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哈爾濱有哪些教堂?

哈爾濱有哪些教堂?

我怕說不全,就幫妳在網上找了。

01前聖索非亞教堂,東正教

前聖索非亞教堂(東正教)

現哈爾濱建築藝術博物館

道裏區頭龍街88號

在64路哈白壹站下車。

建於1901年,現樓為1932年。

/view/photo/照片/public/p 127647081 . jpg

02前聖尼古拉斯大教堂,東正教& lt已拆除& gt

中央寺聖尼古拉斯大教堂(東正教)前喇嘛臺

現在已經拆了。

南崗區宏博廣場

64路博物館下面

建於1900,拆除於1966。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0756.jpg

03保護東正教聖母教堂

烏克蘭聖母教堂(東正教),聖母教堂

中國東正教哈爾濱教會

南崗區東大直街268號

104路邱琳公司站

建於1922,現樓為1930。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2080.jpg

04前聖伊弗教堂,東正教

前聖艾維爾教堂(東正教)

現已廢棄。

道裏區吉鴻傑廠胡同

在64號兒童電影院站下車

建於1908。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2998.jpg

05前聖阿列克謝教堂,東正教聖母無原罪教堂,天主教

前聖阿列克謝教堂(東正教)

聖母無原罪教堂(天主教)

南崗區四科街47號

87路辛格街站

建於1921年,現樓為1935。

/view/photo/photo/public/p 127654136 . jpg

06前假設教堂,東正教

前聖母升天教堂和鐘樓(東正教)聖母安息教堂。

當前文化公園中的電子娛樂廳

南崗區東大直街遊樂園。

南通大道站104路

建於1908。

/view/photo/photo/public/p 127654719 . jpg

07前聖母領報教會,東正教

前聖母教堂(東正教)

現在它已經被拆除了,

道裏區友誼路

建於1903。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5322.jpg

08南崗區新教教會前路德教會

前路德教會聶拉伊教會

南崗區基督教堂

南崗區東大直街252號

104路秋林公司站

建於1916。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5790.jpg

09哈利路亞教堂,新教

香坊區油坊街哈利路亞教堂(基督教)。

桂新街88號站換乘73號。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6230.jpg

10伯特利教堂,新教

道裏區建國街伯特利教堂(基督教)

67路建國公園站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6447.jpg

11呼蘭天主教堂(天主教)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6790.jpg

12前安息日會信陽路基督教會

道裏區新陽路新陽路基督教會(基督教)前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6988.jpg

14道外區基督教浸信會

前浸信會,道外區基督教會(基督教),道外區北七道街64路下。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7495.jpg

15前聖斯塔尼斯拉斯教堂,天主教聖心大教堂,天主教

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天主教堂耶穌聖心(天主教),南崗區東大直街211 104路秋林公司站1907 2004。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7994.jpg

16天主教聖約瑟夫教堂

道外區濱江路約瑟堂(天主教)

/view/photo/photo/public/p 127658196 . jpg

17先鋒伊凡教堂(東正教),道外區黃山公墓。

/view/photo/照片/public/p127658539.jpg

道裏新開街還有壹個波蘭天主教堂,信徒1,000人。

哈爾濱監獄的聖尼古拉教堂建於1928。

善心醫院,建於馬家溝英布街,電話1927,附屬於尼古拉二世聖母悲傷教堂和塞爾維亞亞歷山大大公紀念教堂。1945哈爾濱教區

隸屬莫斯科東正教後,成為教務委員會所在地。

聖母院拉迪米爾女修道院,建於1924,原址為居民樓,建於1927郵政街遺址。這家醫院裏有壹座教堂。

喀山聖母修道院建立在松花江中遊的島上,但由於種種不便,它搬到了市區。1924年8月,寺院在馬家溝奠基,開工建設,年底竣工。它所在的街道叫十字街。

阿列克舍耶夫教堂,位於南崗區縣街,原為西大直街中東路商學院1910創辦的附屬教堂,1925年遷來重建。

聖彼得·保羅教堂位於新安埠安豐街。1923年6月建成,1924年2月竣工,1942年6月重建。

位於南崗教堂街的阿列克舍耶夫教堂,原為俄軍在公主嶺的隨軍教堂。日俄戰爭後,遷至哈爾濱的懶屯,後遷至阿列克謝夫村(小北屯)。1912年遷至馬家溝,建木教堂。教堂街由此得名。現存的阿列克謝夫教堂建於6月1930,6月12,5月1931,6月1935竣工。教堂由斯米爾諾夫設計,由卡比雪夫監督。新舊教堂共存已久。1938年,木結構教堂成為哈爾濱正統神品學堂的校址。

聖母瑪利亞。教堂,也譯為聖母教堂,俗稱烏克蘭教堂。最早建於1922,位於南崗新麥街(現奮鬥路)烏克蘭俱樂部。1930移至東大街老俄墓園,1月奠基,18月奠基。教堂的圖紙是zhdanov在1905年為聖母安息教堂設計的,當時沒有采用,25年後重新發現。這座建築是拜占庭風格的,莊嚴而富有活力。它現在是中國東正教在哈爾濱的所在地。

主要的彜族榮盛教堂,建於3月1920,位於藍漢屯木蘭街。教堂是磚木結構,規模不大。該教堂的住持是大祭司科瑟金。這是以主教麥克弗蒂命名的避難所所在地。

約翰教堂,建於1923,位於馬家溝無線電街(後更名為文怡街)。它是“俄羅斯之家”管教所的附屬教堂。

聖約翰教堂,又名莫斯科兵營教堂,建於1923年7月,位於北安布街(後改名為北安布街)。這座教堂是壹座小型木制建築,形狀像壹艘船。1958遷到黃山公墓。

聖先知伊利亞教堂,創建於192110年6月,位於道裏工會街(後更名為工部街),由鐵路機械總廠職工利用鐵路板房改建而成。

位於正陽河河圖街的聖鮑裏斯教堂,始建於1923,落成於1927。

聖尼古拉教堂,位於江北碼頭臨江街,始建於1923,竣工於1928。

1903年,在中東鐵路全線通車前,俄羅斯東正教最高委員會應北京傳教團和“北滿”部分教士的要求,並經俄羅斯財政部長維克托和陸軍部長庫洛巴特金同意,於6月11日下令將“北滿”東正教教會的教育行政由外貝加爾教區移交北京傳教團管轄。在同意上述決定的同時,庫羅巴特金還向俄羅斯東正教最高委員會提議,“只將我軍撤出中國各省地區的神職人員分配到北京教區,將仍被我軍占領地區的神職人員分配到最近的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教區更為合適”。同年7月14,中東鐵路全線通車。根據中東鐵路管理局的命令,鐵路沿線教堂的牧師屬於中東鐵路的員工,按月領取津貼。1907中東鐵路局民政辦成立後,成立專門機構管理沿線教育事務。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特別是1920年以高爾察克上將為首的沃穆斯克政府及其復辟運動垮臺後,俄國貴族、臨時政府官員、自衛官等逃亡人員和大量普通工人湧入哈爾濱。來自俄羅斯各地的壹百多名東正教神職人員(包括四個教區的主教,許多高級牧師和神父)也加入了這個流亡團體。1922年,哈爾濱的俄羅斯華僑多達20萬人。同年年初,多達30萬俄羅斯東正教徒流亡哈爾濱居住在中東鐵路沿線,其中包括前奧倫堡和圖爾蓋大主教邁福吉(譯作米佛提、米夫傑等。)和新上任的中東鐵路局局長沃斯特·羅烏莫夫。他以與符拉迪沃斯托克教區完全失去聯系為由,向流亡的塞爾維亞俄羅斯東正教會提出建立新教區的請求。3月29日,流亡塞爾維亞的俄羅斯天主教會發布命令,建立東正教哈爾濱臨時教區(“臨時”壹詞後來被刪除),梅福吉被任命為這個教區的首任大主教。6月2日,哈爾濱俄羅斯東正教會成立。9月27日,哈爾濱東正教會召開第壹次代表大會。教區負責宗教事務的常設機構是教務委員會。最初由五人組成(包括兩個世俗人),1924年根據教廷的命令改為三人(包括壹個世俗人)。教區還設有監察委員會,原由四人組成,1924改為六人,負責監督財務收支、財產使用和工廠生產。雖然有學術事務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但大主教是教區唯壹的獨裁者。在教區的第壹次代表大會上,麥克弗森明確指出:“主教是教區的牧羊人和統治者,教區的壹切權力都屬於主教。”

麥克福迪於1929年晉升為大都會主教,三月去世。4月1。塞爾維亞和俄羅斯流亡政府任命梅萊基大主教為哈爾濱教區第二任主教。梅列基,原名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紮保·列夫斯基,畢業於俄羅斯喀山神學院,後擔任托穆克神品學校校長、外貝加爾和尼布楚克(即尼布甲尼撒)主教區主教。1920年8月逃往哈爾濱,次年應北京傳教會之邀主持哈爾濱聖母教堂教務,1930年升任大主教。在梅勒基擔任教區負責人的十年間,哈爾濱的東正教在日偽的支持下迅速發展。據統計,1932年哈爾濱教區共有46座教堂。當年的俄羅斯刊物《亞洲》說“國外沒有那麽多俄羅斯東正教會”。然而,到1940年,教區已經管理了50個有教區的教堂、2個無教區的教堂、8個附屬於學校或機構的教堂、6個祈禱所和3個修道院,擁有217名不同教學級別的神職人員。此時哈爾濱教區的管轄範圍已包括中國以外的庫頁島、神戶、萬隆和朝鮮。

1939年9月26日,塞爾維亞梵蒂岡在慶祝哈爾濱教區任教50周年之際,將梅雷基提拔為主教,任命他為梵蒂岡遠東地區代表,並很快任命他為遠東大主教區大主教(當時流亡的塞爾維亞梵蒂岡有西歐、北美和遠東三個大主教區,三個總教區和壹個直屬教區)。哈爾濱是遠東大主教管區的所在地。於是就成了所謂的“統壹東亞的俄羅斯華僑”。

1945年8月,中國抗日戰爭勝利,蘇聯入侵中國東北,震驚了哈爾濱的俄羅斯東正教。此時,長期流亡哈薩克斯坦(1921年)的俄羅斯前堪察加大主教內斯托爾和哈爾濱兩位教育行政助理主教尤維納裏、迪米特裏發表符合時事的聲明,宣布與塞爾維亞流亡梵蒂岡斷絕關系,要求加入莫斯科全俄東正教會。同年5438年6月+10月,莫斯科俄羅斯東正教會代表來到哈薩克斯坦,與內斯特等人簽署了聯合聲明。哈爾濱的東正教從此加入了莫斯科的全俄羅斯東正教。1956中國東正教會成立後,哈爾濱教區更名為哈爾濱中國東正教會。

這座教堂是教區活動的場所。在哈爾濱東正教的全盛時期,有近70座教堂、祈禱所和修道院。這裏只簡單介紹壹下哈爾濱的東正教。

香坊尼古拉斯教堂位於管峻街,建於8月1898,6月1926重建。它是哈爾濱,是東北第壹座東正教堂。

喇嘛臺,也被稱為中央寺廟,是由聖彼得堡的波特·列夫斯基設計的古典哥特式八面體木結構建築。原名聖尼古拉斯教堂,於1908年2月29日經教廷命令更名為聖尼古拉斯大教堂。1922哈爾濱教區成立後,成為主教所在的大教堂。1931年麥弗遜去世後,他的屍骨就埋在這座教堂下面。1933年9月,艾維爾禮拜堂建成。

聖索菲亞教堂,位於道裏水道街(現昭化磷街)。其前身原是南崗蘭漢屯地區的俄羅斯第四東西伯利亞步兵旅的木結構嵌入式教堂。1907年3月,由哈爾濱巨人切沙科夫出資,遷至水道街。1912 11年6月,切沙科夫出資重建了磚石教堂。1923 10 10月14。索菲亞教堂第三次重建,10月25日1932 115竣工。這座教堂是為奧斯卡爾科夫設計的,可以容納2000人。1934,哈爾濱富拉迪米爾神學院曾位於此。

另壹個艾維爾教堂位於王召屯蘭漢街,1922被燒毀。後來臨時設在鐵路大樓內,1946遷至斯拉夫屯(現發電廠區)文景街。

江北的尼古拉斯教堂

建於1924,毀於1970。俄羅斯東正教堂,位於松花江北岸太陽島。

俄國革命後,從65438年到0922年,哈爾濱約有30萬東正教徒。這也可以說是教會數量從1922增加到1924的原因之壹。據相關資料《滿清宗教誌》記載,這壹時期哈爾濱建有五座教堂和兩座寺院,中東鐵路沿線建有11座教堂。俄羅斯僑民在1924年持續來華,在1928年達到108000多人。從1928開始,聖依維爾教堂舉辦了兩期神職人員培訓班,每期20人,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類,為期三年。後來,他們開辦了壹所聖弗拉基米爾學院。學院設立了神學、東方經濟、工程技術三個系。神學系是俄羅斯東正教在國外的最高機構。

1922哈爾濱東正教會和哈爾濱教區正式成立。此後,東正教機構在哈爾濱的活動更多了,不僅有宗教活動,還有自己宗教書籍的發行和出版。這些出版物不僅在哈爾濱銷售,而且在歐洲和美國也有銷售。其中,雙月刊《福食》(其他譯名稱為《石天》)影響較大,出版時間較長。本刊創辦於1926,喀山男修道院主辦。此外,俄羅斯華僑出版的其他宗教刊物還有:《播種者》、《基督之道》、《信仰與生活》、《東正教之光》、《聖泉》等。俄羅斯東正教在哈爾濱也有自己的出版社,出版壹些宗教書籍。

哈爾濱基督教青年會於1919正式成立。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這座基督教堂在哈爾濱青年活動和教育中發揮了壹定的作用。

在哈爾濱,1932至1942時期是宗教活動最繁榮的時期。俄羅斯華僑中的所有民族都可以在自己的教堂裏進行宗教活動。俄國革命前,哈爾濱只有壹座聖尼古拉大教堂和5-6座普通教堂。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當俄羅斯僑民離開哈爾濱時,這裏有22座大型東正教教堂、2座天主教堂、烏克蘭教堂、亞美尼亞祈禱堂和2座浸信會教堂。

  • 上一篇:關於電影《金剛》的疑問
  • 下一篇:在歷史上留名,哪個行業最多,哪個行業最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