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何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如何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地了解中學歷史滲透德育的特點。

中學歷史教學滲透德育,具有依賴性、暗示性、漸進性、多樣性和判斷性的特點。了解這些特點並加以把握是非常必要的。我們知道,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各有其特殊的內在聯系。不知道這個就不能確定。

(1)依賴性。就像液體滲透物質微孔壹樣,歷史教學滲透德育,總是離不開事實,總是依附於、理解、評價歷史事實。“政治”以其科學理論說服人,文學以人物和情節的描寫感染人,歷史以基於事實的評價啟迪人。因為歷史事實是獨立於任何人的意識而存在的,是歷史教學的基本依據和證據,沒有它們,歷史教學不僅會失去科學性,也會失去教育性。歷史認為事實勝於雄辯。雖然歷史科學博大精深,道德教育的內容豐富多彩,但歸根結底是壹種思想認識和道德自覺。正因為如此,它反映了過去,敘述了歷史。如果脫離歷史事實,“滲透”就會成為壹句空話。

(2)暗示。也可以說是暗示性的。它的教育功能包含在對歷史的評論中。不可否認,它也可以像政治學壹樣公開、正面地宣傳、灌輸教育,但這畢竟不是主要形式。主要是在歷史教學中,在準確完成明確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有意識但不留痕跡地給予學生心理和行為上的影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是最好的寫照。貼著標簽、喊著口號的“學生應該這樣做”、“學生應該那樣做”的教育,也許是波瀾壯闊的,但絕不是我們所說的“滲透”,很難得到滲透德育的效果。老子說,“聖賢無為而教無字”,“滲透”就是無為而教無字的教育藝術。它刻意追求的是在隱性教育中讓學生受到啟發,受到教育,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這雖然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教育來得迅速有力,但是壹旦了解了,這種潛移默化的效果必然要深刻牢固得多。

(3)漸進主義。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是壹朝壹夕的事,也不是教某壹節課、某壹段歷史內容的事。應該說,任何時候、任何內容的歷史教學都有相應的思想道德影響功能。量不壹定大,但壹定有。這種壹點壹滴不斷積累的過程,構成了德育的逐步滲透。它告訴我們,每壹堂歷史課都離不開德育,也告訴我們,再多也難。不能純講歷史,講事實,不承認也不屑於道德教育的滲透;但不宜利用話題,以主持人自居,甚至說教空洞。這種漸進性決定了歷史教學滲透德育。禁忌的是暴露於十寒,但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心和堅韌。毅力就像滴水穿石。用典型的歷史事件滲透歷史,是歷史人物創造的,但歷史也是由歷史事件串聯而成的美麗畫卷。偉大的歷史人物能震撼學生的心靈,而著名的歷史事件能深深吸引並最終打動和征服他們的善良和正義。女媧造人、大禹治水、伐周、秦滅六國、長平之戰、陳勝起義、楚漢之戰、垓下之圍、匈奴西遷、昭君出塞、三國鼎立、三顧茅廬、黃袍加身、蒙古西征、鄭和下西洋、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夏佳。

第二,中學歷史教學滲透德育的基本內容

(壹)、中國傳統美德教育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深深植根於五千年的沃土。中國是禮儀之邦,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內容豐富。歷史教科書中的愛國報國情懷、愛國奉獻精神、艱苦奮鬥的勤勞節儉精神、不畏強暴的不屈精神等道德內容,都有生動的例子。例如,忠誠的國家公仆嶽飛,人民的好幹部焦,模範節約者雷鋒等等。傳統美德教育是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因為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的棟梁,肩負著實現現代化的重任。現代社會的建設需要具有現代素質的人,而現代化的素質需要從小培養和熏陶。在這方面,歷史有其獨特的優勢。要充分重視歷史學科的作用,將傳統美德融入歷史教學,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行導人,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到繼承和發揚,為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有用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2)、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是壹部奮鬥探索的歷史。翻開史書,從古到今,幾千年來,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從驅逐倭寇的戚繼光、收復臺灣的鄭成功,到虎門剿滅鴉片的林則徐、浴血沙場的關天培,我們要銘記他們忠誠的民族氣節。從與船同生共死的鄧世昌、為國捐軀的丁,到甘願為變法而死的譚嗣同,他們英勇的愛國行為;朱自清寧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抗戰時期毅然蓄起胡須,拒絕為侵略者和漢奸表演。他們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我們要牢記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屈辱歷史,勿忘國恥;各界愛國人士自覺肩負起拯救中華民族、捍衛民族獨立的重任,在中國的領導下,為建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新中國而不遺余力。在教學中,遵循歷史發展來教育學生,讓學生了解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和壓迫、反抗腐朽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浴血奮戰的精神和業績,讓學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是壹次很好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而這壹內容與愛國主義教育息息相關。

(三),健全人格的培養和塑造

在茫茫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事跡,也給我們留下了令人尊敬的傑出人物。這些歷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風貌,他們的名言、名句、名句,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動教材,也是我們教育要達到的目標。但歷史事實中有傑出的歷史人物,他們是正義的,捍衛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他們的正直、堅毅、浩然正氣,都可以成為我們引導年輕人的正面榜樣。還有懦弱的民族敗類,被人唾罵背信棄義。我們可以提醒學生明辨是非,善惡,引以為戒。引導我們的學生在對待歷史人物的時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取其長補短。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既要讓學生繼承和發揚祖國的燦爛文化和優秀傳統,又要激發他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我們應該放眼世界,大膽吸收人類壹切優秀文化遺產,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識和強烈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的現代公民。通過這些歷史人物及其事跡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講道理、思想道德教育,從而完善人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充分利用課堂、歷史教科書和地方歷史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壹)重視課堂教學,發掘歷史的內在功能。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認真搞好課堂教學,在傳授歷史知識、培養學生學術能力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做好德育工作,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課堂教學采用比較法,要求學生將中國古代科技文化與世界文化進行比較,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的進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將中國明清以來300多年的科技落後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科技相比較,可以認識到中國的落後,增強學生為祖國復興而努力學習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講述中國近代史時,要求學生總結百年來中國各階級的救國之路及其成果。在培養學生總結問題能力的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在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的選擇,是歷史的選擇,了解中國國情。因此,重視課堂教學,發掘歷史學科的內在功能,利用歷史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可以事半功倍。

(二)調動學生完成自我教育的積極性。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壹段時間以來,歷史成了所謂的“副科”,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壹定的困難。因此,在歷史德育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講故事和表演小品。圍繞德育主題,資料都是學生自己找的。學生通過看課本、看課外書、找資料,自己自編自導、講故事、表演小品。同時增長見識,鍛煉能力,完成自我教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起到方向盤的作用,切不可放手。

(3)充分利用歷史數據和信息。

人類悠久的歷史給後代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道德教育的歷史依據。這些歷史見證者更加真實、直觀地描述了歷史的原貌,起到了更加深刻的教育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文物、書籍、圖片、新聞資料等歷史信息,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縮短時空距離,達到德育效果。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壹些歷史遺跡、古跡、博物館等。在這方面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四)充分利用當地歷史教科書

我們可以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鄉土歷史的內容。因為涉及到我們家鄉的人、事、物,學生容易產生親切感,相信可信,容易接受,也容易產生情感共鳴,達到教育目的。如對金順昌的勝利,阜陽四九暴動。歷史和現實,祖國和家鄉融為壹體,英雄的愛國精神感染了學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學習家鄉的歷史可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從熱愛家鄉到熱愛祖國,愛國情懷得到升華。因此,充分利用鄉土歷史教科書是加強歷史德育不可或缺的途徑。

(5)組織積極有趣的課外活動,加強學生對德育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歷史課外活動主要采取以下形式:(1)在各種重大節日到來時,歷史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歷史課堂的教學功能,同時可以舉辦專題講座或專題報告,可以面向全年級或全校學生開展,可以舉辦圖片展,讓學生直觀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所需圖片可由學生自行收集。(2)播放視頻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曾多次組織學生播放相關的歷史紀錄片和電影,讓學生直觀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道德教育。比如在講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化的時候,我可以播放中國石窟藝術的視頻,向學生展示石窟藝術的奇妙和精致,仿佛融入了藝術的海洋,還可以播放七七事變和長征。這種形式深受學生喜愛。(3)寫歷史人物傳記。教師在認真研讀課本和課外書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某壹重要歷史人物的主要活動進行專題討論,然後以寫人物傳記的形式簡要介紹其生平事跡,客觀評價其功過。比如寫秦始皇、曹操、陳獨秀、拿破侖的傳記。(4)開展專題讀書活動,撰寫讀書報告。教師可以選擇壹部歷史著作、傳記、壹本教科書或壹篇文章來組織學生閱讀。然後讓學生寫壹篇文章,包括他們讀過的書或文章的內容以及作者的觀點。(5)歷史故事報告或講座、歷史成語故事等。可以分成小組,通過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為集體爭光。這項活動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競技性強,深受中學生的喜愛。壹方面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史書的能力,另壹方面也可以積累更多的故事素材,學生自己也可以進入“角色”,接受深刻的教育。這樣的教學效果很好。(6)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活動開展道德教育。通過這些紀念活動,組織專題報道和歷史圖片展,生動再現這些歷史場景,如“九壹八”、中國誕生、香港回歸、辛亥革命等。,特別是關於抗日戰爭的史實,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他們更好地了解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社會現象可以對學生進行政治觀、階級觀的教育;有很多仁人誌士的感人事跡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道德教育,這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至於思想教育,就更明顯了,唯物史觀滲透在所有歷史課程的每壹個課時,甚至每壹個環節。

在歷史教學中創新和嘗試滲透德育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但必須建立在歷史知識的教學中。只有把道德教育納入歷史規律,這種教育才能令人信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尊重歷史事實,向學生傳遞準確的知識和信息,使他們形成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客觀評價,從而達到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目的。

  • 上一篇:彭姓的祖先是誰,彭姓的構成是什麽?
  • 下一篇:世界上最惡毒的十個人讓整個世界充滿恐懼。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