在魏靈格的墓地旁邊建造了壹座舒伯特公園。今天,這個位於威靈街的舒伯特花園是許多遊客流連的地方。

地址:維也納W ringer街1180號。

1888年,兩位音樂家的棺材被壹起移到了中央公墓。如今,貝多芬被安葬在中央公墓名人墓園32A的29號墓。

地址:維也納,234,1110。

1880年,崇拜貝多芬的人們也為他建了壹座紀念碑。從那以後,這個地方就改名為貝多芬廣場。貝多芬的雕像周圍環繞著九個小天使,象征著這位音樂大師不朽的九首交響曲。

地址:貝多芬廣場,1010維也納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1770-1827)是18世紀後期以來世界上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家。1770 65438+2月26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他的祖父原籍荷蘭,移居德國後,是當地的宮廷樂師。父親是男高音,母親是宮廷廚師的女兒。貝多芬成長在約瑟夫二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施了壹些改良措施。波恩成為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之壹。貝多芬童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然而貝多芬的童年並不幸福,他酗酒的父親毀了他的家業。他試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樹,並希望他的兒子成為莫紮特式的神童。所以他不僅逼著孩子練琴,還經常在孩子半夜喝完酒回家的時候把他們從沈睡中拖出來彈琴。未滿八歲的貝多芬被迫在科恩的觀眾面前表演和推銷。十壹歲時,貝多芬開始在壹個劇院樂隊工作。這種艱苦的童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也養成了他倔強的性格。

從1781開始,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隨樂隊指揮納伊夫學習巴赫的《等節奏鋼琴曲》和作曲方法。納伊夫是壹位非常有修養的作曲家和指揮家,他傾向於啟蒙運動。他為德國民族歌劇和清唱劇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貝多芬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民間音樂傳統的重要性。在天真的指導下,他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影響,對當時的德國進步文學產生了興趣。

1787之後,貝多芬肩負起家庭生活的經濟負擔。然而,貝多芬沒有屈服於苦難。他設法參加了波恩大學的哲學課。他著迷於閱讀和研究古代神話、希臘和拉丁古典文學,他喜愛莎士比亞、席勒和歌德的作品。雖然他沒有莫紮特早熟的天賦,也沒有莫紮特優秀的學習條件,但他孜孜不倦的自學取得了所有前輩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1789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萊茵河流域的進步反封建運動對貝多芬的思想成長起了很大的作用,他逐漸把追求“自由、平等、博愛”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的合唱《約瑟二世之死》歌頌約瑟夫二世是人民的救世主,表現了他對共和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貝多芬早年對改良主義的不切實際的幻想。這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最早將聲樂和交響樂融合的嘗試。

1792年,貝多芬在海頓的鼓勵和支持下來到維也納生活。起初,他是壹位才華橫溢的青年鋼琴家,出入於維也納的貴族家庭,受到貴族們的熱情接待和保護。他曾經對上層階級抱有幻想。但貝多芬生活在與海頓、莫紮特不同的時代,這賦予了貝多芬更為成熟的資產階級意識和個人的自信與自尊。所以他從壹開始就不想成為貴族家庭的奴隸,而是想擁有和貴族平等的地位。後來,貝多芬逐漸發現自己的資產階級理想與當時的封建社會矛盾極大,加上1796開始面臨耳聾的威脅,使貝多芬在壹種不滿現實、反抗個人命運的思想情緒中迅速成長。

1797之後,貝多芬患上了耳聾,病情逐年惡化。對於壹個音樂人來說,沒有比這個打擊更重的了!魔鬼限制了作曲家與外界的交流,阻礙了他的鋼琴演奏,他不得不放棄演奏,長期隱居在維也納的鄉下。

從1800開始,貝多芬在創作中自然逐漸脫離了海頓和莫紮特的影響,努力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追求新的理想。他於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誌著他的創作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熟期。他這壹時期的創造力極強,顯示出巨人的工作能力,湧現出許多優秀作品。貝多芬成熟作品的基本思想邏輯——“鬥爭勝利”在這壹時期逐漸確立,形成了英雄主義和群眾交響樂的新風格。革命性的內容、戲劇性的交響樂發展技巧和形式上的各種重大創新在這壹時期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他晚年失聰的狀態下創作的。

1815-1819是貝多芬經歷的四年危機期。當時歐洲陷入反動的封建復辟時期,資產階級革命力量被扼殺,黑暗籠罩歐洲大陸。貝多芬這壹時期的思想是復雜的,他的自信和堅定被失望和動搖所擾亂。創作上的英雄風格向抒情風格轉變;作品不多,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收集、發掘、改編歐洲各國的民謠上。這充分說明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共和黨人有其歷史局限性。然而,貝多芬終於從沈默中掙紮出來,度過了危機。從1819開始,貝多芬又把註意力放在了反封建的鬥爭上。此時他的五首鋼琴奏鳴曲和五首弦樂四重奏意義深遠,甚至是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等作品。然而,貝多芬的最後幾年是他壹生中最悲慘和痛苦的幾年。孤獨和貧窮的威脅使他窮困孤獨,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去世。據說,貝多芬在生命的最後壹刻,大雨滂沱,雷聲隆隆,他舉起枯槁的手臂,對著天空做最後的用力壹擊。這種生生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全部集中在他不朽的傑作中。

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中最偉大的創造者之壹,壹方面,他有著傑出的音樂、火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堅強的個性;另壹方面,他不屈不撓的意誌和源於社會責任感的崇高思想形成了他作為音樂家的特殊品質。他通過自己的創作,特別是在他的九部交響曲中,反映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人民運動和最進步的思想。他寫了壹系列以時代和個人命運為主題的交響曲,把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藝術形象結合起來,表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從鬥爭到勝利、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幸福的精神歷程。他的九部交響曲總是像珍珠壹樣閃閃發光。

通過對貝多芬九部交響曲,尤其是其中四部(即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交響曲)的研究和分析,我們不僅可以了解貝多芬總體創作的基本特征及其偉大而純粹的思想,還可以了解交響樂創作中的重大創新,看到交響樂是如何從海頓和莫紮特時代過渡到以舒伯特和門德爾松為代表的新的發展時期的。早在貝多芬生前,他就被公認為具有世界意義的音樂家。他既是偉大的古典主義作曲家,又是浪漫主義的先驅。

  • 上一篇:寧夏文化,走向世界,黃河富寧夏,“五寶之鄉”
  • 下一篇:錦州菜錦州菜特色介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