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百團大戰為什麽叫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為什麽叫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領導下的華北晉察冀邊區進行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晉察冀軍區,八路軍129師、120師,在總部統壹指揮下,展開了以進攻山西鄭泰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第三天,八路軍有105團,所以中國人稱之為“百團大戰”。\x0d\戰況\ x0d \ 1940下半年,彭指揮105團20余萬兵力,向晉冀魯豫華北日偽發起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共打了1800余仗,攻克了2900多個據點,殲滅日偽軍45000余人,沈重打擊了日偽軍,激發了日本軍民的抗戰鬥誌,堅定了必勝信心。\ x0d \ 1939冬以來,日軍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的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突襲,企圖切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要地的聯系,實行以鐵路為支柱、公路為鏈條、碉堡為鎖的所謂“牢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以鄭泰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為重點,發動交通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華北方面軍。鄭泰鐵路在華北交通線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穿越太行山,是連接平漢、同蒲鐵路的紐帶,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壹。八路軍的進攻戰役首先是在鄭泰鐵路上發起的,所以開始稱為鄭泰路戰役。\ x0d \ 1940年7月22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副參謀長左權發布《戰鬥準備命令》,規定以不少於22個團的兵力大舉進攻鐵路。同時要求部署適當兵力,對同蒲、平漢、津浦、北寧、德士等鐵路和華北壹些主要公路幹線進行廣泛的破壞,以配合對鄭泰鐵路的破壞。\ x0d \ 1940年8月8日,朱德、彭、左權發布《戰役行動命令》,規定晉察冀軍區進攻鐵路石(不含)至陽泉段;129師進攻鄭泰鐵路陽泉至榆次段;120師向新縣以北的同蒲鐵路和汾(陽)麗(石)公路發起進攻,在陽曲南北地區重兵阻擊日軍增援鄭泰鐵路。要求各部在打破交通線的同時,收復部分被日軍占領的據點。在這些地區和交通線,有全部三個日軍師團,兩個師團的兩翼,全部五個獨立混成旅,四個獨立混成旅的兩個旅,1騎兵旅的兩個旅,共計二十余萬人。還有飛機150,偽軍150左右。\x0d\按八路軍總部原來的規定,參戰的不少於22個團。但戰役開展後,由於八路軍官兵和抗日根據地人民痛恨日軍“牢籠政策”,參加了破關作戰,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其中晉察冀軍區39個團,129師(含1和敢死隊第3縱隊)、120師(共46個團。(全部加起來可能有200多個團)\x0d\當彭和左權在八路軍總部作戰室聽取戰報,得知實際作戰兵力達到105團時,左權激動地說:“好!這就是百團大戰。”彭對說:“不管有多少個團,姑且稱這次戰役為百團大戰吧!”結果,鄭泰戰役發展成了百團大戰。\ x0d \ 1940 8月,八路軍總部調集100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裏的前線向侵華日軍發起大規模進攻,拔掉敵人在根據地附近的碉堡和據點,炸毀鐵路、橋梁和公路,使日軍交通線陷於癱瘓。這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x0d\作戰背景\x0d\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根據地,由於* * *領導的抗日武裝在華北的日益發展,日軍於1939年夏集中了分散在長城、華北、東北的部分兵力,依托鐵路、公路等交通線,對華北抗日武裝連續發動大規模突襲,並進行屯田挖掘。但1939和1940夏季的兩次掃蕩,將30多萬日軍和滿清部隊集中分布在華北,為華北八路軍集中優勢兵力,發動大規模進攻提供了有利條件。\x0d\戰役過程\x0d\百團大戰經歷了兩次主動進攻階段和壹次反掃蕩階段。第壹階段,八路軍向鄭泰、同蒲、平漢、津浦等交通幹線發起總攻,重點是摧毀鄭泰鐵路。經過20天的戰鬥,預定計劃全部完成。鄭泰鐵路線的軌道、橋梁、隧道、水塔和車站都被摧毀了。平漢、同蒲(北段)、石德、北寧鐵路及主要公路也已斷電;華北交通線癱瘓。\x0d\賴玲戰役,129師主要進行廖宇戰役,120師主要進攻同蒲路。在這些戰鬥中,八路軍給了敵人沈重的打擊。但是,我軍計劃清除的敵人據點,都沒能清除。\x0d\第三階段(10年10月6日至次年65438+10月24日),主要任務是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性掃蕩。這壹時期,八路軍先後粉碎了日偽軍對太行、太嶽、平西、北嶽、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突襲。註:八路軍野戰軍政治部公布的百團大戰戰果統計。\x0d\戰果統計\ x0d \三個半月內,我敵後軍民戰鬥1800余次,死傷日軍兩萬余人,偽軍五千人;俘虜日軍280余人,偽軍1.8萬人;摧毀900多英裏的鐵路和3千多英裏的公路;摧毀了258座橋梁和車站;並繳獲大量武器和軍用物資。從殲敵(日軍)數量來看,僅八路軍發動的百團大戰,就不亞於1939年蔣介石發動的對日冬季攻勢的戰果。如果加上殲滅偽軍的數量,八路軍的戰果高於冬季攻勢殲滅國軍和全軍的敵人數量,從而大大提高了八路軍的政治地位。
  • 上一篇:男墻土和女墻土能結婚嗎?墻土和沙土
  • 下一篇:作文中描寫向同學借東西的壹段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