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英山白塔的歷史

英山白塔的歷史

壹、白塔是怎麽起源的?白塔起源於古印度,古稱“蓋堵坡”。隨著佛教在東方的傳播,這種“蓋擋坡”的建築形式也在東方廣泛流傳,逐漸形成了壹種具有特定形式和風格的東方傳統建築。

因塔的功能最初是作為壹種高聳的點狀建築,用以供奉或收藏舍利子、佛像、佛經及僧人遺骨,故又稱“佛塔”、“佛塔”。傳入中國的古坡在與中土的重建築結合後,經歷了唐、宋、元、明、清的發展,與鄰近地區的建築體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漸形成了亭塔、密檐塔、亭塔、蓋碗塔、金剛寶座塔、寶玉印塔、五輪塔、多塔、無縫塔等多種形態結構各異的塔系。

14世紀以後,寶塔逐漸從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成為中國園林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建築、歷史、宗教、美學、哲學等不同角度,我們都可以領略到塔的文化魅力。

白塔造型穩重大方,宛如壹尊坐佛。它高高地矗立在壹棟低矮的居民樓裏,顯示出壹種令人肅然起敬的威嚴。白塔作為佛教的象征(佛塔在佛教中稱為“寶塔”),受到眾生的崇拜。塔基是壹種方形折角住友,高九米,由佛(蓮花)演變而來。塔身滿肩腰,形似佛像;塔基與塔身連接處,有壹圈威嚴的蓮花座和數個鉆戒,形似佛像下半身。寶塔頂部的華蓋(“塔頸”)和塔頂是佛陀面容的象征;閃閃發光的塔頂顯示了佛陀的智慧和光明。

二。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歷史四川省各市縣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以巴河、嘉陵江為界,東起達川,南至廣安重慶,西至南充成都,北至巴中秦川。

面積1633平方公裏,總人口89萬。英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周屬巴地,秦屬巴郡,漢屬巴西郡黨渠郡。唐武德四年(621),在本縣設朗池郡,北宋五年(1012),改為英山郡。

古城遺址,有三個地方可以考。十景雖不全,白塔挺立。

隋唐時期,與峨眉齊名的石刻和莫言造像栩栩如生。還有宋代窯址、恐龍化石、李特讀書堂、青羊宮、西嶽臺、甲油巖、知止墓地、孔雀洞、龍興寺等文物古跡。

書畫界名人輩出,能工巧匠眾多。從宋代到清代,有57位進士被尊稱為“禦史大夫,蜀中狀元”。

在當代,楊伯開等人領導的農民運動是“四川之最”。1933年,蘇維埃政權建立,成為川陜革命根據地之壹。英山5900多名仁人誌士踏上革命征程,3800多名熱血兒女為國捐軀。

改革開放以來,英山領導班子堅持抓住機遇,在團結拼搏中開拓創新,在奮力追趕中實現跨越。他們壹直不斷致力於改變英山落後面貌,英山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革命老區充滿活力。勤勞善良的英山人民正在用智慧和汗水向小康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英山縣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巴河和嘉陵江之間。

東南與渠縣接壤,西南與渠縣毗鄰,北依渠縣,東北與渠縣相連。英山縣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巴河和嘉陵江之間。

東南與渠縣、西南與蓬安縣、北與儀隴縣、東北與平昌縣接壤。面積1,634.27平方公裏,既有山地,又有丘陵,還有大壩。地勢北高南低,略向東南傾斜,以低山丘陵為主。

英山多層次的地形和適宜的氣候為動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地面上有豐富的可再生資源,可供開發利用的有960多種。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小麥、玉米、甘薯和高粱、豌豆、豆類、大麥和大豆。大米和豌豆以其質量而聞名,並於20世紀70年代出口到東南亞。

經濟作物中,紅麻、苧麻、黑瓜子、油菜、花生比較有名。黑瓜子和紅麻分別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出口。

木本植物中,蠶桑、水曲柳、柑橘、桐油等聞名省內外。英山還以豬、羊、雞鴨聞名,成為全國、全省的生產基地縣。

豬鬃、豬皮、豬羊腸衣、山羊皮是傳統的出口原料。野生動物有水獺、浣熊、獾、狐貍、果子貍、鷹、白鷺、貓頭鷹;地下礦藏包括鹽、石油、天然氣和膨潤土。

北宋第五年(1012),因縣城四周山巒如營,故改稱營山縣。英山郡歷史悠久,周朝為巴郡,屬秦國,當曲郡屬漢。

南北朝時期(535-547),在安固和都建有安固縣、隋縣和黨渠縣。唐武德四年(621),郎池縣設在現在的縣城。

北宋第五年(1012),因縣城四周山巒如營,故改稱營山縣。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境內各縣合並後統稱營山,隸屬四川興中舒府順慶路彭州。

清嘉慶七年(1802),屬川北順慶路管轄。新中國成立後,歸川北行署管轄。1952屬四川省南充地區管轄,1968屬南充地區管轄,1993屬南充市管轄。四川英山是壹座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據說在這英山,從宋朝到清朝,考中進士的有57人。

可見英山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人們以“嘉蜀之都科第之官”來贊美英山。清初,為解決明末戰亂,四川地廣人稀,強行從湖北移民,大批羅氏遷至英山。從此,英山駱氏家族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營山縣* * *文史顧問羅:羅氏家族的歷史非常悠久。據說早在母系氏族社會,就有壹個部落,就是我們羅氏部落。在今天的河南省羅山縣,它以織網為生。在商朝期間,羅氏部落向周武王投降,並* * *滅了商朝。商朝滅亡後,周武王把羅氏部落命名為羅、羅子。羅氏從湖北遷到四川英山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漸發展成為英山的貴族家庭。壹開始主要是農民。

此後,由於英山古城文化的影響,英山羅氏子孫的文化結構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營山縣文史顧問羅:營山有12個羅,其中羅天祥壹個,東勝壹個,濟川壹個,濟川壹個。自古以來,羅就是壹個大家族。歷史上有兩個人中過狀元,壹個羅能,還有兩個人中過進士。

有壹個叫羅昌的書生,在進京趕考的時候,開了壹個玩笑。他去的時候考官問他妳那風水怎麽樣?當時,羅昌壹時想不起來,就把周圍的四座山連接起來,完成了壹幅風景畫。考官很滿意。那座山當時叫什麽?雲貴山在山谷中綻放,白鶴飛過四山,羊羔下河吃清水,烈馬躍過懸崖。四首詩就能考進士是真的嗎?時至今日,已無從考證,但羅氏家族中已湧現出多位中國知名人物。通俗《三國演義》作者、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早已家喻戶曉,著名軍事家羅瑞卿也是應山羅的後人。

營山縣文史顧問羅:當時我們的祖先不願意來,就用繩子把他捆起來。

  • 上一篇:呂姓的歷史
  • 下一篇:無錫有哪些好玩的東西?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